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
 

 2013年7月18日,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的专业人员正在实验室中修复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车辆金属配件

据光明日报:近日,一个关于全国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的数据,引发公众对馆藏文物安全的关注。

这组数据从何而来?包含怎样的内容?折射出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哪些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文物局和相关单位及专家学者。

腐蚀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据国家文物局相关部门介绍,上述数据源自国家文物局2002年至2005年开展的“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结果显示,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重度以上腐蚀的馆藏文物有230余万件(占16.5%)。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胡东波告诉记者,从材料科学上讲,“腐蚀”是指材料受周围环境作用,发生有害的化学变化而失去其固有性能的过程。造成文物腐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文物所处环境。

年代久远的珍贵文物,由于历史上所处环境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损害,尤其是考古发现的出土文物,由于埋藏环境的剧烈变化,导致一些文物的衰变严重。

胡东波举例说,在各类材质的文物中,陶瓷属于相对最为稳定的一类,但在埋藏环境中,釉上彩和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

国家文物局也坦言,文物存在腐蚀状况,除了历史上保藏、使用、埋藏环境等原因外,还有一些现实的原因。比如有关文物的保护技术难题尚无突破性进展,像青铜器粉状锈去除、腐朽有机质文物保存等在全世界都是难题;另外,文物保存环境控制设施设备匮乏、保护修复人才短缺、保护修复经费不足等现实状况,使得腐蚀损害不能得到更有效的遏制。

保护修复可以延缓腐蚀过程

应该说,文物随着时间、环境的变迁造成自然消亡,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趋势,但可以通过积极的保护修复措施来延缓这一过程。

文物保护作为一门科学,并非仅仅是拼合文物残片、修补文物破碎、处理病害部分,它还包括了对文物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理解,对文物各方面状况的系统记录,以及基于东西方交流的现代文物保护理念的注入。

无论是出土的还是传世的,每件文物进入博物馆时都必须接受严格的体检,进行腐蚀情况评估。据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郑龙亭介绍,青铜器是该院最主要的文物类型之一。考古发掘获得的青铜器在出土时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和损毁,进入博物馆后必须进行腐蚀评估。如果青铜器被检验出存在大量的氯离子,意味着将产生大量的有害锈,再结合其他各项特征,基本可以判断其染上了“青铜病”,那么就要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能看到的文物通常采用了三种不同的修复方式。一种是艺术修复,追求的是视觉效果的完美,着意于恢复精致美观的外形。比如上海博物馆就用这种方式修复了大量陶瓷,拼合缝隙被填补,缺失部分被补足,并施与原来同色的釉,可谓“天衣无缝”。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考古修复。它讲究说明性和教育性,因而缺失的部分用白色石膏填补,与文物本身的材质和颜色区别很大,拼合缝隙被保留。诸多博物馆展出的陶器都用这种修复方式。

随着文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一种介于艺术修复和考古修复之间的风格——可识别性的修复,这种讲究“远看浑然一体、近看得以区别”的修复方式最早源于意大利,在西方的文物修复中广泛适用。

庞大的数量与力不从心的保护

“十一五”以来,国家财政共投入约6亿元用于馆藏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了500余项保护修复项目,对2万余件珍贵受损文物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修复,初步遏制了馆藏文物日益受损的严重趋势。

然而必须看到,相对于庞大的急需保护修复的馆藏文物数量,资金差距明显。安徽省博物馆(现安徽博物院)1956年对外开放,是当时四大样板博物馆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馆内开始开展文物保护工作,2007年成立了文物保护中心。馆长李志异表示,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并不充足,如果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则可以改善更多的文物的保存条件。省级大馆尚且如此,地县小馆更是捉襟见肘了。

影响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另一个瓶颈是人员匮乏。国家图书馆曾公布,以其馆藏善本书的数量,要将之修复完成,需馆内的保护人员工作1000年!“近年来,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在不断培养文物保护人才,但是相比于巨大的文物数量,这支队伍还远远不够用。”原国家博物馆科技部主任、国家文物局专家周宝中忧心忡忡。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文物局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修带培,依托科研基地等高水平单位的技术和人才力量,陆续举办各类馆藏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00多名。2003年至2007年,中国、意大利两国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项目,培养文物保护技术人员140余名。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级国有博物馆及相关机构共收藏有各类馆藏文物3500多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约8万多件(套)。随着各地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每年还将新增10000余件(组)珍贵文物(三级以上)。馆藏文物保护任重道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世界傻眼,沂水春秋墓文物修复全过程曝光!
珍贵石刻文物保护修复工程 281件石刻获新生
泸州市博物馆馆藏宋代石刻文物数量众多,品质和数量列全国前茅
资讯 | 国丝承担的“福州市博物馆馆藏宋代墓葬出土丝织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验收
黄冈博物馆馆藏135件青铜器重焕光彩
天水市博物馆隋唐屏风石棺床保护修复入选“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