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昌瑞练拳心得笔记(一)-1



        孙昌瑞先生1928年出生在河北乐亭,16岁参加革命,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1948年解放唐山进城在市委工作,1951年被推荐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54年毕业后任唐山地区供销总社党委书记,1963年任唐山地区商业干 校校长(行政十五级干部)。1968年蒙冤被下放回原籍务农,1978年落实政策后任唐山地区供销总社党委书记,1982年唐山地市合并任唐山市供销总社 党委书记至离休。孙先生自幼酷爱武术,1950年在唐山市东矿区经王清海介绍拜王美老拳师学八仙拳,1954年拜张玉书(孙禄堂大弟子孙振川的弟子)练孙式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拳。1957年拜张士镛(曹钟升的徒弟)学习尹式八卦六十四掌及器械。多次受孙禄堂之子孙存周、女儿孙剑云的指点。从1964年到现在教授徒弟五十 余人。1996年被聘为唐山市太极拳联谊会顾问。1998年中国武术协会授予他传统武术六段证书。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燕赵都市报都对孙先生有过多次采访和报道。

 

     孙先生自离休后,他每天教授弟子之余还将自己多年练拳的心得笔记整理和修正,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每天笔耕不辍,并将自己的练拳心得笔记整理付梓,每印一集就分发给每个弟子,供弟子们探讨和练习,这使其弟子们受益匪浅,跟其练拳十年以上的弟子如杨志新(女)、石秀峰、刘复兴、王宝生等多人都能散手听、化、拿、发,应物自如。

 

      自1998年至今,孙先生的《笔记》已印发了三十五集。每当我读后都倍感其对拳理的论述准确和通俗,也就越感到这些笔记弥足珍贵,这是孙先生半个多世纪来练拳的体会和心得,是孙先生的汗水、时间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武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又一成果。

 

       虽然我不是孙先生的弟子,但我有幸读了他的《笔记》并将其逐一珍藏至今,为了能够与广大武术爱好者共同分享,我拟将其酌校并数字化,逐一在此发表,我想此举孙先生不会责怪吧!我在将其打字时,可能会出现多字、漏字、错字、白字等或语法错误,这与孙先生原作无关,敬请网友对我批评指正。

 

孤竹山翁

 

  学生王志斌曾拜在我名下,余愧无所诲,兹把所学琐碎之词记下,供

 

                                                                       孙昌瑞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太极拳来自一源,在长期流传中,演变出许多流派。当代流传较广的主要有五派:武式、孙式、杨式、吴式、陈式。各派都有其自成一派的特点,这就叫做特殊性。但毕竟都是太极拳,所以共性是主要的。各式太极拳尽管形式、风格各具特点,但有其共同的练拳要领:

(一)心静用意,身正体松。练拳时始终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身体端正自然,内外放松,不偏不倚,舒松自然。

(二)弧形螺旋,中正圆转。做动作时要求呈螺旋式弧形,圆活不滞,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不要直来直云,也不要像月球绕地球运行那样兜直圈圈,应该像地球绕太阳运行那样自转中公转。


(三)源动腰脊,劲贯四梢,以腰为轴主宰于腰,内力发动于腰脊,六成劲上行于膀臂达于指端,四成劲下行于腿踝,达于趾端,形成一气贯串的整体劲。

(四)轻柔匀缓,柔中寓刚。动作如行云流水,风吹杨柳,珠滚玉盘。所谓柔中寓刚恰似水银既沉重又流动轻灵。


(五)连贯协调,虚实分明。练拳走架,连绵不断,转接和顺,折叠转换自然,处处分清虚实,保持重心稳定,变转灵活。

(六)内动外发,呼吸协调。以外引内。以内导外,内外合一即内不动外不发。身心兼练,蹑手蹑脚与动作协调,吸为合为虚为蓄,呼为开为实为发。气宜鼓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外柔内刚,发劲完整,富有弹性,不使拙力。


各式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共同要求。

头:虚灵顶劲,百会穴有上悬意念,不准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耳要静听身后,用鼻呼吸,咀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后张,意注肩与胯合。

肘:自然松沉,防止僵直或上扬,意注肘不离胁。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指要张开,气达指梢。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内缩,防止挺胸猴胸,劲要含蓄。

背:舒展伸拔,不可弓驼,大椎鼓起,背部皮肤有绷紧之感。

腰:松沉直竖、命门后撑、骶骨塌住、旋转灵活,不可摇摆歪斜。


脊:中正竖直,上下对拉、虚虚对准,吸气时上下对拉拔长,呼气时上下挤压,加强脊柱锻炼,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腹:宜松舒,气沉海底,不可用力,不可上提,如一盏灯置于丹田,不倒不灭,照得通红。

臀:松垂忌后突,尾骨前敛,会阴微上提即提肛垂臀。


胯:松正含缩,劲力贯注下肢,上与肩合,下与腰联,转动时腰胯保持一致。

裆:胯腿相接处为裆。腰胯的合力便构成裆劲,胯下两腿里根肚角窝处要撑圆,两腿上股要有裹劲,腰塌裆圆,形成拱形间架,发劲要运用裆劲,这裆劲就是腰胯腿乃至全身的整劲。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不可歪扭,两膝先开后抱,膝向前上顶,命门后撑形成前后撑力,脚掌平落,脚掌平落,脚趾抓地,涌泉空顶,虚实分清,实腿胯根落实,实腿一侧的肾要前挺。


       各式太极拳在技击方面共同遵循的技法: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后发先至,意在人先,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沾连粘随,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乘虚而入,以逸待劳。


浪费您一二分钟看完下面文字,也许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找伙伴练太极或交流;

2、学习太极知识;

3、发表太极心得或感悟;

4、找到自己想学的拳种;

5、找到更好的老师(师父)或学员(徒弟);

6、打响个人或团队的知名度;

7、合作推广宣传自己或团队;

8、为广大爱好者提供道具服务或其他服务;

9、融资合作加盟;

10、晒自己或团队太极美照酷照;

11、有其他的想法;

我们正在全面邀请全国各地有以上需求的太极爱好者加入,请扫描如下二维码加入,我们将竭诚为全国太极爱好者服务!希望能将中国的太极文化发扬光大!


    
如有疑问或不明之处需要咨询请加微信号:zgtjjxj2015QQ3264158196(无论是加微信还是QQ加我请注明太极爱好者或者太极老师或太极馆等等),或拨打手机:蒋先生1585819913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自由空间收藏的太极心得(3)
张大辉先生讲练孙式太极拳道功(1)
太极拳运动的八不丢
唐山武术名家任忠信老师和李经梧的弟子孙新成老师共同研究吴式太极拳的细节练法及部分用法,值得学习!
孙氏太极拳 大道太极
太极松柔心得 | 节节放松(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