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红薯之恋

红薯之恋

李冬

红薯,也叫白薯,其学名应该叫番薯。有点地方还叫它地瓜、山芋。名称何以如此之多?确有可研究之处。从皮上说,叫红薯合适;从瓤上说,叫白薯妥当,从来源上说,此物是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叫它番薯更为恰当。从明末到如今,四五百年过去了,但咱们通州人和这红薯打上交道,还不到百年。这百余年,随着湿湿的变迁,红薯在老百姓生活中的地位,也就有了上上下下的变化。现如今,在城里的街头巷尾,偶尔能看见专卖烤红薯的的车子,车上拉着一个用大汽油桶改装的炉子,炭火的周遭,摆着十几块纺锤大小的白薯。从外表看,这种烤红薯黑乎乎的,像个丑八怪。揭开那层黑皮,或者掰开一块看看,那里面的瓤可实在诱人,黄橙橙的、红乎乎的,特别是在冰冻三尺寒冬,偶然吃上一块热气腾腾的烤红薯,简直就是美味佳肴。

北京很有名的文物收藏家马未都下班时,在街头的一角,碰到一个卖烤红薯的,就买了一块,美美地吃了下去,也许是心里一高兴,就写了一篇博文,大意是说:“一块烤红薯,能给路人送来温暖,城市里,有这样的烤红薯摊,挺不错的,应该允许他们的存在吧。”马先生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一是在如今的城市里,烤红薯简直成了稀罕物。吃一块,很解馋。第二是劝城管不该对小摊小贩过于苛刻,对烤红薯的小摊小贩们,竟可能的网开一面,他们为了挣钱糊口,在这大的冬天卖点红薯也不容易,他们并没给城里人添乱,还给城里人送了来热乎乎的美味,无过而有功,何苦难为她们,和他们“打游击”呢?一次有事外出,在冬天的寒风里,我在街头闲逛,忽然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甜香气味。走过去才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一个烤红薯的小摊儿,硕大的几块红薯正在炉边烤得热气腾腾,是那么的甜蜜,实在诱人啊!我一下买了两块,一边吃,一面想起在家乡的日子,想起故乡的红薯地,想起一家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滋溜滋溜”地喝红薯粥的情景。

烤红薯很难买到,从地里跑出来的红薯也是不容易买到的。即使在农贸市场上偶尔还能看见红薯的身影,但我发现,一是品种单一,几乎全是一个模样,颜色一样,味道一样,就连块头大小都出不多。这哪里是红薯的本来面目呢/?据我所知,近十几年来,在我们通州这块风水宝地上,成片的红薯地,已经很难见到了。这使我油然回想到50年前的家乡农田。

其实,红薯曾经是农家一宝,这个黄土地里生出来的胖娃娃。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作为农家的主食,几乎家家都不可或缺。和我年龄相近的人,大多都是吃着红薯长大的。那时,红薯俨然是故乡田野上的主角儿。

据说,红薯是明末清初时从菲律宾引进而来的。红薯的学名番薯,实至名归。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我的故乡就有一些胆大心细的殷实人家试着种了。不过,那时的红薯细细的,长长的,宛若今天的小红水萝卜。这时的红薯,吃起来很软,很甜,就是让里有金黄色的丝儿,这丝还挺坚韧,咬不动,咽不下,只好吐出来,当时人们叫它“红薯柴”,红薯好吃,柴多难咽,正是早期红薯的突出特点。再加上产量很少,价钱很贵,所以,那时的红薯,只当做是过节吃的“点心”,很难走进百姓大众的餐桌。

直到全国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关心百姓的衣食温饱,选派农业专家来到我的家乡。我就亲眼看见专家指导育秧。清明节前后,专家给我们家背来半袋沙子,沙子摊在火抗的炕头上,再拜他们从外地运来的一块块红薯埋进沙子里。半个月后,红薯救助出好多芽来。专家就叫我们把这些红薯小芽,栽到隆起的土埂上。一过夏至,红薯就是种成功了。道理秋天,庄稼人头一回吃上自己种出来的红薯,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乡亲们高兴了,专家们可不满足,他们大概认为普通红薯品种单一,产量又不高,一年之后,又给我们村引进了一个新品种。当时的乡亲们都认为是外国的红薯,就顺口叫它“洋白薯”。这种红薯块头大,圆溜溜的。皮不红了,全是乳白色,这也许正是后来把红薯叫成“白薯”的原因吧。白薯内瓤的颜色千差万别。有白的,有红的,有黄的,也有粉的。吃红薯连带着猜哑谜,不知挑一块红薯地内瓤是什么颜色的。实在有趣。

别看洋白薯的内瓤有悬念,但它的味道。几乎是一样的,蒸熟后咬一口,瓤很硬,干面,无丝儿,不甚甜,特解饱。加上产量又高,很快就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那时,农户家家种红薯,竟然形成了时尚。有人总结出“洋白薯”的三大优点:一是产量高,种好一亩薯,全家饿不着;二是不用忙做饭,白薯一锅鲜;三是不用进磨坊,吃的一样香。在那个时代,吃饭是头等大事,白薯可当饭吃,省了不少家务,还省了不烧柴禾,腾出了时间,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该给红薯记一次大功罢。

红薯的生长过程也很神奇。春天在火炕上育秧,秧苗长到三寸高时,才可移栽到田野里那整齐有序的田埂上。挖个小坑,浇一瓢水,秧苗准活。一到夏天,秧苗就纵情地爬蔓了,不出半个月,绿生生薯秧就会像地毯似地覆盖整片大地。此时在郁郁葱葱的藤蔓上,还开出五颜六色的消化,欢欢实实的格外可爱!那些坡坡坎坎的泥土里,红苕秧子向四周伸开,葱绿和茂盛,把整个地面都覆盖了。田野里显得是那么丰满盈余,地面上的红薯秧子长得旺盛,隐藏在深土里的红薯块头,也在默默地成熟,到了秋风刮过以后,藤蔓就成了紫红色,割下来可作饲料。别看次时代田埂光溜溜的,可有不少硕大的红薯块把田埂都撑裂了几道口子。用大镐一刨,一大嘟噜红薯就全出来了,只需刨几陇,就可装满一大车。这是庄户人家最开心的时候,也是我对大地母亲最感激的时候。

红薯不只春天种一季,夏天种的“麦茬薯”也许更有魅力。麦子收完了,整好地,打上埂,就可以种了。不须育苗,只要从春红薯秧上剪下一段,栽上就OK了。这也许就是我国最早实施的“克隆”技术吧。夏天的红薯稀溜溜的,表皮颜色发红,窖藏一个冬天,吃起来格外甜。收获的红薯都要挖窖冬藏,窖藏一个冬天,村民们说:“这是让红薯出汗了”。楚天吃起来,特别甜。不用窖藏的红薯,为了保存,可以切成片儿,晾成干儿。还可以先把红薯蒸熟,在晾成熟红薯干,生薯干,可以轧成面,蒸窝头,熟薯干,随时可以上锅一蒸,就是可口的美味;只是现在红薯少了,这些美味已经难得吃到了。

近些年来,家乡田野里的红薯地几乎绝迹了。这自然也标志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我对红薯的思念至今仍然绵绵不绝。这不仅是因为我很欣赏夏日里红薯地里的景色,也不只是因为在粮食匮乏时,他曾经作为主食为家乡人提供了生命的养分。而最让我思念的,是从它身上体现出的气度和风格。它酿出甜美党的果实,却深藏于大地母亲的怀抱中。从他的身上,我分明看到家乡人以及天下农民们的朴实、宽厚,本性率真和不事张扬的品格。

 

北京市通州区医院东街2号院    李冬

2011-6-14   初稿

2011-7-26   修改

它是那样淳朴、厚道,不事张扬,老实巴交,朴实得有点愣头愣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乡小吃】家乡的红薯
家庭自制烤红薯
曾威║红薯的记忆
天一冷,就想吃烤红薯,咋整?
红薯、白薯、紫薯,哪种营养最高?别再花冤枉钱了
烤红薯在家做,太好吃了,选对方法很重要!比外面卖的还好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