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网友“肠易激综合征”咨询的回答

   有一位网友咨询疾病,这是一个常见的麻烦的容易被误解和忽略的疾病,因此我单独形成一个贴子。

网友提供的资料如下:

   医生您好!本人现年31岁,男性。最近早起大便老是不正常,一是不容易成型;二是很多昨晚吃过的食物没有消化就排泄出来了,尤其是蔬菜(韭菜之类)。而且早餐后大概一两个小时内又会解一次,解完后就没什么症状了。还有晚上睡眠不好,易醒,睡不深(本人教师,感觉工作压力也较大,医生也有问)。前几年也有类似症状。上周看了消化科,医生认为是IBS。开个如下药:谷维素片,胰酶肠溶片(力显),头孢氨苄缓释片(美丰)。本来还开了中药,我没要。吃了一周药后感觉没有明显效果,以上症状还有出现。补充:医生曾建议我做肠镜,但怕疼,没做。
问题:1.您看以上症状是否是IBS的表现?一定要做肠镜检查确诊吗?能否做大便化验检查?
2.药的效果不明显是否还要接着吃?要不要换药呢?
3.这种病目前治疗的效果怎样?
十分想听听您的看法,谢谢!
 

 

   首先介绍现代医学目前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基本认识
   几乎所有人在其一生中都会出现程度不等的胃肠道症状,而其中的大多数经各种检查却没有发现胃肠道结构上的异常,这种情况被定义为“功能性胃肠病”。IBS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通常是慢性的,平均患病时间高达16年。

   IBS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诊断不难治疗难,症状多而顽固,患者往往接受过度的检查和治疗,花费巨大但效果不佳。它是“功能性”的,看起来很象“没有病”,所以患者的痛苦也常常被医生忽略甚至嘲笑。

   今天的医学对IBS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进步导致了治疗策略的发展。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非常复杂,但我认为患者本人了解这一疾病仍是最重要的,部分患者仅仅因为了解了这一疾病,症状就消失了。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一半以上的IBS患者未去就医,这与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对疾病的态度有关。患者往往对效果不满意,对诊断不信任,总想寻找新的疗法。良好的医患信任往往是有效治疗的基础。

   IBS患者会出现肠外症状。患者往往会因为害怕被看作多病的或神经质而不向医生反映真实情况(医生应该理解患者的这一心理)。据国外资料,误到妇科及泌尿科的IBS患者数量多于原发的妇科及泌尿科疾病的患者。
   IBS患者在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很不理想。如工作、旅行、社交、性生活、家庭休闲活动、饮食等。患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医疗本身费用的3倍。
   IBS的病理生理很复杂,现在已经证明了IBS症状的产生与小肠及结肠的运动障碍有关
   内脏的高敏感性:膨胀、腔内的各种因子、感染及精神因素均可引起这种改变。
   心理因素:焦虑等心理症状比正常对照者更常见。
   胃肠感染与抗生素治疗:我们很容易理解感染是IBS的重要诱因。而不少研究发现,抗生素的使用(合理的和不合理的)本身也是IBS的一个危险因素


   食物相关症状:高达63%的患者症状的出现与对食物的反应有关。尽管目前的临床研究还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达到一致,对IBS患者看病前后的饮食控制仍然很流行。
   从病理生理学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IBS的症状与肠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异常、中枢神经系统-肠脑轴引起的肠炎等有关。现在更强调生物心理社会机制模式。研究仍在不断的深入进行,所谓“功能性”也许只是目前的看法。

   关于诊断

   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这应该是临床医学的第一原则。

   IBS的本质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它没有“金标准”,但这不意味着现代医生就无所作为。

   现代医学一直在研究IBS的诊断标准,从原来的Manning标准、罗马1、罗马2标准到最新的罗马Ⅲ诊断标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努力和进步。根据罗马Ⅲ,IBS被定义为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有排便紊乱的特点。其诊断标准为:在最近的3个月内每月至少有3天具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并有下列症状中的2个或以上:1.排便后症状改善;2.伴随排便频率的改变;3.伴随粪便性状的改变。不适意味着区别于疼痛的难受的感觉。IBS分为四个亚型:IBS合并便秘(IBS-C)、IBS合并腹泻(IBS-D)、混合型IBS(IBS-M)、不能定型的IBS。与以往标准相比,罗马Ⅲ强调6个月而不是12个月的时间框架,IBS亚型分型强调根据粪便性状而不是排便频率加以确定,由以多种症状进行亚型分类转变成只根据粪便性状分类,使之更加简化、合理。

   根据这个标准,推测网友的IBS可能成立,当然需要更详细的病史资料,如病程长短,大便性状和频率,肠外症状等等。

   关于检查,如前所讲,本病是“排除性诊断”,从理论上和目前中国严峻的医疗现状说,检查越详细越好。曾有一女性患者,其IBS的症状很典型,她自己就是还要检查,最后意外的在肝CT时居然发现小肝癌。这一极端的例子说明医学的复杂和不确定性。

   然而,罗马Ⅲ以可靠的证据告诉我们:症状典型,无“报警症状”者不需过多的检查,即可正确诊断。1、多伴有精神心理异常;2、缺乏生化、微生物及影像学等检查异常的证据;3、多数IBS患者不需要做特殊检查(比如肠镜);4、对≤40岁、无报警症状者可依据临床症状先给予治疗;5、对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

   据此,我对网友的建议:1、血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等简单而往往提示重要诊断线索的化验检查还是做的好;2、如果确实不愿意作肠镜,也可以先治疗,但如效果不佳建议一定要做。

   所谓“报警症状”,指的是可能提示如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某些症状,见下图。有这些症状时要警惕。

   关于治疗

   IBS的治疗现状:IBS以反复发作为特征, 尚没有治愈IBS的药物,安慰剂效应影响较大,治疗多依赖于个人经验,多注重针对单一症状的治疗。

   目前倾向于多学科的治疗措施,内分泌、中枢靶向治疗和饮食控制是应用最广泛的。

   对腹泻型的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应该包括平滑肌松弛剂、抗腹泻因子和低剂量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在将来,如果内脏的痛觉过敏被认为在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的作用,5-羟色胺3受体激动剂、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和k-鸦片受体促效剂都可能会在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枢靶向治疗包括从生理学上解释发病机理、心理治疗、催眠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以及抗抑郁治疗(有或无)。这些对任何形式的IBS患者都适用。心理和行为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首先患者要自己理解这个病,这是个尽管“痛苦”却没有“器质”改变的功能性疾病,预后是非常良好的。我所以在前面花较大篇幅介绍相关知识的目的实在于此。放松,尝试多种娱乐和体育活动以转移对疾病的关注可能有益。严重者可以服用抗抑郁药,常用三环类阿米替林等。
   目前饮食治疗备受关心,对腹泻型的患者,应该禁食高脂肪食物、酒精和咖啡因。减少食用含有全麦淀粉、山梨醇、果糖及可溶性纤维素的食物可能有益,对于顽固性的食物相关患者,禁食疗法值得一试。
   网友被医生处方的“谷维素片,胰酶肠溶片(力显),头孢氨苄缓释片(美丰)”等药均缺乏证据,不用也罢。

   我的总建议是:先学习这个病,然后调整心理行为,适当的饮食调节,因为症状轻尽量不用药是可以考虑的,必要时作深入检查。

   感谢网友的咨询,我不是消化科医生,因为你的提问逼着我去复习教科书和最新文献,对于惯于偷懒的我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期拉肚子,检查却无异常,怎么回事?
如何自测患上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症中医最牛经验方
肠易激综合征
自拟肠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1例疗效观察
调肠止泻汤直肠滴入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