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美院——康益作品欣赏


康益速写(2017年8月11日徐之腾画于四川美院虎溪公社艺术工作室)



康益,男,汉族,1971年生于成都,1995年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同年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唐允明先生,199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开始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康益近照



《边城秋林图》140x70cm纸本彩墨



康益工作室一角(2017年8月11日拍于四川美院虎溪艺术工作室)


《春晚绿野秀》纸本彩墨95x95cm 1998年


《谷里花开》纸本彩墨105x95cm 1998年



康益工作室一角(2017年8月11日拍于四川美院虎溪艺术工作室)



《涧户寂无人》纸本彩墨 140x70cm  2016年


《山里人家》纸本彩墨 50x50cm  2017年


《听泉》纸本彩墨 50x50cm  2016年


康益工作室一角(2017年8月11日拍于四川美院虎溪艺术工作室)


《一江秋色》140x70cm纸本彩墨山水




纸本彩墨《荒桥断浦图》70x70cm  2013年


康益创作中(2017年8月11日拍于四川美院虎溪艺术工作室)



 东边日出西边雨

                                 ——读康益两种风格的水墨绘画


                                                                          余洋



在四川美院念书时,康益是我的学兄。当我刚跨进大学的校门,他已经是硕士一年级了。而他的导师唐允明先生,恰好教授我的山水画课程。其间,他作为唐允明先生的助手,负责临摹与写生课。又因为性情投合的缘故,平日里常在一起围炉夜话,谈论艺事。这就使得我不单对他的画艺有所了解,并且还受其指点,得其教益。

偶然性于康益来说似乎很特殊,而那些偶然,经过时间的流逝,又似乎演变成了生命中的必然。一心想成为油画家的他阴差阳错进了国画系;钟情于很有现代意味的工笔人物画,戏剧性的性地选择了山水专业。

虽说是无意中闯入了专业山水画的道路,然而这一切并非毫无道理。读本科时,康益学习唐允明先生的山水画在他的那些同学中是最得其神貌的,虽然时常被学友们作为谈笑的话资,但这种能力作为中国画的学习来说十分必要并且不是每个人所具有和能达到的,这种能力和基础对于形成他自己的画风也至关重要。

无独有偶的是,偶然性在康益的绘画理想中也居于重要的地位,这与他喜爱禅学不无关系。虽谈不上笃信佛教,但也在峨眉山皈依过佛门聆听过永如师的教诲。因此,为人处事,他总是顺其自然,喜欢自由而无约束的生活。在内心精神和审美取向上,他也偏爱自由,崇尚“游于艺”,任意而为之。这种对自由状态的艺术追求,反映在画面上就是偶然性的偏好。

康益的中国画有两种风格:传统倾向型的纸本彩墨山水画,主要创作于他研究生期间。这一类作品洋溢着初夏的阳光,精神高昂、笔墨果敢、色彩张扬,反映出求学时期的青春朝气;表现倾向型的布本山水画,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完全是山水画,这里又有他近期绘画题材的转化问题:他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后,主要进行了布面上的中国画创作的探索,尽管他大量延用了自己山水画的绘画语言,但在选材上却逐渐转向了花卉小景。这批画作阴郁沉抑、笔墨内敛、色彩黯然。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康益兄前几年遭遇了人生中灰暗的变故,在心境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山水于他来说,沉重而喧嚣,花卉小景呢,轻松而安静,很对应现在他的口味。由宏观的山水画转向微观而更关照内心世界的花卉小景画,这也导致了他的画风也由纸本上的欢快绚丽转向了布本上的低调含蓄。

从他纸本山水画的创作,不难看出唐先生画风的影响,特别是他早期一点的作品,而且如果再联系唐先生的老师——李文信先生的作品,还能看出近现代四川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在山水画的构图上,他与李、唐两先生一样:根据四川山水清秀的特点,一般取中景,不作恢弘的全景处理,平面性比较强,较少采用深远的观察与表现方式;又由于四川树木丰茂、山林葱荣,所以其画构图比较繁密,强调树丛形成的整体性,并且树石混杂成一体,树石难分。偏重的不是描绘树的种类、外形的区别和变化,也不在于山石的具体结构,而在于在树石林泉整体性的构架中,追求笔墨本身的变化,这无意中又契合了康益对画面偶然性与自由度的追求。因此,他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了笔墨的表现因素,其特点是:散锋、枯笔、浓墨、铺水,这为笔墨的极度丰富与变化提供了技术性上的可能。使用散锋,追求的是线的变化。用枯笔也是因为在用水冲之后,会产生各种枯湿的对比变化。用浓墨,在大量的水浸润之后,墨色不至于太淡,且墨色层次丰富。李、唐两先生不乏水气淋漓的佳作,使得康益在用水法方面受益匪浅。但他也非常钟爱黄宾虹先生的画,对其浑厚华滋之风尤为推崇。因此,在用水方面,深得黄宾虹“铺水法”三昧,充分而大胆的用水,不仅使笔墨富于变化,也使整个画面润泽氤氲、气韵生动。在他的纸本作品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青绿泼彩,其色彩虽夺目,但决不失其厚重,虽张扬,又不失其高古。并且,这种对色彩的青睐与他画工笔人物画和喜欢油画有很大关系,而选择“泼”这种恣意纵横的自由的设色方式,又为其画作增添了诸多偶然性的因素。

如果说康益的纸本山水画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自己的绘画风貌,但主要还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但是,若观其布本绘画,就不难发现他在探索表现自己个性与独特性语汇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什么选择亚麻布、钛白粉,甚至还要制作一定厚度的肌理效果?这与八十年代晚期,尤其是九十年代初期的兴起的“现代水墨”(又称“实验水墨”)有关。“现代水墨”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与艺术冲击下,水墨画内部所产生出来的反叛性思潮,是对中国画传统的挑战和重新诠释。由此产生的什么水墨画与中国画的名称的之争、笔墨之争,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水墨画”概念较“中国画”更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现代转型的实际,并在诸多场合“水墨画”被用来指称中国画:包括工笔画、重彩画、青绿山水画、写意画等;笔墨不再是中国画死守的底线,材料的选择也不再是决定中国画姓不姓“中”的唯一标准,重要的在于体现中国美学和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因此,中国画内部画种间的融合、中国画与西洋画之间的互渗、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成为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大背景。因此,不喜规则束缚与旧念压顶的康益,自然而然的就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用新媒材、新语言解读传统笔墨精神,捣腾起他的现代水墨探索之路来了。

康益对中国画笔墨精神的理解中他认为其中很主要的一点就是变化:变化生成生命的律动,变化生成世间的偶然,变化生成精神的自由。并且,这种笔墨理念明确地反映到他的作品上。在题材上,由山水画转向花卉小景,除了前面所谈到的心境变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认为花卉小景的形象语言更适合于他在布本上探索性语言的表达,并且他觉得枯藤老树更容易在周围的生活中见到,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在材质上,亚麻布的渗水性虽远不及敏感的生宣纸,但厚重的亚麻布、钛白粉与轻盈的水墨,这种在材质上的对比本来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性变化。在绘画语言和技法上,他仍然使用了写意山水画的笔法与墨法,只是更为抽象与符号化。又以钛白粉、单纯的色彩、墨进行工笔画技法中的渲染,以至于还借用西画中肌理的方式,让钛白粉的厚度产生变化。追求这种材质与语言技法的组合变化,虽然在他早期的探索中还显得有些笨拙,不过最近的《舞秋风》与《夏日的风》等作品就自然而轻松多了,并且应该有更多的空间留给他去继续探索。

布本绘画的黯淡似乎在告白康益兄情绪的低谷,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成熟,也或许这只是生命中的另一个偶然。再说,老出太阳怎么让人受得了呢?今年重庆长时期的持续高温,可着实叫人消受不起啊!不管宣纸也好,亚麻也好,都是康益人生状态和内在精神的注脚,只是这注脚会越来越多,但我希望这注脚读起来会越来越让人思索……


(余洋、薛永年博士生毕业。现供职于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



康益工作室一角(2017年8月11日拍于四川美院虎溪艺术工作室)


康益不但是画家,也是音乐发烧友,家里(工作室)放满了这些年收藏的CD,工作之余也常弹吉它。


康益创作中(2017年8月11日拍于四川美院虎溪艺术工作室)


康益创作中(2017年8月11日拍于四川美院虎溪艺术工作室)


康益签字赠送本平台作品集(2017年8月11日拍于四川美院虎溪艺术工作室)


康益工作室一角(2017年8月11日拍于四川美院虎溪艺术工作室)




主要展览

2017年 《谁能解音》等6幅作品入选“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展 中国国家画院

2016年 《从马背上的摇篮到晋冀鲁豫子弟校》参加“第6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获三等奖 重庆市委宣传部

2016年 《谷里花开》参加“第6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重庆市委宣传部  

2014年 《冬至》《后庭花》受邀参加《四季之美—2014年中韩水墨艺术交流展》  中国关山月美术馆  韩国毅斋美术馆

2014年 《家园》入选“第12届全国美展”  文化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4年 《家园》入选 第五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暨12届全国美展重庆选送作品展 获二等奖   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联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

2014年 《夏山图》入选 第五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暨12届全国美展重庆选送作品展 获三等奖   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联 重庆市美协  

2012年 《谁能解音》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重庆市文联 重庆市美协

2010年 《山经秋而转淡 秋入山而倍清》入选“第二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 中国国家画院

2007年 《四月》等作品入选“重新启动:第三届成都双年展”  成都现代艺术馆

2004年 《寒花戴雪》入选“第三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 重庆市文化局 重庆市文联  重庆市美协

2003年 《谷里花开》入选重庆首届教师书画作品展专业组一等奖  重庆美术馆

2003年 《暗香》入选“彼—此”中法交流展 图鲁兹·法国;

2003年 《谷里花开》入选重庆首届教师书画作品展专业组获一等奖  重庆教委 重庆市文联

2002年 《叠石》入选“黎昌杯”全国首届中国画年展获铜奖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中国美术馆

2000年 《暮雪》入选“黄宾虹奖”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新秀作品展获“金华奖”

1999年 《大壑寒烟》入选“重庆市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暨第九届全国美术展重庆市选送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  重庆市文化局 重庆市美协  

1998年 《谷里花开》入选“98中国山水画展”   中国画研究院

1997年 《峨嵋》入选“迎接九七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奖赛”获佳作奖  文化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涪林花鸟画小品
“畅意汲真”-王作均作品展
窗含西泠·专访 | 陈可:山水之境,处处有我
吕莉丨海峡两岸 一脉相承 ——中国画名家走进李奇茂美术馆
新生力量——陈可的山水画
胥建设、中国书画家——艺术名家推荐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