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患了数码痴呆症了吗

闭上眼睛想一下,手机通讯录里的电话号码,你还记得几个?熟人亲友的名字你还记得几个?中午自己又吃了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假如你回忆的时间超过10秒仍无法给出答案,也许你得了“数码痴呆症”。

如果过度依赖手机等数码产品,例如经常刷微博、看朋友圈、浏览网页等,会有大量的无效信息进入大脑,从而削弱了大脑对有用信息的处理能力,最终导致记忆力下降,引起“数码痴呆”。通常来说,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记忆力减退、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降的折磨,但这些症状在青年人群中近年来有逐渐发展的趋势。美国趋势机器全国调查中心的数据表明,目前18岁至34岁的群体比那些55岁以上的群体更容易忘记当天是星期几、忘了钥匙放在哪,甚至忘了洗澡。相比之下,只有“人名”这一项,是55岁以上群体比年轻人更容易忘记的。

医学研究证明,人的记忆主要由脑部的“海马体”负责。就像平时假如不运动,肌肉就会随之萎缩一样,记忆力使用不足则会导致海马体萎缩、记忆容量减小、认知能力降低。“数码痴呆症”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用导航仪找路、用手机代替记忆电话号码,可能会使人精神活动的能力有所退步。

哈佛医学院总结了七种常见记忆问题,其中“错误归因”“阻挡”和“注意力分散”相辅相成。“错误归因”是指只看局部不看整体,接收到的信息不完整。“阻挡”是一种暂时性的忘却,是因脑内的“竞争记忆”阻碍了你所需要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注意力分散。恰恰是由于数码科技在方便了生活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习惯。在这过程中,也许你不会错过任何有趣的信息,然而注意力与精力已被大大分散。

此外,智能手机、电子设备貌似能帮人高效利用“碎片时间”,可大多数时候这只是假象。记忆的形成不是过去所有经验的单纯叠加,而是大脑每次对所接收信息的解码过程,及在此期间所有感性认知、理性思考与客观事实交互作用产生的信息的合集。这就是说,大脑最后记住的是整合过后的信息。没有被整合的碎片化信息,在回忆的时候是很难被追踪到的。用5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刷微博、看新闻,得到的都是简单的结论或片面的分析,而不是深度阅读与思考,这完全扭曲了“合理利用碎片时间”的初衷。

煤炭总医院副主任医师郑山海提醒,智能手机给我们出了一道如何抵御诱惑的考题。面对手机,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由我们牵着手机,而不是由手机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为此,我们应该给自己安排一个手机应用的作息时间表,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强行关闭手机,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来。此外,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最好不要玩弄手机,以此维护我们的亲情。如果可能,每个月都选择一两天,走出户外,暂时关闭智能手机,以此来丰富自己手机以外的生活。如果你感到自己一刻也离不开手机,那么就请你去找心理医生看看,明确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进而踏踏实实接受心理医治,降低对手机的依赖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6成受访者称用智能手机后记忆力下降
网络正在让你变笨
智能手机让“老年痴呆”提前
关于注意力,一直流传两个训练方法|记忆概论
整天玩手机小心引起“数码痴呆”
为啥记忆总掉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