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 39件镇国之宝

中国人都应该为之自豪的39件镇国之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在这些众多的文物珍品中有不少国之重器、镇国之宝,它们或为某品类之最,或为某品类之王,或为绝品,或为孤品,或为稀世珍宝,或世所罕见……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后母戊鼎,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王”,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毛公鼎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散氏盘




  散氏盘,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散氏盘,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散氏盘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晚清四大国宝均以长篇铭文和精美的书法著称于世。


春秋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墓出土。越王勾践剑,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越王勾践剑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西周何尊



  何尊,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曾侯乙编钟,长748CM,宽335CM,高273CM,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西周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鼎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 ,口径75.6厘米。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大克鼎与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称为“海内青铜器三宝”。


大盂鼎



  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大盂鼎铭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西周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西周周宣王时期文物,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虢季子白盘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虢季子白盘造型奇伟,酷似一个大浴缸,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虢季子白盘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


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铜器。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其中一号大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这棵铸造于3000年前的青铜神树,极为壮观,独树一帜世界罕见。


西周利簋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镇国青铜器。利簋采用上圆上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口径58厘米,重约30公斤。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铜奔马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东汉时期文物。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明孝靖皇后凤冠




  明孝靖皇后凤冠,1957年出土于北京市昌平县定陵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明孝靖皇后凤冠,红蓝宝石超过100粒,珍珠5000多颗,总重2320克(四斤六两)。相比之下,我国军人的头盔重量在1.45千克以下(不到三斤)。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织有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通过“五星聚会”研究,科学家们推算出2040年9月9日将会出现罕见的五星聚会天文奇观。


红山文化女神像



  红山文化女神像,1983年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现藏于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刘胜金缕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西汉时期文物。1968年5月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收藏于河北博物院。这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是闻名中外的首次重大发现,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国宝。刘胜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其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在“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以及饭含,佩戴之物。


战国水晶杯



  水晶杯,战国文物,1990年出土于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战国水晶杯,杯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为起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堪为无与伦比的珍品。此杯现珍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商周时期文物,2001年2月25日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金饰,外径12.5 内径5.29 厚0.02(厘米)重20克,金箔的含金量高达94.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太阳神鸟金饰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象征了三千年前的飞天梦。


河南安阳妇好墓玉凤



  河南安阳妇好墓玉凤,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长13.6厘米,厚0.7厘米,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凤造型,也是妇好墓装饰品中最精美的一件。


西汉皇后之玺玉印




  “皇后之玺”玉印,西汉时期的文物,1968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狼家沟村。西汉皇后之玺玉印,高2厘米,边长2.8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迄今为止,皇后之玺仍是我们发现的两汉时期等级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后玉玺,属于国家级文物。专家认为这方玉印的发现创造了两项全国之最:一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皇后印玺;二是玉玺的主人是年代最早的皇后。


大玉戈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国家一级文物。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收藏于湖北博物馆。该器长94厘米、宽14厘米、厚仅1厘米,在商代玉器中十分罕见,在目前出土的玉戈中是大玉戈最长的,堪称“玉戈之王”。


玉琮王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良渚文化玉琮之首。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此玉琮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之重器.三十九件镇国之宝!
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馆藏品
【国宝档案】透过文物看历史(一)
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尽显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上)
失而复得的国宝——虢姜鼎
(1)【河南省】虢国博物馆(三门峡市201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