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行书《孔侍中帖》,舒缓自若,清新隽逸!

《孔侍中帖》全图


《孔侍中帖》局部1


《孔侍中帖》局部2



王羲之行书,《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二帖连为一纸。纸本,24.8×41.8cm。字幅中央纸缝处钤有“延历敕定”朱文印记三方。《孔侍中帖》原为手卷,1941年(日本昭和十六年)改为轴装。


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二谢·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频有哀祸·孔侍中帖》在活泼的行书笔意中带有凝重之感。在章法结体上又显示出欹侧取妍的艺术效果。


  原文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①:且因孔侍中信书②,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③。


  注释

   ①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九月十七日”,王祥北《〈孔侍中帖〉书写时间考》考证为公元334年(东晋晋咸和九年),王羲之年32岁。

   ②且因孔侍中信书:“孔侍中”,徐邦达在《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刘涛在《中国书法全集》第19卷分别考证“或以为孔愉”,但同时认为孔愉任侍中一职时,王羲之年龄只二十余岁;王祥北《〈孔侍中帖〉书写时间考》进而考证“孔侍中”为孔愉的从子孔坦。

   ③领军:容庚在《王羲之及其墨迹》考证为是王羲之的从弟,中书令、领将军王洽。


   结体

   “欹侧”是王体行书最典型的特点,唐太宗李世民所言:“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左欹、右侧、上欹下侧和左欹右侧局部是斜的,但整个字又是正的,……《孔侍中帖》,第一个“九”字,只有两笔,下端已是左低右高,再加上一点斜势,表现出欹侧欲飞的神态。第二行的“孔”字,左半向右倾斜,右面的竖弯钩也似乎在向右倒,但下部的拐弯平而有力,使这一笔起了墙壁的作用,顶住了左旁右倒的力量,表现出“似欹反正”的特色。


   章法

   《孔侍中帖》行动线趋向平稳,与《姨母帖》相似,但各段动线吻合,“孔侍”两处错位较大的断点,成为流畅的节奏中有力的顿挫,使平稳中有生动之致。 

  

《孔侍中帖》局部

书法作品中,如能分黑布白运用得宜,则可明亮通气,无笔墨处亦成画境。王羲之尺牍作品,既没有大块密集的黑点画,也没有大块虚起的空白处,总是虚实相混,疏密匀停,静中有动,但动势不大;动中有静,但静而不僵,舒缓自若,清新隽逸,是一种最美的布白形式。而清笪重光《书筏》分空白为两类:“匡廓之白,手布均齐;散乱之白,眼布匀称。”


   行气

   《孔侍中帖》六行,主要为行书,其中有的字规矩若楷,有些字纵肆如草,间集一起,却和谐一体,绝无格生之感。“九月”起始,扩大,“十七日”收敛,但以浓重而与前两字映衬和谐。“报”字用笔虽然粗重,但左敛右放,于起笔落笔之间交待清楚,笔姿揖让向背,结体敦实而又趋势若动,工而灵活。


第二行最后两字“至不”之间距离似乎稍大,但整幅看来却又泯然不显,恐系为与第一行末字“固”相衬,故“不”字中竖极重而下长。


第三行之“领”字,第一撇放之甚长且远,其他皆依附其侧,而精神振奋,皆赖此一笔之力。第四行“不”字,中竖已然偏左之甚,为了救正,竟将末笔之点,偏向右边平放出去。“忘心”二字之神态笔致可称率意信手,但恰到妙处。两个“心”字虽有似处,而又来路去路大不相同。


末两行最为精彩,“旨遣”两字相连,“遣”字之一捺仅蜷缩稍微一露,试着若放长笔必致与上部并列而板滞失神。“取”字“又”旁的写法特殊处理,能带动全字的精神。“息”字的心字距上一行“忘心”之“心”不远,易显雷同,但其姿神又以收敛含蓄为意趣。“羲之”两字起连,“羲”字大小省笔,与“之”衔接,似成一字,甚是巧妙。


最后“报”字最后三笔连成一笔,细锋轨迹益增神采。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晋书法:王羲之行书《孔侍中帖》欣赏
王羲之书法《孔侍中帖》单字高清,直接收藏
临摹王羲之行书《孔侍中帖》2,让笔毫入纸
王羲之尺牍的书法审美
被日本掠夺的13件绝世书法,件件珍品!
似欹反正、多力丰筋:东晋王羲之行书《孔侍中帖》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