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兼爱是公平竞争之爱

【原文】
  →义可厚厚之,义可薄薄之,之谓伦列[1]

德行、君上、老长、亲戚,此皆所厚也。为长厚,不为幼薄。

亲厚,厚;亲薄,薄。亲至,薄不至。义,厚亲,不称行而类行[2]

→有厚薄而毋伦列之,兴利为己。

→利人也,为其人也。富人,非为其人也,有为也以富人。富人也,治人有为鬼焉。 
  →为赏誉利一人,非为赏誉利人也,亓[3]不至,无贵于人。

【翻译】

→以“义”为原则,可以厚待的,就厚待;以“义”为原则,可以薄待的,就薄待;这是平等之中有厚薄的规则。

有德行的,在君位的,年长的,亲戚之类,这都是人们所厚待的。但是厚待年长的,不应该薄待年幼的。

(如果以血缘亲情的远近为原则,)对厚亲厚待,对薄亲薄待。那麽我们的爱只能涉及到亲人,对不亲的人就涉及不到。(儒家所说的)义,偏厚自己的亲人,不考虑人的德行,只考虑人的种群与族类。

→有厚薄差异,而抛开平等规则,(所谓亲亲有述),实际上只是寻求一己之私利罢了。

→施利于人,是为着那个人;施富贵于人,并不是为了那个人,有目的所以才施富贵于人。大凡被施以富贵的人,必定要能够治理人事、尊天事鬼。

→为了利一人而赏誉,就不是为了天下人而赏誉了,(这种行为)行之所至未必利人,因为这对于天下人而言,没有什么宝贵的。

【解析】

荀子批评墨子“有见于齐而无见于畸”[4],人们也普遍以为墨家只讲平等而不讲差别。但这的确是一种误解。在墨家那里,爱人虽平等,但待人亦有差别。所不同的是:墨家以“义”作为差别待人的原则,儒家则以血缘亲疏、尊卑等级作为差别待人的原则。

吴毓江在《墨子校注》中指出:“墨家厚薄以义为诰,平等之中有厚薄,而厚薄仍不失为平等。”大取篇中也有“藉臧也死,而天下害。昔之知牆,非今日之知牆也。吾持养臧也万倍,吾爱臧也不加厚。”之说,可以为证。

墨家所言的平等,不是绝对的平等,更不是绝对平均主义。墨家之“义”,作为一种利益分配的原则,提倡平等之上的相对差异。站在社会全局的立场上来看,举公义而尚贤,必“富之、贵之、敬之、誉之”,才能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兴天下之利。站在个人处世的角度来看,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不免要与各种他人结成不同的契约,平等而真诚地交相利,守契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义”。 以“义”为原则,可以厚待的,就厚待;以“义”为原则,可以薄待的,就薄待;这是平等之中有厚薄的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墨家所言的平等,不仅在强调起点与机会的平等,也同时有对结果的匡正。此种对结果的匡正,在于强调对每一个人基本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的保障。因为平等竞争毕竟不是动物丛林,还必须对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匡正。若放任竞争,则不免滑向严重的两极分化,甚至危及到弱者作为人的基本尊严。

墨家所言的厚薄,一切以公义作为出发点与前提。在尚贤的时候,“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其目的前提在于此贤者能兴天下之利。尚贤,赏誉并非因为此人忠于一人一姓利于一人姓,而是因为此人爱利天下之百姓。

平等之中有厚薄,而厚薄仍不失为平等。站在公义的立场上,墨家认为,在一个社会讲厚薄的时候,有几个前提。第一,要保障基本人权的平等,所谓“为长厚,不为幼薄”;第二,因义而厚薄,并非因亲而厚薄,所谓“义,厚亲,不称行而类行”;第三,如果动用公共的手段厚待一个人,则也必须出于公共的目的,所谓“为赏誉利人也”。



[1]伦列,等比,类比,平等的意思。战国策宋策,高注云“伦,等也。”服问,郑注云“列,等比也”。

[2]孙诒让《墨子间诂》: “顾”当为“类”。后云“厚亲不称行而类行,其类在江上井”,即释此节。行,谓德行。

[3] 亓(qi),通“其”。参见据吴毓江《墨子校注》。

[4] 《荀子·天论》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子经典语录
墨子:让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第一人
墨子
《墨子》卷32大取诗解2可厚厚之可薄薄之义谓伦列爱己爱人
《墨子》10则经典名句,寓意深刻,句句蕴含正能量!
墨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