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渐行渐远渐无书

   

    母校龙师的琴房早拆了,最近又听说池塘要填掉了,那我们母校真的不再有,时光本来就是再也回不去了,记忆中母校也一点一点消失。于是周末回娘家时约了老同学一起去校园看看。
       还记得我第一次踏进龙师的那一次。那时30年前的九月,阳光灿烂,年仅十五岁的我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学校,一走进校们,宛如走进公园,小桥池水,桥两边一盆盆黄色的菊花摇曳着,衬着绿色的叶子,非常淡雅。小桥的左侧是那一排临水的琴房,粉墙绿门,简直就是琴键一般优雅。清澈的池塘水映出桥边的那株凤凰木,凤凰树亭亭如盖,柔软如羽毛的叶子层层叠叠,阳光透过叶子,光影斑驳。那时凤凰树上还有一些迟开的凤凰花,鲜红鲜红的点缀在绿色之中,明媚极了。凤凰树前便是那座洁白的图书馆,高高的台阶,典雅的罗马式大柱子,半圆形绿边的玻璃门。第一次走进龙师,我被这美丽的校园吸引住了,深深爱上美丽的图书馆。也是,三年师范时间,除了在教室宿舍外,我呆得最长时间的便是琴房和图书馆。
          而今,这个冬日午后,阳光很好。我和老同学一起牵手走进校园,龙师早已搬到大学校园区,旧址改为电大,后来又将附小搬进来了。琴房多年前就已不见,图书馆也改造成面目全非了,幸好,小桥流水还在。我们 刚走进,一个身着制服的保安便走出来喝到:“你们干什么的!周末没上班,赶紧走!”也是,这下已经没有人,看看,桥那一侧已经围起了蓝色的板,已经是施工重地了。可是我们已经站在桥头了,真的连看几眼都不行?我们笑着和保安说我们看看就好了。保安不说什么了,让我们站在桥头看看。
      母校真的完全物是人非了,除了小桥还在,流水目前一边已经开始在填埋了,还有一边依旧清波漾漾,可图书馆不一样了,灰色的高大建筑,凤凰树也不见了,都换了,换上那些高大的热带植物。我们那时的教学楼早已经拆了,宿舍还在,可已经很旧很旧了,那时我们住的这座七楼宿舍是全新的,而今三十年过去了,一切都是老了,旧了。教学楼前的操场全都围起,一片狼藉。好友和我说那时我们曾经一起漫步在操场,一起在那株榕树下乘凉,还有我们的音乐教室……那时我们的运动会在操场上驰骋,和同学一起在音乐室视唱,和同学一起在琴房练琴,一起弹着《小鸭子》,一边弹一边唱,那摇头晃脑,双手协调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可现在一切都没了。是的,中等师范学校早已不再有,我们这一代中师生已经找不到母校了,即使同学聚会想要回母校看看也只能是在回忆中了,是远远的回忆。一时间,好伤感!那静静的半边池塘水依旧很清澈,映出图书馆灰色的身影,那一排热带植物灰色的树干,如此单调乏味的色彩。我们俩面面相觑,好久好久,无语,站在桥头只觉得寒风嗖嗖,只凉到心底。“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的何止是朱颜,雕栏玉砌也已不再,母校渐行渐远渐无书……
      30年前母校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只能在梦里一次次流连。那逝去的时光,那曾经的一草一木,琴房教室,图书馆植物园,一切一切,都成了永远的记忆。


瓶子,本名戴慧萍,漳州人,现居厦门,小学教师。福建省作协会员,已著散文集《芬芳的日子》《游走的时光》和童话故事集《骄傲的猴子大王》《青蛙的旅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一年,我们相聚在锦堂学校|我校校友文章在《慈溪日报》发表(三)
蝈蝈:写给那些忘了的和记得的
离校不离家 | 母校首创校友E卡送给远行的你!
原创丨罗山这所最古老的中学,今年已80岁了!
我的一中情愫
别了母校作文800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