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政府官员到底有多累?上班上朝还能忍,下班才是要了老命!
userphoto

2023.02.09 上海

关注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需要运转,人们为了填饱肚子也需要劳作,除了农耕等其他体力劳动外,还有一批上班族们。在过去,他们兢兢业业地为皇权而干活,而现在,也要为企业而付出一份力量。有人会问,那总有一些有权势的高管不必如此起早贪黑吧?

先说现代,那些高薪职业的人表面上可能看起来自由自在,但是只要是想获得回报,就必不可免的要付出一定代价,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也需要消耗脑力和时间来换取那份高薪。而古代的官员则除了这些之外,还需要按时按点的上朝,在这之外,所花费的功夫则比现在要多得多。

古代官员与皇帝的日常

常常有人幻想,如果自己成为了九五至尊的皇帝,便可以为所欲为,号令四方,然而,实际的皇帝也是一个苦逼的上班族。实际上,就连皇帝也要早起。为了保证皇帝能够准时上朝,早上四点床榻边,负责督促皇帝洗漱起床的宦官便会来到皇帝的寝宫叫醒他。

除了幼年的帝王被允许多睡一会儿,其他情况下,即使是皇帝也必须在三声之后准时起床,否则就会招致言官的讨伐,落得一个不勤勉的名声。待到起床洗漱,简单的用过早膳后,皇帝便会在侍从的开路下来,乘着“舆架”到大殿上朝。

此时的官员,也早已尽数等候在大殿上,在鸣鞭行礼后,众官员得以向皇帝禀报各地紧急事务,在官员与皇帝商讨下,解决上奏的事情。在早朝结束后,皇帝很少情况下能够得到休息,即使被允许小睡一会儿后,也必须赶紧起来读书,随后前往用膳。

除了解决朝堂上的事务以外,在平时,更是有堆积成山的来自各省的奏折等待皇帝的批阅。偶有皇帝受不了想罢工的时候,也需要在大学士们的商讨下才能得到批准。因此,皇帝的生活并没有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么轻松。

除了皇帝外,官员们的上班之旅则更为痛苦。皇帝五点起床,而远在宫门外的官员们则需三点就要起床准备,为了能够及时赶上早朝,他们必须抓紧时间洗漱并步行入宫。按规定,除了一品以上的官员可乘轿入宫,其他大小官员必须自己走去。

古代的科技并不发达,昏黄的油灯是他们唯一的照明工具。适逢阴天雨雪,行路则更为艰难,为此,京城中也发生过官员不慎跌入河中的事情。但即便如此,该上班也必须得去。因为同现代一样,古代也有打卡制度。

他们的打卡制度称为“画卯”,即在卯时点名签到,倘若缺勤,则需打20大板,若数次缺席,则有更为严重的惩罚。除此外,由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官员们需要注意很多的礼仪。比如在上朝时,需要按照严格的官员等级制度步入大殿,且五品之下的官员是没有机会面见皇帝的。

除此之外,那些等级较小无论是上下班在离开时都需要向比自己职位高的官员打招呼,如若忘记,有可能会影响仕途的发展。通常他们会在下午三点的时候得以离开,回到自己的家处理其他事情。这整个制度只有在皇帝因生病或不在宫内时才会稍作调整。

清朝官员的一天

在遵循古代礼制的制度上,清朝官员则相较于他们更为繁忙。自清朝后期皇帝将行宫迁至颐和园,并在此处上朝,这就更苦了那些早起的官员。本就每日天不亮就需要起床准备上朝的事务。由于距离被拉长,他们只好起的更早,于是便能看到这一现象。

在京城空无一人的街头,伴随着一阵车轱辘滚过的声音,牛马的哼哧下,是赶着去上早班的清朝官员。除了在明朝的嘉靖年间,皇帝不上朝外,此后的光绪帝并没有继承他的传统,而是每日不落的上朝,皇帝都如此勤勉,官员则更不能懈怠。

约莫凌晨四点左右,这群大臣需要在景运门的朝房内等候皇帝的接见,一年四季,无论晴雪天,他们都要饿着肚子,撑着惺松的睡眼,同皇帝一起处理国事。纵然皇帝和大臣对这套作息都有些怨言,但按照组织,他们都必须遵循,无法更改。

在这些上朝的官员中,既有等级高的官员,也有等级低的官员。为了维持家庭的收入,低级官员往往不像高级官员那样,在发放工薪的同时,收到来自下级的孝敬。为此,这些低级的京官必须勤勤恳恳地值班来获得薪水,有时甚至过的不如地方官员。

对于那些刚参加完科举考试的进士,他们同我们现在一样,往往也要经历一段实习期,自然也免不了加班的痛苦。由于清朝对满汉人种的重视程度的不同,负责值夜班的官员往往由一名满人和一名汉人组成。在这一点上,汉人则要吃更多的苦。

通常由满人负责将奏折和公文送到内阁,完成白日的事务即可离开,而剩下的汉人则需要当夜留在衙门,看察书信用章 。众多的官员往往也不会设立有过大的留宿处,他们居住的地方通常较为逼仄,仅有办公处的公案和一张炕席组成。

诺大的皇宫,寂静的夜晚往往并不好受。适逢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一人留宿于衙门内则更为可惧。在值班期间,午饭会有宫人送来,通常是两碟小菜配上米饭,除此之外的时间点则再无其他。倘若感到饥饿也只能忍到下班后回家才得以解决。

除去苦逼的值班日常,在他们的上班过程中,这需要遵循更多的规矩。从现在的打点制度一样,府衙内的人员需要以梆鼓声为令,及时到达自己的座位,处理一天的工作。而这些梆鼓声正是为了提醒他们要尊重上级,认真处理好自己的事务。

通常在头梆打响后,负责开门的衙役将办公处打开,在众人站定后,衙门的主管将在第二声中起床,众人也会经历点名考勤。正式上班时,需要将昨日主官处理好的公文发放到各处进行登记和下一级处理。待到寓意“清慎勤”的第三声梆鼓敲响后,一天的工作才算正式的拉开帷幕。

古代官员的“闲暇时刻”

现在的我们在下班之后有着自己独特的娱乐方式。无论是宅家追剧点外卖,还是同朋友们一起去逛街唱歌,又或者是在周末相约游山玩水,都能够让我们消除过去一周在工作中的疲乏。同样如此,古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也花样百出。

以宋代为例,虽然他们没有如今的五一长假、国庆节日等,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假期安排。比如外官上任或皇帝生日都会放假,此为公假。而像婚丧嫁娶等称为私假,适逢元宵,端午,夏至等,他们也会安排一定的假期。因此,对于宋朝的官员们来说,日常的休闲时光往往多姿多彩。

在宋朝的街道处,遍布着酒楼茶肆,同现代的营业场所一样,他们也是不分白昼,通宵开放。光是在卞京城内,就有数十家酒楼供人休闲玩耍。除此之外,他们的官员与百姓相处融洽,较为出名的范仲淹就曾带领自己任下的百姓们外出踏青,投壶弹琴,喜不自胜。

除了这些休闲方式外,较为雅致的读书品茗,弹琴下棋等也是他们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据史料记载,这些官员们时常在休闲日聚在一起绘画下棋,并不过分追求画工的精湛,更多的是陶冶情操,结交好友,为乏闷的生活增添乐趣。

“痛苦”的清朝官员

但到了清朝,满清官员所面临的情况则大相径庭。尽管每天花在公路上的处理时间并不算长,通常下午三点,他们就可以下班,但恰恰是下班之后所要面临处理的事务,比上班的公务则更让人头疼。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清朝官员恽毓鼎的日记,了解更深层次的清朝官员下班生活。

恽毓鼎在光绪15年,考中了进士,自此开始了他长达19年的文官之旅。作为一个励志报效国家的读书人,他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可实际的官场现状却让他大吃一惊,并不是因为官场有多么杂乱无章,而是因为繁多的人际交往让他心烦意乱。

他有一个从小养成的习惯,会将每日所经历的事情和见到的人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而他的这份日记,最终也被他的儿子交给了国家。后人才能从他的日记中窥得当时清王朝官场的一些情况。也才能进一步了解到清王朝的后期为何覆灭如此之快。

这本日记被分装成了36册,共计约120万字,详细记载了恽毓鼎在为官期间的工作以及生活情况,时间更是从光绪跨越到民国时期,内容极其详细,对于后人的史料研究极其珍贵。日记就清朝官员的应酬展开了深恶痛绝的批评,而这位历近三朝的官员也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过的痛苦不堪。

作为朝廷一名等级不高的文官,他的业务工作并不复杂,每天也能很快的处理掉自己的事务。且在他人眼中,恽毓鼎能够每日同达官贵人甚至皇帝太后接触,可谓是无限风光。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每天下班后的饭局与各大官员的拜访,让他精疲力尽。但当时这种应酬文化十分盛行且必不可免。

他在1905年的一篇日记中记录,年初的第一天到第二月这段时间,他每一日都有应酬,每一日都有安排好的饭局,为此他感到“疲困浮动,颓然病矣”。并且从去年的冬天到现在,这些无谓的客人,无谓的饭局,日复一日的,占用着他的业余时间。

不仅如此,后来就连想要静坐看会书的时间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形下,过去十几年的功夫,尽数毁之一炬。有时候想要开口拒绝,反而会被这些人抵触排斥,遭到唾骂。最为痛苦的一次,在一天内他接待了十几位来客,这几乎让他连走路都开始摇晃。

对于这种耗费光阴浪费精神的聚会,恽毓鼎不止一次在日记中痛斥,感觉这些无用的社交让他愈发庸俗不堪,违背了他读书的初心。除了这些交际应酬,他还要处理各类信件,从求他办事到为自己亲戚安排工作,每年就有五六百封,有些信件还需要回复,更是讲他,本就不多的时间压榨个干净。

恽毓鼎只是清朝官员下班后的一个典例,正如他老年在日记中写道“每悬想荒江老屋,耕读自娱,不复问人间事”,这种闲云野鹤,潇洒快活的日子才是他这几十年来真正想追求的,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繁杂的利益和应酬文化中。

总结

希望随着大众精神层面的富足,这种无谓的社交能够逐渐消逝在国人的视野中。必要的人际交往与礼仪关系是我们所需要维持的,但只有足够的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刻,才能让我们在工作日更加高效的处理好繁杂的业务,也能让我们获得一个更健康的精神家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的官员到底有多累呢?上班太早,花在应酬上的时间非常多
古代的衙门有休息时间吗?
清政府官员究竟有多累?上班上朝不算累,下班才是真的要了老命
清朝官员究竟有多苦?凌晨上朝含人参充饥,下朝后才是最要命的
古代官场的另类分类是怎样的?
朱元璋真的说过“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