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位大学老师的10个新年愿望

今天是中国农历新年。除夕之夜,万象更新,新的一年来到。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好像只有春节假期,才能暂别工作,回归原始,与家人团聚,难得放松,内心平静。除夕即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年的开始。在这个最具标志性的时刻,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做好筹划,树立目标,并付诸行动。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尽管昨天还在修改本子和备课,但是如果不做好规划,有可能明年又陷入琐碎忙碌之中。我整理了自己在新年里争取实现的10个愿望,在此立一个flag,督促自己,同时接受监督。

 

愿望一:进行时间规划,拒绝“忙茫盲”


2017年岂是一个“忙”字可以形容。“忙得像个陀螺”,这是很多朋友和同事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共同认知。可是,这样忙得似乎并没有效率和成就,每天奔波在家与学校之间,两点一线,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之间游移,到年终总结,无非是发了几篇论文、中了几个小课题,进行了常规教学和参加了学校的一些活动,似乎“年年岁岁花相似”。工作很忙,内心迷茫,目标盲目。


新年里,我希望自己首先学习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的知识,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一个比较科学的规划,实现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的统一,能够让所有日常工作服务于目标的实现,不盲从,不茫然。我也要用科学的时间管理来约束自己,敢于向“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说不,提高效能,能够在有限时间里提升工作效率。

 

愿望二:在房产新政内实现住有所居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十九大报告的这句话深得民心。2017年多地出台新政,运用政策杠杆,抑制房价,让真正有需求的人有能力有机会买到房子,实现住有所居。2018年的大势是房价趋稳,也让像大学老师这样的工薪阶层看到了买房的希望,虽然北上广等大城市房价看起来还是如此高冷。


在自己工作将近十年的时候(中间工作有调动),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北京实现“住有所居”的愿望,可能只是一个一居室的小房子,除了卧室之外,只希望添加一个书架和一张桌子,能够有看书和写字的空间。不必再为房东驱赶而恼怒,不必再为搬家扔书而伤心,只希望能够在大都市的小角落安一个小小的家。

 

愿望三:工资和福利能够再提高一些


虽然有人言过其实的形容老师是“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但是大学老师的工资水平确实算不上太高。据统计,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普通老师能够拿到月薪一万左右,而在一些二级和地方城市,普通老师的工资水平维持在5000左右,而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年龄不小的博士。这样的工资水平和现在高企的物价和房价相比,确实是捉襟见肘。一篇“985博士当大学老师,月薪5000+,过年不敢回家”的文章刷屏,有留言质疑其真实性,殊不知,这样的例子在大学老师中绝非个案。


每一个老师都不可能期待一夜暴富,但是都希望能够在工资和福利上再提高一点点,最起码能够跑赢通货膨胀的速度,能够拒绝外边纷纷扰扰的诱惑,让每个老师感觉到自身价值的认可与尊重。

 

愿望四:再多发两篇论文,离职称要求更近一些


论文成为老师职业的标配,虽然有时候自己也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但是在这个价值体系内,也不得不遵从游戏规则。2017年发表了两篇C刊论文,花费了将近1万的版面费。这两篇论文是自己写的近10篇论文的代表,其余部分或废弃掉或降格发到核心和省级期刊。这两篇论文成为一年工作绩效中最显著的部分,不但实现了工作量的完成,而且让自己离职称评定的要求更近了一步。

 

新的一年要继续坚持,争取最少实现两篇C刊论文发表的任务。这同时也意味着,最少要写出5-10篇论文,然后不断地投稿,希望自己好的运气。当然,也时刻提醒自己,通过科研研究一点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科研锻炼自己对某一领域深入的认知,也通过科研让自己能够掌握某一项本领。最后的结果是既能够完成任务,又不蹉跎于无目标的忙碌中。

 

愿望五:多参加几场学术会议,多认识几位学术同人


对于老师而言,科研似乎只是一个人的工作,和周围同事、朋友缺少最基本的沟通语言。同时,由于信息沟通的缺乏,自己对专业最新信息的获取速度很慢,知 识更新比较慢。2017年参加了几场学术会议,见到了很多行业大牛,他们的对研究的热情和研究的科学对自己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参加学术中国举办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高峰论坛”和“质化研究发展传播论坛”,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研究方法的认知,明白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研究成果的支撑骨架,同时也认识了很多非本专业的学友,跨学科的交流让我打开眼界,丰富了认知,希望有机会可以跨学科合作。


由于学校经费和课题经费有限,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可以走出学校多参加高水平会议,我的愿望是能够参加2场研究方法会议,最好是专题培训,建构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能够参加2场学科会议,能够认识行业大牛,获得专业最新知识。

 

愿望六:认真上课,坚持“不点名”制度,想办法让学生抬起头


不管怎么样,课堂教学还是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从当老师第一天,我就对自己暗暗下了一个“誓言”:坚持上课不点名。一直坚持到现在,虽然遭遇学校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放松等挑战。但是,我一直觉得靠点名维系的课程秩序,无异于靠机器维持的生命,不但挽救不了生命,还徒增痛苦。


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挺住”,多在备课和课程讲授技巧上提高,能够依靠课程质量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希望学生不要只因为学分、成绩等因素而被迫来上课。那些上课横拿手机,玩王者荣耀的同学能够抬起头看老师,虽然老师讲课的精彩程度远远赶不上游戏的魅力。

 

愿望七:坚持付费知识学习


2017年是付费盛行的一年,得到、喜马拉雅等知识付费平台崛起,各种付费知识产品频频推出。算下来,我自己订阅了很多付费知识产品,包括得到上订阅了5个专栏,喜马拉雅上订阅了至少3个课程,还有咪蒙的升职课,熊猫书院的共读课等,很多内容我也没有坚持学完,但是感觉已经收获很大了,除了这些专家提供的内容外,课程的设计、营销、包装等都给了我很大启发,也给我很多科研上的启发和灵感。我坚信,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包括科研以内所有的知识产业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坚持,能够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让自己迅速成长。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排斥任何新事物,提升思维维度,用互联开放、共享、合作、迭代的思维来重新武装大脑,建立认知,最终实现科研上的突破。

 

愿望八:多读书、勤思考


2017年读了一些书,但是更多的是那些没有读完的书。除了专业领域书籍,我也开始关注经管心理等领域的书籍,虽然和本专业研究并不直接相关,但是这些跨领域知识也着实让自己大开眼界。比如吴晓波著作《激荡三十年》,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发展脉络。这本书已经买了一段时间,直到今年才开始阅读,虽然有一些零星知识,但是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脉络有了一个线索,这也引发了我对经济史的兴趣。


整段读书时候是极度奢侈的,读的这些书基本是在地铁、睡觉前读完的。2018年,我希望能够挤出更多的读书时间,能够在经济史、心理学等领域多看一些书。我觉得,2018年最少要读50本书。

 

愿望九:注意身体,勤加锻炼


工作之后,疏于锻炼,体重直线上升,由于长期伏案,腰椎和颈椎都不太好,时间稍长,便觉腰酸背痛。2017年,坚持做keep,每天坚持半个小时,效果不错,但是工作一忙,也是时断时续,然后到公园里参加了几次徒步,爬了几次山。一直以来,自己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也没有太多喜欢和坚持锻炼的朋友。


2018年,我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坚持锻炼,多约朋友一起参加各种锻炼的活动。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让身体强壮起来。

 

愿望十:多陪家人


这一点十分遗憾。因为多年在外上学,远离了父母,父母一直在老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家看看,近几年父母的白头发明显增多,唠叨也多,只愿尽量多回家几趟,多唠唠家常。近在身边的爱人孩子也缺少陪伴,只顾着忙自己的事,缺少了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系。在新的一年里,在完成工作的同事,多陪家人,接父母来看看天安门和长城,陪孩子多逛逛科技馆和天文馆。




欢迎各位留言

说出你的

新年愿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毕业论文致谢范文汇总
论文——高校老师的KPI,为什么论文型老师备受诟病?
严飞:有怎样的教授,就有怎样的学校学生
考研 | 没有项目经验怎么办?复试时导师的心思是怎样的?
当学术成为一种“职业”,就难成为一种“志业”
大学老师:求你们别跟我谈暑假,戒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