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民画报:1964年茹遂初拍摄的《南疆:战干旱绘新图》


和田地处塔里本盆地南部,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农业生产完全依靠灌溉。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状态,1958年到1964年间,和田地区共修建总长达一万七千公里的干、支、斗渠,逐步改变了和田地区干旱的面貌。就是在枯水季节,人们都可以看到潺潺流水。这是60年代初,新疆和田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田基本建设。(组图摄影茹遂初/人民画报)



利用水力冲沙淤田,是和田人民改造自然,扩大耕地面积的创举。
1964年


和田皮山县群众在修建的克里扬引洪大渠,全长30公里、流量达50立方米/秒。1964年

 


克里扬渠全部采用卵石铺砌,这样可以减少渗漏,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1964年


和田墨玉县施工中的南坪水库。南坪水库建成后可使新开垦的数万亩荒地的灌溉得到可靠保障。
1964年


奋战在墨玉县马奎亚大渠工地上的维吾尔族社员 。
1964年


墨玉县火箭公社六好社员哈瓦尔汗在水利工地上。
1964年


奋战在墨玉县马奎亚大渠建设工地上的维吾尔姑娘们。
1964年


战斗工地上的墨玉县火箭公社女青年:左起阿西汗、康玛尔汗、埃吉汗、肉孜汗和努尔汗。
1964年(图片来源:人民画报中国专题图库)




1958年至1964年,和田地区共修建总长达一万七千公里的干、支、斗渠,改变了这个地区干旱缺水的面貌。这是穿越戈壁、沙漠的渠道。(组图摄影茹遂初/人民画报;图片来源:人民画报中国专题图库)



为治服流沙、保护农田,皮山县卫星公社在沙丘上设置的固沙障。



皮山县跃进公社1957年以前粮食还不能自给,每年都要由国家供应数十万斤粮食。1958年,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63年,该公社出售余粮达80余万斤。


皮山县社员利用当地盛产的桑皮,手工制作传统的桑皮纸。


按照当地全面水利规划,许多公社已开始进行旧灌区的改造。零散的、高低不平的小块农田,正在被大块、整齐、平坦的条田所代替。这是皮山县红光公社经过改造的农田。


新疆和田地区,从1958年到1963年,植树造林达17余万亩。这是皮山县卫星公社的道路林。


修建了总长达1.7万公里的干、支、斗渠后,和田地区的干旱缺水面貌得已改善,就是在枯水季节,人们也可以看到潺潺流水。这是一位维吾尔姑娘到水渠边取水。

还有,星罗棋布的小水库不仅解决了小面积农田的灌溉问题,也使人畜饮水得到可靠的保障。


于田县副县长汉族干部樊建福(左),几年来勤勤恳恳,全心全意领导维吾尔族农民兴修水利,改造自然,深受维吾尔族人民的爱戴,被誉为“戈壁滩上的钢县长”。

于田县副县长汉族干部樊建福

墨玉县光明公社五管区园艺队技术员、和田地区六好社员标兵沙依甫·沙依提老人,几年来和社员一起艰苦奋斗,在荒地上开拓了五百多亩果园,种植各种果木8万余株。

于田县红旗公社81岁的维吾尔族老人、共产党员库尔班·吐鲁木是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集体的一面红旗。自从见过毛主席,他常对人说:“我人虽老了,但是心不老,精神不老,思想不老。见了毛主席,我就像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南疆:战干旱绘新图

1964年10月间去南彊和田地区采访,那时和田已通航,乘飞机当日可达,过去从乌鲁木齐乘汽车去和田,顺利的话也得10天左右的时间。这次和田之行,我先后在皮山、墨玉、于田等县采访了维吾尔族农民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做了专题报道。

和田地处塔里本盆地南部,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农业生产完全依靠灌溉。哪里有水,哪里才有绿洲。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状态,1958年到1964年间和田地区共修建总长达一万七千公里的干、支、斗渠,逐步改变了和田地区干旱的面貌。就是在枯水季节,人们都可以看到潺潺流水。

在与干旱作斗争的过程中,当地农民发展了农业生产。以棉花生产为例,和田地区的棉花产量从1958年到1963年每年平均增加14.1%。墨玉县1963年棉花产量相当于1957年的三倍半。1965年第3期《人民画报》以《战胜干旱绘新图》为题,用6页篇幅发表了这组报道。

第九屆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我送的六幅作品:《棉花收购站》《千里高原获丰收》《翻身农奴尼玛和他的孩子》《冲沙淤田》《新疆防风林》《奔驰在西藏高原的汽车运输队》全部入选,这六幅作品都是这三年在西藏和新疆拍摄的。

   (文字/茹遂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4年,一个南疆抗旱的故事,人民画报老记者用镜头回忆
老照片中的记忆:196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田地区
冬天适不适合去新疆南疆捡和田玉?
万里赴南疆 “津和”寄深情
国家重点工程喀什至和田铁路建成通车
Linda的日记:南疆 美玉与美食的领地 2021.4.1-4.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