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悟真篇》 序 白话版

悟真篇》 序 白话版

自 序 白 话

  人身难得,光阴美景却又易变,然而人生却又不能预测长短,由此人又怎能逃脱因果之报、莫漓之灾?人如果不能及早省悟自身,那就只有逐日撞钟,以候终生,若在由生转死之际,一念有差,至使堕落于三恶道,则时空中难有重新再世之可能。到了那个时候,本性有念,存无限中,虽悔恨彻天又有何用?故老子和释迎牟尼以性命双修之学大开方便之门,教人修悟善恶之因,成炼无极之正果,以达到避死脱亡,进入无生之境地。佛家以空寂为宗,若能顿悟圆通,则能直接到达彼岸,了却生死。但是如果魔识复荫,习漏末尽,则仍然难逃于有生之忧。道家以炼命养性以还其真,如果得到真传法诀,则立刻就能证就圣位,位列仙班,但是如果其本性未能明彻,真识难固,终究不免耗成败就,使真位立于幻形。

  《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的说法,而《论语》则有不随便动意念,必定会固本还源此言渗透了孔氏性命养德以求好的奥妙,然而其言非常简赂而不详细言明,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儒家重品德、言仁义,主论唯序人伦之理,施仁义礼乐之教,所以在无为修道成真的方面不能统统加以主论。但是儒家也将修命之术藏诸于易象之内,修性之法则混合于轻描谈写之中。至于说到庄子推演穷究物累、人作、鬼责之说道迢本性之论,孟子善养浩然之气之说,尽皆切实就本之言,还有汉代魏伯阳,引用《周易》阴阳之理论体系,创作《周易参同契》以明宇宙大丹之作用,唐人高僧慧忠在他的语录作品中首先谈到的却是老子和庄子的论点,此点更显明了用道是要讲究归根复本,所以世上教派虽分为佛道儒三家,道却归为其母。

  无奈的是住世的道士与和尚们,很多都是各自固守门户,互相排斥,相互指责,造成了佛道儒三家皆被邪心所歪曲而没有人再去理会,很难得再有人将其求证于大道,殊途而同归。况且今世之人以道门之修行只重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有两种结果在等待:一种是容易学道()却很难修成;另一种是非常难有此机遇获得法门,但是旦得到了,却又相当容易修成功。

  例如:培炼五芽之气,合服日月星辰等七耀之光,用意念观想按摩调形,呼吸之中吐故纳新,力采真气,炼功时辅以经文咒语而望超尘。含水画符以图天应,叩齿以补命精,意念集中而望调神,与娇妻隔绝异房,辟谷食气以望早日身净,意念集中而闭息于玄关之间在天目,捉提吸闭习房中之术以望补脑还精,还有集外药服炼而涉金石草木,以上诸种皆是容易学而很难成者。以上的各种方法,对于修身之大道来说都是些支离破碎的小法小术,世人是绝难执法而运天机于不误,求真于人和而无心的,所以大多数练功者望成真尽管力气财源蚀去不少而效果总是难以见验。如果照这些方法心诚志坚地炼下去,日夜修炼不缀;顶多只能达到去病强身,免遭横祸非命的目的。一旦停下来,中途不炼,则前功尽弃,得不尝失。这些都只能说是熬一熬岁月,将自己的本命精华付之东流而已,于人之根本大志来说事必难成。如果还希望有此一炼而水远受益;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就更不可思议了?这可真让无数的求真学子,赤诚的苦修之人痛彻心肺。

  特别是近代的修行者遍及天下,然而执着于妄念,不去修德悟道体行妙法之真,到头来一无所获如竹蓝盛水,还埋怨神仙之语是骗人之语,古仙之语全是假话。却不知道成就大道者皆因为炼取金丹而得道,他们唯恐泄露天机故排下了非常多的修行之法而替之真名,藏至简之道意于万法之中。其中只有闭息一法,如能忘我无为,即可以达到与佛家二乘坐禅一样的效果;若勤悟谨行,也可以入定出神。然而此时练出去的精神是性的一面,是属于阴的一面,命是神的房舍;如果房舍得不到永久地保存,只好不停地靠维修保养来延长其年限了,所以说没有获得金汞返还之道,又怎么做得到回阳换骨、白日而升天的正果呢?

  可是修炼津液还丹之道则很难有此缘份而相遇,但是一但德行深而巧握玄机却非常容易成功,需要完成的条件,无非就是对大道的认识要简捷明了,同时心、性、行的修为一定要成于自然。深达造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元精、元神聚于黄道,精气神会合在顶,五脏之精华聚而不散,眼耳鼻舌无时不绕真而行,龙吟虎啸方至铅汞之生、夫唱妇随;唯有阴阳本性。玉鼎汤煎,阳骨八瓣如婴囱,金炉火炽,黄庭圆融火一遍,至此,金丹方才成而能观,呈之能见,太乙归真,终始本来是一体。只稍片刻灵光显;永保还需慎存意,逸乐只在无心时,若想万无一失,慎于运用抽添,正气盈溢方护体,得一抱阴步莫前。如此自然而然阳生之气得复往;阴杀之形至消残,火候如冬夏,温养同秋春,自然完结有信使;暗中君相是洪思,脱胎换骨去凡种,名列仙班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千秋万载不变之幸。

  今世的学道炼丹之人,有这样几种认识: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坎离为心肾,以脏腑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这些认识尽管无碍,却也无成,其因无外乎。不识苍桑本一灵,谁于其中主浮沉,大则大矣难见边,小则小矣不逢缘,巨擎毫发皆战立,何日方得见祖根,故回于本身造成分不清主宾,这就象不识已、如同不识家,认他财为已物,呼别姓之子为亲儿,又怎么会弄清金木相克的微妙,阴阳互用之奥玄?如是些认识终至有日月离开轨道的危险,铅汞错放在两炉中冶炼的事实,照此以往意欲结成还丹,那不是南辕北辙么!

吾从幼小即喜爱和研究道家之说,佛道儒三家之说无一不深研,余下的各类杂家;如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没有一样不留心详勘彻究的。唯一就是金丹一法,尽管读尽了所有经典及百家歌诗论说,统统都只是以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朱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这些概念来代表金液还丹中的关键之处,然而终究没有告诉你真铅真汞是何物何色,连药种都没有指明,更不要说向你披露火候与法度,温养与指导了;以上几点后世的学者或迷执之徒充分发挥自己的后天想象并著于文字,将先圣典教随意笺注,谬误百出,诌象万端,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把仙经搞得体无完肤,而且蛊惑后学,耽误了不少的赤心向道之人。吾也因为没有机缘与得道真人相逢而无法获得丹道之中的关键口诀。于是长时间使吾寝食不安,精神疲悴,虽寻求访道于名山福境,请教于各地贤愚,皆莫能通晓真景,明示于我心。后来到了公元1069年,因随学士陆公到成都,因为夙志未了,誓不回转,吾之诚意之切为真人所查觉到了,于是亲自面授给吾金丹药物、火候的口诀,其言语非常简单,其重要之处并不繁锁,可谓指流水以告源头,说一而使你悟到了百端的道理。拨开云雾见天日,拂尽尘沙明镜现,与古之丹经对校,可谓天衣无缝。由此而想到世上求仙学道者十有八九,要想见闻真机难有一二。吾既然遇到了真诠,怎么敢将其隐藏,于是尽书所得组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其中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之诸卦之数;五言一首,以象太乙;接着后面添加了《西江月》一十二首,以象征年岁之节律。有关金丹修炼中的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先后,存亡有无,吉凶悔吝的所有问题尽都包涵在中间。由于金液还丹并非尽成明心见性、直达真觉的修炼目的,于是又作了歌颂乐府及杂言等篇文章,附之卷末,明心见性、直达真觉的法度,也都溶在其中,希望同志者览之,则能从中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一零七五年岁旦天台张伯端平权叙

后 序 白 话

  人的生命之所以产生,都是因为男女之情欲的结果。人有身体的存在,才会召来祸患,如果人能修至主动不存在身体了,那么祸患又从何处产生?人如果要想在生存中允除祸思,唯一的出路莫过于去体悟大道的真理。要想掌握大道的真理,首先得明白自己的本心。因为心是道的具体体现之一,大道却无时无刻不在被心所利用。人如果能自知之明而察观自己的心理活动,并能从中观注到本性的活动,则明白而不迷昧的自我元神自然就会出现,人的神通在无为中自己就存在了。无所不为而归于自然。这时不用施功积德(有为),就可以顿超彼岸,成就佛识。以上这些若不是心如镜子一样清晰,本性象太阳一样明亮,又怎么能做到超乎万物之上,身处红尘而丝毫不染,心不再为常情所累,自此超脱生死呢?

  真正的明心体道之人,本性不会由身体所累,再恶劣水火毒虫猛兽都无法伤害到他,因为这些事物的潜在信号都在其掌握之中。了道的真人其心就如明镜一样,能照鉴万物却又不保留其踪影。随机应变万物的存在,相映却不相同,有声相和却不闻其音,所以至人能够把握万物万事而不至于为其所伤害。这就是得到最高致真之妙道之火的一些意境。

  道原来并没有名字,圣人为了布道而强加其上一个字;道本来是没有语言的,得道之圣人却以己言传道。然而强加上去的名字与实之间,代言明道与道的本质之间,是一对阴阳,很多现代人总是不能摆脱负阴抱阳的规律而阳性一面却难以窥见其本质(阴性),所以追求表面的阳性的事物,这就象没有这个物却又执而不放,尤水中捞月一般,所以如此这般求道是不可能达到真的境地。

  所以古代的圣人创立了宗教或学派以利于传道。因此任何的宗教学派所创立的理论都起到了传播道义的作用,而得道之人返过来却不再会受宗教及学派的约束。然而大道既玄妙又微妙,世上的人不可能个个根性敏捷。在正道的说教面前不可能个个成为上士道,大部分人都是贪图人生享乐,害伯死亡而求神拜佛;炼气养生而希求长寿,所以象这样的人,到死都不会明白大道的妙用,修真的珍贵。

  圣人悲怜世人的贪念愚昧,就创编了很多利于养生的方法,投其所好,并逐步将世人从炼气养生导至修神炼丹的正道正法上来。

  真正能修生保命的方法只在于金丹一道。金丹修炼的主要突破点,就在于搞清神水,华池这些问题,所以《道德经》《阴符经》历经几千年而没有失传,气功沉睡了数十年而从新苏醒,这都是因为世人均愿意延长自己的寿命。

  然而古代圣人的经典对现代人来说,已经很难读懂了。既因为譬如隐晦,也因为其道理深奥,学习的人虽然能倒背流,却不能联系到自己炼功的实际中去而深明其意。所以如果得不到师付的亲自点化,你就是聪明过人地使用数百种方法,也难成其事。这就是为何学者多如牛毛,而成功者却凤毛鳞角的原因。

  伯端于1069年在成都遇到了师父亲自传授给了金丹修炼之法。从那以后我三次传给了不应该传给的人,结果三次都遭到祸患,时间都没有超过二十天,当年颈背上长出了疽痈。事情过后才想起师父曾经告诫说:将来有一天遇到有人能帮你摆脱束缚者,就应该传授给这种人,其余皆不许传。

  后来准备解除官场的约束,辞官归国,却又担心金丹之道后人不信服,于是就写下了《悟真篇》讲述了金丹之药的来源和修炼过程。书成后求学者聚了不少。看到他们的心诚,我不传又于心不忍,于是就选择个别予以传授。然而所传授的对象仍然不是持危拯溺,慷慨特达,能仁明道有大志的人物;开始仍然遭到师付的惩械,心里却不明白这是惩罚,后来事情发很多了,引起注意;再三地反省过失才好转起来。

  因此金丹修持之法至简至易,就是愚昧的小人得到了法决持而修之,就会立既超达圣人境地,所以天意许轻传于非人。伯端不遵照师付的话去做,屡次地泄漏天机:为我有身体,所以每次都道到谴责而难以推御。老天爷戒律之严,果报的神速,使我不得不小心从事;从今后,就应该管锁口舌,就是刀剑架在脖子上也不敢再轻说金丹诀了。

此篇《悟真篇》中所载的诗词歌赋将金丹之道的大丹、药物、火候等细小的问题,都披露在其中了。有兴趣钻研者若夙有仙骨,悟性非浅的话,看了书就一定会心胸澄明,可以根据文章找出问题的实质来。如此就不需要我每个人跟前去喋喋不休了。这样的得丹之人,实际上是天公赐予他的福份,而不是伯端我的功劳了。剩下来的篇末诗歌词一类,专门涉及明心见性,所以能见的本性,也就是所谓无为妙觉之道也。然而无为修真之妙道,在乎于用心平等融合地去看待万物,虽然显明的和隐藏事物在左右一切也不会造成错误。无奈凡夫俗子其缘份和业报各有厚薄,本性慧根也有利钝。听到句话,就会造成很多种理解。所以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所转演的*之宝,无非一乘足证,而听法者却随缘会解,自然分成三乘之差。以后若有慧根本性敏捷者见到此书,就会知道伯端已得到了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以由一言而悟成万法也。假如他旧习之气尚存,回过头来产生奇发之想,产生离开本意的思路和判断,那就不是伯端的错了。             

                           公元1078年仲夏戊寅日张伯端平叔再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只是阅读”——《悟真篇》 序 白话版
大道论
道医学堂丨大道论
厚音老师说:《修真法悟》是对道家经典〈悟真篇〉的新理解
《丹道科学》厚音卷
[转载]悟真篇三注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