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怎样对大宝,大宝就怎样对小宝
01
“妹妹,你快下来!”
“不行,我就要吃番茄烤面包!” 3岁的女儿自己搭椅子打开冰箱的门,倔强地叫唤。
本来晚饭吃得好好的,爸爸跟哥哥商量明天的早餐,想到了一个创意,并起名叫“番茄烤面包”。
“我也要吃番茄烤面包,我现在就要吃。”妹妹推开还没吃完的米饭,兴奋地大叫。
“不行,那是明天的早餐,先把晚饭吃完。”爸爸表示反对。
哥哥也表示反对。小姑娘觉得全世界都在和她作对,于是任性地离开餐桌,拖把椅子到冰箱门口,高高地站在椅子上伸手够冰箱的门,嘴里吵着叫着不停歇。连妈妈也劝不好。
僵持了一会儿,哥哥放话说:“你先平静下来,好好跟我说,我帮你做好吃的”。
“你刚才说什么?”妹妹止住了语无伦次的叫唤。
哥哥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妹妹居然真的从椅子上下来,巴巴地走到哥哥面前:“你现在就给我做好吃的!”
“你能好好跟我说话吗?”哥哥相当矜持。
妹妹一字一顿地说:“哥哥,请你帮我做个番茄面包,好吗?”
“很好,我这就去做,”哥哥满意地点头。
02
我跟川爸相视一笑,默默地看着哥哥从冰箱里取出面包和番茄酱。
既没有阻止也没有协助,因为在我的脑子里,快速回放着另一副相似的画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一个淘气的男孩搭椅子高高地站在冰箱门口,小胖脸倔强又气愤——一定是在几分钟前,他想吃某种食物遭到了拒绝。
“川川,你快下来。”
“不行,我就要吃…!”男孩挂着眼泪鼻涕说。
这时候,妈妈放下手里的事情,气运丹田,深呼吸三大口,以尽量平静的语气对男孩说:“你先平静一下,好好跟我说,也许我能帮你。”
男孩花了好几分钟才真正平静下来,抽噎着说:“妈妈,我想要…..”
“好的,我知道了。可是现在吃那个有点不合适,要不然给你做个南瓜派,也非常好吃哟。”
男孩犹豫了一下,觉得主意不错:“好吧,妈妈你赶紧给我做!”
“你应该怎么对妈妈说话?”
小男孩一字一顿地:“妈妈,请帮我做一个南瓜派。”
“很好,我这就去做。”
03
生二胎已经三年多了,这个淘气任性的小男孩,已经做了三年的哥哥,如今面对同样淘气的妹妹,越发有了点小家长的样子,经常有板有眼地去“教育”妹妹。至于“教育方式”,则完全模仿了我,从台词,到语气,连神情,都是惊人地相似。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真正找到科学依据,还是因为参加了一次教育学术会议。
会上,美国专家讲到了“镜像神经元”这个概念。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是意大利的科学家首先在猴脑上发现的,随后,美国科学家通过对一批癫痫病患者的治疗,在人脑中也证实了镜像神经元的广泛存在。科研人员把这样一种具有特殊“魔力”的神经元,称作“脑中之脑”和“大脑魔镜”。
举个例子,一个成人对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反复做吐舌头的动作,婴儿也会条件反射式地吐舌头。大一些的孩子,会模仿更复杂的动作和场景。即便是成年人,镜像神经元也在充分发挥着作用:会议现场,主持人忽然莫名其妙地笑起来,然后所有在场的人都控制不住地笑了,尽管都不知道笑点在哪儿。
所以我们就很容易解释“母亲的情绪容易传染给孩子”这个道理。一个母亲,常常对自己的孩子微笑,那这个孩子极可能也非常爱笑。反之亦然,一个悲观抑郁的母亲,养出来的孩子也会同样情绪消极。
04
家里若是有好几个孩子,这钟“镜面反射”就更加复杂生动了。
大宝失手摔坏了一个杯子,遭到妈妈一顿怒骂,没过多久小宝摔了大宝的玩具,可以想见,大宝会是怎样的反应。
许多家长抱怨大宝爱打小宝,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反射了大人的行为。挨过打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如果别人惹我生气,我也可以动手打。显然大人打不过,就找那个小家伙练手吧。
过度溺爱,也会形成镜面反射。很多家庭在生二胎之前,对大宝是有求必应的:如果只有一个苹果,肯定全给孩子吃了;孩子想要什么玩具,也是二话不说就买。等有了二宝,你再对孩子说教:这是大家的,要懂得分享…….这个弯就转得太急了。
“镜像神经元”的原理告诉我们:比起听到的,孩子们更愿意接受他们所看到的。
面对一个爱搞破坏的淘气包,除了打骂怒吼,家长也可以平和地跟孩子沟通,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这个孩子成了大哥哥大姐姐,在面对一个比自己更小的淘气包时,他也会懂得克制住脾气,专注于解决问题。
在孩子刚开始萌发自我意识(两岁左右),就需要有限度地满足大宝的需求,并让孩子渐渐懂得“我的”、“你的”、“大家的”这些物权概念。在和弟弟妹妹一起享用玩具分零食时,大宝也会自然而然地理解什么叫“分享”。
面对孩子,父母最需要的是一颗“同理心”。即:真正站在一个孩子(矮小、脆弱、心智不成熟、能力欠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5岁的哥哥训斥2岁的弟弟不听话,妈妈通常会过来圆场说:“弟弟还小不懂事呢”。这是在要求哥哥具有同理心。
可是当5岁哥哥无意犯了错,妈妈的吼骂责罚直接就上来了,却忘了5岁的孩子,也只是一个孩子。
许多新添二宝的家庭,剧情都是惊人地相似:起初,大宝对肉乎乎的小宝很是好奇,甚至流露出自然的喜爱。然而好景不长,大宝忽然出现很多反常的举动,甚至故意伤害到小宝。
究竟该怎么办呢?有许多焦虑的妈妈找到我。
能怎么办呢?好好爱大宝吧。被爱喂饱的孩子,不会嫉妒。
要想大宝爱小宝,首先好好爱大宝。
你怎样对大宝,大宝就怎样对小宝。
原理就是这么简单。
文/华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位二胎妈妈的真实剖白请转给你身边正在为二胎举棋不定的爸爸妈妈们
二宝绘本故事推荐《一点点儿》
二胎,带给老大的是不是伤害
二胎家庭如何平衡?聪明的妈妈,“一碗水端平”孩子和平相处
据说生了二胎的妈妈们内心都是这样的!你还敢生吗?
三胞胎妹妹接哥哥放学, 见面后的小仪式太暖心, 一旁的妈妈被萌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