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哈佛的凌晨四点半”谎言被戳穿,我们的努力还有意义吗?

1

戳破谎言

(被热传的哈佛大学凌晨四点半图书馆景象)

“我每天都去Lamont学习,基本学到十一点多就回宿舍了。我每天需要至少睡六小时,不然大脑会没法工作(笑)。十一点多离开时,图书馆里的人通常就很少了。不清楚到后半夜还会有多少人,但估计是寥寥无几。”

“So far so good! 来哈佛前曾担心这里的课业负担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但开学这几天感觉还是比较manageable(可以驾驭)的。目前都在宿舍学习,我的很多大一同学也喜欢在家写作业,或者和好友一起去咖啡馆,因为可以随时交流功课。在图书馆熬到后半夜?没想过,也最好不要吧!”

哈佛在校生如是说。最终证实了:哈佛学子通宵苦读的景象只是臆想。

实际上,在哈佛和耶鲁,没有看到谁是以“刷夜”为荣,更没有学生暗自较量谁能熬得更晚。

以熬夜伤身为前提的刻苦,不是好刻苦。不要再盲目崇拜“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了,那不真实,也挺愚蠢。

“不刷夜”,但哈佛学子擅长学习,并且大多数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page

2

高效率的学习

相较于国内同学,他们不轻易翘课(在很多美国大学,翘课是要扣分的);上课时全神贯注听讲、记笔记,遇到不懂的就实时向教授发问,甚至展开一场辩论。力求在下课前就把新知识点都搞明白,而不是抱着“听不懂也没关系,反正课后还能再学”的补救心态。

几乎所有人都会用Google Calendar等工具做每天的to-do list,把当天的学习任务用1、2、3列出来。一些同学还会进一步划分优先级、给自己设置完成一项功课的时限(比如,“7点钟晚饭前必须把50页的阅读做完”);

Work hard, play hard ——该学时就集中精力学,该玩时就使劲玩。很多同学前一晚还在派对上喝酒狂欢,第二天就可以做到完全的与世隔绝。他们会把自己“关起来”,心无旁骛地读完一本书、做完一份习题集、写好一篇论文。你有时会找不到已切换成学习模式的他们:手机关机,Facebook message和email都不回。高强度的闭关,往往能帮他们在短时间内快准狠地把学习任务搞定;

目标感明确:很多同学在学习时都会带着一个很明确的goal。

比如,“我读这本书,就是要找到A, B, C三个证据,来支持我的论文观点”“我下午去上这堂复习课,就是为了搞懂xx概念,yy函数,zz曲线;不弄明白不回家”。有了目标,或者说目的,效率往往会高很多,而不是迷迷糊糊地学了一通,到头来还是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

page

3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相信?

为什么很多人在知道真相之前,会对“哈佛凌晨四点半”这件事情深信不疑呢?甚至有人还借此出了书,就连百度百科,都是这么定义?

从《乌合之众》中的观点来看,群体具有盲目性。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另外,在心理学家所罗门.阿西的大众心理学实验中,也证实了,当个体受到群体错误答案的干扰时,会选择放弃自己原本坚信的正确答案。

此外,这其中也有“逃避心理”的因素。

当我们无法找到自己和“哈佛学子”的差异的时候,有人引导性抛出一个答案:“因为他们比你努力,熬夜比你多,所以比你优秀。”

这样的答案,大众是很容易接受的。比起让人们接受,“我智商不如他”,“我思维习惯太差”,“我不会思考问题”这样的答案,显然“我学习时间没有他们长”,所以没他那么优秀。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个答案隐藏的潜台词是,“只要我更努力学习,熬夜更多,就能像他们那样厉害。”这显然更容易做到。

因此,我们需要去意识到的第一点就是:反思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不要陷入从众心理的怪圈之中。

page

4

我们的努力还有意义吗?

那么,

当意识到事情真相的时候,

努力是否还有意义?

答案是肯定的。

1、我们要在心理上对自己有个完整的认知

不是每个人都要去读哈佛,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为比尔盖茨。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样性多元化的。所以,不管哈佛的人是否在凌晨四点半努力学习,你都有必要先干好你手里的事情。

不管此刻布里斯班的灯鱼是否划过珊瑚丛,蒙巴萨的小蟹是否在忙着溜出渔夫的掌心,布拉格的电车是否正摇着铃晃过夕阳。该加班的你,还是得加班,该写代码的你还是得继续写代码,该挤食堂的依旧要挤食堂。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微茫的存在,但我们都有为自己而活的自由。

2、去汲取有用的信息,并借以自用

不要抓着差距不放,想办法去弥补才是重要的。

当你发现所谓的通宵都是谎言,真相是浮于谎言背后的时间阅历、生长环境所堆砌的思维方式的时候,你要感到庆幸。因为有人把这些思维方式总结出来了,你可以用之以锻炼自己。

那些你生活没教给你的东西,别人告诉你了,你可以去学。

page

5

努力不是盲目

努力不是盲目地延长工作时间,而是认真地提升工作效率

有的人对于“努力”二字的条件反射就是辛苦,就需要加油:

努力的“正解”

☑努力学习,意味着要通宵苦读,彻夜不眠;

☑努力工作,意味着要加班到废寝忘食;

那大概是真的,理解错了努力的意义。

努力学习,是要花比平时更多的专注度和注意力来获取知识,可能会安排更长时间的学习,但就算偶尔熬夜,也是高效率的熬夜,而不是白天玩手机晚上带着愧疚熬夜的自我感动。

努力工作,是要充分利用好上班时间,八小时工作时间干出八小时的工作效果,而不是把办公室当茶水间,喝茶两小时,工作五分钟。

当谎言被戳破,我想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计较,努力是否还有意义?而是尽力,让我们的努力,都成为有意义的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哈佛凌晨四点半”是个谎言,我们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哈佛凌晨四点半,有多少人在发呆
当哈佛凌晨四点半是个谎言,我们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半.....
读《哈佛凌晨四点半》感
成功路上并不拥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