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藏寺庙参拜记

红、白、黄是藏传佛教宫殿的主色调。或血红色或乳白色涂刷的墙体坚实、挺拔,金黄色殿堂顶面在阳光映射下闪亮、耀眼,如此感观,让走进那里的人顿感寺庙古老与沧桑、庄重与威严。虽然是佛教寺庙却见不到香烟缭绕,听不到佛门钟声。这是我进入西藏大昭寺、哲蚌寺和扎什伦布寺后的直观感触。

西藏被藏传佛教笼罩着。西藏常住人口不及350万,寺庙却在全域内星罗棋布,据说西藏有大小不等的寺庙多达1700余座。可见当地人的精神世界是被藏传佛教占据着。都知道藏族同胞对宗教具有非常虔诚的信仰,其程度可以说接近了极致,恐怕不输给任何其他教民。

说西藏寺庙是洗涤凡尘,净化心灵的圣地,所以很多进藏旅行者会把参观藏传佛教寺庙,感受藏传佛教作为行程目标,我也如此。我在到达西藏后,先后去了上面提到的那三座寺庙,它们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或称为寺院)。

       大昭寺(5A)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藏族同胞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

哲蚌寺(4A)坐落在拉萨市西郊一个山坡上,始建于600年前。寺内保存有大量藏族的古代文献和经籍,是藏传佛教规模最大的寺庙。

扎什伦布寺(5A)位于西藏日喀则市的尼色日山下,也有了近600年的历史,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寺庙内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

进寺庙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参观者,一类是作为参拜者。西藏的大寺庙,对藏族同胞进殿是作为参拜者看待,不收门票,而对其他进入者则是作为游客看待,要收门票。我当然是属于需要购门票才能进入者,即使这样我却把自己不仅作为参观者也作为参拜者,我恭敬地礼拜了供奉在里面的佛陀和菩萨。

其实作为参拜者我是不够资格的,因为我是无神论者。这缘于我成长的年代。我从小获得的教育是所有宗教都是迷信,是精神鸦片,是剥削阶级统治劳动人民、麻醉劳动人民的工具。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根深蒂固,使得我不相信世上有任何神灵,也不信仰任何宗教,包括佛教。我一生中很少进寺庙等宗教场所,进去也从未认真拜过一次神灵,为神灵烧过一炷香。我这次来西藏,参拜藏传佛教寺庙算是破戒了。我这次切身想感受一下宗教文化,也试图松动一下自己顽固不化的思想。

西藏的佛教同样是从印度传入,与当地的原始苯教相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有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我不清楚,但进入寺庙后从表面上能看出不同的地方。藏传佛教参拜者不上香,不下跪磕头;僧人不敲木鱼,不撞钟;寺庙里没有抽签算命的名堂;还有庙堂内供奉的神灵(佛祖、菩萨)也与汉传佛教寺庙内的不尽相同。

佛教寺庙就是大灵堂,供奉神灵塑像接受人们朝拜。藏传佛教寺庙里被供奉的神灵特别多,数不胜数。不仅有佛陀,有诸多菩萨,还有历代的活佛、达赖和国王。这些神灵塑像大小不一,供奉的位置区域各异。从位置区域上的不同应该反映着尊贵程度的差异,说明神灵也被凡间分为了三六九等。

参拜寺庙,当然是向各尊神灵塑像敬拜。还好,藏传佛教寺庙内不讲究跪拜磕头。我效仿着他人,一边念六字真言,即唵嘛呢叭咪吽(这类似于汉传佛教教民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一边面对佛像、菩萨像双手合十,放置胸前,身体微微向前猫腰。我以这种方式向多尊塑像一一施礼。

我所知,通常拜佛、拜菩萨的行为就是求佛、求菩萨。但说真的,轮上我却不知该求什么?作为凡人来说,在世俗社会中欲望很多,可到了我如今这年份上,好像已无所求。如果非要说出一项,那就是祈求自己和家人顺其自然、平静生活。

没有奢求,当然也可以拜佛,拜菩萨。我不以实用主义为驱动,恭敬地、无所求地向供奉着的神灵认真礼拜。且在拜的同时也效仿一些人,从口袋里掏出小额纸币投放到神灵塑像前面。很多的神灵塑像前都摆放有透明的投币箱。

向神灵塑像投放纸币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纸币是用来花的,名义上献给神灵的东西实际是捐赠给了寺庙僧侣,这点谁都清楚,但人们却非要这样。我看到每个投币箱内的纸币都不少。箱内五角、一元的最多,也有十元、百元大面值,甚至还能见到一些外币,说明老外也知道入乡随俗。不知此时的神灵能不能被比喻成摇钱树?神灵不食人间香火,寺庙是需要人间香火的。此乃俗人所想。

由于这三座寺庙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旅游景区的缘故,使得进寺庙的人中外地游客占了多数。我所见到的投币者也都是外地游客,没见有藏民投币的,但见有藏民向供奉佛、菩萨的殿堂内的酥油灯盆里添加酥油,酥油可是从外面带进来的。

在寺庙里,往神灵塑像前投币者是汉民,认真转经桶的则是藏民,在寺庙一些空地上一起一伏默默磕长头的也是藏民。由此我看,转经桶和磕长头那才算是真虔诚,而投币行为其实与虔诚无关。在一个殿堂内,我目睹到一位藏民老妇用颤巍巍的手将酥油倒入酥油灯盆内,那一刻,我内心一下激起莫名的感动,泪珠涌到了眼眶。

藏民的虔诚作为非教民的我是完全不能理解的。倒酥油、转经桶和磕长头的行为过程难道就是洗涤凡尘,就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吗?我感悟不出来。我知道汉民拜佛往往是求升官发财,求长命百岁,而我得知藏民求佛、求菩萨却都不是为今生而是为来世,今生的所作所为是为修来世。这恐怕是汉民与藏民在拜佛、拜菩萨上的本质不同吧。

佛教已有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佛学教义、术语始终让我感觉高深。什么大乘、小乘,什么显宗、密宗,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等,我都不能领会涵义,在脑子里是一头雾水。由此,我人虽在寺庙里参拜着,心却是茫然的、迷惑的。

寺庙本是宁静之地,然而在游客多的时候,讲解员的声音打破了殿堂内的宁静。讲解员各个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游客讲述着寺庙里的故事,神灵们的故事,也不乏奇闻怪事。我偶尔也侧耳聆听一下。我听到讲藏传佛教遭受劫难的历史;听到讲某珍贵圣物曲折来历;也听到讲某某教派争斗,某某权力争夺等等。所有听到的多数没有让我留下记忆,唯有,讲藏族最著名诗人仓央嘉措的传奇故事我记住了。他是西藏第六世达赖喇嘛,他风流叛逆,他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讲解员不是寺庙中的僧侣,也不是讲经布道的使者,从他们的口中听不到大慈大悲的佛陀、诸位菩萨的大恩大德和济世救民、乐善好施的感人故事。如果寺庙内没有这些内容的传播,我不解寺庙又是如何起到洗涤凡尘,净化心灵,教化民众作用的呢?

寺庙内的统一穿着藏红色袈裟的僧侣不少,没有公开我不知道如今究竟有多少。在寺庙内我看到过有数量众多的僧侣在大殿内整齐打坐、诵读经文;也看到过有三三两两的僧侣在打扫院落尘土,当然,也看到过有个别僧侣走着或坐着在玩手机,只不过不知到他们用手机在看什么?在做什么?据说他们每天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有计划的开展各项学习,有规律的安排各项劳动,内部的戒规约束着他们的一些所为。

寺庙也是僧侣们的日常生活区,我仅在哲蚌寺见到了专属他们的敬老院,让人欣慰。是的,他们也有生老病死,但,我没有见到寺庙里设有医务室,小卖部,也没有见到运动场、健身房,他们生活中没有的东西太多,太多,显然是苦行僧。

我观察到,寺庙里的僧侣好像从不与参观者或参拜者进行交流对话,甚至连眼神的交流也没有。迎面走过也不会给人点个头,至少我没有看见。我不清楚这是什么缘故?是语言不通的障碍,还是寺庙有明文戒规?僧侣与民众没有交流对话,又如何传播宗教思想和文化?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促进着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古老的藏传佛教是不是也面临着挑战,是不是也涉及到与之俱进的问题,我想一定会有的。所有事物只有变革,只有改革才会有生命力,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的宗教的命运也一定遵循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世上不二的法则。

在两天内我完成了三座藏传佛教的参观与参拜。其所见、所闻大致就这些。有些感悟,也有很多迷惑。仍迷惑着藏传佛教的魅力和神秘在哪里?激发藏族同胞虔诚信仰的根源在哪里?也许我的迷惑是缘于我远离宗教的思想境界,缘于我凡尘浓厚的世俗灵魂。

我在某旅游网站上见到过这样一句话,我赞同。“西藏一次旅行不会洗涤自己的灵魂,但是能让你更了解这个世界,也更了解自己。”正是这句话让我走进了西藏这块奇特的土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的含义与读法?
[祖庭]高原野玫瑰:色拉寺 怀着虔诚带灵魂上路
【名寺】乌兰巴托的甘丹寺
明武宗信任番僧,一度想迎接活佛入朝,真是个虔诚的藏传佛教徒?
问道·34 画佛与辩经,藏人的哲蚌寺与游客的色拉寺
【世界遗产】 佛教圣地五台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