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德国化学产业“三巨头”兴衰沉浮给中国的启示


长期以来,巴斯夫、拜耳和赫希斯特公司是德国化学产业的“三巨头”企业,为德国成为世界化学工业的垄断者和领先者立下了汗马功劳,它们是德国化学产业发展的缩影,代表着产业发展的不同路径。


合成染料:“三巨头”企业的共同起点

在世界化学工业史上,德国是后来者。1862年,英法科学家开启了化学工业的合成染料时代,而德国人只能模仿,相继成立了一批生产合成染料的企业。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德国化学制造“三巨头”的拜尔、巴斯夫和赫希斯特公司。


人工合成染料,不仅使“三巨头”企业成功起家,也使德国掌握了该领域绝大多数的技术专利和生产工艺,为德国染料产业的发展添上了腾飞的翅膀。


1880年,德国的合成染料占当时世界总产量的50%1900年,占世界总量的90%左右。至1914年,德国取代英法成为化学工业中心,控制全球染料产业88%的份额,几乎达到独家垄断的情形。



差异化的合作、竞争和垄断

1925年元旦,德国I.G.法本工业公司(即托拉斯集团)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柏林,它兼并了德国化学制造领域所有独立的小企业。其中巴斯夫、赫希斯特、拜耳各占27.4%的原始资金份额,成为最大的三家创立公司。


以巴斯夫公司为主体形成了莱茵河上游共同体,虽然继续生产染料类产品、中间产品、其它化学品,以及煤变油和合成材料的化学创造,但主要经营活动集中于合成氨和含氮类农业肥料的生产。


以赫希斯特公司为主体组成了莱茵河中游共同体,虽然仍是药品生产中心,但同时也生产还原染料类产品、乙炔和醋酸盐类产品等,还负责开发合成橡胶。


  以拜耳公司为主体则建立了莱茵河下游共同体,继续制造精细染料类产品、药品、摄影化学类产品和纸张。原来拜尔公司的总部勒弗库森发展成为基础化学品和中间化学品的生产基地,以及最大的染料产地,合成橡胶和高分子聚合物成为主要的研发领域。


每一个营运共同体都在中央办公室的监督之下,尽可能实行自治式管理,自我控制,与其他营运共同体开展合作和竞争。


1950年,德国二战失败后,盟军占领当局决定将I.G.法本公司拆解,位于莱茵河畔的拜尔公司、赫希斯特公司和巴斯夫公司成为其三大继承公司。 德国化学制造业的“三巨头”企业从战争废墟中重新起步,在20世纪下半期踏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巴斯夫集团:从染料走向化学品创造

50年代,聚苯乙烯树脂的生产为巴斯夫公司的海外“化学创造”铺平了道路。通过与英美企业的合资和合作,巴斯夫公司不仅开拓了美国、法国、巴西和阿根廷市场,而且还进入了以聚合物为基础的纺织纤维类产品制造领域。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巴斯夫公司通过并购和合资等方式,先后进入到欧洲、北美、亚太和非洲等地。


  1965年,巴斯夫公司开始了多元化经营,逐渐活跃在印刷业领域。1970年,巴斯夫公司开始生产印刷油墨、绝缘涂料和电气材料,为其后来成为汽车涂料和抛光材料生产商奠定了技术基础。1975年,巴斯夫公司增加了在药品和医药物资等方面的研发活动。1987年,巴斯夫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维生素B2的生产新技术,便尝试用生物技术开发了饮料和牛奶制品的天然添加剂。


  在70年代的石油和经济危机中,巴斯夫公司再次调整发展战略,把一体化作为不断进行化学创造的力量源泉。


  一体化是指集团内部智能化的生产车间、能量流和基础设施等相互联系的网络,同时还有彼此联系的技术诀窍和客户,包括生产、技术、客户和员工的一体化。根据一体化战略,巴斯夫公司有6个协作生产平台和390多个生产点,形成全球范围的生产网络,在世界每一个地方都能给顾客和合作伙伴提供支持。


  在一体化战略中,巴斯夫公司纵向发展核心化学业务,包括基础类和中间类化学品,通过兼并上下游企业,形成庞大的“生产链”,同时开始将眼光投向一个远离化学及其核心业务的领域——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物融合的边缘领域,如生物和纳米技术,逐渐发展成为综合的大型化学品生产集团。


经过20多年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经营和发展,目前,巴斯夫公司创造的化学品包括生产性化学品、塑料、高性能添加剂,以及为特殊顾客提供的功能性涂料、催化剂、凝固剂等,此外还有农业化学品、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等。


巴斯夫公司自60年代开始致力于环境保护,逐步对化学生产废物、污水、废气等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处理。源于合成染料的巴斯夫公司,用技术创造了化学世界,用合作赢得了市场,更用绿色和清洁的新理念将化学品创造进行到底。



拜耳公司:从染料到专注于化学药物研制

作为一家从事合成染料制造的企业,拜耳公司较早开始了化学药物的研发,始终走在科研和生产的前列。19世纪研发的消炎药——非那西汀,以及治疗类风湿病的良药——阿司匹林,奠定了拜耳公司作为化学药物主要生产商的地位。


在整个五、六十年代,拜耳公司重建了化学品和药品的经营设施,同时试图通过与英美企业的合作,进入石化和聚合物产品生产领域,但成效有限。因此,七十年代后,拜耳公司主要通过收购方式实施战后确定的重建方略,专注于药品的研发和生产。


  八十年代,拜耳公司在化学药品研发方面又进行了一次转型,即从原来集中于广告密集型的非处方药业务,转变为研究密集型的处方药业务,并试图成为能够制造各种诊断设备的企业。到1994年,拜耳公司已跻身于世界五大非处方药生产商行列,同时开始进军新型生物技术领域,但发展步伐相对缓慢。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业务凝练,拜尔公司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的使命和价值所在。拜尔公司将其文化价值理念浓缩为两句话,一句是LIFELeaderIntegrityFlexibilityEfficiency四个英文单词缩写),代表着领导和榜样、正直和诚实、灵活而富有弹性,以及效率另一句是“科技为更好的生活服务”,关注人类的医疗健康、维持人类生存的农业科技,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


目前,作为德国化学制造的“三巨头”企业之一,拜耳公司是一家在医药保健、生物学和高科技材料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性企业,其产品种类超过1万种,其发展史体现了人类对更高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



赫希斯特集团:从染料到药品,最终从生命科学领域消失

与巴斯夫和拜尔公司一样,赫希斯特公司也是依靠研发和生产染料起家的,同时也涉足化学药物的研制。不同的是,赫希斯特公司采取一体化经营策略,研制其它公司所没有的新药,如针对治疗白喉和其它传染病的血清制品、疫苗类药、去痛片类药品等。

六、七十年代,赫希斯特公司一直保持多产品事业部结构,包括有机化学品、农用化学品、药品、聚合物和塑料产品,以及纤维和胶片等五个产品营运部门。90年代开始,赫希斯特公司的发展出现了重大的变化,逐渐从染料和化学品的研制,转向了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新产品领域。与此不相关的业务,则通过收购和重组,完成产品结构的转型。


1995年,赫希斯特公司投资7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MMD制药公司,此举使其进入到世界四大制药公司之列,逐步转变为完全的制药和生命科学公司。1996年,又以30亿美元购买法国马里恩·罗素制药公司43%的股份,进而组建赫希斯特·马里恩·罗素公司。1999年,新组建不久的公司又与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合并,成立德法跨国公司安万特 (Aventis),试图打造成专业的药品生产巨擘,聚焦于发展人体疫苗类药品、处方药和蛋白质类药品等核心药物系列,而赫希斯特公司却悄然消失在这新的名称之中。


2004年,安万特公司又与法国药企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合并,组成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缔造出欧盟最大的制药企业,以及世界第三大制药巨头。2011年,赛诺菲·安万特正式更名为赛诺菲(Sanofi)公司。实际上是由5个企业实体先后合并而成,而作为百年老店的“三巨头”企业,赫希斯特公司的商标和名称都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最终消失在生命科学的园地里。



发展技术深度 实现产业专业化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德国化工三巨头的百年兴衰之时,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与一个国家某些产业或产业集群的崛起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与这个国家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联系在一起。德国在过去100多年几起几落,但都能复兴,这与这个国家的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密切相关。而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1880年,德国的企业就具备全球竞争意识了。正是这种全球竞争意识,使得这三巨头具有持续的发展动力和适应时代的能力。


德国的三巨头的历史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企业的发展要具有包容性,既要竞争,更要合作。不仅与本国竞争对手合作,也可以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合作,不仅合作,还可以合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三家企业能够历经百年不败,重要原因就是不将对手看成敌人,而是合作伙伴,避免同质化竞争。


从长期来看,避免同质化竞争的最佳路径就是发展技术深度和实现产业的专业化,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这正是三巨头给我们的启示。他们虽然都是染料起家,最初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进行垄断联合,但后来都走向了各自的专业化道路,其技术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技术深度和专业化是德国企业的共同特点,也是多数中国企业所缺乏的。


同时,这三巨头的百年史中遇到多次经营环境、政治环境的巨变,这三家企业都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公司不断转型,在转型中不断发展。这要求企业组织、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者具有非常强的韧性,不追求一时的高速发展,而是追求企业长期生存的根基。这样的企业往往是财务上保守、技术根基深厚、内部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公司。对于这样的企业,每次环境巨变,都会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包容性和发展动力,都会使企业的技术根基更加牢固深厚。只有这样的公司,才有可能历百年而不衰。



来源:化工707论坛(有删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放眼全球才知道差距——德国化工三巨头给中国的启示
德国化工,为什么那么牛?! 看完我无话可说
图说德国化学工业巨兽---IG法本公司的前世今生之二
国外皮革化学品公司的介绍
卖!卖!卖!拜耳、亨斯迈、科思创、杜邦、朗盛等几十家化工巨头集体卖厂
抗菌药物前世今生第一回·百浪多息丨华山感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