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梗的“自我救赎”不是梦

  人体器官的“自我修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梦想,随着再生医学的不断发展,这个梦想或许将成为现实。世界四大医学期刊之一《美国医学会杂志》不久前报道,人们利用细胞直接重编程技术,有望使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实现心肌再生,从而替代并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实现“自我救赎”。

  所谓再生医学,是指利用生物学及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创造丢失或功能受损的组织和器官,使其具备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由于心肌组织缺乏再生能力,一旦供血血管堵塞发生心肌梗死,受损的心肌只能由疤痕组织增生进行替代,从而降低心脏的泵血能力,导致心衰,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主要是通过药物、支架或手术“打通”病变的血管,尽量挽救受损心肌。科学家们正着力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心肌能在人体中再生,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恢复心功能。

  “细胞直接重编程”是攻克这一难题的关键技术。具体地说,就是把细胞基因像操作计算机编程一样进行重新调整,使其由一种细胞转变成另外一种细胞。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通过逆转录病毒,将4个转录因子的基因导入到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使其转变成具有多种分化功能的细胞,为细胞重编程技术奠定了基础。从此以后,人们不再认为细胞的命运不可逆转,通过“直接重编程”这一技术,实现了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转化。

  自2010年起,科学家们便开始不断尝试这一技术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他们在心梗小鼠的心脏中导入不同的基因组合,实现了将心梗“疤痕”中的成纤维细胞“直接重编程”为跳动的新生心肌细胞的构想,并最终改善了小鼠的心功能情况。最近,更有学者研究发现,可以无需基因导入,直接将几种化学药物组合,像调制“鸡尾酒”一般,便可实现“疤痕”的“直接重编程”。这意味着,心梗患者将来有望仅通过药物就可以“心肌再生”。

  再生医学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高科技医疗手段之一。细胞的“直接重编程”技术的实现是再生医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前景充满着梦幻般的色彩:心梗患者有朝一日或许仅通过简单的药物治疗便可让受损的心脏上自动“长出心肌”。此外,这一技术同样适用于其他疾病,如直接再生神经细胞、肝细胞等。也许,未来人们有望能掌握自己的“细胞密码”,可以像修理机器一般为自己修理各个器官“零件”。然而,如何保证细胞转化过程的安全性、如何让转化过程更高效、如何寻找更为简便的编程方式等,还是科学家们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责任编辑:侯荣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间充质干细胞一人体的修复大师,为治疗多种疾病提供可能
面对心脏病,支架不再是首选,干细胞疗法将为老去的心脏带来新生
从干细胞到心肌细胞,神奇的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又有新进展
探究2023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按需器官制作”新动向:iPSC技术助力心脏再生医学成为现实
心肌纤维化怎样治疗才最好?
修复力再好也经不起“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