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逞才妙思 翻空出奇——《百色诗联》古体诗词的审美范式 [复制链接]
文无定法。作诗填词亦然。基于此,古往今来高明之诗(词)人,他们于实际创作中,总不囿于某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而能别出心裁、匠心独运,根据作品表达之需要,摸索、创造出种种合乎自己审美理想之独特“诗法”(亦即审美范式)来。文学史上所谓“以文为诗”(韩愈)、“以诗为词”(苏轼)、“以文为词”(辛弃疾)、“以词为诗”(秦观)等等,都是古代诗评家对前代(同代)诗(词)人新颖独到审美范式的总结、定位和创作特色之审美评价。近读新问世的《百色诗联》(百色诗联学会主办,2012年7月出版)10个专栏古体诗词作品,深感其中不少诗(词)人,亦善于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别开生面,融进自己深刻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熔铸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审美范式来。兹举3例,以飨同好。
  其一,“变翻”式。“变翻”者,乃善变原作、翻空出奇之谓也。即是说,诗(词)人在落笔前,善于将前人名作作为学习、摹拟(借鉴)的对象,并注意寻绎出原作句法、笔法、章法、用韵及炼字精妙之处,在此基础上逞才妙思、翻空出奇,赋予新作独特新颖之意义和境界,从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以陈道平先生七律《咏杜甫草堂袭用杜诗<蜀相>原韵》为例:“工部草堂何处寻?成都西外树森森。茅歌昔咏先贤志,广厦今传盛世音。唯叹新城多鬼屋,怎教黔庶不揪心。诗豪忧世耽佳句,常令寒儒泪湿襟。”从诗题可知,此诗是有意学习、摹拟杜甫名作《蜀相》的。然二诗主题各异:杜甫原作《蜀相》是“悲”诸葛亮功业未成而身先死的不幸命运,故诗人从诸武侯祠堂之所在的视角入手,临风结想,因武侯祠而思“蜀相”(诸葛亮),点明诗题。全诗韵味,不减盛唐高致;陈道平先生之拟作则“叹”中国今日“新城多鬼屋”,它由杜甫“草堂”领起,自然引入诗题,接下状物言情,不离“茅歌”(杜甫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广厦”(借用杜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句中之词语,此指代杜甫之崇高社会理想)。这样,既巧妙地揭示出杜甫迫切变革黑暗社会现实的崇高理想的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又引发人们对时下中国“新城多鬼屋”现象(亦即对时下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以至民众买不起房而出现空房闲置现象)的深深思考,诗末以“诗豪”刘禹锡一生所写的忧国忧民“佳句”的意义、价值作结,充分表达了一个具有社会良知的“寒儒”(清正廉洁知识分子)那种心系民瘼、为国分忧的高尚情怀。可见,陈道平先生之七律,不仅在笔法、句法、章法和用韵上袭用了杜诗,且注意在诗的主旨、气韵、格调上翻空出奇,从而赋予诗作全新的境界和内涵,不愧是一首难得的佳作。至于梁江先生的《随诗友秋游重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赋》、《蜀相》;韦延强先生的《有感于毛主席词作〈沁园春·雪〉》等等,亦都与陈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此不赘论。
  其二,“先染后点”式。众所周知,“点染”本是我国国画创作的基本技法。古人将画的主体部分用点笔或清晰的线条勾出,画的背景则用染笔出之,以点缀景物与着色晕染,谓之“点染”。因我国古典诗词与古典绘画有诸多相通之处,故有人亦将“点染”技法移之去论析古典诗词的创作。一般说来,在词的创作中,运用“点染”之法最普遍,且大都采用“先点后染”的审美方式。如柳永的词《雨霖铃》即是显例。然在本期《百色诗联》中,我们看到,不少作者在运用“点染”技法时,他们不是像前人那样一窝蜂“先点后染”,而是“先染后点”,且做到别开生面,妙合无痕。如唐远文先生《风入松·老师您好》:“披风吹雨驻山冈。翰墨四时香。蓬门玉树沾云湿,讲台上,语气柔肠。日出嫩苗滴翠,月临星润诗章。春冬秋夏五更长,桃李竟芬芳,鬓花蜂蝶来歌唱,僻乡远,灯护簧匡。十六年华一瞬,雏鹰茁壮飞翔。”词主要写一位置身于“山冈”的山村教师如何不怕高山“披风吹雨”,如何于课余酷爱文学创作,又如何在三尺“讲台上”“语气柔肠”地娓娓道来,暖人心意,以至多年来培养的学生遍布壮乡瑶寨等等,这一系列的景物描写,具体生动、精炼含蓄,可以说都是渲染、烘托,直至末尾,词作才点出“雏鹰”,借象征性的意象抒发对这位山村教师的无限崇敬之情。可见,此词是采用先“染”(通过写景对作品主人公进行形象的渲染和烘托)后“点”(最后才点出作品中的人物)这一审美方式的。从中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又如林权先生的《长相思·邀乡友欢聚德保》一词亦成功地采用了此审美方式,它同样收到情景相生、意境融彻的审美功效。
  其三,“实装句”式。清代诗评家黄生在《杜诗详注》中说:“不用虚词,谓之实装句。”可见,所谓“实装句”,是指诗词中那些省略了虚词的纯实词句子。在诗词创作中,根据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高明的诗(词)人既善于灵活运用那些并非标示物象、动作或性质的虚词(诸如副词、连词和介词等)让其在诗句转折斡旋,从中传达出复杂微妙的情感和丰富曲折的意义;又注意利用汉字一字一意的特点,发挥汉语语法松散灵活的特长。在组词成句时,有意省略了关系词和连接词(甚至不用动词)而将实体性具象性的名词直接组合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言的艺术张力和弹性。如陆大经先生《此值杜甫1300周年祭,酹酒与老杜私语二首》中的“杜魂耿耿思成梦,高厦蓁蓁日晓迟”、罗绮光先生“广庇安庐惊博爱,残染危柱叹寒罹”等,前者将“杜魂耿耿”与“高厦蓁蓁”、“思成梦”与“日晓迟”并置,把诗人对杜甫那炽热的忧国忧民感情与热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社会的崇高理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只能成空变梦、对今日高楼林立、民众生活蒸蒸日上美好现实来得太迟的“遗憾”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显然这是一组以名词为主的名词性词组,是两个对仗的“实装句”,境界阔大、感情浓郁、句格浑成、促人沉思,深得杜诗之三味;后者亦将“广庇安庐”与“残梁危柱”、“惊博爱”与“叹寒罹”对举,既热情地讴歌杜甫当年身居茅屋却忧心天下的大爱精神,又对天下“寒罹”(受苦受难的百姓)无食无房悲惨命运表示深切同情。这是一组以形容词为主的名词性词组,亦是两个对仗的“实装句”,它组成生动的画面,情景逼真,诗的形象跃然纸上,读来令人感动又深思。此外,尚有“细节突现”式、“融句式”、“以情载史”式等等审美范式,限于篇幅,恕不赘论。
文/张国荣 来源:右江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对偶手法
民间视角|又绚烂又悠远,我眼中的《右江日报》副刊2022年度诗歌印象——澄碧湖副刊诗歌年度十佳赏析
心中的诗:读《学诗浅说》
初高中古诗汇总
诗歌鉴赏题的10大规律,掌握这些你也可以得满分
【煮诗东篱】宁夏‖窦新伟的古体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