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味鼓浪屿

        没有游客的鼓浪屿是什么样?想想就有点激动,好不容易人少了,上鼓浪屿走走成了一个心愿。于是,约三五好友,在周末的上午,到鼓浪屿一游。


回味鼓浪屿

         九点准时到达厦门老轮渡码头时,已经有人开始在排队买票了。队伍还不是太长,而且,厦门人持身份证和公交IC卡便可通过,不需要再买票。其实买票的队伍里只是拿社保卡的新厦门人。

        在等郭梁买票排队期间,看到彭一万老师携家带口,连坐在推车里的襁褓婴儿也来了,全家一起“游”鼓浪!

        买完票,到候船厅,人已挤满!虽然安全检查会增加一点时间,但人还是把候船厅挤得水泄不通。

        虽然人多,但还是有序。大家自觉排队上船。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大家不断地遇到熟人:“你也来了?”“好久不见!”好久不见的老朋友,都不约而同地想到没有游客的鼓浪屿去走走了。

        船上的空间显然比候船厅大,一厅满满的人上了船,便显得不太挤了。不仅有中青年带着娃娃全家出游的,就连坐轮椅的老人也来了,也许他们是想去看看久违了的鼓浪屿吧?

         看看,先走一步的好处!我们才上船不久,码头就成了这样!(群友拍)

        鼓浪屿的市民通道许久没么这么热闹过了,这种景象平常只出现在游客通道。

        到达鼓浪屿的榕树下,我们的约会地点,大师们开始准备他们的行头。各种高级相机摆了出来。

        野熊大师的装备更加高级,他可以直接把两台挺重的相机“穿”在身上!

        此时的鼓浪屿,安静得令人惊讶。这明明就是我们儿时的鼓浪屿!安静,羞涩。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很多店铺关门休息。大家一边惊呼:这条街没人!那里没人!一边快乐地、肆无忌惮地行走在安静的小路上。

        这里没有了导游的小旗,也没有了导游的小喇叭,更没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南腔北调。今天的鼓浪屿,只有带着浓浓闽南味的正宗厦门话。走在路上的,全是老厦门人!

       龙头路上,有三三两两的人坐在那里乘凉。好像是鼓浪屿的住户,又好像是老厦门人。这家“一粒香”原本就是小吃店,2001年,我曾经带着鼓浪屿走出去的钢琴大师许斐平到这家店吃鱼丸、扁食和肉粽。把这位在国外多年,尝遍各地美食的钢琴大师吃得是摇头晃脑,得意非凡!直呼:还是家乡的美食好吃!如今,老店仍在,只是换了名头。但卖的还是厦门小吃。

       这家位于菜市场旁的鱼丸店,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很早很早以前,彭一万老师就带着周淑安的儿子来这里品尝。我也是那次的作陪才知道了这家店的历史。因此,在鼓浪屿工作期间,经常下班特地到这里买些带回家。

       小小的店不管何时去都是挤满人的,来的客人必须等,只是,今天来的全是老厦门,大家客气地相让。老板只顾鱼丸的质量,几十年了,都不考虑扩大下营业场所的面积,就这么让大家挤着吃鱼丸,也许,就像厦门老话说的:“挤挤更暖”吧?

        门口的大嫂坐在那里包鱼丸,这成了小店的一景,不少人驻足拍照,而她却不为所动,照样速度飞快地包她的鱼丸。

        真的没座位,朱智强甚至直接坐到了人家的楼梯上了。美味当前,坐哪都无所谓!

       著名的金瓜楼。它静立于此已有95年的历史,也几易其主,庆幸的是,还保存完好。真心感谢各任主人了。

       只有在远些的高楼,才能拍到它的楼顶,那以顶出名的“金瓜”。

        气势雄伟的三一堂,早就修饰一新。这里,走出过许斐平、殷承宗、许兴艾等享誉世界的钢琴家。他们都是从小在这里的唱诗班里练琴、伴奏、演奏,受到薰陶而走上钢琴之路的。这几位世界著名钢琴家每回鼓浪屿,必到这里来看一看。我陪过这三位钢琴家回到他们儿时弹过琴的地方。从美国回来的他们,每次走进这里,来到舞台上,再演奏一下儿时弹过的琴,都会感叹无比!

        当然,这里更是宗教节日最热闹的地方。每年的圣诞节信众满满。记得有一年的平安夜,来自美国的厦大新闻系教授英健老师想去三一堂看看,于是我和郑小瑛老师这两个不信教的人自告奋勇陪同。哪知道走进去一看,早已没有座位。个子高大的郑小瑛教授加上碧眼金发的老外,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大家纷纷让路,把我们让到了最前排,我们就很不好意思地坐在了第一排。在那里聆听到了水平非常高的唱诗班的演唱。要知道,好多歌唱家也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而著名诗人的老宅就在这不远的地方。我在《鹭风报》当记者的时候,经常到这里来拜访龚诗模老先生,在他的与几户人家共用的大厅喝茶,在他的小小书房里看他的藏品。

        走过曲曲弯弯的小巷,重要的是一路上只有我们几个人!鼓浪屿上有自己别墅的两位群友,好早以前就一直邀约来看看。终于寻到人少的时候我来了。楼主一听说我来,都在自家的小院里等着呢。尽管知道他们这几座著名的楼很久了,尽管认识他们也好久了,可是,这才第一次走到这里——钻石楼!

        这么一个绿荫覆盖的小门,谁知道里面藏着什么?

        推门进院,满眼葱翠。五颜六色的花朵点缀在各种形状的绿叶中,感觉就像到了一座花园!

        楼上,每个阳台都有花,真是个花团锦簇的花楼!

        小池花径,满院芳香。主人吴米纳早在院子里等候我们,看我们惊讶于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自豪地说,这都是他老爸的功劳!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家,每天以侍弄花草为乐,在这蓝天白云之下,享受着天风海涛,绣着这有生命的人间宠儿。生活多姿多彩!

        米纳早备好茶水等着我们。朱智强更是细心,竟然大老远带来了老厦门口味的小食来配茶!一行人悠悠闲闲,行行走走,坐下来聊聊天。


         然而,第一次来到的我们,还是跑到人家楼顶上去拍照了。虽然大师们有长枪短炮,那里不仅有野熊,还有“收藏家”,还有他们约来的摄影界的好友。但我们的傻瓜相机还是能留下记录的。

        叨扰完毕,在楼里留下合影。以证实我们“到此一游”。

       钻石楼的隔壁,就是那赫赫有名、故事动人的“番婆楼”。这原也是米纳家买下的产业,后来转让出去,如今是婚纱公司的摄影基地了,想想今后多少新人们会在这里留下倩影?

        路上,这一处仅存的四眼井还在诉说着鼓浪屿的往事。小岛的人们,以前就靠井水为生。住在这附近的人家,都靠这四眼井取水。如今它们被戴上帽子,锁住盖子,许是怕人们往里丢东西吧?

       中午,国防兄在他的别墅里设宴款待我们。这也是多次邀我来看看的地方。他买下的这座别墅如今做在餐馆。在最近鼓浪屿很多小店不营业的情况下,大家纷纷选择来这里用餐,生意尤为火爆。(刘方提供照片)

        路过一处豪宅。名唤“亦足山庄”。门口的二维码扫描就可以直接听到这座山庄的介绍,因此不需要我在这里重复。只见这座保存完好的山庄在这里安静地等待着它的主人或者客人?

        国防兄要带我们去春草堂。我特意交代他别跟主人说我来了。混在大家中间,就是为了给现在的主人、十几年前就认识的老朋友许多康一个惊喜。

        春草堂,是鼓浪屿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位于笔架山上,居高临下,迎风临海,视野宽阔,极好的所在!重要的是,这座楼从来没有易主,是后代一直住着,他们保护着自己的祖宅,让它在这里永远放光。所以才能保存完好。

        虽然认识许多康十几年,虽然听说过这座著名的楼在鼓浪屿申遗之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是我却还是第一次走进去。也不算遗憾哦。

        一进得大厅,令人惊讶的是满眼历史足迹。家族的族谱以照片形式按辈份在墙上排列。每个人都有照片!这是我采访口述历史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完整的家族照片!族谱也许每个家族都有,但把每个族人的照片按辈份准确地找出来挂在墙上的,仅此一家。真心敬佩许多康先生的用心收集。也是因了这座楼房没有易主,才有可能把这么多家族的文物收藏得这么完好!

       不仅大厅,两旁的耳房里也都是保存完好的古老家具和用品,及价值不菲的摆设。这证明了主人曾经的富有。

       许多康曾任鼓浪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建筑、设计、策划等样样在行。当年,他还是厦门爱乐乐团第一个董事会的董事长,领导着我们,制止了爱乐初建时期的一些不合法的管理行为,让初建的民办乐团朝着更有理有序的方向发展。(刘方提供照片)

       擅长房屋设计的他,自然把家收拾整理得完美无缺。

       登高望远,鼓浪屿风景尽收眼底。

        许斐平故居。一族多位著名钢琴家在这里渡过了他们的童年时光。许斐平,许斐星、许兴艾。这座楼走出了至少三位在国际钢琴界赫赫有名的钢琴家!

        2001年3月,许斐平先生应郑小瑛老师之约,回故乡鼓浪屿演出。这也是他唯一一次与厦门爱乐乐团合作演出。排练间隙,我陪同他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这是他离家多年回来后在自家楼顶上的留影。

        在二楼,进到他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他一眼就看到他小时候用过的钢琴,那钢琴上方还挂着他母亲的照片。他忍不住再坐下来弹上一曲!

        这位优秀的钢琴大师,不幸于2001年11月在东北遇车祸与世长辞,鼓浪屿的演出和返乡,成了他的绝笔!鼓浪屿痛失自己的子弟,中国钢琴界痛失自己的大师!

        2002年,厦门爱乐乐团举办了纪念许斐平先生逝世一周年音乐会,特地邀请许斐平的侄女、享誉国际的青年钢琴家许兴艾回国演出纪念叔叔的音乐会。演出结束,我还是陪着她回到了她父辈生活过的地方。

        许兴艾在父亲和叔叔弹过的钢琴前。

        许兴艾在自家的楼顶上。

        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林文庆的故居还是保存完好。这位林校长不仅是鼓浪屿的女婿,更是实际承担了厦门大学初创时期重任的校长。为厦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厦门赫赫有名的同英布店的老板卓全成的故居。这个故居也是后人居住,所以保存完好。当年我接到采访任务费了好多周折联系到他的长门长孙时,原本约定的采访突然变卦,以至于《口述历史·我的鼓浪屿往事》两册里少了卓全成这个专访,实在可惜!

        野熊想去看看殷承宗的家,国防兄带路,也好久没去看看殷承典老师了,到门前,敲门无果,因为没有事先联系,耳背的殷承典老师是不可能听到敲门声的,或许,并不在家呢?

        寻访未成,就到附近走走。米纳带我们往旁边一条林荫小径走去,这么高的地方,也有人做成家庭旅馆,并且有不少背包客自行寻找而来。从北方来的客人,住在这天风海涛的高处,不知道会有何种的喜悦?

        绕出家庭旅馆,野熊们正在寻找的鸡母山石就在路边。近在咫尺!

        下得山来,路过著名的黄家别墅。这里曾经是鼓浪屿宾馆,官方的接待场所。由于有正式的酒店经营,老房子还保存完好。1976年底,我下乡回来在鼓浪屿电影院工作,同学在这里工作,我们经常走动,我也经常到里面玩。

        海天堂构雄伟的建筑保存完好。之前电影院的同事住在里面,我也常来走动。如今,它成了经营场所,必须买票才能进了。

       海天堂构的附楼,如今是厦门新格文创集团策划的现代书店“虫洞”。里面摆了好多跟鼓浪屿有关的书。

       “虫洞”意为与另一世界用“洞”相通。

         鉴于特殊时期的待命,虫洞的二楼暂不对外开放,只有我等在新格苏董的默许下能够上来。

        这是一批各国艺术家在莫兰蒂之后,用各处拣来的杂物做成的艺术品。这里收藏着不少莫兰蒂艺术品,均为各国艺术家所制作。

        这批艺术家来厦门采风期间,恰逢莫兰蒂来袭。艺术家们没有躲在房间里避风,而是走出去,去帮助救灾。然后,用他们的眼睛,用他们的镜头,创作了一部莫兰蒂的影片,用实景、用写意、用镜头,记录下那狂风肆虐和军民勇抗台风的一刻。这部片子也只有这里看得到,我是带着做影视的小朋友专程而来。

       鹿礁路44号,现标注的门牌是42号。这里有着一段厚重的故事,这里曾经住着一个显赫的家族。这是清朝末年,皇帝为台湾首富林家(林尔嘉家族)和福建首富杨家指婚后,林家为杨家小姐建的别墅。这是我采访的《口述历史·我的鼓浪屿往事》第二本中写的杨家老宅。如今,老宅已荒废,后人四散在世界各地,只有附楼,给工人住的附楼一直有人住着,工人们的后代在这里繁衍,因此后楼保护得还比较好。

        这个小阳台里,曾经住过世界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爱乐初创,她与老伴租住在这小小的两室一厅里。房间小到只能放一张床和一架衣柜,书房只能放一张小床和一架钢琴。客厅里有一长一短两个沙发。那就是爱乐乐团“首脑们”办公的地方了。大事小事在这里商议,复印乐谱必用的复印机就只能放在阳台上。兼职行政的乐队队员只能排练空隙时间来这里“上班”,或复印乐谱,或讨论工作。我也是在这里认识郑小瑛的,她也是在这里向我发出邀请,邀请我来为她工作的。

         这是我到厦门爱乐乐团担任第一任办公室主任以后,为乐团找的第一个“家”。租下这间民房的三楼,乐团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行政人员不用再四处奔波,乐团资料和复印机不用再挤占郑老师家了,开会的时候不用再到郑老师那狭小的家去了,郑老师的老伴也不用在开会的时候只能躲到床上去了。

        鼓浪屿,这座厦门的精美小岛,这颗东海的璀璨明珠,这座万国建筑博物馆,因了华侨回来投资兴业而成就了各国风格的建筑,因了各国领事馆带来的特别设计,因了它的厚重的文化深深沉淀。但愿申遗成功的它,能够保护得更好!

        一天的时间是走不完鼓浪屿的,这些精美的楼房后面,有着太多的或凄美、或动人的故事。它是一座永远令人向往的神秘小岛,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历史长卷。

        走得差不多了,傍晚,该回岛了。可是,走到岸边,却没人想走了。坐在海边,吹着海风,看到老鼓浪屿人拿着鱼网去网鱼,大家就这么分散坐着,在等什么?

        突然,对岸灯亮了!这才明白,大家不约而同地在等这一刻。

       郑成功也亮了!

       华灯初上了。古早的轮渡,镶着彩灯的渡船,把夜色点缀得分外亮堂。

        该回去填肚子了,这才发现,轮渡挤成这样!

       厦门人是不是倾巢而出了?还是像网传的“三分之一在鼓浪屿”?没有了游客的鼓浪屿,又重回厦门人眼前。每个人都去回味那儿时的鼓浪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承宗,耄耋之年再出发
这个海岛,竟走出那么多音乐名家
这位鼓浪屿才女在美国成为博士,如今回到厦门担当乐团首席
郑小瑛91岁仍在乐坛拼搏
世界十大钢琴家介绍
[音乐与舞蹈精粹]第248期:祖宾.梅塔80寿辰音乐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