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字文小考引注(上)

 千字文小考引注(上)

周道云 考辑

   国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在《千古奇文千字文》小引中说:“有朋友问我,想让孩子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概及来龙去脉,让我给推荐一本启蒙的小书。我说这不难,就推荐《千字文》如何?他说那不太简单了吗?我答:你可太轻视这篇古典名作了,它的价值不但可以供你的孩子启蒙之用,连你老兄本人大约也还可以增长很多历史文化知识呢”!周老先生还在自题《千古奇文千字文》中诗曰:“千字奇篇韵未消,齐梁大匠借龙雕。三才万象指诸掌,六艺群贤根不摇。宣义童蒙渐浅陋,真书点画定风标。津沽旧号鱼盐泽,此日人文接六朝”。此诗的前四句就是对《千字文》高度评价。

《千字文》诞生于六朝。六朝者,是吴、晋、宋、齐、梁、陈,称为南朝,若与北方的北朝合称,则称为“南北朝”。梁武帝把书圣王羲之的墨迹搜罗罄尽,珍藏内府,人间绝不可见,零散的手迹不忍抛弃,积存了一千个零散单字墨迹交给周兴嗣,要他把这些零字组成文句,而且还得要有内容意义、文化知识、格律音调,让人喜欢诵读。谁知周兴嗣这位超凡的天才,竟然把这一千个零散的单字组成了一部通古达今的奇妙之作。全文每句四字,而且押韵,大段换韵,韵律严格。只这一层已经值得传世不朽了,哪知又加上了另一层重大的光彩,就是这一千个右军的零字,一下子变成了一份长篇大幅的书法绝作,而且是由右军的七代孙智永临写出全文,这篇一气呵成之作早已改变了零散字凑成的那种气势。于是《千字文》到唐代传下来的时候,就用智永的全文临本作为标准版本。《千字文》流传至今一千五百多年了,全书虽只用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但却有相当的知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毛泽东说《千字文》里讲了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修养,评价很高。历代大书法家里有很多人用多种字体书写过《千字文》,成为传世的名帖。

《千字文》流传至今历经一千五百多年,在流传的过程中版本出现差异,易字五花八门,标音乱七八糟,考究起来,原因很多。先分析出现用字混乱的原因:一是讹传,如“律召调阳”误为“律召调阳”,因为“召”字草法与“吕”极似,自中唐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开始,全都写成了“吕”字;二是避讳,如宋徽宗将“天地玄黄”写作“天地元黄”,这是因为宋始祖名“玄朗”为避其讳“玄”字改为“元”字;三是异文,如“藏”作“蔵”,把“秋收冬蔵”写成“秋收冬藏”;四是通假,如“棃”通“黎”,把“爱育棃首”写成“爱育黎首”;五是简化,大陆实行简化字和归并异体字后,出现了重字,如“周殷汤”的“”与“盖此身髮”的“髮”同为“发”等。六是擅改,如“鸟官人皇”改作“鸟官羲皇”,改者以为“人皇”不如“羲皇”完备正确,所以善意地要给原文作出润色补正,他哪里想得到,这反而是破坏了原来历史的真相。再分析标音混乱的原因:一是《千字文》中有不少多义字,周兴嗣在《千字文》中不是取的常用义项,如“九州禹迹,百郡秦并”的“并”字,字书标注有三个义项,第一义项为“并”,bìnɡ(音病,去声),合并、聚合之义。…… 第三义项为“并”,bīnɡ(音兵平声),古州名。传抄者没有考证,只按常用义项标音为bìnɡ(音病),没有考虑《千字文》的整体用韵,应该取平声音兵,因为上句“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的“青”字是平声。下句“岳宗恒岱,禅主云亭”的“亭”字也是平声。中间的“九州禹迹,百郡秦并”的“并”字怎么会用仄声字呢?二是《千字文》中有不少通假字,周兴嗣在《千字文》中不是取的本义项,传抄者没有考证,只按本义项注释标音,从而出现了错误。如“临深履薄,夙兴温清”的“清”字,就不能读平声(音轻),周兴嗣就是取去声通假“凊”(音庆qìng)字之音义,这样才能与上句“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下句“似兰斯馨,如松之盛”的韵律和谐一致。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王羲之手迹、周兴嗣点化的《千字文》原版,甚至连智永临本也荡然无存,有幸的是,相传智永曾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分送浙东诸寺,其传世一《真草千字文》墨迹本流入日本,至今幸存,启功先生考证:这就是八百本之一,并有诗云:“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家老大回。”下面笔者以智永所书本为依据,以刘宏毅《千字文讲记》为蓝本,参照天秀《千字文综述》,周汝昌宣义、田蕴章习字《千古奇文千字文》,对《千字文》流行本在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浅释略考,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頼及万方”为第一部份;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髮”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为第二部份;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为第三部份;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夲于农”起,至第二百五十句“焉哉乎也”为第四部份。

《千字文》第一部分由“天地玄黄”起,至“頼及万方”止,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开始讲起,讲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最后以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王道政治制度作为结尾。这部分内容既自成体系,又是下面三部分的奠基。

天地玄黃,(tiān dì xuán huáng)

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

《幼学琼林》开篇道: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天地玄黄”出自《易经》:“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出自《淮南子》与《太玄经》。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太玄经》里有“洪荒之世”之语。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玄,本指黑色也,此指高空是青深色;黄,地之色也;洪,大也,可谓无首、无尾、无边、无际;荒者何也,盖原始天地万物榛榛莽莽,难以形容。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苍天是青深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有版本将“玄”字改为“元”,是宋真宗时梦其始祖名“玄朗”因避其讳,清代因避康熙“玄烨”之讳,也改“玄”字为“元”字。

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

辰宿列張。(chén xiǔ liè zhāng)

日月星三称三辰,月圆叫盈,日西斜时叫昃。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宿指的是星宿。星和宿的区别是单颗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叫宿。每一方有七组星宿,四方共二十八宿。把二十八宿连起来以后,看它的形状像四种动物。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列是排列,张是张布,展开挂起来的意思。这两句话就是说: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满天星斗如同排列布置,张贴悬挂一般。

智永所书《千字文》“昃”为“”字去“口”加“日”。

暑往,(hánl ái shǔ wǎng)

秋收冬蔵。(qiū shōu dōng cáng)

“寒”是指冬天,“暑”是指夏天,寒暑说的是气候的变化,秋冬是四季的推移。“寒来暑往”出自《易经》:“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秋收冬藏是省略句,全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就是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智永所书《千字文》”不作“”,“藏”作“”。

閏餘成嵗,(rùn yú chéng suì)

律召調陽。(lǜ zhào táo yáng)

“闰余成岁”语出《尚书》“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月亮一周平均是29天多一点,一年加起来是354天,阳历又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叫闰余。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么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闰余成岁”就是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总算能对上了,但是历与二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相配?这就要用律吕来调整了。何为律吕?律吕就是用来协调阴阳的一种设备。黄帝时代的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插到土里,竹管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好后,拿布遮蔽起来,用它来候地气,到了冬至的时候,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个时间就是冬至。十二根管分成六阴、六阳两组。六根单数的属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叫六吕。“召”就是感应的意思。“律召调阳”就是用六律来调节节气。中唐之后,由于传写之误将律召调阳”误写为律吕调阳”,以讹传讹,影响甚大。从文义讲,“律”是调阳,“吕”是调阴,不能说律和吕都是调阳,且“律吕”与上句之“闰余”也不成对偶。

“余”和“岁”有多种写法,智永所书《千字文》分别为“”和“”。

雲騰致雨,(yún téng zhì yǔ)

露結為霜。(lù jié wéi shuāng)

以上是谈了寒暑之后谈岁时,这里接着谈气温。何为“云腾致雨”?传统科技认为,“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露结为霜”出自《易经》“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这两句说明云雨霜露自然现象的形成,由于气温变化,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云腾致雨”的“”字与后文“禅主云亭”中的“云”字,实行简化字后,并用为“云”,两者相同,应注意区分。

金生麗水,(jīn shēng lì shuǐ)

玉出崗。(yù chū kūn gāng)

號巨闕,(jiàn hào jù què)

珠稱夜光。(zhū chēng yè guāng)

以上十句是谈开天辟地后的天时,下面接着谈地利。地利言土地生产的财富,当时认为最珍贵的就是金玉珠宝。“金生丽水”是说黄金产于丽水,就是云南的丽江,所以丽江自古就被称为金沙江。“玉出昆岗”是说玉产于昆岗,昆岗仑山,仑山以出产美玉而闻名,是古代中国采玉的主要矿脉。这两句就是说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仑山岗。“剑号巨阙”,“巨阙”是宝剑名,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大师叫欧冶子,他平生铸了五把最有名的宝剑,其中三把是长剑,两把是短剑。长剑的头一把就是巨阙剑,第二把叫纯钩剑、第三把叫湛卢剑。两把短剑就是莫邪剑和鱼肠剑,三长两短五把剑全都锋利无比。因为宝剑里面最有名的是巨阙剑,所以后世多以“巨阙”作宝剑之通称,这里作为宝物的代称。“珠稱夜光”是说珍珠里面最著名的是夜光珠,但也只是传说,没有人亲眼见过。《淮南子》上有“蛤蚌育珠”的故事“要在月圆之夜,皓月高悬,海面上风平浪静。这时,蛤蚌的贝壳打开了,对着月亮,开合收放,吸收月华之光,那颗珠 ,慢慢地越养越大”。

玉出昆岗”的“昆”字与后文“昆池碣石”中的“昆”字,“劒号巨阙”的“巨”字与后文“鉅野洞庭”中的“鉅”字,实行简化字后,并用“昆”和“”,两者相同,应注意区分。“剑”有多种写法,智永所书《千字文》作“

菓珎李柰,(guǒ zhēn lǐ nài)

菜重芥薑。(cài zhòng jiè jiāng)

在地利中,先谈了金银珠宝,下面又说到植物了。水果里面的珍品是李子和柰子;蔬菜里面最重要的是芥菜和姜。李子和柰子属于同科植物,都能够“和脾胃,补中焦”,芥菜和姜都是味辛,能开窍、解毒,都能排除人体的邪气。《神农本草经》说:“芥味辛,除肾邪,利九窍,明耳目”;“姜味辛,通神明,去臭气”。二者都是蔬菜中解毒调味的珍品,所以说“菜重芥姜”。

智永所书《千字文》“果珍”作“菓珎”。

海醎河淡,(hǎi xián hé dàn)

鱗潛羽翔。(lín qián yǔ xiáng)

这两句很好理解,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长鳞的动物在水里潜行,长羽毛的动物在天上飞翔。这里以鳞概括了水中的鳞甲动物。以羽代指空中飞翔的禽鸟类动物。到此为止,描画出了开天辟地之后,天时与地利的概貌。有了天时与地利,还必须要有人事,这样才构成天、地、人三才之位。下面接着就是谈人事了。

智永所书《千字文》“潜”字为“”字右边日字上再加一横。

龍師火帝,(long shī huǒ dì)

鳥官人皇。(niǎo guān rén huáng)

中国历史上向来尊崇三皇、五帝,把衣食住行一切人民的文明幸福生活,都归功于他们。所以,谈人事,必须先谈三皇、五帝。“师”是官名,龙师指伏羲,号太昊,古时黄河出一个马头、龙身的怪兽,毛有斑点和花纹,伏羲见到以后受到启发,划出八卦,因为伏羲见到了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如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故把伏羲叫做龙师,他是三皇之首,这里代表伏羲、神农和黄帝三皇。火帝是指发明钻木取火的神农氏,号炎帝,两个火字为炎,故称火帝。鸟官指黄帝的儿子少昊,因为学会了太昊伏羲氏的学问,所以人称少昊氏。那个时候是太平盛世,有凤凰飞来,他手下的文武百官都用鸟来命名。如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鸣鸠氏司马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等,所以称他为鸟官。因少昊是五帝之首,这里代表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人皇指远古轩辕黄帝,到了黄帝时代,人类文明文化基本形成了,下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就是列举的两个例证。

智永所书《千字文》”字右上无“卜”,“”字左上无撇,是历代书家增笔减划之法。

始制文字,(shǐ zhì wén zì)

乃服衣裳。(nǎi fú yī shāng)

相传上古时期,黄帝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仓颉造字,伶伦造乐,胡曹作衣,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作医学。这里用仓颉造字、胡曹作衣代表黄帝时代完成的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在内的传统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服”即穿着,上为衣,下为裳。

推位讓國,(tuī wèi rang guó)

有虞陶唐。(yǒu yú táo táng)

推的意思是辞让,推位是把自己的位子委与贤人。让的意思是禅让,禅让是把统治权让与能者。“推位让国”是连位子带权力一齐交出来,毫无保留。有虞、陶唐说的是五帝里面的最后两位,“有虞”是舜帝,号有虞氏,故人们称他为虞舜。“陶唐”指尧帝,因为他的封地在陶和唐,所以叫他唐尧。尧到年老时,把君位禅让给了舜,舜老了又把君位禅让给禹。按照先后排列,应该是先“陶唐”,后“有虞”,由于押韵关系,故而倒置。

有版本将“让”字改为“逊”,是避神宗生父之名“允让”之讳,

智永所书《千字文》“国”为“”中“或”内去“口”加“厶”。

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

周發殷湯。(zhōu fā yīn tāng)

周发说的是周武王,姓姬名发,故称周发。他讨伐暴君商纣,建立了周朝,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殷汤说的是成汤,姓子名履,他讨伐夏朝暴君桀,建立了商朝,因为他是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年号成汤,故称商汤。后商王盘庚迁都殷,故称殷汤。“汤武革命”,以暴力手段推翻暴君的统治,打的旗号都是“吊民伐罪”。“吊”的意思是慰问,“吊民”就是安抚、慰问无辜的苦难百姓。“伐”是讨伐,讨伐罪恶的统治者,就是“伐罪”。两句话的完整意思是:商汤和周武王为了拯救人民,安慰无辜的百姓,向暴虐的夏桀、商纣进行讨伐问罪,推翻其政权而代其帝位。

有版本将“”字改为“”,是避太祖匡胤之父之名“弘”之讳,

智永所书《千字文》吊民伐罪”的“”不作”;周发殷汤”中的“殷”字为左边上“卜”中“日”下“廾”,右边为“殳”;“”字中“殳”换为“攵”。该“”字还与后文“盖此身髮”中的“髮”字,在实行简化字后,并用为“发”,两者相同,应注意区分。

坐朝問道,(zuò cháo wèn dào)

垂拱平章。(chuí gǒng pián zhāng)

“坐朝问道”始于秦,在此之前称立朝,后写为“莅朝”。君臣上朝都是站着,没座位,从秦始皇开始坐朝问道,君臣都是坐着,共商国事。“道”是指包括天、地、人三才及万物的总规律,大道理。“垂拱平章”的意思是垂依拱手,天下太平。语出《书经》“纯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是垂挂,把上衣挂起来就叫垂衣。拱手是行个拱手礼,这里既有帝王临朝,不论端立端坐都是垂衣而拱手,即姿态气度都是十分之庄重、敬谨之意,也有表示不不用花什么气力就天下太平,无为而治了。平章是辨别彰明。《尚书》里有“平章百姓”之语。平(音骈)的意思是公平正直,章通“彰”,有彰明、显著、鲜明的意思。这里包含着参与、讨论、决策、处置、措施等等为政的诸多程序手续。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君主坐朝临政,与群臣共商国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明。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朝”字左上“十”改作“亠”;“”字是将底部“一”换为“凵”;“章”字中竖穿入曰内成田状。

愛育棃首,(ài yù lí shǒu)

臣伏戎羌。(chén fú róng qiāng)

爱是爱护、珍惜。育是抚育、养育。“”通“黎”。“”字本身又有黑色之义,所以黎首代表黑头发的广大民众。文义从黍,有众多的意思。臣是臣服、接受的意思。伏是低头、顺从。戎羌代表了四方的少数民族,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简称。这两句话说的就是:对黎民百姓一是爱护,二是养育,四方的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地感化归附。

遐迩壹體,(xiá ěr yī tǐ)

率賔歸王。(shuài bīn guī wáng)

遐是远,指边疆;迩是近,指靠近中央的地方。“遐迩一体”是指把远近地方的各族人民,视为一体,“率宾归王”出自《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同“宾”。“率宾”等同于“率滨”,是四海之内的意思。整句话是说普天之下,远近统一,四海的百姓都拥护、归附于中央王朝。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迩”字不作“”;“壹”字不作“一”;“”不作“”。

鳴鳳在樹,(míng fèng zài shù)

白駒食塲。(bái jū shí chánɡ)

化被草木,(huà bèi cǎo mù)

頼及萬方。(lài jí wàn fāng)

凤凰、麒麟和龙是历史上记载的珍禽善兽,只有在仁义道德的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周朝兴起的吉祥标志就是“凤鸣岐山”。凤凰中雄性的叫凤,雌性的叫凰,古有三凤求凰的典故。白驹是小白马。“白驹食场”出自《诗经》,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之诗句。“场”,这里不能读成去声,即场所的场,是平阳。朱熹集传:“场,圃也”。毛传:“春夏为圃,秋冬为场”。古时场圃同地,春夏为圃,秋冬把土打结实为场。“化”是教化,“被”是施加、覆盖的意思。“”同”,是幸蒙、依赖的意思。万方不仅仅指人,泛指一切众生。这四句意为: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唱,小白马在草场上悠然地食草。圣君的教化啊,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王道的恩泽啊,遍及万方的众生百姓。

有版本将“树”字改为“”,是避英宗之名“曙(与树同音)”之讳。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字不作“”、”不作”。

第一部分讲了天文地理、气象物候、人类社会的出现和中国最早的政治制度。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从“盖此身发起“好爵自縻,谈的是儒家之伦理道,具体而言就落实到人了,因为天地人是三才,人顶天立地,是世间最重要的。

盖此身髮,(gài cǐ shēn fà)

四大五常。(sì dà wǔ cháng)

恭惟鞠養,(gōng wéi jū yǎng)

豈敢毀傷。(qǐ gǎn huǐ shāng)

是发语辞,“身发”指身体。四大是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恭”是恭敬、谦逊,“惟”是惟谨、顺服的意思。“鞠”和“养”的意思一样,都是抚育、长养的意思,例如《诗经》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孔子在《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四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的身体发肤,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构成的;人的思维意识,是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准则的。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盖”不作“”;“发”字是上“髟”下“火”。前文已注“殷汤”中的“”字还与本文“盖此身髮”中的“髮”字,在实行简化字后,并用为“发”,两者相同,应注意区分;“”字左边是上“旧”下“土”

女慕貞絜,(nǚ mù zhēn jié)

男效才良。(nán xiào cái liáng)

“贞”字的本义是正,甲骨文形从卜从贝,上古卜卦,问事之正不正,就曰问贞。后世假借为端方、正直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意志操守坚定不移。《易经》中称“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通“洁”。是干净、没有污染的意思。“女慕贞”是说女子应该追求的是保持自己内心方正的品性和外在洁净的品行。同样,对男子的要求也有两条,才与良。“才”不是狭义的文学艺术的才华,而是指一个人的天赋、智慧、特长。“良”是指一个人道德质量和作为。“男效才良”是说男子应效法德才兼备的贤人。也就是说,男女虽然有别,而修身都是同样必要的。

 女慕贞絜”的“絜”字与后文“纨扇员”中“”字是有区别的,“絜”是静也、清也、齐也、结也、约束也,而“”是清也。前者无“氵”,后者有“氵”,实行简化字后,并用“洁”,两者相同,应注意区分。

有版本将“”字改为“清”字,是“贞”字与仁宗之名“祯”同音而避其讳。

知過必改,(zhī guò bì gǎi)

得能莫忘。(dé néng mò wánɡ)

“知过必改”语出《论语》“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自己的毛病、缺点总也改正不了,这是孔子每天都在担忧的。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改正。再看“得能莫忘”“得”与“德”二字通假,很多书家把“得能莫忘”解释为别人的德能不能忘记,自己的德能也不能够忘记。如果这样理解,“得能莫忘”的“忘”字应为忘记、不记得之义,当读去声无疑。这里笔者暂且把要讨论的问题搁到一边,先看一看《千字文》的押韵,从“天地玄黄”到“诗讃羔羊”是押下平声“阳”韵;从“景行维贤”到“去而益咏”是押去声“敬”韵;从“乐殊贵贱”到“好爵自縻”是押上平声“支”韵;从“都邑华夏”到“岩岫杳冥”是押下平声“庚”韵和“青”韵;从“治夲于农”到“解组谁逼”是押入声“职”韵;从“索居闲处”到“凌摩绛霄是押下平声“萧”韵;从“耽读翫市”到“捕获叛亡”是押下平声“阳”韵;从“布射辽丸”到“愚蒙等诮”是押去声“啸”韵。结尾的“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个虚字用今天的读音去读会觉得不押韵,其实古音“者”字发音就像“楂”,“也”字发音就像“哑”,也是押韵的。不言而喻“得能莫忘”的“忘”字如果读去声,就违背了用韵最基本的规则----出韵了,难道周兴嗣这样的天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么?答案是肯定的:不会。笔者认为在这里“忘”应读阳平,通“亡”,取终止之义。见《集韵》:忘,武方切,平阳。这样就好理解了,就是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罔談佊短,(wǎng tán bǐ duǎn)

靡恃己長。(mǐ shì jǐ cháng)

“罔”和“靡”都是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性动词,相当于勿、莫的意思。“靡”字的本义是无、没有,读第三声。“”同“彼”。智永所书《千字文》本作“佊”,有的版本直接把“”改作“彼”,这是不当的。“恃”在这里的意思是依仗。这两句话说的就是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信使可覆,(xìn shǐ kě fù)

噐欲難量。(qì yù nán liáng)

信是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一。“信使可覆”出自《论语》“信近于义,言可覆也”之句。这里是倒装句,为强调“信”字,将其倒装在及物动词“使”的前面。意思是:说过的话要兑现,要能经得住反复考验。“覆”字的本义是翻转、倾覆的意思,此处的引申义为审察、核实、检验。“欲难量”是说,一个人做人处事,心胸器量要大,大到让人难以估量才好。

智永所书《千字文》“作“

墨悲絲淬,(mò bēi sī cuì)

詩讃羔羊。(shī zàn gāo yáng)

典出《墨子》与《诗经》。“墨”指的是墨子,“淬”,染也。《墨子》一书中有个“墨悲丝染”的故事。话说墨子有一次路过染坊,看到雪白的生丝在各色染缸里被染了颜色。任凭你怎样漂洗,也无法再将染色丝恢复生丝的本色了。墨子悲泣地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这个故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复本性的质朴纯洁,已经不可能了。“诗”指的是《诗经》,《诗经》里有“羔羊”一篇,赞美了小羊羔毛皮的洁白。意思与墨子说的差不多,也是感叹人的本性像羔羊的皮毛一样洁白柔软。人应该永远保持这种纯善的、没有污染的本性才好。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因有《羔羊》一篇而被传颂四海。

值得注意的是,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字是左边“氵”右边上“九”下“十”,上“九”下“十”是“卒”的俗写,在《千字文》的传抄中,有人不能分辨上“九”下“十”是“卒”字,误认为是“染”字缺了一撇一捺,加之改成“染”字正好与墨子之叹相合,便将“淬”写成了“染”,这是一个错误。“讃”不作“赞”。

景行維賢,(jǐng xíng wéi xián)

剋念作聖。(kè niàn zuò shèng)

《诗经》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的是贤德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大道人人向往。“景行”是景仰效法,景字的本义是日照高山,有高大、光明的意思。“维”同惟。“克念”是指能够在心中思念。战胜自己为贤,再能成就他人方为圣。《尚书》有“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之言。庄子用“野马”来形容人狂奔不已的念头和思想,这里的“狂”字就代表了我们凡夫俗子。人如果能够克制住自己狂乱的思想和私心杂念,凡夫就能变成圣人。同理,放纵自己的心念,圣人也会退化为凡夫。这两句是说要景仰效法的惟有圣贤,能够念念不忘于圣贤,才有可能入于圣贤之列。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景”中“口”为“曰”,“克”作“”。

徳建名立,(dé jiàn míng lì)

形端表正。(xíng duān biǎo zhèng)

 ”同“德”,“德”与“名”是一对,名是名利的简称,“德”是因“名”是果,德建才能名立,因好果必好,这是自然的道理。“形”与“表”又是一对,“形”指的是人的整体形态,身心两部分。心正才能身正,身正了仪表容貌自然端正。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德行建立起来了,声名自然会树立;心行举止端庄了,仪表自然就会端正。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不作“德””为“聿”加“辶”。

空谷傳聲,(kōng gǔ chuanshēng)

虛堂習聽。(xū tang xí yǐn)

禍囙惡積,(huò yīn è jí)

福縁善慶。(fú yuán shànqìng)

“空谷”指深幽空虚的山谷。“传声”是从那里发出的声音能反响的传续下去。“虚堂”是高而空的堂室。“习”是接二连三的重复。“”,笑貌义。音为上声“,不可读作平声“厅”,否则就与上句“形端表正和下句福縁善庆韵律相悖。《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庆”是吉祥、喜庆。“有余庆”是福泽绵长,这是积善的回报。“有余殃”是灾祸不断,这是积恶的果报。这里重点讨论了善与恶、福与祸的因果关系。善恶是因,福祸是果。祸与福是一体两面,相对共存的关系。不想要祸就别让福发展到极点,老子不是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话吗?人为什么会有祸?因为恶积,是小恶的不断积累。为什么会有福?因为积善。所以“福将至,观其善必先知之;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善恶的积累过程就是事物的量变阶段,这个阶段还可以自己控制。一旦到了祸福临头的质变阶段,就非人力所能控制了。有人会问,为什么前面两句话,由“空谷传声”又突然转到“善恶祸福”上去了呢?表面看起来,好像二者之间没有联系,其实前后四句在语义上是紧密相连的。“空谷传声”传出的是谁的声音?“虚堂习听”听到的又是谁的欢笑?都是发声者自己发出的声音。如果不出声,哪里会有“传声”和“习听”呢?人的祸福都是自己招感来的,就像自己在山谷中呼喊,听到的是自己的回音一样。一切因果都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所以《太上感应篇》的第一句话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此外,太空有凸透镜的放大效应。在山谷中发出的声音和听到的声音不一样,被放大了很多倍。同理,一个人造的善恶之因很小,但变成果报的时候会放大不知多少倍。明白了这个宇宙的基本定律,我们就再也不敢起恶念、做坏事了。相反,举手之劳的小善要多做,因为将来的福报会成倍数地扩大,好像高利率的储蓄存款一样,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以上四句话起来,完整的意思就是: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欢悦声非常清晰。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谷”不作“”;”字为去掉“”上一横一点”去掉“”字上一横;“因”为“囗”中加”;“縁”。

尺璧非寳,(chǐ bì fēi bǎo)

寸隂是竸。(cùn yīn shì jìng)

《淮南子》上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璧的本义是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环,后世将上等的美玉称为璧。直径一尺长的璧是非常宝贵的,古有“和氏之璧,价值连城”的故事。但是这里却说“尺璧非宝”,这是与光阴比较而言的,与光阴相比,一尺长的美玉也不是宝贝,但是片刻时光却值得珍惜。古人为什么将时间叫做“寸阴”呢?时间可以用尺子计量吗?古代的计时工具中有一种叫日晷,是石头制做的上面带有刻度的盘子,盘面上有一根垂直的铁针。四季的日照高度不同,落在日晷上的阴影也长短不一。当夕阳落山的时候,阳光在日晷上的阴影只有一寸长。夕阳落山是瞬间的,一下就落了,如不抓紧时间寸阴就没有了。所以才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成语。“竞”字的本义是争竞、角逐和比赛的意思。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珍惜。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作“”,“”作“”,“”作“”,“”字左边为上“尸”,中“口”,下“王”,右边为“辛”加一横。

資父事君,(zī fù shì jūn)

曰嚴與敬。(yuē yán yǔ jìng)

从这几句开始讨论五伦关系。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基本关系。人性之中要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人心之中要明五伦之道。五常是天道,五伦是人道;在天言五德,在人间就表现为五种伦常关系。例如,父子之间讲仁,仁德是父子之道。夫妻之间讲智,智慧是夫妻之道。朋友之间讲信,诚信是友道。君臣之间讲义,义者宜也,能将事情做得恰到好处、适度适宜就是义,就是君臣之道。兄弟之间要讲礼,礼是社会秩序的总称,知道长先幼后,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五伦之首是父子之道,原则是父慈子孝。父道叫慈道,严就是慈,爱即是害。传统家教中父母教子严格得很,父亲偏重于一个严字,母亲偏重于一个慈字,所以古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慈”。父母下面对应的子道就是孝道。孝是个上老下子的会意字,老子合为一体,老就是子,子就是老。从自己这一代算起,向上追无穷,向下推也无穷,这个直贯天地、无穷无尽的血缘通道就叫孝。祖先积累的福德,就是依靠这条“孝”的管道遗传给子孙后代。将孝道的仁爱之心向外面一层一层地展开,就是兄弟之道、夫妻之道、朋友之道和君臣之道。懂了孝其他四道就自然全都懂了,不明白孝道其他四道也不可能明白。“资父事君”的意思是资养父母、侍奉君王,原则要求是两个字“严”与“敬”。严是一丝不苟,敬是诚谨恭敬,恭在外表,敬在内心。孔子在《孝经》里面说:“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强调了奉养父母、侍奉君王是一样的,都要一丝不苟,虔诚恭敬。

孝當竭力,(xiào dāng jié lì)

忠則盡命。(zhōng zé jìn mìng)

《论语》有语“事父母能竭其力”与“臣事君以忠”,意为孝敬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于君主要一心一意。“忠则尽命”的本意是忠于君主要不超越本位,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子曰“命者名也”,命就是一个人的名分、一个人的本分。人无论做人做事,都要素位而行,不超越自己的本分,才有功德。越位行事,劳而无功,所以孔子才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忠的意思是全心全意、恪尽职守尽心竭力地把本分内的事情做好就叫尽忠。有人将“忠则尽命”,解释为忠于君主要能不惜生命,孔孟都反对这种没有理性的愚忠。

臨深履薄,(lín shēn lǚ báo)

夙興溫清。(sù xīng wēn qìng)

“清”通“凊”,“清”在这里取“凊”之义,不取“清”之本义,读去声。如果读平声,就违背了用韵规则。这两句话是“资父事君”的具体原则和方法。“临深履薄”是事君之道,“夙兴温凊”是资父之道,二者都是严与敬的具体体现。“临深履薄”出自《诗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临深”指面对着悬崖深渊;“临深”是指走在薄薄的冰面上,形容小心谨慎的心情。古人做人处事、言行举止非常谨慎,因为古人懂得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事君谨慎的另一个原因是,皇帝多喜怒无常,做臣子的稍有不慎,就有杀身之祸,弄不好还要祸及九族,能不战战兢兢吗?“夙兴温凊”是“夙兴夜寐”与“冬温夏凊”两句话的缩略语。“夙兴”是早早起床,“夜寐”是晚点儿就寝,古代夙兴夜寐的标准是,做儿女的要先于父母而起,迟于父母而睡,早晚两次要给父母问安,也就是《弟子规》中说的“晨则省,昏则定”。“温凊”是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注意防暑降温,也就是《弟子规》中“冬则温,夏则凊”的意思。以上几句话的意思是:侍奉君主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孝顺父母要早起晚睡,冬暖夏凉。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为“”、“”、“”组成。

似蘭斯馨,(sì lán sī xīn)

如松之盛。(rú sōng zhī shèng)

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

淵澄取暎。(yuān chéng qǔ yìng)

“兰”在这里指的是兰草,不是兰花。兰草的学名叫泽兰,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可以入药,开紫红色花,其茎、叶、花都有微香,古代用于熏香。《易经》里就有“其臭如兰”的形容。“馨”是散布很远的香气,多比喻人的德化远播、声誉流芳百世。松属不落叶乔木树种,其生长不择土质,可活千年以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古人认为松与君子一样,具有常青不老,四时不易其叶的品质。“川”字的本义就是河流。“渊”是水停之处,深水潭叫作渊。潭水澄净,可以象镜子一样照见自己的容貌、仪表。这几句话是说一个人应该让自己的德行和修养象兰草那样的芳香,象青松那样的茂盛。这样的德行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不作“”。“流”字上无点,“取”字去“又”换撇点。

容止若思,(róng zhǐ ruò sī)

言辭安定。(yán cí ān dìng)

《礼记》云“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俨是恭敬、庄重。容貌恭敬庄严,举止沉静安详就是“容止若思”。“容”指人的容貌仪表,“若思”是若有所思,人的仪容举止要安详,要从容不迫。“言辞安定”是说,言语对答要安定沉稳,要有定力。古人教导我们,君子应该是“修己以敬,安之以人”。内心敬才能重,重了才能定。内有定,外表的仪容举止才有安。“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的根本在于“敬”,所以“毋不敬”的后面才是“俨若思,安定辞”。这几句话就是说,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对答要安定稳重。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字左边“冂”内“又”字改作“艹”,右边“辛”加一横;“定”字上“宀”下“之”。

篤初誠羙,(dǔ chū chéng měi)

慎終冝令。(shèn zhōng yìlìng)

榮業所基,(róng yè suǒ jī)

藉甚無竟。(jí shèn wú jìng)

马跑得很慢叫“笃”,引申义为厚实、硕大,“初”是指一件事的开端。“慎终”是“慎终如始”的简称,“令”也是美、善的意思,例如成语“巧言令色”是说好话、装笑脸。注意这两句话的修辞特点,笃初对慎终,诚美对宜令。诚、宜均为肯定副词,诚有确实、的确的意思;宜有当然、应当的意思。“荣业”是荣誉与功业的简称。“籍甚”的意思是凭借于此而更加强大,“所基”的又是什么呢?就是前面所谈的“德业”与“德行”。“德建名立”才是人生追求的荣誉、事业的基础。“竟”字的本义是一曲音乐演奏完毕,引申义为结束、完毕。“无竟”就是没完没了,永无止境。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任何事情,有好的开端固然很好;能够慎终如初,坚持到底就更为难能可贵。这是一个人一生荣誉与事业的基础,有了这个根基,荣业的发展才能没有止境。

有版本将“竟”字改为“罄”,是避讳宋太祖赵匡胤之祖父名“敬”字,因避“竟”与“敬”同音。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美”作“”,“宜”作“”,“笃”字上“艹”下“”。

學優登仕,(xué yōu dēng shì)

攝軄從政。(shè zhǐ cóng zhèng)

存以甘棠,(cún yǐ gān táng)

去而益詠。(qù ér yì yǒng)

“学优登仕”出自《论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取士,“士”字上十下一,在十人中选一个优秀的出来,就叫作“士”。被挑选出来的士出来任职,这时的士加个亻旁,叫作“出仕”,也就是放出去做管理工作。“摄职”是先给一个代理官职,摄是辅助、佐助的意思。从政是参与政事的讨论与处理。“甘棠”就是现在的棠梨树,也叫杜梨树,典出《诗经》“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意思是“甘棠树啊高又大,不能砍啊不能伐,因为召公曾休息在这棵大树下”。后世就用“甘棠”一词,指代为官者的政绩与遗爱。周召伯,姓姬,名奭,他与周公一起共同辅佐成王理政。召伯巡视南方的时候,曾在一棵高大的甘棠树下休息、理政,后人因为怀念召伯,一直不忍心伐掉这棵甘棠树。这几句话的大意就是:学问优秀的能够出仕做官,有机会行使职权参与政事的处理。一旦“摄职从政”就要像周召伯那样,人们怀念召伯的德政,留下甘棠树不忍砍伐,召伯虽然离去了,但百姓却越发歌颂他、怀念他。

樂殊貴賤,(lè shū guì jiàn)

禮別尊卑。(lǐ bié zūn bēi)

“礼”是中国文化的统称,包括所有文化内容,狭义的礼指社会秩序。“乐”是艺术形式的总称,狭义的乐指音乐。没有艺术修养,人生会很枯燥乏味,所以要通过读书写字、吟诗赋棋、吹拉弹唱来调心。至于“贵贱尊卑”,首先是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心理追求标准,然后才是根据自己的行为,社会对自己的归类。这种分类也是由一个人气质、追求的不同,自然形成的文化差异,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古代,礼、乐是在统治阶级设立的一种等级制度,以区分人的贵贱、尊卑。《周礼》中载有:“王乐县(同悬)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的规定,是说古代天子悬挂钟磬之类的乐器,四面都挂,叫做宫县,诸侯悬挂三面,缺南面,叫做轩县,卿大夫只能挂左右两面,缺南北两面,叫做判县,士只能挂东方一面,叫做特县。《周礼》还规定,周天子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八佾是一种乐舞,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可见其等级的森严。

简而言之,这两句话是说选择乐曲要根据人的身份贵贱有所不同,采用礼节要按照人的地位高低有所区别。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字头上无撇。

上和下睦,(shàng hé xià mù)

夫唱婦(fū chàng fù suí)

上有和下就有睦,所以说“上和下睦”。“和”是协调、平静、美好的意思;“睦”字从目,目顺也,就是看着顺眼,引伸义为亲近、好合。长辈与晚辈要和睦相处,就是“上和下睦”的意思。“唱”是“倡”的通假字,有倡导、发起的意思。“夫唱妇随”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就要拥护,不是说,夫妇二人在家里对唱唱卡拉OK。也就是说,长辈和小辈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不作“”。

外受傅训,(wài shòu fù xùn)

入奉母仪。(rù fèng mǔ yí)

“傅训”是师傅、师长的训诲。“母仪”是母亲的举止仪表,古代,父亲在外常年不在家,只有到了年底放长假的时候才回来。小孩子在家里的教育,主要由母亲负责,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小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样板。家教与师教象人的两条腿一样缺一不可,所以《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两句是说在外面要接受老师的训诲,在家中要奉持母亲的规范。

諸姑伯叔,(zhū gū bó shú)

猶子比兒。(yōu zǐ bǐ ér)

孔懐兄弟,(kǒng huái xiōng dì)

同氣連枝。(tong qì lián zhī)

諸姑伯叔”指父亲的兄弟、姊妹。“犹子”是犹如自己的儿子,指侄子,《礼记》上说:“兄弟之子,犹子也”。“比儿”是如同自己的儿子一样。“孔怀兄弟”出自《诗经》“死丧之畏,兄弟孔怀”。“孔”是程度副词,有非常、最如何之意。“怀”是关爱、关怀。“孔怀”就是非常关怀、关爱的意思。兄弟之间的关系是血缘关系,亲近无比,是朋友关系不能相比的。故此,后世多用“孔怀”二字,指代兄弟手足之情。“同气”是同为父母所生。“连枝”是像连在一起的树枝。这四句话说的就是:对待姑姑、伯伯、叔叔,要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侄儿、侄女,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叔”为字左上角加“丶”,下部偏右处加“灬”;“怀”作“懐”字右上去“亠”加“十”

交友投分,(jiāo yǒu tóu fèn)

切磨箴規。 (qiē mó zhēn guī)

“交友投分”的含义是交朋友一定要投脾气、投缘分,因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况且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彼此不是一类,就格格不入。“分”是本分、分量,“投分”就是要恰如其分。切磨是“切磋琢磨”的缩略,这四个字的本义有两种解释,一说骨器的加工称为“切”;象牙的加工称为“磋”;玉的加工称为“琢”;石的加工称为“磨”。另一说是指玉石加工过程的四道工序。先是“切”,次是“磋”,再就是“琢”。最后是“磨”。前两道工序一个人干不了,所以要“两个人切磋切磋”;后两道工序可以自己干,因此说“让我琢磨琢磨”。后引伸意指对学问的探讨与研究。“箴”字的本义为竹针或石头针,用于针灸治病。箴文是一种告诫类文体,起规劝、纠正作用,箴言就是有哲理作用、能激励人的座右铭。规是劝告、建议。这两句话说的就是: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共同研讨学问,互相切磋劝诫,共同进步。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箴”作”,“植物名;“友”作“犮”,“犮”通“跋”。如果取、“犮”之义,则语义不通,笔者认为是智永的书写习惯所致。智永所书《千字文》中将“竹”头写成“艹”头就有多处,如寓目囊箱的“箱”,笺牒简要的“简”,恬笔伦纸的“笔”,愚蒙等诮的“等”。另“切”为左“十”右“刀”;“规”为左“矢”右“见”。

仁慈隠惻,(rén cí yǐn cè)

造次弗離。(zào cì fú lí)

莭義廉退,(jié yì lián tuì)

顛沛匪虧。(diān pèi fěi kuī)

仁慈就是仁德,表现出来就是爱心。能够不讲条件的博爱就是慈,慈是爱的升华,母亲疼爱儿女是无条件的,这种爱就是慈,所以称母亲为慈母。“隐恻”也称为恻隐,所谓“痛之深为隐,伤之切为恻”,是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不忍,是仁慈之心的表现。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做人的标准以恻隐之心为首,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这并不是孟子在骂人,事实确是如此。“造次”的本义是仓促、匆忙,引伸义为草率、轻忽、唐突。弗离是不能离开。人在忙乱仓促、来不及思考的时候,仁德所表现出来的慈爱、恻隐之心也不能够离开、不能够抛弃,就是“造次弗离”。同“节”。“节义廉退”说的是五常之德除仁以外的其余四德“信义智礼”。“节”的本义为竹节,竹子可以被剖开,但其中的节不会扭曲,由因引伸为气节、操守,所谓“君子竹,大夫松”,说的是人应该有所守而不变。这里用“节”来代表五常之中的信德。“义”是孟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孟子一生追求的目标。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这是义德。“廉”指一个人有操守,不苟且,在五常中代表“智德”。“退”的意思是谦退、谦逊、礼让,是“礼德”。“颠”是狼狈困顿,“沛”是跌倒倾仆,“颠沛”合用比喻人的生活动荡困苦,人生挫折困顿的状态。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在忙乱仓促、来不及思考的时候,仁德所表现出来的慈爱、恻隐之心也不能够离开,不能够抛弃。气节、正义、廉洁、谦让的美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隠”字为左“”右上角去换 “下”; “节”作“莭”;为上“广”下且两竖不出头,无撇捺,下加“灬”

情逸,(xìng jìng qíng yì)

心動神疲。(xīn dòng shén pí)

守真志滿,(shǒu zhēn zhì mǎn)

逐物意移。(zhú wù yì yí)

 “真”指人的本性、本质,“守真”就是守住自己纯真的本性和操守。“性、情、神、心、志、意”这六字代表了六个不同的概念、六种不同的心理层次,一层比一层深。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两组:“性、情、神”是第一组,“心、志、意”是第二组。第一组是人的心理之根,所以字用竖心旁;第二组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所以字形用底心。六个字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其中最活跃的是心,“心”可以与其他五个结合形成五种不同的心理:心性、心情、心神、心志、心意;“神”可以结合三种:神情、神志、神意;“情”可以结合两种:情志、情意;“性”只有一种,性情。“性”是天赋的、天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心理活动的本体。“性”的表现形式就是“情”,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本体,依托于“情”这个形式表现出来,以便与同类进行交流。心、志、意,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之所往谓之志”,所往是人的心要向何处去。我们经常说要立志、要有志向,说的就是人的心要有一个运动方向,这就叫作志。“心之所发谓之意”,发出来的、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就叫作意。研究字形,心上有音就是意,心之音声就是人的心理活动。这四句话就是说人的心性沉静下来了,心情就会安逸、悠闲;相反,如果性不静,情不安逸,心念动了,精神就会困倦、疲劳。能够守住真常之性,人的心志就会饱满。如果跟着外物跑,心被外物所动,人的意志就会被转移、被改变。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不作“”。为上“”加“辶”

堅持雅撡,(jiān chí yǎ cāo)

好爵自縻。(hǎo jué zì mí)

同“操”。“雅操”指高雅的操守、高尚的道德追求,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与“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五伦之道。能持五常之德、行五伦之道,才为“坚持雅操”。“好爵自縻”,语出《易经》“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爵”是古代青铜制作的酒具,因贵族的等级不同使用的爵器也不同。后世把爵作为爵位、爵号、官位的总称,好爵即指代高官厚禄。拴马的绳子叫“羁”,拴牛的绳子叫“縻”,縻字的引伸义为牵系、拴住,“自縻”就是自己拴住自己,也就是自修己德,好运自来的意思。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坚持高雅的操守,好运自会系临其身。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操”作“撡”。

第二部分内容是《千字文》全篇的中心之所在,它既是第一部分的延伸,也是独立完整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的主题就是谈如何做人。首先从人的两重属性开始讲起,详细论述身与心、德与名的关系,指导我们应该怎样端正思想、修正行为,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德业。最后将重点落实在心性的修正上面,也就是“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如果真能够身体力行做到了,自然就会“好爵自縻”。

从“都邑华夏”起,至“岩岫杳冥”为第三部份,分讲述了国家、政权、政治、政令等有关的内容,最后用几句话赞美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河和秀美的景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名家集字一一 真正的书写,是人和笔共同完成的!
[转帖]今平声中的古入声字表[巧夺天工]
千字文全文带拼音带解释
一些具有古风气息的生僻字词
一读就错的35个字,看到最后哭了
尸字旁的字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