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报编辑部
摘 要:外语听力理解的能力在语言运用能力当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许多学习者都有“我为什么能读懂却听不懂英语?”这样的疑问。本研究回顾了相关文献,就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进行再探讨,试图从新的、更加微观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下一阶段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关键词:影响因素;二语习得;语音;语言焦虑;冗余词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7508(2010)10 -02   一直以来,鉴于外语听力的理解能力在语言运用能力当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外语教学界对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效率问题的讨论颇热。英语听力理解遇到困难时的情形大致分为两种:其一是不会而听不懂,即对所听的词汇语境不熟悉所致,即使是写成文字也看不懂的内容;另一种就是会而听不懂,即对所听的词汇语境不陌生,实际上,如果写成文字是完全能够读懂的。这一种情形包括有个别生词汇,但联系上下文能够猜测出涵义的情况。对第一种情形的解决办法无外乎增加词汇语境的涉猎宽度和广度,变“不会”为“会”。但很显然,如果不解决第二种问题,即使是词汇量再大,对英语听力理解的提高也可能是无济于事。因此,如何解决第二类型的问题是扫除听力障碍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上述第二类情形。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就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进行直观的、更深层次的挖掘,结合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试图从新的、更加微观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进而提出影响因素模型,旨在从理论层面上做一些定性的分析和预测,试图构建一个更加合理的、更富有解释力的模型以解决这一问题。然后,通过调查得来的数据经统计分析对这一模型进行验证。
  相关文献回顾
  针对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这一专题,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有热烈的研讨。这里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及研究文献做一简单回顾。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语言环境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掌握某一种语言:一种是习得,另外一种是学习。“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语言交际实践,无意识的吸收到该种语言,并无意识的正确使用该种语言。而外语“学习”是指学习者有意识的研究该外语,并以理智的方式理解该语言的过程。习得语言的过程更加自然,驾驭语言的能力更加强大。这就好像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伴随着真实生活情景的、大量的语言交流。
  笔者曾指出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意义在于从二语习得理论的角度可以看到英语听说教学当中的局限和制约因素:1、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学生们随时随地都能以各种方式接收到大量的语言信息,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无不伴随着真实的场面、人物表情、手势和体语等。而在我国,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语言信息输入方面做出的努力是在一种非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不能突破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只能面对书本学习英语,基本上难以再有良好的语言环境。2、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学生们听到的都是十分地道的英语,而在我国的课堂上,除了仅有的一点外教授课,就很难接触到理想的语言环境了。由此可见,语言环境的构建和利用之于语言能力的方方面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当然适用于英语听力理解的能力。
  语音知识
  发音变化对听力理解造成障碍。比如,国内同行王巍在其论文中也谈到了这一问题。1、连读。语言总是以连续的句子,而不是孤立的单词出现的,因此就出现了连读的现象,即前词的尾音于后词的前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紧密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读音。2、弱化。句子中的非重读音节或距离重读音节较远的音节,往往在快速语流中发生音素的简化或音量上减弱的现象。如果学习者将每个音都读得很“标准”,首先,语速上不去,其次,当听到不“标准”的弱化了部分词汇的声音信息时,大脑将不会做出反应。3、同化。一个音受了相邻音的影响,变成了与临接音相似的音的一种音变现象。音的同化是为了使发音省力、语言流畅而产生的一种语音现象。4、失去爆破。当两个爆破音相邻时,前面的辅音只有发音的动作而不送气不发音,因此稍有停顿。重音和语调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听力理解有一定影响。熟悉重音语调的语音规律对理解有很大帮助,反之则构成障碍。
  如果对这些语音发音的变化不了解不熟悉,那么,当学习者听到包含有这些发音变化或技巧的语言就不能立即建立联系,或者说,产生联想。由此导致的听力障碍或理解偏差,也可以形象的称之为“声音的不匹配”。由此我们推断,如果一个学习者对语音知识认识全面,更重要的是真正做到了运用,那么他听到的和他固有的声音信号就建立了联系,或者说“匹配”。必然,听力理解的反应时间会大大缩短,效率就相应提高了。
  文化积累
  文化作为语言学习当中的一部分的地位与日俱增。近来有些学者同行更是将其上升到与听、说、读、写并列的地位。诚然,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言语行为、语言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众多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英语听说课堂中,如果仅仅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文化的介绍,使学生缺少文化知识的积累,则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对一些英语中常见的典故、俚语、表达方式的一无所知阻碍了他们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可以说,缺乏文化意识也是影响听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语言焦虑
  焦虑是心理学上的名词,是指与某一客体相联系的紧张、担忧、恐惧或者自我怀疑的主观心理状态(辞典注释)。Oxford强调,语言焦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焦虑,而是学习者因为在使用目标语言时,由于无法充分领会和驾驭语言,遇到障碍的过程中产生的担心、害怕的心理,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Ellis (1994) 更强调外部环境与焦虑之间的关系,从而把焦虑分为情景性焦虑和气质性焦虑。对焦虑的不同角度的分类都充分说明了语言焦虑对语言学习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克拉申在其情感过滤假说中指出,在紧张或者焦虑状态下,人大脑中的情感过滤器是关闭的。由此产生的情感屏障妨碍语言习得者充分利用可理解输入,语言输出的流畅性将受到阻碍,从而阻止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有学者也指出语言焦虑者所反映出来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交际回避或退缩,焦虑越大越倾向于沉默乃至逃避。我国学者张瑞嵘(2009)总结了语言焦虑对英语听说学习者的影响的具体表现:1. 缺乏参与热情。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学生消极被动,试图避免被点到,被点到发言时往往表示没准备好或简单应付。2.学习效率低。无法听懂或者充分领会简单视听材料内容,用英文表达时,词汇和句型狭窄单一,听说进步慢。3. 精神压力大。缺乏信心,自我评价低,不愿意被过多关注,拒绝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等。国外学者对听力焦虑感也有相应的研究:Lalonde和MacIntyre等人发现焦虑感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学生对单词的短期记忆。因此,不能不将语言焦虑这一心理因素也置于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行列之一。
  冗余词句的合理利用
  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语境的交际场合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依据所听到的仅仅一部分内容就能理解谈话的主要意思。这被认为是一种能力,其对于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Ur. P曾指出,学习者在使用自己的母语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然而,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认识到语言的冗余特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一特征告诉我们,尤其在听力理解的时候,学习者试图听懂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是没有必要的。并非每个单词都同等重要。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也就是能够表达句子的基本含义的词汇,即使漏听了其他词汇也不影响对句意的理解。如果是在真实问答情景中,辅之以非语言交际手段(如肢体语言等),造成理解偏差的机会就能少了。巴顿认为,学习者对冗余词句的认识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初级阶段就可以建立起来。让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最初阶段就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能听懂的词句上,并做出相应的回答;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那些对传达信息并非至关重要的词句上面。因此,能够合理的利用,避免将精力和注意力纠结在冗余词句上,成为决定听力理解是否有效的又一因素。
  有效的听力理解的界定
  在这里有必要分析界定“有效的听力理解”的概念。鉴于本研究的研究范围,经过与多位英语教学专家、高校一线授课教师的交流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有效的听力理解应具备以下几点:
  1、只要是认识的单词出现在听力材料中都能马上听懂;
  2、只要是所有出现的单词都认识,就能理解听到的内容;
  3、即使是有个别非关键词汇不熟悉,一般也能猜个差不多,基本不影响听力理解;
  4、即使在周遭听力环境不太安静的条件下,还是能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5、对认为是关键的信息能够在听完后仍有记忆。
  建立影响因素利用模型
  基于以上文献综述与探讨,建立有效听力理解的影响因素利用模型如下:
ELC(有效的听力理解)=LE(语言环境)+UPK(语音知识的运用)+CA(文化积累)+RE(排除冗余词句)–LA(语言焦虑)
  本文没有将词汇量作为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是因为本文讨论的范围是对已知词汇的听力理解(具体情况在引言中有说明)。但是,词汇量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会作为控制变量出现,以剔除其对结果的影响。听者的物理环境也有可能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这里所谓的物理环境是指听力设备的效果和听的过程中周遭的噪音环境。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这一变量也将会以控制变量的形式出现。
  根据以上模型,究竟哪些因素是决定学习者进行有效听力理解的关键,它们分别在多大程度上有影响,如何做出合理的计划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是此项研究的下一个关注问题。同时,欢迎各位学者同行对模型中收录和未收录的变量加以讨论。
 

参考文献:
[1]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Oxford. R. and M. Ehrma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 [M].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89 (13).
[3]Ur. P. 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4]巴顿. 冗余词句的合理利用[J]. 英语教学论坛. 1996.1.
[5]李文.美语语音训练[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6]许鸿.语言习得理论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ol.14,No1,2009.
[7]王巍.论英语听说中的发音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Vol.30, No.5, 2009.
[8]张瑞嵘.语言焦虑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关联性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Vol.30, No. 9,2009.


收稿日期:2010—06—25
作者简介:许鸿(1980-),女,讲师,文学硕士,博士在读,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现任教于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外语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坚持听力真的能够提升英语水平吗?(原创长文)
--强烈推荐:krashen的缩窄听力 缩窄阅读
英语泛听磨耳朵,该不会的还是不会
一文搞懂如何规划孩子的英语学习
二语习得中的迁移作用以及迁移的非语言因素2 - 纸库论文网
大量可理解输入不足以学好英语“注意”影响二语习得的非语言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