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食清明诗话(转)

寒食清明诗话

赵慎修/

 

寒食和清明是两个传统节日。清明节在阳历45日前后,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古人过寒食节要吃冷餐,不许生火做饭,称为“禁烟”。清明进行扫墓活动,祭祀祖先,追念死者。许多地区是把两个节日当作一个连续几天的大节来过,节名单称一个寒食。古代诗歌中的寒食节,往往是把清明包含在内的。

据典籍记载,远在商朝就有寒食禁烟的制度,后来又附会上一个介之推的传说。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人,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十九年,曾割下腿上的肉给文公充饥。文公回国执政后大封功臣,介之推不在其列,就与老母隐居绵山。文公让人点火焚山,想逼他出来,不料他竟抱住大树被活活烧死。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在这天全国严禁烟火,以后相沿成为定例。这样便有了寒食节,禁烟火也便成为咏寒食清明诗的一个重要话题。

我们先来欣赏唐代诗人孟云卿的七言绝句《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堪悲就是可悲,远堪悲就是更可悲。往往,说时间是常常,说空间是处处,经常而又普遍。子推,介之推的异名。全诗大意是:二月的江南鲜花满树,寒食节在他乡更觉心悲。穷人家少不了断炊停火,不限于明日纪念介之推。诗的前两句借江南的秀丽景色表现诗人在他乡过寒食的极度伤感,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他乡寒食远堪悲”一句,很容易使人想起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然而,孟云卿在这里是不是单纯抒写佳节思亲的伤感呢?请看诗的后两句:“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这常常不举烟火的贫居者究竟指谁?指诗人自己吗?诗人孟云卿,唐明皇天宝年间考进士落榜,一生只做过低级文官,虽有“正直而无禄位,忠信而久贫贱”的美称,但总不至贫贱到没有饭吃的程度。因此诗中的贫居者,与其说是诗人自指,不如看作一般穷苦百姓更为恰当。诗人感慨地说:江南大地上,多少穷苦人家,由于无米可煮,无柴可烧,常不免断炊停火,灶不生烟,绝不只在纪念介子推抱树焚身这一天!诗人所以要说“寒食节在他乡更觉心悲”,主要原因正在这里。也正是在这里,我们分明触摸到以民间疾苦为怀的悲悯之心。

中唐诗人韩翃的《寒食》绝句,则把目光投向京城长安,投向大唐帝国的宫廷: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飞花这里特指柳絮,就是杨华;御柳就是宫柳,皇宫内外的杨柳。诗的前两句,首句是结果,次句是原因,应该这样理解:寒食节的东风吹得宫柳飘飘洒洒,春城长安处处都在飞舞着杨花。唐代过寒食节,有折柳枝插在门口的风俗,说是可以祛灾避邪。描述寒食景象专取杨柳,正好烘托了节日气氛。但要把握这两句诗的深层含意,需要跟下文联系起来加以寻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汉宫,借指唐代皇宫。五侯,有说指太监,有说指外戚,总之是皇帝宠幸的权贵。按照禁烟惯例,寒食节的夜晚不许点灯,只有皇宫里可以用蜡烛照明。然而当夜幕落下之后,长安城中漆黑一片,诗人却分明看见有几点烛火从皇宫传出来,各自拖着一缕轻烟,分头进入几户权贵之家——那是朝廷破例赏赐的特殊权利,莫说平民百姓,连一般文臣武将也没份儿的。

御柳飞花,春满京城千家万户;皇宫传烛,却只光照几户权贵之家。两相对照来看,诗人的褒与贬,美与刺,虽然委婉含蓄,却并不难以索解,那就是:治国之道,最忌讳对少数人偏私专宠,而要像东风吹御柳,飞花满春城那样,向普天下的百姓广施恩惠。

有记载说,由于这首委婉讽喻的《寒食》绝句,诗人韩翃得到德宗皇帝的特别赏识和破格提拔,点名让他担任知制诰——朝廷命令文告的撰稿人。

在历代歌咏寒食清明的诗作中,扫墓是又一个常见的话题。先以南宋诗人戴复古的《清明伤感》为例:

客中今日最伤心,忆着家山松树林。

白石冈头闻杜宇,对他人墓亦沾襟。

家山松树林,指故乡的祖坟。杜宇,就是杜鹃鸟。传说蜀国君王杜宇,死后化作杜鹃,啼声悲苦,似说“不如归去”,最能触动游人对家乡的思念。古人对清明节回乡扫墓非常看重,滞留异地不能与亲族同祭祖先被认为是极其可悲的事。“客中今日最伤心”,正是诗人这种心情的真实吐露。既然不能回乡拜扫自家祖坟,那么,就近到当地人家墓地上去走走望望,聊以排解心中伤感吧,谁知那自作多情的杜鹃鸟却一声声无休止地向人啼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那样凄厉,那样悲苦,叫得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再看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绝句:

出了长干过了桥,纸钱风里树萧骚。

若无六代英雄骨,牛首诸山肯尔高?

牛首山又名牛头山,在南京城南三十华里,双峰对立如牛角,因而得名。南宋初年,金兵侵入长江以南,民族英雄岳飞设伏兵牛头山下,打败金兵,进而乘胜追击,一举收复南京。行部,指古代官吏到所管地区巡行视察。杨万里在南京任江南转运使期间,有一年寒食节前南行视察,路经牛头山下,写下这首诗。

“出了长干过了桥,纸钱风里树萧骚。”长干,古南京街巷名,在城南五里。萧骚,拟声词,风吹树动的声音。诗人首先描述自己的行踪和途中景象:寒食节前夕,人们纷纷出城上坟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兴旺,牛头山下纸钱乱飞。这景象使行色匆匆的诗人大为动情。然而,诗人所动的不是思乡怀亲、有家归不得的伤感,而是对民族英烈们的神圣庄严的追念。因为牛头山是当年岳家军大败金兵的旧战场,天下人神往的所在。诗人举目仰视牛头山顶,赞叹地说:“若无六代英雄骨,牛首诸山肯尔高?”六代就是六朝,包括历史上建都南京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正如唐诗中以汉朝指代唐朝,杨万里是以六朝指代南宋。肯尔高,哪能这样高,以反问句式抒写赞叹的激情。两句是说:“若没有抗金英雄此地埋忠骨,牛头诸山哪能这般壮丽这样高?”牛头山自然不会由于英雄埋骨而增其高度,但在世人心目中,它却因为英雄们的业绩和精神显得巍峨而崇高。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所谓“气壮山河”,不就是这样的意思吗?

杨万里生在金兵灭亡北宋以后,终生不忘收复北方国土。这首凭吊牛头山旧战场的绝句,是他在人们清明扫墓拜祭死者之际,向以岳飞为代表的抗金英烈们献上的一瓣心香。

寒食清明时节,春暖花开,莺飞草长。在这连续几天的大节日里,扫墓活动之外,休闲无事,各地的人们都要按照本地传统风俗和自然条件,互相邀集起来,举行各种群众性的游艺娱乐和体育比赛活动。这样的情况,在历代诗歌中也有所反映。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青春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这首绝句反映陕北女子寒食节赛秋千的风俗。作者是晚唐诗人韦庄,题目是《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鄜州就是现在陕西省的富县,县城在延安正南一百五十华里。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青春二月天。”画,就是描绘,渲染。说满街绿丝含烟的杨柳“画出青春二月天”,这就意味着它们不单是画面的形象,而且是画面的描绘者;它们渲染烘托出鄜州城外一片赏心悦目的春日风光,为画面的主体——秋千女郎们充当了和谐的背景。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好是,难道是,莫非是,用反问语气传达内心的错觉和惊奇。撩乱,撩拨人心,使人迷乱。诗人惊奇地问自己说:莫非是疏帘外树在摇花在动吗?然而,稍作审视思索,便醒悟这是自己一时的错觉:哪里有什么疏帘,什么花树?原来是年轻女子们在高高兴兴地打秋千呢。她们个个花枝招展,裙飞带舞,不断地送上去飘过来,飘过来送上去,真叫人眼花缭乱,如醉如痴啊!事实上,诗人本来就在醉眼朦胧之中,如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使他醉上加醉,飘飘然不能自持了。如若不然,哪一个头脑清醒、眼光明亮的人,会将花枝招展、裙带飞扬的秋千女郎误认为“隔帘花树动”呢?

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一首《春日田园杂兴》,描写江南水乡女子寒食节乘船远游的情景:

寒食花枝插满头,茜裙青袂几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到灵岩即虎丘。

茜(qiàn)裙青袂,就是红裙绿袖。几扁舟,几多扁舟,好几条小船。灵岩和虎丘,都是苏州游览胜地,灵岩寺在城西,虎丘在城西北。这首诗选取农家小姐妹们乘船出游的镜头,描写她们的节日艳妆,烘托一片欢天喜地的气氛:一个个头上插满鲜花,身着红红绿绿的衫裙,漂漂亮亮,快快活活,分乘几条小船。在欢声笑语中飞速驶向前方。今天是寒食节,小姐妹们要结伴去春游了。游览目标在哪里呢?有人去灵岩寺,有人去虎丘,总之是要出去逛一逛,看一看,高高兴兴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要知道,一年三百六十日,只在寒食节这一天才有外出远游的机会呀!正是:

寒食佳节个个鲜花插满头,

红裙绿袖乘船结队去春游。

游山玩水一年只许这一次,

不到灵岩古寺就去逛虎丘。

(皓月空明选自1998年第7期《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中华书局)

 

附录: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诗话
韩偓诗鉴赏
推荐30首咏柳诗,以“柳”为意象,和孩子品读春日古诗词的魅力
寒食节岂可无诗?四首唐诗四种情,哪一首触动了你?
跟着李兵背诗词 | 第487-488首·无名氏七言绝句二首
古诗中的清明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