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觅得一处清净地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书房既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点,更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

当厌倦了政治的黑暗与社会的争斗,躲进小楼,“偏安”一隅,吟诗作画,闭门读书;

或是二三好友相聚,奇文共赏,疑义与析……因此书房成为古代文人不可或缺的消遣和休憩的处所。

《说文解字》中说:斋,洁也,即书斋有高洁清雅之意。

古人觉得身入书房,心神俱静、陶冶性灵,如同斋戒一般。

和外国人的张扬相比,中国人的书房则讲究内敛,除了陈设至简,甚至还有诸多文人将其筑于山林水滨,或隐于郊野,独享人间清欢。

自古及今,书房并无一定之规。富者可专门筑楼,百间朗朗,插架三千,藏书万卷。

而贫者哪怕只有一室,无论大小,一桌一椅一卷书,一灯一人一杯茶,便有了于日常中沉思静悟、安顿心灵的所在,即文人的书房。

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曾称赞自己的书房“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本身就是一个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图书收藏等多元功能的空间。

清代著名学者李漁在《闲情偶寄》一书中专门谈到书房的装饰,有很多精妙的设计,但崇尚的是“宜简不宜繁”,力求“高雅绝俗之趣”。

自古及今,书房并无一定之规。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仅一席;有的雕梁画栋,有的则环堵萧然。

“芸窗”、“芸馆”、“萤窗”、“雪窗” 是书房的别名。“芸窗”和“芸馆”缘于古人藏书用以驱虫的香料——芸。

“萤窗”、“雪窗”典出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求学励志故事。

别名虽然别致,也只是在诗文中偶用,因为书房(书斋)的“书”是最雅致大方的。

对中国人而言,书房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它本身。书房不仅是文人的精神家园,也是现代人的精神栖居地。

对我们来说,外面的世界越嘈杂虚无,越需要书房来固守本心。

人生天地,须臾过隙。淡淡空尘,琴书消忧。愿得书房一间,不求广厦千万间。

⊙ 版权声明: 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间书房,一片静心
文人的讲究:明代书房这样布置
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
最是文人多闲话
有间书房
中国历史: 十大文人书斋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