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种方法,让你打破懒惰和恐惧,培养出敢于行动的思维

我们都知道,不管追求什么,梦想也好,爱人也罢,都需要勇气。

缺乏勇气,我们不仅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而且自己也很有可能在日复一日浑浑噩噩的生活当中,觉得人生没什么盼头,从而失去自我精进的动力。

所以,培养出勇于行动的心态和思维,让自己成为一个“行动型”的人,对于推动我们人生的前进,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但问题是,大部分人对于自己当前的生活,都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就算心里有一万个想去改变自己的冲动,却很少能够迈步行动起来。

这样当然要不得了。

英国著名招募机构Teach First的创始人乔·欧文,在接触了大量优秀人士之后发现,这些人之所以会变得这么优秀,是因为他们都具备了行动改变的勇气。这是一种个体“思维模式”的体现。

那怎样做,才能给自己培养出这种行动力的思维呢?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你要懂得识别风险和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

掌控抗风险的本质

很多人之所以不敢行动,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害怕风险”。

当我们开始想要行动时,最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之一,就是“自己的努力却换来一事无成”。这种结果,不仅浪费我们的时间,还让我们获得吃力不讨好的失落感。

毕竟大脑是喜欢“好逸恶劳”的,能够不花费力气去做,就尽量不花费力气。既然现在行动可能要面对这种“一无所获”的结果,自然大脑就会潜意识里“动手脚”,给我们增添很多逃避行动的阻力了。

我们肯定会听过很多类似的话语:

  • 万一什么都做不成,这岂不是白费心机?
  • 这么努力到头来什么都没有,我这样做不是傻啊?
  • 付出这么多,结果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怎么办?
  • 如果这么容易成功,这个世界就没有多失败者了!

这些都是大脑,根据我们要面临的风险,而通过“借口系统”生成的语句。你和我肯定多多少少都有用到过这个“借口系统”。

但问题是,想要把一件事情做成,我们多多少少肯定要面临或者要承担一些风险。这个世界,并没有百分之百稳妥的事情,就连我们吃饭,也有噎死的可能,可是我们会因此就“因噎废食”吗?

肯定不会。

所以换句话说,懂得怎么去识别风险,怎么去把控风险以及怎么去承担风险,可以更好我们在行动之前的“后顾之忧”。

而一般来说,风险会分为三个类别:

第一,合理风险;

合理的风险,无处不在。

我们去一家餐厅吃饭,可能会遇到饭菜不好吃的风险;我们出国旅行,可能会遇到行程安排不周到的风险。这些都是合理范围的风险。

这里的“合理”,并不是指风险中的事情“饭菜不好吃”和“形成安排不周到”是合理的,仅仅是指这类风险事情,比起“在餐厅吃饭遇到火灾”这种风险会更常接触到而已。

由于这种风险遇到的概率比较高,也就是存在于“合理”的范围之内的,所以应对合理风险,并不需要勇气,我们只需要保持平常心就好了。

否则,你整天一副担忧的心态,就很容易让自己“因噎废食”,而得不偿失了。

第二,未知风险;

顾名思义,未知的风险,就是我们无法预计,很难提前做好准备的风险。说不定我们去餐厅吃饭,真的有可能会遇到火灾的发生。

这种未知的风险,也称为“不确定的风险”,由于很难估计,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做出“各种预测”。

任何人都不喜欢不可预知的风险,但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在某程度上则可以转化为机遇。例如你邀约心仪的对象出来玩,可能会遇到“你在约会期间表现不好而对象否定你”的风险,这个风险具体是什么,说都说不准。

但当风险出现之后,说不定你能够更清楚了解自己性格,从而去改正身上的不足,增强自己的优点,最后让自己认识到一个更好的女生。

对未知风险所持有的态度,决定了你能不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第三,个人风险;

一般人,其实并不害怕遇到合理风险,但他们往往会更害怕个人风险,诸如一些让自己“丢脸”、“被鄙视”、“后悔”、“失败”等的事情。

恐惧阻止了人们冒险,限制了人们的行动。没错,你确实很想努力改变自己,但由于你恐惧努力之后的一无所有,所以你宁愿原地踏步,毕竟至少现在你是呆在一个已经习惯的舒适区里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就是要“承认你害怕什么”。

当你觉得自己是在害怕自己的努力会换来一无所获,这种“承认”的行为,会引导我们考虑两个问题:

1,我要做些什么,才能减少行动的预期风险和危险?

2,我要做些什么,才能缓解自己面对这种风险时的恐惧情绪?

当我们懂得这么思考,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进行“风险管理”了。

《有钱人有什么不一样?》的作者基斯·卡麦隆·史密斯的导师,教会他一个很好风险管理意识,就是在承担风险前,要仔细思考三个问题:

①最好的情况会是什么?

②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

③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什么?

如果你能够忍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而且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确实可以让你最接近自己的目标,那就大胆去做吧。

如果你无法应对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而且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不能让你更接近自己的目标,那就千万别做。

所以,当你开始要行动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想一想,你所要面临的风险,这三种当中哪一种占据的比例最高呢?

构建勇于行动的思维模式

当我们懂得怎么进行风险管理之后,接下来,我们就需要给自己培养出“行动型”的思维模式。

所谓“行动型的思维模式”,指的就是一种迎难而上的思维反应。如果没有这种思维模式,我们在遇到一些难题时,仍旧会选择逃避的。

但如果我们具备这种思维模式,那么不管遇到什么难题,我们也会“条件反射式”的勇于行动去解决问题。

这里分享六种培养勇气的方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通过训练变得勇敢。

行动是需要勇气的。当你缺乏勇气时,是的,即便是连打扫卫生这些小事,你也很难去做起来,更不用说去实现目标了。

勇气跟我们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关系,但我们具体充足的自信心时,我们做事的勇气就会大增。同样,当我们具有充足的勇气时,我们做起事来也会信心满满的。

所以,通过训练让自己变得更加勇敢,我们就能够逐渐学会承受更多风险,一步一步地接受更多的挑战。

好比当众演讲,大多数都惧怕当众演讲,导致自己很难在人前进行顺畅的表达。但如果我们通过训练,掌握演讲的技巧,然后在不同的小圈子去尝试表达观点,我们就能够慢慢培养出当众演讲的勇气。

通常训练的方式,一般都是做一些自己之前未曾做过的事情,如:

  • 去一趟新的旅程
  • 尝试一份不同的工作
  • 跟遇到的人多聊几句
  • 练习当众演讲等

离开舒适区,进行深度培训和多次实践,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战胜恐惧。

第二,相信自己的使命。

你是为了什么而想要达成某个目标?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是相信自己在人生中,非要这样做不可呢?

这两种信念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是完不完成目标都没关系,而后者则是这就是你“命中注定”的追求。

真正投身于使命的人,都会愿意为自己所做的事做出牺牲。如果你无法为此做出牺牲,不管时间,还是努力,说明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你的使命,你做不做都没问题。

有了使命感,自然就会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既然锻炼当众演讲,跟你人生有重大的关联,那么“丢脸”、“恐惧”这些担忧,也就无法阻碍你了。

问一问自己以下问题:

1,这个目标是不是你想要的?

2,不实现这个目标,是不是也可以?

3,这个目标有其他取代方式吗?

最好的回答,当然是“是”、“不是”、“没有”,因为这预示着,这个目标你非做不可,这就是你的使命。否则,你很难会行动起来。

毕竟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你也会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三,创造更大的恐惧。

你是比较害怕终其一生无所事事,还是担忧努力后的一无所得呢?如果你是理智的人,相信前者的恐惧,肯定比后者的恐惧更大。

想要让自己更好地行动起来,你必须给自己创造出更大的恐惧,或者想办法放大这种恐惧。因为害怕自己终其一生都一事无成,一想到这个点,你自然就有动力去做点什么了。

至于努力会失败的恐惧,相比之下其实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所以,不要想着你行动后会遇到什么风险,让你感到恐惧,而是要想想,你不行动遇到的风险,会不会让你更感到恐惧。

如果你不行动的后果,比行动的后果更大更严重,任何人都能够行动起来。

第四,用勇敢的方式去思考。

没错,当未来行动存在潜在的风险时,大多数人在权衡所有风险之后,都会悄悄选择放弃。这就是人性。

这种“趋利避害”的思考方式,可能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学会在野外环境下躲避掠食者而获得的生存有关。

但不管原因是什么,任何对于行动所产生的负面思考,都会在潜意识的层面上,影响到我们的决策。

我们会认为,既然有风险,还是安于现状吧,至少不用担心什么。有时候这种想法确实会有效,但也有可能,会限制我们继续前行,尤其当我们面临一些人生的抉择时。

所以,我们需要训练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要更换这种消极、负面的思考模式,替换成勇敢的思维模式。

这种“勇敢思维模式”分为三步:

第一步,思考这个想法或目标有什么好处,能够对你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你可以从中得到多大的回报,最好的结果又是什么。

第二步,如果你获得最好的结果,具体需要做些什么,你如何通过具体的操作,获得这些结果?

第三步,如果获得这个结果存在某些风险,思考一下如何处理风险和相应的问题。

这个思考流程,就是那些优秀人士面对问题时,迎难而上的思维模式。他们并不会逃避,只会想一想,针对当前境况,还可以做些什么。

是的,有时候一句“还可以做些什么”,可以让你打开新的局面。

第五,寻求支持和掌控自己的恐惧。

当你要做的事情,如果已经有很好的导师或者领路人,那么你最好征询他们的意见,获得他们的指点。

因为获得这些人的支持,能够让你更好地具备抗风险的能力,减低承受风险的成本。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担忧,那些有经验的人,肯定都会经历过。

而有了他们的支持,你就可以少走弯路,从而让自己的努力获得最大限度的成效。

一个得到支持、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比起孤胆英雄的单独行动,会更容易起到作用。这也是你掌控空间的最好方法。

有两种方式可以帮助你掌控自己的恐惧:

1)从最坏的情况出发,承认恐惧的存在,想出最坏的结果。

例如你有社交恐惧,当你准备要当众发言时,可能会因为说不好而遭到大家的嘲笑。这可能是最坏的结果。

有了这种设想,你就要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够解决到这个问题?

你可以事先准备好演讲稿,私底下进行多次演练,找到适合自己的感觉。一旦你认清和分离恐惧的本质,你就能够应对这些恐惧。

毕竟恐惧,往往是源自于不确定和未知。

2)想象出最好的情况。

当我们在大脑中,想象出一些美好的结果,我们的大脑调整身体,去为了获得这种结果而做准备。

这种心理演练,能够让你置身于一个舒适、自信的状态当中。有了这种状态,你就能够明确知道自己做什么才会成功。

想一想你实现目标后,会有什么的好事发生?想象的越是具体,你就越会充满动力。

这时,恐惧自然就没有任何机会影响到你了,你的行动力思维,也会自然而然地从中培养出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尹丽芳快速阅读 |《成长型思维》
破局思维:你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成功人士所必备的思维模式
你被内耗拖了多久?
5大切实措施:帮你减轻恐惧,从今天开始打开新的人生
成长型思维:从平凡到优秀的七种思维模式[2018年乔·欧文所著图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