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师大教授褚宏启:告别教育中的“伪创新”与“真折腾”

褚宏启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他在文章中指出,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伪创新”“真折腾”的现象。往往“伪创新”要耗费更多的资源,却收效甚微。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改革将止步不前,而是要用“微创新”来代替“伪创新”,稳步而有成效地推进教育的发展。

师小北




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基础教育中的伪创新、假改革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华而不实,貌似很创新,实为真折腾,浪费资源,耗费时间,误人子弟。教育改革只有走出此种误区,教育才能健康发展。走出误区的关键是求真务实,一是要形成“科学”的认识,对教育创新是什么、有无必要形成正确认知;二是要用“民主”来节制和约束任性的权力,不让某些有权者以创新的名义“绑架”教育。

不论国家层面、区域层面,还是学校层面的改革创新,相关人等首先都需要形成正确的认识,梳理正确的创新观。

第一,真正的“教育创新”并不容易,不要轻言、妄言自己所为就是教育创新。创新必须同时符合新颖性与有用性两个特征。不新颖,新瓶装旧酒式的换包装、贴标签,不是创新;新颖但无用甚至有害,也不是创新;既不新颖又有害无益,就更不是创新了。许多所谓的教育创新,既不新颖又有害无益,是典型的伪创新、真折腾。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创新,才能对创新有敬畏之心,才不会出现无知者无畏的怪现状。

第二,不要迷信教育创新,有些教育创新并不必要,要考量创新与改革的成本问题。即便有些做法同时符合新颖性与有用性两个标准,但如果比已有做法所耗资源更多,那么这种创新也不值得采纳。教育创新只是手段不是目标。实现同样的目标,如果用平实的、已有的手段就可以达成,那么就没有必要非得挖空心思去创新不可。

第三,有用比新颖更重要,有用不新颖的老做法比新颖无用或者新颖有害的新做法更有价值。一定要把有用性,特别是对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性作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些做法很有用但不新颖,不属于教育创新的范围,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更有价值,因此也更值得采用。有些所谓的“创新”固然非常“新颖”,但只求新颖性,不求有用性、实效性,甚至于“新颖”到违反教育常识的地步,它也没有多少实际价值。教育常识非常宝贵,不要轻易推翻和颠覆教育资源。

第四,“拿来主义”并不丢人,凡事都想与众不同反而可笑。把别人的好做法、本地的好做法能“拿来”,老想世界第一、填补空白,以致“创新主义”盛行,着实可笑。不要刻意与众不同,要善于借鉴借力。教育中很多好的做法早已有之,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能把这些好做法充分借鉴和使用就已经足够。

第五,不要“伪创新”,但要“微创新”。教育改革切忌大起大落、一惊一乍,教育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小改革、微创新。这种改革与创新并不轰轰烈烈,但却扎扎实实。

总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创新观。教育创新要正本清源。本源何在?育人为本、以人为本。我们要处理好手段与目标的关系,教育创新只是手段,最重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这个目标。教育是否创新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各类人才。我们最怕的是教育手段花里胡哨,结果培养出来的却是平庸之人。我们千万不要把师生尤其是把学生当成道具甚至工具折腾不休。我们在创新时必须牢记:人是目的不是工具。

上述对教育创新的“科学”认知与理性判断,是走出教育中“伪创新”的认识基础。而“民主”则是科学认知与理性判读的保障,民主参与能约束任性的权力,能有效遏制自上而下的“伪创新”与“真折腾”,是走出教育中“伪创新”的制度保障。


 

本文摘编自《中小学管理》2017年04期。(有删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动态】褚宏启:警惕教育中的“伪创新”与“真折腾”
褚宏启:校长专业标准与校长核心素养
褚宏启: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
做教育当有大格局,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
培养学生的小微创新,才能保证未来的大创新
褚宏启:以整体改革促高质量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