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靠压榨胰岛来降血糖,好么?

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本脲……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磺酰脲类降糖药,简称磺脲类。

它们的基本药理功能,是刺激残存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用以控制血糖。

人们习惯于将这种做法称为“鞭打病牛”。

都是病牛了,还继续压榨,会不会加速“牛”的死亡?胰岛功能会不会因此而迅速衰竭?

这是很多糖友心中的疑问。同时,也有很多所谓“大师”或“秘方”传人,依据该假设添油加醋,抨击主流的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继而兜售所谓可以“保护胰岛功能”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眼瞅着这头病牛,鞭得?鞭不得?

每一名糖尿病患者的身体里,都有一群受了伤的胰岛B细胞

通常认为,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超过50%的胰岛B细胞的功能已经损伤。人体的胰岛功能具有一定的代偿功能,但是面对胰岛B细胞的大范围减员,终究是没有办法提供足够机体使用的胰岛素来。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胰岛素相对不足,意思就是说,还有那么一部分胰岛B细胞,仍旧坚守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此时,通过药物,可使得这部分胰岛B细胞加足马力去分泌胰岛素,满足身体的需要。

这类药物,被称为“促胰岛素分泌药”,又称胰岛素“促泌剂”。

依据化学结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磺酰脲类,又称为“格列类”,包括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本脲等。

另一类为非磺酰脲类,名称内带有“列奈”两字,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也有将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和二肽激肽酶抑制剂列入胰岛素促泌剂的大分类下。这些新型的口服降糖药,作用途径和磺酰脲类药物差别较大。

先来搞清楚,经典的磺酰脲类药物,它们是如何“压榨”胰岛分泌胰岛素的。

促泌剂让胰岛细胞关闭了一扇门,接着又打开了一扇窗

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的孩子,被胰岛B细胞关在了细胞膜内。胰岛素想要走出家门大展宏图,需要得到胰岛B细胞的准许。胰岛B细胞认为,需要有“聘礼”进来才可放手。这里的聘礼,是钙离子。

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有了机会从细胞外流进细胞内,胰岛素此时才能痛痛快快地穿“膜”而出。

开放钙离子通道也有条件:需要细胞膜把钾离子通道给关上。换句话说,关上一个钾离子通道,才能打开一扇钙离子通道。

终于轮到磺酰脲类药物出场了。磺酰脲类药物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磺酰脲受体结合,而磺酰脲受体与钾离子通道是一伙儿的,磺酰脲受体被药物结合的同时,钾离子通道关闭。

钾离子关闭后,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通道打开后,钙离子内流进细胞膜,同时释放出胰岛素。

一环套一环,磺酰脲类药物促使胰岛素完成了“成人礼”,让胰岛素及时走进“社会”,行使功能。

发现了没,其实胰岛素一直都是存在于胰岛B细胞中,“格列”类降糖药的作用,并没有“鞭打”胰岛B细胞干活,只是督促胰岛B细胞快快放手,加速释放出本来就存在了的胰岛素。

磺酰脲类降糖药,会不会损伤残存在胰岛功能?

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作用,说是鞭打病牛不太确切。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某用人单位到高校摆了招工摊位,把还在犹犹豫豫要不要毕业的孩子们都给签了出去。至于学校要不要加大招生规模,那是学校的事情,用人单位不干预。

有记者来采访学校了:现在社会的用人意向十分强烈,咱们的学生原来习惯于宅家里不出门,现在就业率大大提高,对于学校来说,有没有感觉到压力山大?

本来,有十所学校在提供毕业生,现在有一多半的学校倒闭了,剩下的几所学校还捂着毕业生不放出去,这才显得供不应求。现在问,就业率高了,剩下没倒闭的几所学校会不会因此觉得太累,也被累黄了?

把学校干黄了,原因不应该是因为毕业生的就业太好,恐怕更多是大环境或是学校管理的问题。

同样,胰岛功能的下降,现阶段的研究认为,与患者的遗传因素、基因表达异常、“葡萄糖毒性”,脂代谢紊乱、细胞内信号传递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都有相关性。

现有的研究结果中,对于磺酰脲类药物是否会损伤残存的胰岛功能仍有争议,尚没有明确的定论。毕竟,磺酰脲类降糖药应用于临床已有60年的历史,如果对胰岛功能有明显的损伤,早该漏出了端倪。


使用磺酰脲类药物,还有几个小赠品,请注意接收

磺酰脲类药物除了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作用,还具备一定的胰岛外作用,简要介绍如下。

一是增加胰岛素与机体细胞的结合能力,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原本十份的胰岛素的效果,敏感度提高了之后,也许只要八份胰岛素就行。

二是增加了人体外周葡萄糖的利用率。换句话说,磺酰脲类药物本身就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被称为“拟胰岛素作用”,这种作用还可以改善葡萄糖毒性作用。前面提到了,葡萄糖毒性作用是损伤胰岛B细胞的原因之一,如此一来,理论上磺酰脲类药物还有一定保护胰岛B细胞作用。

最后,磺酰脲类药物还有增加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限制肝糖的生成、降低胰岛素砸肝内代谢等作用。这些都是改善糖尿病的正向药理作用。

由此看来,磺酰脲类药物并不是靠压榨胰岛细胞起作用,更像是在胰岛B细胞疲惫的时候,给递上水、捶捶腿,最终收获胰岛素与血糖的和谐。

合理使用磺酰脲类药物,可大大降低高血糖带来的健康问题,众多临床观察支持这一结论。与其担心磺酰脲类药物对胰岛功能的影响,不如早早将血糖控制达标,方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青云计划#

参考文献:张丽娜,郭立新.磺脲类降糖药物的临床认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10):969-97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的降糖药物有哪些该如何选择
磺脲类降糖药有哪些
胰岛功能有恢复正常的可能吗?
四大武功助您抗糖魔
降糖药物失效该怎么办
糖尿病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降糖效果最强?这三点千万不要忽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