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赏之 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四)

鉴赏之  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四)

 

66 德化白瓷和合二仙


款识:“何朝宗印”  27.8cm

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德化窑产品呈现出日益世俗化的倾向,作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和合二仙等题材,逐渐成为当时流行的表现主题。此件和合二仙,雕塑二人一站一坐,寒山手持荷叶,举其过肩。头部微转,笑口大开。拾得左手撑地,身躯扭动,右手捧盒。两人表情生动,衣角飞扬,姿态栩栩如生,为清代德化窑瓷塑之精品佳作。背面有“何朝宗印”印款。

何朝宗是德化窑瓷塑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作品以达摩、观音、罗汉等佛教人物居多。他强调对人物神情的刻画,他经常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推动了释道造像的世俗化。因其影响,后世多有托名之作。

HKD 600,000

 

 

67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鸟抱月瓶


26cm

本器为清雍正仿明永宣青花瓷,其造型源自阿拉伯铜器。器型端庄隽秀,壶细口,直颈,扁圆形腹,椭圆形圈足,平砂底无釉,肩部饰对称的如意形双耳,许之衡称为“口际飘双带”,这在整体视觉效果上达到均衡虚实之美。通体釉质莹洁温润,色泽沉稳高雅。直颈,颈、肩处饰如意双耳,扁圆形腹,秀美端庄。胎体细腻,釉面莹润。通体以青花装饰,颈部绘青花翠竹,肩部及胫部绘变形花卉,腹部两面绘喜鹊登梅图,一面喜鹊翘首相望,一面喜鹊低头俯视,绘画生动,寓意吉祥,青花淡雅略有晕散。此件扁瓶布局疏朗,底部亦饰云肩纹,笔法简洁洗练,细腻流畅,图案写实,生趣盎然,充溢内外。无论在器形、纹饰风格上均为仿明永乐式样,是雍正仿永乐青花瓷器的佳作。

清雍正一朝十三年,虽然时间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府财力雄厚,国内外市场活跃,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青花瓷在雍正时期尽管不是官窑的主流产品,但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它各朝所无法比拟的。雍正时期的青花瓷,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

雍正青花选料精细,工艺严格,“参古今之式,汇以新意,备储巧妙”,成就非凡,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永宣青花的“苍妍雄浑”之品格最得雍正青睐,此器着意不落款,令人极难分辨,由此可彰显其乃甚可媲美前代之佳作。此抱月瓶的形制纹样,皆仿自明代永乐风格,永乐本朝作品仅见一例可资比较,为英国大威德爵士收藏,现存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永久借展大英博物馆。

此类清雍正仿制极可能直接承袭明永乐抱月瓶原例,大维德所藏抱月瓶非常可能即为原型,雍正皇帝曾不止一次遣送清宫所藏古董瓷珍至景德镇以资效仿,雍正本朝,此类仿样甚少,为了达到与永乐本朝一致,通常无款,而后乾隆时期,产量剧增,且其器皆落乾隆本朝款识。与本器最为相近者当属玫茵堂旧藏的清雍正青花折枝花鸟纹扁壶和香港知名藏家庄绍绥旧藏的清雍正青花富贵白头喜事连连抱月瓶,两者与本品器形相近,唯尺寸较本品略大。本品是同类作品中尺寸最小者,只有26厘米。雍正一朝仿制永乐青花名品,技艺鬼斧神工,在本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本品造型及纹样十分接近永乐原型,尤其青花晕散的效果及青花绘画笔触与永乐十分相似,以致其准确年份难以断定。本品出自法国南部藏家,原藏家为19世纪末法国准将之后,曾得到其家族数件中国古董遗产,此件即为其一。

此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雍正青花花鸟纹双耳扁壶(《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106107)器型相同,题材相似。由此突显本拍品的珍稀至极,殊世罕见。

来源:法国南部藏家旧藏

参阅:

《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106107

《中国瓷器,庄绍绥收藏》,朱汤生著,2010年,编号34

RMB 3,540,000

 

 

68清雍正 青花瓜瓞绵绵瓜棱小罐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二行楷书款  9.2厘米

罐小口,束颈,溜肩,瓜棱形腹,圈足,器形秀丽灵巧。外壁绘青花瓜藤纹,枝叶流畅,青花发色清淡,恬静典雅,造型敦实可爱,实有清新明快的美感,纹饰瓜果饱满,叶片翻转,极富生命之气息,寓意“瓜瓞绵绵”。瓜瓞绵绵一词来源于《诗经》中的《绵》,其首句“绵绵瓜瓞”,瓞即小瓜,瓜瓞绵绵的涵义为瓜始生时常小,但其蔓不绝,会逐渐长大,绵延滋生。后成为一种祝愿子孙昌盛,兴旺发达的吉祥语。

此青花瓜棱小罐青花发色雅致,笔触细腻,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件精致小巧,青花发色淡雅清新,瑞意绵绵,为掌中把玩之上品。

参阅:《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瓷器卷(下)》,北京出版社,20063月,198页。

HKD 900,000

 

 

69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16厘米  直径19厘米

此件笔筒直筒形身,平底,底微内凹,底心有一圆形脐。胎壁较厚,规整浑厚。内外均施透明釉,底脐外一周无釉,脐内有釉并书三行六字“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较为疏朗。外壁书整篇青花题文,为西汉王褒应汉宣帝之诏所撰长篇文章《圣主得贤臣颂》,字体秀逸,笔法精劲,有虞、褚、欧、赵之风骨。

此笔筒无论从造型、主题、装饰、款识上看,都堪称康熙一朝官窑瓷器的代表性作品。《饮流斋说瓷说款识第六》曰:“书长篇成文者,如《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皆全篇录齐,笔法出人虞、褚,均康窑之铮铮者。”叶喆民先生也认为此类笔筒全篇用小楷书写,十分工整可观,而其前后各朝瓷器上均无此种作品,具有异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康熙皇帝为巩固初定的国家,大兴文治,打破满汉之分,弥合民族裂痕,扩充稳定基础,特兴“博学鸿词科”,提拔各种人才为国家所用。康熙在其《制砚说》写道:“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蔽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才之意。”也体现其对贤臣的渴求。《圣主得贤臣颂》恰从这种君臣关系入手,鼓舞士人实现青云之志,报效君国,因此成就了那一时期此种装饰的流行。长篇的诗文题记出现于清代康熙时期,主要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赤壁赋》、《后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这件笔筒于全文后钤“熙朝传古”篆书方章款,不失为一件风格独具的康熙御窑名品。

RMB 2,006,000

 

 

70明永乐 青花并蒂莲折沿盘


直径37.5厘米

永乐一朝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此青花并蒂莲纹盘是为永窑青花之卓越代表,大盘呈折沿式,深腹,圈足。通体四层纹饰,口沿绘卷草纹一周,运笔流畅,外壁饰缠枝扁菊纹一周,内壁分绘枇杷、樱桃、蟠桃、石榴等四种折枝瑞果纹,间饰折枝灵芝纹。盘心绘一枝同生的俯仰相对的两朵莲花,风姿绰约,莲蓬初成,花香正浓,另有含苞待放者,伴以茨菇。此式“一枝二花”或“一枝二果”的主题纹饰在永乐御瓷盘碗的内心广为应用,为永乐花果纹饰之典型时代特色。

其构图疏朗清新,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处处借鉴传统绘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于此发挥得淋漓尽致,非一般画匠能为之。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借以表现瑞果花卉的立体效果,从而令画面富于水墨画般挥洒淋漓、苍翠欲滴的意趣。本品历数百年之风霜而宝光依旧,风韵犹存,令人赞叹不绝。

永乐大盘是深受永乐皇帝喜爱的御窑圣物,按旧制尺寸分,28 40 厘米的多为私人收藏引以为傲的宝贝。40 50 厘米的盘即为博物馆中馆藏名品了。50 80 厘米传世完美即属无论公私皆世间不可得之极品。可谓得一可雄天下之物。按旧俗纹饰区分,永乐大盘以云龙、花鸟、走兽者为上。西瓜、牡丹、葡萄、大扁菊者为宝,以尺寸不足 40cm 的一束莲、缠枝莲为常。按制式区分,以板沿花口者为贵,板沿式为宝,直口尺寸不足 40 厘米者为常。此盘工艺极精湛,苏青墨染,畅快淋漓,并蒂莲花开奔放,象征宫廷的极度奢华,当属一件无与伦比的博物馆级藏品。

来源:文物商店旧藏。

参阅:

《世界陶瓷全集·明 14》小学馆 1976 P16 Lot.9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P43 Lot.17

RMB 3,680,0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贸圣佳2021上海秋季拍卖会
收藏知识:元明清瓷器鉴定的要领(三)
元明清瓷器鉴定的要领
元明清瓷器鉴定的要领.
瓷器考试整理的问答题及时记忆
元明清瓷器鉴定的要领 | 鉴藏讲座 | 中华博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