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31)四川省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31)四川省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

 

 

  莫洛村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梭坡乡境内。距县城5公里,海拔高度在1900——2000米之间。莫洛村三面环山,西临大渡河,地势由东北向南倾斜,系高山峡谷地貌。村面积20公顷,全村以藏族为主,少量汉族杂居,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较低,区内居民以农业为主,相当完整地保持着嘉绒藏民族传统的习俗和居住文化。

  “嘉绒”即“女王的河谷”。迄今仍流行多种走婚习俗:爬房子、钻帐篷、顶毪衫、抢手帕等等。婚姻形式除对偶婚外,还存在一妻多夫、一夫多妻、母系单系家庭,另外,从妇居的家庭也很普遍。这些婚姻形式和家庭组成,无不是以女性为中心。
    丹巴群碉云集,素有“千碉之国”美称,莫洛村是古碉较集中的村落。古碉按其功用划分为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家碉、界碉等,其造型有四角、五角、八角、十三角等,四角碉最为普遍,碉身光滑、角如刀锋,虽然历经风雨战争剥蚀,地震考验,仍巍然凌空。有的早已倾斜,似比萨斜塔;有的布满苍苔,野草丛生;有的弯曲成弓,自然成景,其建筑技艺堪称精湛绝妙,与藏寨古文明交相辉映,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奇观。古碉建筑是嘉绒藏民聪明智慧的集中表现,是男性的标志,是阳刚之美的象征。过去哪家生了男孩,便开始修建高碉,并于18岁时在碉前举行庄严的成人礼。女孩在成人之际,也要在虔诚的洗礼之后,恭敬地站在古碉脚下,举行成人仪式,接受长者的谆谆教导和美好祝福。

 

 

 

 

            屹立在岁月中的千年古碉

 

                                          

 

 驾车沿着大渡河闯进了这块神秘的山谷。当快进入丹巴县城时,大渡河对岸突然冒出数十座碉楼。这就是丹巴境内碉楼最密集的地方——。

 

 

                                    坡乡莫洛村

 

 

 

                          走进莫河村,近距离感觉古碉楼的雄伟与神秘。

 

 

                       当走出莫河村,忍不住再次拍了几张斜阳中的古碉楼。

 

 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称誉,全县都有碉楼分布,且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或三五个一群,或独立于山头,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在众多碉楼群落中尤以梭坡乡和中路乡境内碉楼群最具特点。
  据考证,丹巴古碉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自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神秘的传说。古碉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外形美观,墙体坚实。古碉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连,也有单独筑立于平地、山谷之中的。古碉的外形,一般为高状方柱体: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数达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于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达50到60米。从用途上看,有用作战争的防御碉,传递情报的峰火碉;有用来求福保平安的风水碉;避邪祛祟的伏魔碉。

 

 

 

                      莫洛村记事

 

 

   
跨过横架在大渡河上的吊桥,再步行在满是尘土的一条小道上。正走着,好象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一藏族汉子正紧紧跟上来。我正想给他个笑脸以示友好,藏族汉子却先笑脸相迎并用浓浓的藏族口音大声招呼:“你好!”,我也回应一声“你好!”。然后二人便肩并肩的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聊天中,得知藏族汉子是莫洛村主任兼书记,他向我介绍了莫洛村的大致情况。由于聊得高兴,我要求他给我留下电话号码,他很爽气的答应,并掏出笔记本,随手撕下一张纸,写下了他的姓名和手机号。我看了下他的名字叫泽里贡布,很难记住的名字。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面对面的和一个藏族人有了正式的交流。
 
 

进入莫洛村的必经之“路”——吊桥

 

当我随泽里贡布一起到达莫洛村口时,正好遇到一藏族村民带着一家三口模样的游客从村子里出来,泽里贡布便向我介绍这村民专为游客带路,我问了下带路的费用,泽里贡布告诉我带路费是30元,带路的村民接着解释道,20元是一般性的价格,如果游客觉得不满意,少给点也无所谓;反之,多给点钱,带路人也不会拒绝并表示感谢。就这样三人简单交流了一下,泽里贡布便把我交给了带路的村民,他离开我们回自己家了。带路村民便带着我朝村子中有碉楼的方向走去,由于莫洛村建在山坡上,我和带路村民一直沿着一条羊肠小道往上爬,有点累。途中,带路村民还告诉我,如果要进入拥有碉楼的农家或碉楼内参观,还得付钱20元给碉楼的主人,按我的满意程度还可以多给。呵呵,这位藏族村民除了想为自己多挣点钱,还挺能替同村的村民着想的,我心里暗想着。其实我后来了解到,带路费一般都不会超过30元,而进入民居和碉楼参观,给民居或碉楼主人是10元,但我一点都不怪带路村民想着法要多收我的钱。

 

带路村民首先把我带到一处最古老的民居,主人在附近建了新房,因此此民居现已不住人。民居的主人是土司人的后代,长相很不同于藏族人,由他带我进入民居参观。民居的屋顶也是观看莫洛村最大的八角楼的最佳位置

 

这是上楼的楼梯,简易得只用一根木头制成,我称它独木楼梯。

 

              在二楼通往走廊的一扇门,出门后左侧是当时主人的卧室,

内有一些古老的装饰画被保留下来。

 

卧室内的一幅画

 

参观完旧民居后,带路村民又带我去看莫洛村现唯一能登到碉顶的一座五角楼。要进入五角楼,必须先进入碉楼主人的家里,最一层一层的爬独木楼梯上去。这次接待我的是主人家的女儿,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很客气,在陪我上碉楼时,看我背个包爬独木楼梯有些吃力的样子,还提出帮我背包,让我有些感动。小女孩还很健谈,她告诉我第二天她和外地的几个游客要一起去党岭,问我是不是和他们一起去。当问到来回时间需要二、三天时,我就泄气了。我没那么多时间啊,要不然我真愿意和他们一起去党岭。当从小女孩家出来时,小女孩还特意从自家地里采摘了好几个苹果送给我。

主人家的火炉,冬天用来取暖,每逢节日,全家会围着这火炉跳起藏族舞蹈。

 

参观完莫洛村的碉楼后,带路村民准备送我下山,我们一边走一边闲聊着,这一路聊来,二个人倒是像老朋友似的了。带路村民告诉我,他现在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莫洛村,就可以通过带路多赚点钱,因为512地震,整个村子只有他一家的墙震后开裂。政府只补助给他3000元现金,这还是在村长泽里贡布的努力下得到的。他家上有一老母,下有一五岁儿子,平时靠夫妻二人种农作物、养牲口养家糊口。按目前的状况,想要重建新房,资金上还有很大缺口。他还提及,希望外地有经济实力的人,如果喜欢莫洛村的环境,到莫洛村建房用作休闲度假,他可以出地基,和出资人合建房子以减轻自己建房的负担。我要求他带我去他家看看,于是我们来到他家里。走进他家就能感觉到,家里的经济状况确实不太好。他要求我把他家开裂的墙面拍下来洗成照片,日后寄给他。他普通话说得很好,但不会写字,家里也没有纸和笔。送我到村口时,让村口小店的老板娘写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只见这张绉绉的纸张上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梭坡乡莫落(洛)村甲它收”这时我才知道他的名字叫甲它。我当时心想,为什么取个甲它?他是个男的,就取个甲他好了啊。可不敢当面跟他提这事,生怕当地人或许有这方面的顾忌。有了甲它的地址后,我让甲它在村口留步,可热心的甲它非得再走几公里路送我到吊桥边我停车的地方。

当我开车离开时,心里想着,不知我还能不能再来丹巴,如果有下次,真希望能看到甲它住上漂亮的新房子。

面对自家的危房,甲它有些垂头丧气

 

甲它家的厨房,空荡荡的

 

甲它五岁的儿子

 

内墙和外墙的裂缝

 

如果你看完了我的这篇博文,如果你有机会去丹巴旅游,别忘了到莫洛村看看碉楼,进莫洛村不用门票,但可以给甲它早日住进新房添砖加瓦啊。

 

 

甲居藏寨光影-丹巴

怀着一个好心情,踏上了走进甲居藏寨的路途。


 

著名的甲居位于藏寨聂呷乡境内,距丹巴县城仅七公里。

它被称为“嘉绒的风景名片”。

   


 
 甲居藏寨象群星撒落般坐落在依山倾斜,起伏向上的缓坡上。或星落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坡、悬崖上,或在河坝绿茵间,不时藏寨、秋叶之间,炊烟袅袅,白云缭绕,若隐若现,若幻若真,真可谓“天上人间”就在眼前。

 这种“天人合一”的景观,被称为人类居住环境的典范。


 
  甲居,藏语的本意是指“百户人家”。
 藏寨面积约5平方公里,居住嘉绒藏族140余户,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援,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
 放眼望去,卡帕玛群峰,象一位慈母敞开宽大温柔胸襟,凭任山寨安然躺在怀中。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卡帕玛余脉的山脊。巍峨的碉楼仿佛刺破了黎明前的黑域。藏寨的一隅和着瑰丽的金黄秋色,悄悄地凸显在那蓝色的山影之下。


 

 碉楼、藏寨,白塔、秋叶陡现眼前。好一副“秋光艳敛图”。


 

 一幢漂亮的藏寨,隐藏在色泽浓郁的树丛之中。由晨光的微熹的翠微之中逐渐露出美曼的身姿。


 

秋,给甲居披上了瑰丽的外衣。

满山的黄叶明亮醒目、而红叶却宛如山野之间跳跃的星星火焰。


 由山下望去,几行挤挤挨挨的白杨,依着山势逶迤曲折。

 几幢藏寨的角楼躲在灰白色的白杨树从中,伸长脖子,在顽皮地窥逾这个秋的世界。角楼红、白、黑相间的色泽在大片秋色浓郁的斑斓色彩中,显得那样和谐、得体。而建筑的棱角与树丛的委婉,连绵映衬,犹如浑然天成。

“天上人间”并非浪得虚名,信然!


 生活在这片瑰丽土地上的嘉绒藏族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他们更象羌族、彝族而不象西边的藏族。

 旧中国民族歧视厉害,谁也不愿做弱小民族,他们为不受欺负就靠上了地广人众的藏族,以求得五大族的地位。

 时过境迁,如今嘉绒藏族也就成为藏族的一个分支。


 甲居藏寨应属于是最典型的嘉绒藏寨之一。

 居藏寨是独特的藏式楼房建筑,一户人家住一幢寨楼。

 一般寨楼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远离群楼,孑然独立。寨楼占地约200平方米,高15余米,石木结构。


 甲居藏房的现存形式,完整地保存了嘉绒民居的基本特征。如使用原始的材料,采用原始的技术,保持传统而古朴的风貌。

 虽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在局部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一点也没有影响其传统风格和后代藏族风韵。


 特色其一是民居建筑风格展示充分。

 藏寨全是三层石楼,一层饲养牲畜,二层是厨房和住宿,三层是经堂和客房。

 其精湛之处在于砌墙工艺,工匠们仅凭经验,不用吊线或水平仪测量,砌出的石墙如刀切般整齐,梭角十分锐利。


 

 特色之二是寨子布局奇特,错落有致。

 藏寨大多依山而建,每个藏居组群,间隔有一定距离。而那些在寨子中直来竖往、弯来拐去的小道,将彼此勾连维系


 这里,甲居藏寨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等互为衬托,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

 你会觉得这些建筑仿佛就是从这座大山里长出来似的,它们与树丛、山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伴随这青山、树丛、山岩一起是与生俱来的,绝无突兀之感。

 这里民居与自然浑然天成,毫无矫揉造作。


 

 郁郁葱葱的密林之上,红白相间的藏寨,脊角微露。光影之中、乍明乍暗、宛如童话世界一般。


 

 间或屋脊之上,一大片红、黄、绿,褐,浓郁色彩肆意涂抹。成排整齐灰白树干、仿佛要突破色彩的随意,平衡了画面的韵律。


 

 大片的云朵,信马由缰,或东或西。投射在大地的光影,须臾瞬变。

 藏寨的屋顶,犹如顽皮的孩童,一会儿,躲在暗处;一会儿,又在和煦的秋阳中,展示她那俏丽的身影。


 

 一丛红叶犹如瀑布,夹杂在绿树环抱之中,由陡坡倾直下泄。仿佛要冲破藏寨建筑由红、白、黑组成的色彩平衡。

 在由藏寨屋顶构成的水平构块阻尼下,止步不前。竟凝固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构图,真是匪夷所思。


 一大片,树丛、山岩的拥簇中,孤零零的藏寨婷婷玉立,好比出浴舒展的仙子......。


 

 是谁,打翻玉宇调色盘。污得山川五彩缤纷、淋漓尽致?

 是谁,乱织山河混沌图,搅得周天霞光万道,瑞气千条?


 

谁说,海市蜃楼只能出现在大海、长江、沙漠、戈壁?

这若隐若现的藏寨,不也是另类的海市蜃楼?





 古人云:树树秋声,山山寒色。虽是声情并茂,却未免颜色惨淡;

 又云: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颜色是有了,未免前景黯暗。颇有出世凄凉之意。

 你看这甲居的秋叶,红的那么炙热、那么奔放。仿佛在演绎生命的灿烂、生活的辉煌!


 

 红叶、黄叶、蓝天绿树同时拥簇着这连片的甲居藏寨。就好像大自然献出它妆菡中最浓丽的色彩妆点着少女那动人的笑靥。

 不由得使人妒忌起藏寨的居民。这得天独厚的艳福,究竟由何而来?

 想起白居易的一首诗: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偶尔,云层下泄一束阳光,宛如点点火焰在跃动。



 甲居的秋叶,黄澄澄的一大片挤挤挨挨,由山坡争先恐后地向上攀爬。仿佛要把山间的藏寨推向山脊、推向天外.....。

 

甲居的秋叶又如一道围篱,在藏寨外围构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甲居三姐妹的住处打尖、住宿。

 

墙上一角陈列一画廊。全部都是川西的一些著名摄影景点的照片。可以作为摄影指南。这里能作为摄影创作基地,绝非浪得虚名。


 大家坐在庭院之中,和煦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盘中的藏餐别有风味。


 

 甲居三姐妹,顾名思义。老两口膝下只有三个闺女。

 大姐听说听很能干,在村里当支部书记。老二大拉姆,在家搞接待。什么成都、香港全去过,还认了个香港的影友作干爹。老三-小拉姆在一个摄影旅行社做导游。俺就是跟随这个摄影团来的。接待自然不错。

 老爷子心情不错,和团里的司机打打牌、消遣一下。大拉姆背着小孩正在观战。


 

 俺团的摄导袁波老师,和老爷子拉家常。绘声绘色,挺投入的。



吃饱了、喝足了,团友等待出发。


下午前往后山,逆光拍摄甲居藏寨。

 

 说来也巧,沿着弯曲的山路前行不久,碰上拉姆的舅妈家。老太太正在晒辣椒。大家七手八脚赶紧抓拍。老太太成了临时模特。


 

 由甲居的后山向前望去,感觉于现前相比大不相同。景致很碎,是孤立分隔的。在后山拍摄要用长焦挑选中意的景致。


 但由于是侧逆光,光影效果明显。


 

连片的树丛阳光透过更显明亮。藏寨居民劳作更显突兀。


 

 远处一辆汽车疾驰而过,卷起的漫天烟尘弥漫在树冠之上,更增添几分活力。


 

光影之下,藏寨、田园、树丛光彩灼灼。


 

树丛的色泽在逆光下,更显丰富。


 

 云层下透过斑驳的光斑,更增添迷幻的色彩。



光影勾勒树冠、藏寨,线条更加明显。

 

光影在树冠上的过渡,很柔和,层次很丰富。


红叶衬于其中,犹如星星之火。



阴影中的景物,也格外细腻。影调丰富。


 甲居藏寨的木质构架部分和屋檐均为红色。在二层以上的墙体刷白色或墙体原色与白色相间。

 整个建筑物外形犹如虔诚的佛教徒盘腿正襟危坐颂经姿态。造型独特、别致,极富层次感,且色彩明快、鲜艳。


 

 这些民居均为石木结构,以家碉为脊修建成3-5层的碉楼式。底屋均为家畜圈,其上依次为锅庄室、储藏室、居室、经堂及角楼,其中二、三楼分别有天井与露天大阳台。

 房体的外墙多以白色、褐色与黑色圈涂成条纹,并绘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图案,显示出美丽而整洁的外观。

 房外所立的经幡以及房顶随风飘动的嘛呢旗,更为这些古村落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听住在里面的藏民讲:修建这样一座藏寨。大约要20万元左右。


 

 藏寨的外墙上用红白黑三色装饰:红色在上、白色在下、将黑色夹在中间。

 藏人采用这三种颜色有很深的寓意:红色代表天神,白色代表地神,黑色代表妖魔,妖魔被夹在中间永世不得翻身。

 也有人说:美丽的红、白、黑三种颜色另有其特殊的含义:

 红色代表的是文殊菩萨,白色是观音菩萨,黑色是金刚菩萨。

 颜色代表什么,已经无从考证,但屋顶上的四个呈月牙状的屋角,蕴意的是四方神圣。

 这四个角上插着的经幡随风飘动,这里的藏民们都相信:经幡飘动一次,就替他们念了一千遍经。


 每一个民居的侧面都有一个红色的突出的小房间,十分有趣。那是厕所。看来通风、干净。

 外挂的厕所,没有排泄管,没有窗,全景观,够狂野。


从山坡俯瞰,远处峡谷的藏寨,就像积木大小。


这是河谷旁的一个小村庄,虽然不大,可也景色怡人。


对面的山坡,宛如挂画,也很漂亮。



 瑰丽的甲居,柔情的藏寨。

 等到春天,那漫山遍野的梨花、桃花迎春怒放。那粉红、那雪白和着春天的葱绿,点染着美丽的藏寨,届时定然又是一番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魅力光影 康巴藏寨
藏居—美丽家园
川西绝美风光
四川省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嘉绒藏)
王小平:我为何要做乡土教材?我们的故事
2015年北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