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屠呦呦,为什么能够独自代表青蒿素获诺奖?| 众口谓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暨医学奖。(图片来源:BBC)

“三无女科学家”屠呦呦拿了诺贝尔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传染病药物学家。


一时间,争议无数、段子齐飞—— 


“中医粉看到了中草药,中医黑看到了现代方法,女权主义者看到了女性,学位无用主义者看到了非博士,民族主义者看到了英语不好未留洋,脑回路不明者看到了文革和反美。科研黑们看到了非院士,PKU粉们看到了北大医药学系,蛤丝们看到了黑框眼镜。于是大家都很开心的过完了这一天。”


屠呦呦获奖备受哪些争议?获此殊荣意味着中医的胜利吗?屠呦呦又凭什么获得了诺贝尔奖?中美君为你一一梳理。


Q1:青蒿素获诺奖可以称作“中医的胜利”吗?


从洛克菲勒大学生物化学系刚刚博士毕业的田禾给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


外国科学家不会觉得这是“中医”的胜利,而是天然产物药物学的胜利。青蒿素是从中医文献中得到的启发,但是用现代化学方法提取的。


天然产物药物本来就是一个活跃的科学研究领域,如果说以后科学家从中药文献中筛选出药物也不奇怪。中国古人还用柳树皮治疗牙疼呢。后来发现柳树皮里有水杨酸(阿司匹林前体)。难道阿司匹林也是中医的胜利吗?


与田博士给出的答案相似,当被中国记者问道“关于屠呦呦,能不能说这是你们第一次颁奖给中医?”时,诺奖委员会的汉斯(Hans Forssberg)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官方回答:


“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不是把本届诺奖颁给了传统医学。我们是把奖项颁给被传统医学启发而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今天我们能够将这种新药推广到全世界。这是本届奖项的意义。因此,你可以说受到了传统医学‘启发’,但这个奖项并不是给传统医学的。”

Q2:屠呦呦获诺奖会促进中药中医在世界范围的认可吗?


对此,田禾博士也回答得非常决绝:


不会。西方医学界对于药物效用认定的通用标准是“大规模双盲实验”, 大部分中药都没有通过这种大规模双盲实验的考验。没有实验数据的中药因此不可能进入主流医学使用,在西方的正规处方里也基本不会出现中药。


所以西方主流医学界对中医的看法不会因此改变。


Q3:屠呦呦凭什么能获诺贝尔奖?


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及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在于:她发明了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低温,是保持青蒿素活性的关键条件。


诺贝尔奖不是终身成就奖,更不是高风亮节奖。评审委员会做决定的标准是:获奖者是否对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做出了关键的原创性贡献?舍此之外,候选人的学术头衔与论文的引用次数都可以浮云视之。


至于对当事人品格的各种揣测,大多也没有超出“莫须有”的水平。其实核心问题很明确:屠呦呦是否是第一个完成低温提取青蒿素的科学家?对此,原始实验记录应该是最好的裁判依据。


拉斯克奖颁给屠呦呦后,国际上认定她是青蒿素的代表人物了。这个工作要是得诺奖,那肯定是给屠呦呦。我个人认为青蒿素的分量配得上诺奖,只不过近年来诺奖更重视基础科学,对药物研发关注较少。药理学已经很久没获奖了。(田禾)


曾是北京大学医院的牙科医生,郝南则谈到了更深一层:


青蒿素在人道主义方面起到的作用,才是颁奖的原因。从技术上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运气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而且,这个发现已经做出有四十多年了,就算诺奖有延后的传统,但这次也太久了点。会有人不服是必然的。


屠得奖的历程,有很多是国内无法了解的,比如,为什么四十多年之后连续得奖?屠得奖背后,有多少人在为治疗疟疾这一夺走太多人生命的顽疾而努力?具有重大人道主义意义的研究成果,为什么转化到实际中仍然需要经济和政治条件的成熟,以及个别理想主义者的死命推动?


这些或许才是值得抛出的疑问,也才是这个奖的意义所在,而不是去突出屠的个人意义,以及把她个人与中医药、科研创新等等概念拉扯在一起。


在我们发明出一种致命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之后,仍然因为政治、经济利益、学术偏见、官僚低效等等原因,导致在药物问世的四十多年里,依然有以千万计的人们因为这种已有治疗方法的疾病而去世,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儿童。仅仅因为这些得病的人更多是分布在不发达地区的弱势群体?


而中国科学界诺奖的突破,依靠的是四十多年前,文革期间做出的一次计划式科研努力,这同时也是建国后唯一由国人自主开发的新药。这其实是对现有科研体制一个巨大的嘲讽,它体现的是现有体制的功利和落后,而不是官方所宣称的进步象征。


Q4:屠呦呦为何会被诺奖委员会认为是青蒿素工作的代表人物?她一个人得奖公平吗?
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当时越南军队与美国军队都因恶性疟疾在越南常年流行而损伤惨重。因此越南领导人向中国求援。我国领导人答应这一请求,并展开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


523项目持续了13年,共聚集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项目参与总人数可达两三千人之多。即便是在特殊时期,其他项目都停了。“两弹一星”和523项目也在照常运行。


屠呦呦于1969年,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1971年,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受到了启发,由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更低的乙醚提取。由此得到的提取物对于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均达到100%。


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张剑方(主编《迟到的报道——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一书,书中记录了中国发明青蒿素的不少内幕)称,屠呦呦可以获奖,但是国家科委批准的发明单位都应该得奖。如果只是屠呦呦一人得奖,整个523项目组的人都不会同意。


施凛荣,523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助理员,曾以军事医药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参与523项目。他与张剑方曾在2010年底联名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写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如果只是屠呦呦一个人得奖,这并不公平。


但美国人显然不这么认为。当年拉斯克奖评奖结果最终由24名评委投票决定,他们全部为美国著名科学家,半数曾获得诺贝尔奖。


他们一致认为屠呦呦符合“三个第一”,谁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谁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谁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


显然屠呦呦符合全部三点,而满足其中任何一点,都足以支持屠呦呦拿奖——美国人颁奖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他们把奖颁给“告诉你做这件事的人”,而不是亲手去做这件事的人。


Q5: 屠呦呦得奖与北大生物系的饶毅教授推荐有关系吗?


有一篇流传甚广的微信文章爆料说,饶毅教授的推荐对屠呦呦获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田禾说,


饶毅博文发表于11年8月。屠呦呦同年九月拿了拉斯克奖。我猜诺贝尔奖委员会主要参考拉斯克奖做的决定,他们不大可能看中文网文。饶毅没权利提名诺奖,因为只有诺奖得主可以提名。饶毅本身是神经科学家,不是药物学家,因此也不大可能是诺奖委员会的特邀评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88岁的中国老太太,低调寡言、不近人情,可她凭什么让全世界为她鼓掌?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附全文】 细节梳理屠呦呦个人资料遭深挖
呦呦鹿鸣,屠呦呦不鸣
你们知道疟疾吗?屠呦呦是谁?青蒿素是什么?让你一看就知
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今晨在纽约领取拉斯克奖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