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我所看的《艺术的故事》一书由贡布里希所著,范景中翻译并且经林夕校对,1999年11月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今天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为此,法国卢浮宫馆长皮埃尔·罗森伯格毫不吝啬地赞美它“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的《艺术的故事》就像《蒙娜·丽莎》一样,饮誉世界,把知识和享受传给人们。”美国国立艺术馆馆长卡特·布朗也说道,“在那项帮助人们熟悉艺术的伟大事业中,《艺术的故事》是一部巅峰之作。我无法表达自己对于这一新版本的赞美之情。设计优美,图文辉映,插图赏心悦目······此书值得一读再读,就像美酒佳酿那样,愈加品赏,愈觉其味隽永。”看到这些印在书籍封底的话语,我对这本书充满着好奇与期待。

当然,在正式阅读这本书之前,首先要对恩斯特·贡布里希作一个基本的了解。他是英国美学家,艺术家。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移居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36年起就职于伦敦大学瓦尔堡学院,并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任客座教授。他曾荣获史密斯文学奖、奥地利科学与艺术十字勋章、黑格尔大奖、法兰西学院勋章,并获得了牛津、剑桥、哈佛、伦敦等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1972年被英王授封勋爵。那么他写《艺术的故事》一书的初衷在于想把它献给“刚刚独自发现了这个艺术世界的少年读者”。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刚一出版就好评如潮,在欧洲家喻户晓,被誉为“西方艺术史的圣经”。

全书分28个章节来讲述贡布里希笔下的“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漫长而生动活泼的故事,其中更加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和哲理思考。此外导论部分“论艺术和艺术家”简单地阐述他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基本观点。其中,他说到“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同样的,他在全书的最后一章写道“在这里,我们终于回到我们的出发点。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中的辛劳和痛苦。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但是会不会也有艺术?这在同样大的程度上也有赖于我们自己,亦即艺术家的公众。通过我们的冷漠或我们的关心,通过我们的成见或我们的理解,我们还是可以决定事情的结局。恰恰是我们自己,必须保证传统的命脉不致中断,保证艺术家仍然有机会去丰富那串宝贵的珍珠,那是往昔留给我们的传家之宝。”那么,我便不禁提问到为什么本书的名字是“艺术的故事”而不是“艺术家的故事”呢?最后,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他认为艺术家的故事是由艺术家自身和影响以及其所获得成就荣誉构成,而此书大多数是依靠对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来反映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状况,种种连续或不连续的艺术家及其风格作品构成了所谓“艺术的故事”。当然,作者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言通俗,自然清新,列举大量艺术家,并根据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来对其艺术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在他的介绍中自然而然形成对比,艺术发展的轨迹和脉络也便慢慢明了。

从第1章奇特的起源到第27章实验性美术,贡布里希带着我从史前走到20世纪前半叶,从古代美洲艺术到英、法、德、奥艺术,书中一字一句都是他个人对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的独特理解和见解,在他眼中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好与坏之分,以描述和介绍说明为主。在他的表述中,会不自觉地把读者带入情景之中,带入他所说的艺术里,并对该艺术产生高度认可。例如卡拉瓦乔画的两幅圣马太像,前者是他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作,后者则是按照一般要求来画的,但前者比后者看起来就是更加忠实和真挚。这个故事表明人们并没有道理地厌恶并批评艺术作品会造成什么危害。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明确地认识到我们所谓的“艺术作品”并不是什么神秘行动的产物,而是一些人为另一些人而制作的东西。在全书里,他似乎是每一位艺术家的发言人,从他们的艺术作品中把他们想要和不想要表达的都明明白白的表述出来。他好像把每一位艺术家都当做一个个普通人去对待,讲述他们的故事就像家常便饭一样。也正是因为这样,贡布里希让我觉得我和每一位遥不可及的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作品都拉进了距离,开始尝试去看懂一幅艺术作品,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来解读艺术。就以荷兰艺术家伦勃朗为例,作者将它收录于第20章自然的镜子一章,用伦勃朗晚年的一幅自画像来说明这“镜子”一说,“这不是一幅漂亮的面孔,而且无疑伦勃朗根本无意隐藏自己面部的丑陋。他绝对忠实地在镜子里观察自己。正是由于这种忠实性,我们很快便不再问它漂亮不漂亮,可爱不可爱了。这是一个真实人物的面貌。它丝毫没有故作姿态的痕迹,没有虚夸的痕迹,只有一位画家的尖锐凝视的目光。他在仔细地观察自己的面貌,时时刻刻都准备看出人类面貌的更多的奥秘。”作者在这里对伦勃朗的介绍,使我强烈感受到他对伦勃朗的欣赏和喜爱。他认为伦勃朗不仅在绘画技术上十分高超,并且十分能够洞察人心,即画出十分贴近现实的画作,甚至不用什么绘画技巧,寥寥数笔就已经十分生动形象了。可以说,伦勃朗十分善于把握人物的心理并通过细微的处理把它表现出来,当然这也许跟他擅长于画自画像有一定关系,他的作品让人看到现实,看到真实不隐藏的人和物。他所创造的艺术贴近生活,并不包含太多目的性创作的因素,只是单纯注重于画作本身,极力还原事物原本的模样。同样的,伦勃朗的艺术反映的更是他自己的真实,遵从于内心的真实,在我看来就是带着感情的艺术,即活的艺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于作品之中,悲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认为这样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才能成为永恒。因为无论任何时刻,任何人看到这些作品时,都会感同身受,就好像在一面镜子中窥见了艺术家的秘密,并对其产生了好奇,从而吸引观众去了解去体会。所以说,艺术不一定要高高在上,贴近生活和普通民众的艺术作品才会是经久而不衰的。

然而,作者在书中也给读者们介绍了艺术风格的沿革和演变,从巴洛克到洛可可,从罗马式到哥特式到拜占庭式。当然就我而言,在观赏一幅艺术作品的时候很难从艺术风格的方式去分析,更多的是从艺术作品本身,从构图布局到光线色彩,从作品的表达目的去看和理解。我知道在艺术史上较为注重对作品艺术风格的辨别,尽管本书作者也在用尽量简练的语言去概括和说明,但这些文字还不足以让我能够准确无误地去分辨不同的艺术风格。相反的,从贡布里希的书中,却可以学习到如何去描述一幅画作,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观察,怎么样才能将一幅画作描述地清楚明白。这些或许是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吧。观察要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由远及近;要进行色彩的明暗对比,观察光线强弱与否;要对作品里构图要素的位置布局进行考究等等。我想,既然他写这本书的初衷在于带着刚刚发现艺术的孩子们走进艺术世界,那么读完整本书能够使人更好的学习到如何欣赏艺术对他来说已经算是莫大的慰藉了吧。

最后,我想对我所说的“简单而深刻”作一个说明。简单是指本书通俗易懂即语言不晦涩。而深刻则是代表了多重含义。其一在于本书包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体现在他对艺术史的发展梳理上和他对每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的准确把握上,更反映在他的写作目的上。其二在于本书带给人的思考和感悟是极其深刻的。所谓“艺术的故事”,用讲述故事的口吻来展现一个连贯又不连贯的艺术发展史,各章节之间好似没有联系,但实际上却是相互借鉴吸收并发展传承着。至于给人的思考,则是用通史的眼光将从远古绵延至今的艺术来进行分析和介绍,形成一部恢弘的艺术史。其三在于它的影响深远,流传广泛。或许在读该书之前,我还认为艺术就是一些花里胡哨并不切实际的东西,会不自觉地蔑视艺术。但是通读完整本书以后,我发现艺术从其诞生开始就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它都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艺术可以是统治者意识形态的表现,也可以是普通大众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可以是一座恢弘的建筑,也可以是寥寥数笔勾勒的简单形态。艺术是有灵魂的存在,艺术家的情绪状态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在其作品中,所谓以物辨人也正是很好反映在艺术表达上。当然,就深刻一点,集中反映在全书最后没有结尾的胜利一章,就其对如今影响艺术史研究和发展的九大因素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时代的要求和特点把握得十分准确,同时也反映出艺术地位和价值在当下的不断提高和凸显。通过他的分析,也给今后的艺术发展留下了疑问,未来艺术发展方式将会是如何呢?艺术是否能够不断创新而一直保持活力?然而,未来尚未可知,只不过留下的问题值得让人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丨即使你不懂艺术,也该读读这本《艺术的故事》
石炯:和大家谈一本好书
审美能力一旦获得,便是终身制
桑德罗·基亚的 “漫游”
中国现代画坛上的杰出艺术家——齐白石
伦勃朗的历史画创作及其对于荷兰艺术的重要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