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国风光(3855)三国古战场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关云长水淹七军战庞德擒于禁的故事,1000多年来,那叱咤风云的人物,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一直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尤其是那场战争胜败的奥秘,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喜爱寻古探幽的文人墨客,前去缅怀研究探讨。
可能是我过分多情的缘故吧,这多年来不论是阅读《三国演义》《三国志》还是观看三国的戏,听三国的评书,水淹七军的故事总是隐吟心头,一游古战场的念头也总是时有萌发。
一个初春的好日子,我怀着一腔缅怀先贤往事的心情从樊城出发去,前去凭吊著名的古战场——鏖战岗。西去樊成10多里,放眼西北远望是大片的农田,农田中的油菜花已经开放,麦田像一张张地毯铺在原野。中间点缀几处村庄,其中有一村庄处在一台地址上,这个村庄便是水淹七军古战场的核心地带——鏖战岗。多么形象恰当的地名,鏖战即激烈的恶战。这场鏖战是怎么回事,后果如何。望着眼前的岗地,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1700多年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刘备占领汉中,曹军退回长安,刘备又派将军孟达,刘封占领了房陵(今湖北房县)和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方略正在着着实现,形势对刘备越来越有利,孙权为结好关羽,曾遣使聘关羽女为其儿媳。本来这是加强吴蜀联盟的大好机会,但是关羽却自大无谋,把吴国使者痛骂一顿,从而引起了孙权对蜀国的更加不满,七月,孙权乘曹军主力在汉中与刘备作战的机会,进攻合肥,曹操又调兵到淮南与孙权作战,关羽利用这个机会,留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率主力进攻樊城,当时,曹操方面由征南将军曹仁镇守樊城,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率军驻在樊城北面,将军吕常防守襄阳,平寇将军徐晃驻南阳。八月大雨,汗水泛滥,于禁所率七军遭水冲淹,关羽乘机进攻,于禁战败投降,庞德被杀,数万人被俘。这段战役《三国志》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前将军,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瀮雨,汉水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羽威震华夏,《三国演义》的描写更为精彩: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渊,关公神算谁能及,华夏为名万古传。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如今的战场上有几个老人牵着水牛,吃着田埂上的青草,田边的村道上不时有汽车摩托车急使而过,走进牵牛的老人打听,老人很热心的为我讲鏖战岗现有一百五十多户人家,人口1000多人,以朱姓,陈姓居多,二位老者年近七旬,一位叫朱家林,一位叫陈明月,170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他们也略知一二,据陈明月老人讲80年代梁坡砖瓦场在村西取土,曾挖出铜剑一把,村西古时候有一条河流直通汉江,1967年修建的桥梁还在,该桥叫红卫二桥,老人讲南边的韩洼过去还有红卫一桥,村东北的关田还有三桥,老人还为我提供了一个信息,在村子后面有擂鼓台,为当年关羽擂鼓助威的地方,只是人们从台上取土使台地变矮了,台地上曾发现过箭头,马铃铛等古物。我辞别老人直奔擂鼓台,果然发现有一方300平米的台地,目睹此状,当年铁马金戈喊杀之声又回响在耳畔。
樊城北洪水冲淹,曹仁接受汝南太守满宠的建议,激励将士坚守待援,曹操听取司马懿的计策,扩大孙刘矛盾,命徐晃自南阳下救樊城,而关羽好大喜功,不听劝阻,孤军深入。资治通鉴也说:关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公安,江陵)坚固必不速退。结果导致根据地丢失。一代武圣虽然借助天时取得的一场战役的局部胜利,但胜利的旗帜最终还是倒向了曹魏。接下来的故事便是关云长久攻樊城不下,又中毒箭,吕子明白衣渡江,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父子被擒,关羽身首分离,落得个悲惨结局。
我沿着田间曲曲小径,慢行至土台之上,顿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啊,当年两军对阵的营垒虽然无处寻觅了,但周围以为鏖战岗为主的村庄地貌仍没忘却过去的历史:前关田,后关田,马棚,酒店,回头庄,陆寨,罩口川以及老桥古河,五堰二池……
五虎上将,熟读《春秋》的关云长,在威震华夏之后,何以败的一沓涂地,站在擂鼓台上,我浮想联翩。其实失败的根源就在于关云长骄横自满、谏而不纳、一意孤行,不听孔明“隆中对”中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安排,后世在惋叹关云长的同时,更赞叹诸葛亮未出茅庐知三分,万古千秋名不朽。
当阳:长坂坡
资料图片
长坂坡位于湖北当阳市城区。古称栎林长坂。因多栎树得名,后林毁改今名。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圣公传》载:栎林长坂在(当阳)县东北一百四十里;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东有栎林长坂”。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栎林长坂,在长林县(县治在今沙洋县后港镇)西北九十里”(五代后晋《旧唐书·地理志》云:“长林县,晋分编县置,以其有栎林长坂也”)。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长坂,在当阳县东北三十里”。明末清初顾炎武《肇域志》载“长坂,在当阳县北六十里,曹操追昭烈及于当阳之长坂,张飞将二十骑断后,即此。”
今长坂坡遗址(玉阳街道长坂路)北隔沮水与锦屏山相望。
锦屏山古名景山。因层峦叠翠似锦屏改今名。属荆山。最高点海拔200米,面积0.5平方千米。主要有红色砂岩和泥质页岩组成。东汉时曹兵与蜀赵云大战于山前长坂坡,山西侧有擂鼓台,传为曹操擂鼓督战处。为三国古战场遗址。
史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从襄阳(今属湖北)追击刘备,张飞、赵云拒曹军于此。期间,赵云(字子龙)涉沮水单骑救阿斗(后主刘禅),与曹兵战此。
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战场——赤壁,究竟在哪里?由于历史久远以及国人具有崇尚历史英雄的情结——愿意把自己的家乡看成历史英雄演出的舞台等原因,历来说法众多。其中最为流传的有两说,即“文赤壁”和“武赤壁”。
文赤壁
文赤壁
“文赤壁”在湖北省黄州附近,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两篇《赤壁赋》而得名。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过着半是罪人、半是闲人的生活,长达四年之久。这对于胸怀壮志奇才的他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作为文人,他在贬谪的岁月里免不了要用文学作品来表达和排遣苦闷的心情。
事有凑巧,在黄州西边的江岸上,有座山叫“赤鼻矶”,山呈红色,当地人说那里就是当年周瑜打破曹兵的赤壁战场。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由周瑜的建立丰功伟绩而想到自己的蹉跎岁月老大无为,不平之气油然而生,人生如梦的感慨亦随之而起,于是创作了这首驰名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词的上阕以雄劲的笔墨描绘了黄州赤壁的壮美景色,“乱石穿空”写出山岩的峭拔恣肆,是绘形之笔;“惊涛拍岸”写出水石相击的声势,是绘声之笔;“卷起千堆雪”写出浪花的重叠、洁白,是绘色之笔。这壮美的江山景色描写,为下片所写的壮美英雄人物周瑜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背景。下阕写周瑜形象从四个角度下笔:“小乔初嫁”是以美人为英雄增辉,“雄姿英发”写周瑜身姿壮伟、谈吐不凡,“羽扇纶巾”写周瑜的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从容临战、指挥若定。如此,一个相貌堂堂、风流儒雅、胸有成竹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苏轼缅怀周瑜,实际上是在憧憬自己,在塑造周瑜形象上,显然是根据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在他赞美周瑜的言辞中,始终蕴涵着这样的潜台词:“为什么周瑜能够建功立业,而同样具有才能的我却不能够?”人生如梦,难操命运,是自古以来失意英雄的共同慨叹,遂使这首词作博得了后世的广泛共鸣,成为千古绝唱。黄州赤壁之说,也就因此而形成,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光点,历代营修不绝。李白、杜牧、王安石、范成大、陆游、辛弃疾等都曾来此游览,留下诗词作品。
清康熙年间,黄州知府、画家郭朝祚把黄州赤壁定名为“东坡赤壁”,并题了匾额。现有面积四百余亩,建筑物有九亭(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望江亭、羽化亭),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堂(二赋堂、雪堂),二阁(碑阁、留仙阁),一斋(慨然斋),一像(苏轼塑像)。二赋堂内有一块巨大木壁,正反两面刻分别刻着前、后《赤壁赋》全文。碑阁内有石碑百余通,皆刻苏轼的书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所说的“故垒”就是指的黄州城。苏轼给他的朋友范子丰的书信中解释说:“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所败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与范子丰书》)这段话明白表示,曹公所败的赤壁在黄州之西的说法,是取用“传云”,也就是当地人的传说,并非依据史料记载,“或曰非也”则又补充了否定的意见,词中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也是强调了取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而已,并非认定这里就是赤壁之战的战场。应该说,在赤壁之战的地点问题上,苏轼是采取了谨慎的态度的。文学创作不同于科学考古,文学创作往往是借题发挥,目的在于抒发生活感受。作为后世读者,也不应该把文学作品作为考定古迹的依据。由此来看,黄州赤壁之说实在是一种历史的误会,是把文与史混为一谈而产生的误会。
武赤壁
武赤壁
赤壁之战的战地实为湖北省蒲圻县(1998年6月11日蒲圻县更名赤壁市)的赤壁,即后人所称“武赤壁”。唐人杜佑《通典》说:“今鄂州之蒲圻县有赤壁,即曹公败处。”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说:“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这些史料说明,赤壁之战的地点是在蒲圻县,并非黄州附近(蒲圻在黄州西面数百里处);其位置在长江南岸,并非北岸;周瑜火烧曹操战船处是在乌林。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又向南方进军,破荆州、下江陵,率水军沿江东进,到达赤壁,与孙刘联军相遇,进行水战,曹军失利,军卒染疾者甚多,曹操败退江北之乌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其后,周瑜用火攻之战术,烧毁曹军战船于乌林。
有以下史料为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三国志·刘备传》记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三国志·孙权传》记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综合上述史料,可以大体理出当时战争的情况,孙吴联军与曹兵战于赤壁,是这场战争的第一役,此时周瑜并未使用火攻战术,及至曹兵败退到江北的乌林,周瑜才用火攻之术,一举烧毁曹操的战船。因此,“火烧赤壁”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武赤壁在今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与乌林隔江相望。赤壁遗址由三座小山组成,即赤壁山、南屏山和金鸾山。赤壁山的临江处,怪石嶙峋,江水汹涌,直扑断崖,声如雷鸣。断崖上刻有“赤壁”两个楷书大字,字旁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画像石刻。南屏山顶有拜风台,相传为诸葛亮祭东风时的七星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代人杨慎的《临江仙》词唱出了对于人类历史的感受。
个体生命短促,而宇宙时空永恒。虽说如此,历史人物毕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供后人登临、凭吊,其精神遗产也将与青山同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沿着古代诗人的足迹(之十)--邱员太教育博客
掀起真假赤壁的盖头来
探寻|赤壁古战场!
赤壁之谜
坐上高铁去旅行之二《游三国古战场赤壁》
赤壁大战发生地的湖北长江畔竟然有“武赤壁”与“文赤壁”两处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