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击医闹的前提是切实保护患者权益

打击医闹的前提是切实保护患者权益

      卫生部、公安部4月30日联合发出的《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通告提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手段扰乱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侵害患者合法权益,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损坏医疗机构财产。通告还提出,医闹、号贩将受治安处罚甚至被究刑责。

      过去一个多月来,连续发生的几起医院血案,以其极端的表现形式,再度吸引了社会公众关切的目光。医生遭遇割喉,医院停摆,正常解决纠纷的途径似乎就此被堵死了。剩下来的,则直接的对峙以及司法手段的强力介入。此番卫生部、公安部两部门联合发文强力维护医疗机构秩序,即为明证。不过,这一举措是否真的能够肃清医院门口的乱象,调停日益激化的医患矛盾,似乎并不乐观,还需进一步观察。

      医患之间,原本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亲和关系,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势同水火,尖锐对立,互相防范。这种“异化”,不排除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从而使得医生与患者之间越来越疏离的技术性因素;也与当下医疗体制的制度性安排密不可分。或者说,正是因为制度的不合理、不公正,且缺乏及时回馈机制,才加剧了医患关系的异化。

      具体而言,一是市场化导向的医疗改革驱使医疗机构过分追逐利益,医生也好,医院也罢,都在想法设法推高患者的就诊成本,还将这种努力解释为是为了医疗事业的发展;二是政府在医疗公共服务上欠账过多,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往往优先满足一些特殊人群的需要,从而对一般民众的正当权利形成再次挤压。此前媒体频频曝光的大医院豪华病房,其服务对象都不是挂号处排长队的普通百姓。

      这些还都是外部原因,就医疗机构内部而言,现代医学的发展在极大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也呈现出过度专业化、封闭化的色彩,患者及其相关人无从参与、无从了解,从而也就在遭遇医患纠纷时,很难达成共识,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不仅如此,面对庞大的医疗机构,冗长的解决时间,患者往往难于措手。论者看到“杀医血案”可能会觉得触目惊心,殊不知,隐伏于这些极端事件后面的,是数不清的医患纠纷。

      医疗资源本已有限,就医成本又居高不下,权力横行无忌,一般患者的权利不仅无从保障,声音也很难表达出来,内外交困之下,形形色色的医患对抗也就由此滋生。因此,打击医闹也好,惩治号贩也罢,本身并无问题,但这种打击仍应该建立在制度能够切实保护患者权益的前提之上。

      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深刻反思多年来医疗的市场化改革,凸显医疗服务的公共性特色,既要通过普及基层医疗服务遏止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又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加强行业监管以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不能总是格于既成利益而难于推进改革,总是试图采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来回避甚至掩盖真正的矛盾。另一方面,还要逐步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来解决医患纠纷,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出发,以明确的制度规定约束医患双方的权利边界,扩大参与,增进透明,不使二者动辄发生激烈冲突,确保各方的利益不会明显受损。

      要之,治理医患矛盾不能再依赖以往那种简单的行政思维,也不能完全站在某一个方面指责另一方,而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辨证施治,整体考量,否则,非但不能缓和矛盾,反而会加剧甚至激化矛盾。试想,如果不是实在无路可走,那些做出极端行为的人哪一个会铤而走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港报:打击“医闹”难消医患纠纷
“医闹”行为有其特殊性 根治还需重塑医患关系
医生,教你三条不被伤的锦囊妙计
医院为什么花钱请患者家属告自己?
外国如何应对医患矛盾
“医闹”江湖何时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