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唐代的佛塔(二)

  5、唐代的佛塔(二)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 1982年登封文物保管所出版的明信片)

 

法王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北 2公里,包括有寺院和塔院两部分,建筑皆明清遗物。寺院之北的山坡上即为塔院,院内有十五层密檐方塔及三座单层小方墓塔。十五层密檐方塔为法王寺塔,高40余米,约建于盛唐时期八世纪前半叶。塔身砌成平直壁面,塔檐以砖叠涩层层挑出,挑檐之外轮廓又层层收分,至上部几层急杀向内,最上以短短的塔刹封顶。整个塔的造型挺拔秀美,为现存密檐方塔中的上品。塔下部辟有半圆券门,上部各层榙檐之间也都有一个个半圆券窗。

如站在法王寺月台东望,两座山峰,嶙峋崛突,相峙相应,形状如门,人们称之为“嵩门”,每到中秋佳节之夜,一轮银盘的皎月,从半圆形的门洞中徐徐升起,不偏不倚,月满嵩门,好似玉镜嵌于架中,世称为“嵩门待月”,此景是嵩山古八景之一。


                

 
    第一图最右边的小塔,为平面方形亭阁式砖塔,高15米,边长4.4米,南向开券门。叠涩檐上部,砌大覆钵,塔顶用青石雕出精美的山花蕉叶、绶花和仰莲宝珠石雕塔刹,造型俊秀,极为精巧,实属唐塔中之珍品。【转自“古塔寻踪”河南登封法王寺塔群(下)

 



                  河南汝州风穴寺七祖塔 2006年平顶山时空文化传播中心出版的明信片)

 

风穴寺位于河南汝州市东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风穴山。据寺志记载:该寺创建于北魏,初建时称香积寺,隋代为千峰寺,唐朝名白云寺。又因龙山上有大小风穴洞,故俗称风穴寺

七祖塔位于风穴寺中佛殿的西北侧,是寺院的中心。这是一座九层叠涩密檐式空心砖塔,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这座塔总高24.17米,塔刹由相轮十重、宝盖及火焰纹构成,高大美观,为纪念唐代著名和尚贞禅师所建。塔基比较小,平面为方形,塔身从下向上由细渐粗,至中部又由粗渐细,远远望去,其外部轮廓似抛物线,犹如火焰升起,别具一格,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唐塔中之佼佼者。

风穴寺塔林由风穴寺历代僧人的墓塔组成,其规模仅次于少林寺塔林。塔林位于风穴寺禅院外山坡上,分上下两处,故又分别称上塔林、下塔林。原建115座,现存73座,其中元塔6座,明塔30,清塔5座,无法确定年代的有32座。

 


                    


                       山西永济普救寺莺莺 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普救寺塔原名舍利塔,始建于唐代。后因元代王实甫在《西厢记》里描写的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人们便称它为莺莺塔。莺莺塔为十三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四方形,底层每边长8.35米,南向辟门,内为方室,室内后壁有一佛龛,已无佛像。第一层塔室不设楼梯,室顶砌作叠涩八角穹窿,中有一孔,可通上层。第一层以上塔身内部,皆为空筒。塔上壁用砖叠涩出檐十三层,塔身高39.50米,从二层到九层,塔壁间有转角通道,内设台阶,可攀登盘旋而上至九层。二层以上四面辟门,但真假门相间,门顶作拱形,游人可从真门向外眺望。塔刹原为风磨铜制,形似葫芦,高约两米,可惜于1922年地震倾圮。1991年剔补维修时,另加砌葫芦形塔刹。该塔尽管是明代重修建,但结构上保存了唐塔的一些特点和风格,即四方形空筒式,其外观与西安大、小雁塔如出一辙。

引人注目的是,莺莺塔具有奇特的回声效应。在塔的附近以石相击,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类似青蛙鸣叫的声音。

 



                       山西长子法兴寺舍利塔 2002年长治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法兴寺,位于山西长子县城东南15公里的慈林山中。创建于北魏,唐肃宗年间曾改名为广德寺;宋英宗年间才更名为法兴寺。在寺院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舍利塔、园觉殿和后殿。

寺中的舍利塔建于唐咸亨四年(673)。这座塔通体用条石构造,建在寺院的中轴线上,大雄宝殿前端,构成前塔后殿的布局。舍利塔平面为方形,据推测可能为七层,高约30米,为楼阁式塔,为一座方形双筒式构造,塔梯在双筒之中间,内部为壁边折上式。唐代凡是高大的塔,都采用砖材建塔,很少用石材建造,法兴寺舍利塔是唐代比较大的塔,采用石材建造,这是非常少见的。这座塔由于年久失修,不知于何时倒塌了,仅仅留下下部一层半,所以后人(不知是何时)将余下的一层半塔,加上一个殿顶,从外观来看就成为一座方形石殿的式样。

法兴寺于1980年动工搬迁,将原来的舍利塔后加修建的塔顶拆除,小型殿宇的面貌已不存在。但是在外圈塔顶用石块反叠涩,出现平短的塔顶,又从塔的内圈结构向上直砌塔身,构成一座小型塔顶。塔顶同样用石块做反叠涩顶,成为二层顶子,上部再安装一个石制塔刹。这是搬迁时重新建的一座小塔,成为现在的式样。

 


                  

 
                     北京房山云居寺北塔和唐塔 2000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在云居寺北塔四隅各置一座唐代小塔, 为唐景云二年(711)至开元十五年(727)间所建(上图可见右下两小塔)。塔方形,通高 4余,七层密檐式,汉白玉质地。尤以东北隅开元十年(722)塔为其中精品。塔门两旁雕 2尊力士,门内正面为一佛二胁侍。两侧壁雕供养人像,有深目丰髭的胡人形象,反映幽州地区民族团结的史实。檐间线雕奔象、驰鹿等,堪称一代佳作。石经山顶原有台,每台均建唐石塔1座,现仅存南、东台石塔。南台上为著名的金仙公主塔,九层密檐,造型酷似西安小雁塔,后壁镌《山顶石浮图后记》,记述赐大唐新旧译经充石经本及施舍该寺庙产事,这是房山石经刊刻史上的一件大事。东塔为单层石塔,造型独特。

 


                  

 
                      山东历城龙虎塔 (上世纪九十年代海风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龙虎塔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白虎山下。因塔身雕刻龙虎而得名。塔的建造年代无考,从建筑风格推断,塔基、塔身部分为盛唐建筑,上部砖砌部分为北宋补建。塔呈方形,高10.8米,系砖石结构单层亭阁式塔。塔基为3层平台大檐须弥座,雕刻着覆莲、角神、伎乐、狮子等图案。塔身由4块完整巨大的方石筑成,四面辟有火焰形券门,周身布刻龙虎、天王、力士、罗汉、伎乐、飞天等形象高浮雕。塔室内砌方形塔心柱,其四面各雕一尊佛像。塔顶则为砖砌重檐,檐下双挑华拱承托,顶置覆盆相轮塔刹。此塔建筑华丽优美,在现存唐塔中别具一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片不全「大美中国古建筑名塔篇」第一百一十二座:河南焦作妙乐寺舍利塔
中國古塔大全(十四)
古塔
赏析丨50座中国古塔,你去过哪些?
【解读】阿育王的塔——宝箧印塔
世界上最大的佛塔群:婆罗浮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