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原之爱——荆芥

  徐龙

  人民大会堂西餐厨师长、中国烹饪大师、

  世界御厨协会会员(Club des chefs des chefs)

  在33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关于香草和香料的资料

  今日香草——荆芥

  荆芥是罗勒的一个变种,也是中原一带民间对这种香草的称谓。植物学上的规范名称是:疏柔毛罗勒。之所以没有把荆芥(疏柔毛罗勒)在罗勒篇中介绍,是因为在中国它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香草。尤其是对于生息在中原的朋友来说,荆芥几乎是他们成长中的记忆,甚至伴随一生。本文为了尊重习惯还是沿袭民间荆芥的叫法。


  荆芥植物图

  2005年初夏,笔者在河南新乡做客,午餐中品得一碟香小菜,外形酷似罗勒的叶片与少许洋葱、黄瓜丝拌在一起的,细细品味,既有薄荷的清凉、兼有柠檬草(香茅)的清香又夹杂少许姜的辛香。我立刻就被那独特的香气所征服,朋友见状,急忙又叫一份,大快朵颐。这就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荆芥的经历。


  荆芥拌洋葱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努力寻找有关荆芥的信息。在拜访朋友父亲时还不忘提及,老人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告诉我,荆芥还有一个俗称叫西番芥,我确认了写法后,立即感觉到这是外来物种。因为冠以“西”、“番”、“洋”等之名的菜蔬,大多数为舶来品。两年后,在伊朗旅游的经历证实了我的直觉。


  荆芥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中暑口臭及胸闷等

  2007年8月,在游览伊朗南部法尔斯省省会设拉子市(Shiraz)的午餐中,一份波斯烤肉配米饭中装饰有一枝半紫半绿色叶子,尝后竟是荆芥,我兴奋异常地向服务生询问波斯语的读音,答曰“Leihong”。又让他单独上了一盘,试图找回在河南初尝的感觉。


  点缀在伊朗烤肉边上的荆芥

  回京查询资料得知,荆芥是罗勒家族的一员,原产地中海沿岸地区。但在何时?通过什么途径传到中国?如何被国人接受?又独为中原所爱呢?这些都无从查起。

  荆芥在古代是药食兼用植物,据唐朝苏敬等所编著的《唐本草》记载:“此药即菜中之荆芥是也,一先居草部中,今人食,录在菜部也”。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记载其“辛香可啖,人取作生菜”,“又有胡荆芥,俗呼新罗荆芥。”元代《饮膳正要》有食疗药膳“荆芥粥”的记载。明代王圻在《三才图会》中指出其“生汉川泽,今处处有。初生生香可啖,人取作生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原是野生,今为世用,遂多栽符,2月播子,生苗炒食辛香”。


  荆芥丝瓜

  华佗的弟子吴普认为最早食用药用荆芥的应为是四川人,他在《吴普本草》中有:“叶细像落藜,蜀中生啖之”的记载。直到清代吴其濬撰《植物名实图考》上才有河南“固始种之为蔬”的记述。而今,只有中原河南人还恪守食用荆芥的传统,荆芥也成为河南多数地区特有的一种香草,而唯有豫北地区却闻所未闻。


  荆芥对保存的温度要求较高,市场上买回的成捆的荆芥,一定要打开

  其实荆芥不仅仅出产于河南,与之交界的省份如安徽阜阳、鄂西北等地也少有种植,但都没有河南人对荆芥的那份钟爱。每当与在京的豫籍朋友聊起荆芥,他们的眼神里透出自豪,接着就是对荆芥的那股怀念劲儿,惹起一缕思乡情之后,也一定会如数家珍地告诉你荆芥的做法。如今,随人口的迁徙流动,荆芥也被更多外地人认识和喜爱。假如你在某地见到荆芥,附近一定有河南人生存。


  荆芥拌黄瓜

  河南人不但爱吃荆芥,也喜欢用荆芥喻世。流传许多特有的地域市井语言,古城开封曾为七朝古都,过京城开封的人是见过大世面者,被羡慕地称为“吃过大盘荆芥”;而“真是不吃荆芥尽荆芥”则是碰壁者的自嘲。


  荆芥烙饼

  每每提及荆芥,就会令人想起委婉而高亢的河南乡音;品尝荆芥,如同聆听豫剧余音绕梁之韵。荆芥就是中原的味道。



  河南烩面

  烹饪应用

  荆芥与罗勒非常相似,但气味没有罗勒那么霸道。其柔和的柠檬般香气在也透着薄荷的清凉及姜的辛香。荆芥中含1.8%的挥发油,成分是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等,这是荆芥香气的主要来源。


  因为其叶片极易受伤变黑,摘洗过程中要动作要轻

  河南朋友最懂荆芥。荆芥是时令香草,也是夏天餐桌上最寻常、最爱的芳香蔬菜。了解食材习性是烹饪的前提,荆芥做法很多,生食能体现清爽可口的特点,且开胃消食。荆芥可单独用来拌凉菜,也可以添加其他时令蔬菜,如:“荆芥拌黄瓜”、“荆芥拌洋葱”、“荆芥拌腐竹”、“荆芥拌木耳”和“荆芥拌粉丝”等,这些凉菜也可以卷在烙饼里吃。平素常见的食材,与荆芥组合再以芝麻酱、香油、醋、大蒜等调味,寡淡立刻变得丰富。也令人神清气爽,消暑去火。


  荆芥拌豆皮

  河南朋友最尊重荆芥。犹如密友,一日三餐,形影不离。河南人喜好面条,荆芥就以面相伴。无论是“荆芥拌凉面”、“河南烩面”还是“家常捞面”都能见到荆芥,或作面码、或当浇汁调味。笔者曾经以荆芥代替罗勒,与沙拉油、花生、大蒜、硬奶酪制成“河南式意大利青酱(Pesto)”拌河南式凉面,色如翡翠,同样精彩。


  青酱意面(pesto pasta)

  洗净的叶片撒在热气腾腾的“羊杂碎汤”、“黄瓜片汤”及“番茄鸡蛋汤”上,刹那间回报的香气会随温度而飘溢升华,醉人心脾。荆芥叶撒上干面粉,上屉蒸熟,待凉后拌蒜泥就是“蒸荆芥面托”;荆芥切碎加绿豆面、鸡蛋及调料和成面糊烙成“荆芥鸡蛋煎饼”;荆芥也可以做馅料“荆芥猪肉饺子”、“荆芥牛肉饼”及素馅的“荆芥菜馍”。在烧鱼、炖肉、炒虾蟹时放荆芥可以起到赋香去腥解腻的效果。


  荆芥鸡蛋煎饼

  需要注意的是:凉拌时荆芥叶片易吸盐味,盐量要比平时略减,否则会感到口重,加盐时机也不宜过早,薄嫩的叶片水分溢出,容易发蔫。最好不要添加刺激口味及颜色重的调味品,否则会掩盖住其清香本色和碧绿色泽。热菜使用时,要在成菜的最后阶段加入。这样无论是其香气和颜色都会保持在最佳状态。


  荆芥瓜卷

  “同名同姓”

  有两种药食兼用的香草,别称也是荆芥。它们均为唇形科,在外形及香气上与荆芥非常相近,极易混淆。

  一是“裂叶荆芥”(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为假荆芥属(Schizonepeta),别称姜芥、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稳齿菜。裂叶荆芥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0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称“假苏”,别称“鼠蓂”。三国魏时名医吴普《吴普本草》才始称荆芥,又叫鼠实、姜芥,并对其名称来历解释道:“气味辛香,像苏、姜、芥”。《日华子本草》载:荆芥“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风寒。”《本草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裂叶荆芥

  二是“猫薄荷(Catnip)”,是荆芥属(Nepeta cataria),原产于欧洲,现主产北美洲。因其气味强烈地吸引猫,甚至对猫会引起幻觉。


  猫薄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吃惊,河南朋友吃的荆芥压根就是罗勒
今日食普:罗勒,写给河南的朋友
蒜面条 石香菜
乡土散文:话荆芥
食养|药食两用的“万能”菜:荆芥
荆芥、罗勒、薄荷,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教你你如何区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