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华资料】碧道山河图,讲述广州城的水故事
广州水系
以10%的国土面积滋养了近2000万人
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河景观
这里有——
9大流域,贯通南北
1368条河流,奔流入海
5542公里水系,川流不息

380余座湖泊及水库,烟波浩渺

广州市水系格局图

它们跨越南北200公里

串联起7434平方公里的广袤空间

上游的人们见识过它的清澈

广州市从化区流溪河碧道

中游的人们见识过它的婀娜
广州市天河区猎德涌碧道

下游的人们见识过它的大气磅礴

广州市南沙区虎门水道碧道

它们,

还串联起绵延的时间

上下二千二百年

沧海桑田,文明长河

勾勒起古老广州的空间脊梁

岭南文化的精神家园

广州市前航道碧道

万水汇聚、通山达海

广州碧道

形成跨越千里的极致山河

勾勒出广州这座全球活力之城的

精致模样

1

山河集结,让鱼鸟回归河流

纵观岭南地理全局,莽莽群山孕育了三条大江,按方位分别名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奔流,如同岭南血脉,是为珠江水系,三江在下游交汇,冲积出珠江三角洲,三角洲的中心即是广州所在,这里曾经“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富饶土地是万千生灵的乐土。
古广州历史水系格局图

多元地貌塑造了广州多样的河流形态,形成了北部山水、中部现代、南部水乡的千里碧道格局——北部山溪性河流,汇群山之水,蜿蜒而下,聚水成湖,形成山环水抱的美丽国土,中部半感潮水系,穿城而过,公园密布,形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城央美景,南部感潮河段,海陆相汇,水网纵横,素有“岭南水乡”之称。

自广州北部九连山脉汇流,经流溪河-珠江西航道-前航道-狮子洋水道-虎门水道-凫洲水道-蕉门水道汇入南中国海,广州绘就了一幅长达476公里,纵观南北,通山达海的碧道新六脉格局,塑造了“溪-涌-河-江-海”最具岭南特色的水系,将古广州城的六脉渠延伸拓展,像多条绵延不绝的碧绿蓝线,分分合合蜿蜒而下,串联起广州的秀水青山,也串联起1300平方公里城市绿地,59座江心岛,11条城市风廊,15种鱼类洄游生态圈,山水城田海在此集结。

广州碧道新“六脉”布局图

河流的馈赠带来了多元的生物栖息,广州南沙以南是伶仃洋,海水的潮汐作用,使泥沙在河口岸边堆积,大片的淤泥质潮将这里塑造成了一片动植物的家园,衍生出一片茂密的“水中森林”——红树林。它们用密集的根系紧抓滩涂,对抗风浪,每年,数十万只往返于东亚和澳大利亚的候鸟们,选择在这里休憩过冬,并沿着珠江水系一路向北,形成穿越全城的16条水鸟廊道,16处水鸟栖息地,鸟类云集,戏水觅食,场面颇为壮观。

广州市白云区鸦岗河碧道
广州市花都区巴江河碧道


2

魅力动线,让生活回归水岸

近年来,广州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由过去黑臭水体治理滞后区,到2018年荣登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再到2019年全市147条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车陂涌、双岗涌、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

2020年,广州更是一次性通过省黑臭水体治理验收,国家监管的147条黑臭水体和50条重点整治河涌全部消除黑臭,并达到“长制久清”标准。五年来累计拆除涉水违法建设1380.58万平方米,累计“洗楼”约172万余栋,“洗管”约1.6万公里,“洗井”约60万个,“洗河”4209条次,清理河道垃圾杂物约16.79万吨,清理河岸立面约6196.21万平方米。水的质变让鱼鸟回归,也让城市重新拥抱河流。


在原有绿道及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基础上,广州优先贯通2000公里水岸空间,巩固水质环境,完善便民设施,合理布设休闲、体育、娱乐、科普、文化、创意等多元功能,形成与岸边城市功能带互补互融的滨水公共空间带,拉通全市游憩系统一张网,形成9条碧道特色主题游径,串联6类220处最能体现“广州味道”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活动空间,诉说广州故事,建设珠江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迈向世界级滨水区。

通过沙滩换沙修复、堤防绿化、红树林种植等方式,整治超过4.4万平方米的生态环境,将受到侵蚀的海岸修复成为兼具生态与游赏价值的碧道滨海公园,全面提升江堤海堤堤防,371.71km珠江堤防全部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

广州市南沙区凫洲水道碧道

还岸于民,还水于民,将珠江防洪堤局部后退,形成可坐、可赏、可用、可游的海绵式下沉广场,全程无障碍贯通,建成全市第一条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于一体的五道合一城央风景休憩带——阅江路碧道,榕树下的儿童活动场、桥下极限运动场、多功能党群综合服务驿站已成为珠江边最具人气的活动场所。

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路碧道
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路碧道

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路碧道

广州还悉心保护11平方公里万亩果园,恢复垛基果林湿地风貌,修复感潮河网,营造良好动植物生境,为大量珍稀鸟类提供重要的觅食停歇地和栖息繁衍地。海珠湿地水质已基本从过去的V类提升到Ⅲ类,鸟类从2011年的70余种增加至约180种,昆虫种类从66种提升至325种,获得联合国人居署、国际湿地公约等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并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会员单位的国家湿地公园。

广州市海珠区海珠湿地碧道

3

江海造湾,让城市回归滨水

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水系的中心,堪称“万水汇聚”之城。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不仅代表着内河航运技术的完善,也令广州水系借助黄埔港、大通港,沿西江、北江而上,借武水道、桂阳道、灵渠道、大庾岭道、贺州道进入全国运河联运系统。因此,水是广州的都市之魂,因水而兴、临水而居,优越的区位优势成就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世界名城。

历经千年的持续探索,如今,广州的滨水空间复兴不再是单一功能的简单置换和单一要素城市实践,而是通过嵌入公共交通、公共空间、景观体系,力求将滨水空间重新纳入到整个城市的生长与更新体系中,形成一种渐进的、综合的开发模式。用生态修复将鸟留住,以产业导入把人留住,373km水上运动产业带,4类85片已有产业园区,3类48片生态、文化、经济价值地区,以期通过产业导入带动碧道周边经济发展,反哺沿岸居民,从而实现为碧道持久“造血”。

广州市从化区鸭洞河碧道建设前后对比

绵延 15.49 公里的鸭洞河从大山深处自东向西流向村庄,这是广州第一条水产城共治碧道。

2019年始,为破解乡村治理、乡村河道功能复兴等问题,利用生态设计小镇与碧道建设的双契机,率先建立“政府投入+企业养护+村民参与”的三方共建共治共享 模式,以河养河,盘活附近5条村600多亩闲置集体留用地,为沿线村庄带来集体收入660万元,为沿线村庄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举办国际国内高端活动100余场,预计将进一步带动年产值 50 亿元,年税收2.5 亿元,走出了一条基于产业发展的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的可持续治水之道,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广州市从化区鸭洞河碧道


结语

在荔枝湾回忆岭南往事,在前航道领略都市丽影,在增江体验山水魅力,在海珠湿地聆听城市与生态的交响曲,今天的广州依然尽显自由与开放。大江奔流,光芒四射,珠江的流水与南海的浪潮从未停止过对这片土地的塑造,这种变动虽然缓慢但日积月累也足以翻天覆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州将乘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之东风,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奋力实现“理想水生活”的美好愿景,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

作者|胡峰 范京 费知斐 沈子茜(GZPI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

版式|GZPI办公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塘大讲堂丨罗永嘉:河南水系治理新思维与城市发展新逻辑
荔枝湾湖(涌)游
珠江长度仅96公里?莫把“珠江水道”和“珠江水系”搞混了!
西江是珠海的母亲河
北京市水系图
珠江流域环境问题观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