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填仓节

起源

关于添仓节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常建华在《中国古代人日、天穿、填仓诸节新说》中指出“添仓节本源是秦汉时期古人形成的'天仓’观念”;二是认为添仓节起源于西汉,为纪念西汉仓官淳于意开仓济民而流传至今;三是认为添仓节起源于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相关记载。据查证,后两种观点证据都不确凿,而《史记》中有粮食收成与星象占卜之间关系的明确记载,并与后来添仓节的发展直接相关。[3]

“添仓”源于“天仓”

“添仓”习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古人形成的“天仓”观念,所谓“添仓”“填仓”只是民间通俗的叫法。这一看法极有道理,“添仓”与古代星象占卜相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史记》载:“胃为天仓。其南众星曰庙积。”《正义》注曰:“胃三星,昴七星,毕八星,为大梁,于辰在酉,赵之分野。胃主仓廪,五谷之府也。占:明则天下和平,五谷丰稔;不然,反是也。”秦汉时期古人的“天仓”观念源于星象占卜,他们认为星象各有所司,胃星则主管粮食收成,是需要人们祈卜。粮食的丰欠与百姓息息相关,同时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当时民间普遍存在“天仓”观念。[3]在《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正月)廿五日为填仓节”。[1]道光神木县志》:“二十五日,天仓节。多蒸糕饵食之,谓之填仓。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添仓节逐渐衍生出多种节俗表现形式。[3]
填仓节民俗画
汾阳杏花村添仓节民俗画

添仓节日期界定与形成

添仓节按日期不同,分为“小添仓”和“大添仓”,“大添仓”又叫“老添仓”。一般以正月十九或正月二十为“小添仓”,正月二十五为“大添仓”或“老添仓”。如1932 年《滑县志》载:“正月十九日,《帝京景物略》谓之'燕九节’。《东京梦华录》:于是日收灯,户人争先出城探春。滑俗呼是日为'小添仓’。此日,仓庾、缸囤、碓磨间皆点灯照耀,光辉夺目。二十五日为'大添仓’,乡村间有,城厢则罕行矣。”光绪《绥德州志》载:“十六日晚,家人在门前举火以燎百病。二十日为小填仓,二十二五日为大填仓。河南的“添仓节”通常是正月十九,但山西陕西山东却是正月二十或二十五。从整个黄河中下游流域看,添仓节的日期有正月十九、正月二十、正月二十五、二月初二等,乡村节日在日期上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规定性。[3]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正月)廿五日为填仓节。”又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载道:“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羊彘肉,客至苦留,毕竟而去,名曰填仓。”这一天,人们或饱食以表示填满了仓,或用灰等画出仓的形状,在其中放些粮食以示仓满,或祭祀仓笼之神,以祈一年粮丰仓满。填仓节分大小二个节,小填仓是农历正月二十,是祭以祈年丰,亦称“小天仓”“小添仓”;大填仓在二十五。《介休县志》有“二十日,名'小天仓’。煮黄米糕,燃灯礼佛。”《大同志》有“二十日,为'小添仓’;二十五日,为'大添仓’,添买米面、柴炭等生活物品。”这些记载,都确定了填仓节(又称添仓节)是古代民间祈年丰收的节俗,时间为农历正月二十五。[1]

相关传说

填仓”意即填满谷仓。相传,北方曾连续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帝不顾人民死活,照样强征皇粮,以致连年饥荒,饿狼遍野,尤其在年关,穷人走投无路。这样,给皇帝看粮的仓官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并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火烧仓自焚。后人为了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的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这些习俗已经消失,但填仓佳话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提醒人们从这天起清仓扫囤,晾晒种子,整修农具,准备春耕。[1]

习俗

添仓节(填仓节),在各地的过节方法不尽相同。有些地方添仓节这一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饺子,并把这些食物投入到粮仓,意思就是填仓、添仓。[1]
明清时期,添仓节颇为兴盛,史籍和地方志记载,古代的添仓节以家庭为单位展开,主要有以下习俗。[3]

填胃仓

添仓节这天,人们出于饱填胃仓的目的,或以家庭为单位饱食,或召集亲朋好友相聚以美味佳肴款待。《黄帝内经素问》载:“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包容五谷,是为仓廪之官。营养四傍,故云五味出焉。”即因为胃是包容、消化五谷的器官,所以又被视作仓廪之官,于是饱填胃仓遂成了后世“添仓”节俗之一。如光绪永平府志》:“二十五日曰'填仓’,是日必具食饜饱,以糕饭黏于瓮盎囤匮,炷之以香为丰盈兆。又以二十日为小填仓,女子于归者,姻亲俱于此,数日内宴请,香车如织。”《郎潜纪闻》:“二十五日谓之填仓日,大小之家俱治具饱食。”光绪《顺天府志》:“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飱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名曰填仓。”[3]

填家仓

古代的添仓节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各自“添仓”,或撒灰囤作仓存粮,或往仓囤中添加粮食,或燃灯祭囤以祈丰稔。隆庆《赵州志》载:“二十五日,以灶灰围囤形,中撒五谷,以砖石压之,名曰填仓。”这是源于天仓藏谷之意,以预兆来年粮食丰收。雍正《朔州志》中也有相关记载:“炭灰布地,剜窑、盖窑,名为天仓。”另有真实向粮仓中添加粮食的风俗。如道光大同县志》载:“二十日,名为小添仓;二十五日,名为老添仓。是日,凡贮米面处,则必焚香,甚有乘此日籴米面以添贮者。”[3]
此外,燃灯祭囤祈丰稔也是添家仓的重要表现形式。如光绪《清源乡志》:“二十日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填仓节,各家悬灯祭囤。”地方志中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古代填家仓的形式丰富多样,一言以蔽之,都源于百姓祈丰收的诉求,希望家中粮仓能够丰满。[3]

祭仓神

在古代“天仓”观念的基础上,部分地区产生了仓神信仰,每逢“添仓”,百姓要祭拜仓神以祈丰稔。地域及民间传说的差异,仓神不尽相同,后世俗传仓神有无名仓官、韩信淳于意萧何等,虽祭拜对象不同,但统称“祭仓神”。如乾隆永清县志》载:“二十五日,以灰画于院中,作仓囷状,内置五谷,名曰'大天仓’,备供献祭仓神。”民国《灵石县志》载:“二十日各家囤添粮缸,添水炭镇门,以黄米面作糕灯祀仓神,名曰'添仓’,二十五日亦如之。”民国《新乡县续志》载:“十九日,曰添仓,家祭仓神。”添仓节祭仓神的习俗在当时已经较为普遍。[3]

撕吊钱

天津,过年时,家家户户贴的吊钱、对联、福字装点了节日气氛,按照天津传统风俗,正月二十五“填仓”时才撕掉吊钱。这是因为,在天津,“填仓”还被称为“打囤”。春节时帖的吊钱会在“填仓”这天撕掉。[7]
撕吊钱的讲究,在正月二十四晚上,用灶火灰在院里或屋中撒一个象征粮囤的圆圈,圈口撒一个小梯子形,表示可以上下;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然后撕下贴了二十多天的吊钱,包上铜制钱,压在上面,表示新的一年将会物阜民丰。也有的将揭下来的吊钱儿直接包好了,并在里面夹裹一些零钱,然后放置在柜角、床下等不经常会碰到的地方,存放一年的时间,等到来年填仓,再用新揭下来的吊钱儿替换。现在家庭生活富裕了,没有粮囤的习惯,有人改用为把吊钱、对联、福字等包上硬币放在平时放存折的柜子里,或压在床下,形成了象征性“打囤”的习俗,有祝愿财运亨通的意思。一般正月二十五放一天,二十六以后就可以随意处置了。[7]

吃干饭喝鱼汤

天津,米饭俗称“干(gān)饭”。天津人在填仓节这一天有吃鲫鱼的节俗,家家户户吃小站稻米干饭、喝鲫鱼汤。民间传说人们在填仓节晚上只能喝鱼汤,而把鱼留给小猫吃,意思是让猫捉老鼠,让粮仓不被老鼠咬,粮食不被老鼠吃。“填仓填仓,干饭鱼汤。”人们在这一天要吃米饭和鱼汤,象征富足美满。[7]

做“雨灯”

有些地方添仓节做“雨灯”,灯用谷面捏制而成,一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的灯,各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每个灯的顶端捏出一个灯盏,灯盏边缘再捏出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代表一个月。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后,先看哪几个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则证明那个月雨水就多。根据这些月份水份的多少,人们来安排种适合的庄稼。满族的添仓节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里,用秫秸棍编织一匹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以示丰衣足食。过一天添一次新饭,连续添三次。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在东北农村至今还保留着添仓节。[1]

舞窗花

在山西晋中孝义汾阳一带,早年有正月二十的小添仓节,孝义西部山区有舞窗花表演。先用纸做成一个妇女手拿簸箕,挂在天窗里面,随着风吹,在室外看上去有妇女除糠倾倒的动作,意思是除去秕糠、留下果实,以此来庆贺五谷丰登。到正月二十五,孝义家家户户往囤里添粮,缸里添水,并用糕面包馅做成素糕,垒成好几层,再用糕面做灯瓜,并进行灯展。人们把灯盏做成各种动物、植物等形状。灯盏盛麻油,谷子裹棉做捻线。到了晚上点燃祭祀,院中灯盏四布、香火缭绕,十分壮观。有民谣云:“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灯”和“登”谐音,“糕”和“高”谐音,寓意五谷丰登,粮仓升高。如今,添仓节的祭祀活动早已销声匿迹,但仍保留了吃糕的习俗,很多吃素糕变成吃油炸糕[1]

习俗禁忌

添仓节既然要“添仓”,自然忌讳出财。如道光《辉县志》载:“十九日为填仓日,资财必谨,即人口亦不轻令出入。”有些地方又称“忌出喜入”。如嘉庆长子县志》载:“正月二十日,庖厨、廪庾,悉点灯照之。又以二十五日为老天仓,忌出喜入,照灯如前。禁忌习俗是由向粮仓中添加粮食的风俗中衍生出来的,所谓“添仓”自然是祈愿粮食丰收、粮仓更加丰满。而往粮仓中添粮为“人”,粮仓粮食减少则为“出”,添仓节讲究忌出喜入,且不仅限于粮食,资财也是一样,喜入财忌出财。[3]

节日活动

九流渡添仓会

当代添仓节遗存的多重影响因素浚县九流渡添仓节历经承袭与嬗变,不仅留存至今且在当地极具影响力,有“浚县第二大古庙会”之称,并跻身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多元且环环相扣。[3]
九流渡添仓会不仅包括请神、祭神、唱戏、玩社火等一系列仪式展演,同时是联合八个村子轮流做东的群体性活动,如此大规模的联村仪式在整个华北地区也并不多见。其独特之处,更是其能够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联村仪式极大程度地保障了添仓节能够完好延续至今。[3]
当地民谣传唱“彭、赵、官、牛、雷、郝、侯,蒋村是个老会头”,添仓会以蒋村为首,由八个村子做东依序轮流举办,九个村子共同出会参与,八年一个轮回,是一项群体性、全民参与的民俗活动,规模庞大,稳定性强,所有人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并发挥相应的作用。[3]
九流渡添仓会至今依然繁荣依旧,这与当地的民众信仰密不可分。通过与火神信仰相结合,当地添仓节不再只是一个单一的农耕节日,逐渐成为当地别具一格的特色庙会。正月火神庙会颇多,普遍存在于浚县及周边多数地区,如新镇火神会、淇门火神会,道口火神会等,火神信仰在民众间极具影响力,且自清代至今从未中断。如嘉庆浚县志》载:“十六日,男子结侣游戏,谓之走百病,祀火神,游人更众杂遝衢路间。”[3]
当地人一百多年前认为祭水神无用才转祭火神的传说是否为真人,但当地火神信仰自清代延续至今有据可考,火神信仰的融入赋予九流渡添仓会崭新的生命力,是其能够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祈丰收已不再是当地民众的唯一诉求,与宗教信仰密切结合的添仓会恰好满足了人们日益多元化的精神诉求,如人们借添仓会前来祀神求子、求财、求学业、求平安等。与火神庙会密切结合是九流渡添仓会独树一帜的鲜明特点,也是为何其他地区添仓会日渐消亡,这里却能延续至今且依然繁荣的重要原因。[3]

柳林县举办中国年柳林味——“填仓节”面塑展示比赛

2023年2月16日,柳林中国年柳林味——“填仓节”面塑展示比赛在汇丰广场成功举办。活动以正月二十五的“填仓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为主题,展现了不同地域面塑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面塑达人们将现场制作好的面塑摆放在各自的展区,通过现场讲述,让评委们进一步了解了面塑的内涵。《金玉满堂》《五谷丰登》《龙腾盛世》《柳林辉煌》,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面塑作品,让不同地域的面塑大师们面对面切磋交流、学习提高和创新发展,推动面塑多出精品、多出特色,更好弘扬“填仓节”的民俗文化。[8]
柳林面塑达人冯亚峰接受采访时说:很荣幸参加柳林今年中国年柳林味——“填仓节”面塑展,我为咱柳林县面塑展设计的作品是《枣洞洞》,在枣洞洞的基础上,四周添加了4条龙,寓意着柳林风调雨顺。四面写了五谷丰登,下边做了一个莲花底座寓意柳林年年有余,在莲花底座上又加了柳林正月二十五的“仓官”,上面做了葫芦也代表着多子多福。[8]
柳林面塑

传承与保护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申报无疑对九流渡添仓会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与传承作用。[3]
申遗成功后的添仓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2019 年通过央视CCTV7乡土节目“浚县节日寻奇味”,将添仓节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进一步提升了其关注度与影响力。[3]
浚县九流渡对添仓会做了大量传承性的工作:一是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每年正月十九添仓会正日子当天,会有鹤壁市文化局或浚县文化局领导入席观看盛大的社火表演,并有百余名武警同志维持现场秩序。二是吸引了中国专家学者、民俗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及媒体朋友,不仅提升了浚县九流渡添仓会的知名度,激发了民众的文化自豪感,而且提升了民众对添仓节保护与传承的主动性,拉动了浚县地区旅游业和服务业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3]
九流渡添仓节留存至今并发展良好。其中,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是九流渡添仓会延续至今的根,假如当地民众已不再农耕,自然也就无“添仓”一说;集体过“添仓”的联村仪式及与当地民众的火神信仰相结合,使九流渡添仓节的文化功能得以提升,是其得以幸存的重要支撑;而省级“非遗”项目的成功申报不仅大幅度提升了九流渡添仓会的影响力,而且增加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促使民众积极主动参与添仓节的传承与保护,是其当下良好、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力。[3]
2023年2月15日(农历正月二十五),内蒙古自治区新城区讨思浩村村委会大院内,在两棵有着300年历史的古树下,前来瞧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讨思浩村“天仓节”在这一天热闹上演,十里八乡的村民和慕名而来的市民摩肩接踵齐聚讨思浩村,共同填仓庆祝,期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幸福。[9]除了像其他地方的天仓节祈求五谷丰登外,讨思浩村的天仓节还多了一份祭祀祖先的文化内涵。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本地居民外,还有很多山西人通过走西口来到讨思浩村,在这里生活、定居。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不忘来时路,在天仓节期间,村民们也会祭拜祖先,回忆祖辈们走西口的故事。刘明忠边回忆着过去的故事,边充满希望地说:“以前天仓节是祈求风调雨顺一年能有个好收成,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五谷丰登不是难事,所以现在的天仓节更多的是大家聚在一起欢庆节日,延续传统,将节日、民俗传承下去,保护好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9]
内蒙新城区讨思浩村村民在每年天仓节这一天,自发组织蒸花馍大赛,寄托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各家把蒸好的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面娃娃、面鱼等作品拿出来展示,一比高下。天仓节活动期间,村民们还自发组织观灯、扭秧歌、看大戏、办庙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邻村上下乃至市区居民纷纷慕名前来,热闹非凡。填仓佳话世代流传,天仓节民俗活动的举办提醒人们从这天起清仓扫囤,晾晒种子,整修农具,准备春耕。意在祈祷丰收,希望生活富裕。寄托了村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希望。[2]
天仓节宣传栏

非遗名录

2011年,九流渡添仓会成为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
2018年,天仓节(讨思浩天仓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满族的添仓节
添仓日有感
填仓节 | 正月二十五,愿君富贵有余
填仓节有哪些活动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有什么风俗?它的由来是什么?
有关填仓节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