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的本质是思维,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序》中的科学思维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伤寒论.序》的一段话,表明了科学实践的过程。

张仲景总结自己的医学经验,是建立在前人的理论的基础上,并应用于实践,虽未能治好所有的病证,那是因为生命的困难与复杂。就如今也不可能尽愈诸病。这段序言,就如同牛顿说的: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能有成就,也同样是继承前人的经验与理论。

但现在的网络总是有一些人,否定传统,否定经验,说中国没有科学,只有技术了。

看看上图,两千年前人的的世界观有什么问题,“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看过了吗?读过上面的素问吗?你读过伤寒论吗?肯定会说没有为什么要读,那么没有读你又凭什么去认为不科学呢。什么叫科学,是研究客观事实而形成理论的过程,不是没有看过任何知识的瞎想而下结论,那叫唯心。科学是要在实践中去证明理论,总结理论,而不是拿某条理论去否定另外的某条理论。这种跟贴能证明客观吗,肯定不能,只能代表跟贴者自身的无知与粗鄙。

科学是客观的思维过程,但现在却将这个过程理论化,程序化,意识化,将客观的规律本质都丢了。曾经写过科学主义重大错误就在于将现代科学的成果的形式当成了科学的本质,而科学的本质是思维、是实践,而不是科学的理论形式。

《伤寒论.序》就是两千年前科学家的科学观,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科学观。而现在科学观反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正是不明白是客观存在的本质,不是理论形式,而是要去实践、检验的。丢却了中国传统文化根基,连中文的“科学”两字的含义都不懂了。

科学不是理论形式,理论形式仅是客观规律的语言文字等外在的载体,科学的本质是实践,数学、统计、实验、推理等等都是研究客观规律应用的工具,错误的应用工具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科学实践的本质是正确的思维方法。

矛盾就在于理论迷信、文字迷信、方法迷信而失去了根本的思维,就是序言中说的“不念思求经旨”,迷信于外在形式本身而忽略了思考内在的规律本质的“宗旨”

人的思维从现实的整体客观来的,要回到整体的客观的事实中去,理论同样是人创造的,所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即成的论断都不标准。

中医治病辨证论治就是从表象寻找内在的整体的规律与应用,不理解的认为是玄虚,是因为现代教育的弱点,只把事物分析开来,而把整体丢失了,却是中华文化的优势所在。

还是其它的科学门类都必须这样去理解领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应用理论,不是生搬硬套。

中国传统是将人纳入整体的理论之中,使人领会整体的性质。因为所有的理论的建立与应用在于人,没有人的思维的客观化,没有存天理去人欲,没有从自身思维的改变,都是不可能得到领会真理。

无人的思维构建,就没有科学的发展,西方文化将科学与哲学分离,将学术与应用分离,恰恰没有人的思维的位置,而使得知识传播发生混乱。因此要学会用整体的思维,不只是中医,任何门类都需要,科学是从思维的客观与整体开始的。

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科学应占据社会的终级端的解释,人心、思维、意识,科学需要人的思维、哲学需要人的思维、社会道德都需要人的思维,只是在主客观的方法上的不同应用罢了,科学在于存天理去人欲,哲学在于天理与人欲的规律,社会道德而在于人欲的规范。

所有的理论的应用在于人,而人人都会用自己思维体系来思考,即使是外界正确的理论与其自己的理解不符时都是去寻求抵触,是人性,也是阳明心学说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就需要立足整体客观的原则,在实践中去获得“良知”,去领会“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内在规律。

原创文章--科学论系列

原创文章--心学系列

原创文章--论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应秋《脉学研究十讲》序
中医大讲堂|冯世纶:走出关于经方的六个认知误区
本立道生·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浅谈医圣张仲景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悬壶医案】中医思维是个什么东东
《伤寒论•张仲景原序》里所蕴含的行医准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