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笔记:中医脏腑学说

中医脏腑学说

五行

五位

西

四季

长夏

五脏(阴里)

心(脑)

六腑(阳表)

小肠(三焦)

大肠

膀胱

五官

五体

(爪)

五液

()

五色

绿()

()

五味

七情

()

()

六欲

()

()

()

五志

五感

()

五觉

()

五变

()

()

()

六邪

()

湿

中医学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等三大部分。脏腑是生命活动的中心,气血由脏腑功能活动生成,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五脏的功能与作用

一、脾与胃

1. 主运化

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

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食物由胃初步消化后,经脾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水谷精微,再向上转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而布散全身,以营养周身各组织器官。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将机体所需之水液,上输于肺,敷布全身,以滋养需濡润各组织器官,并把代谢后多余水液,在肺和肾的协同作用下,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以保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脾的运化功能不良,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以及营养不良等症;当影响到水液的吸收和输布时,又可产生痰饮、水肿等水湿潴瘤疾患常见的病症,多为脾虚、脾湿、便不成形,重则泻肚。治疗调理类似的病症主要靠健脾。

2. 统血

脾有统血的功能。脾虚可引起血不循经,导致各种出血症状。脾有生血的功能,脾虚容易出现贫血。血虚可以引起便秘,脾虚还可以引起咳,咳时两肋疼痛不能转身。

3. 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正常则肌肉健壮丰满,四肢有力。反之,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4.

---接受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这种功能可归结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两方面。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5. 脾和胃的关系

脾为总调度,胃为加工车间,脾主升胃主降。胃气降,水谷才能下行便于消化。脾气升,才能把营养输给肺,肺把营养传给其它脏腑。脾喜燥恶湿,脾湿便溏、泻肚。胃喜润恶燥;胃燥热、胃火上行目赤、牙痛。胃火上行也可引起咳,咳时呕吐,此症应在辰时降胃气,如果胃气不降,会出现恶心呕吐、打嗝、胃痛等症状。若脾气不升,反而下陷,会出现少气懒语、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或其它内脏下垂。

二、肺与大肠

1.主气

---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一是肺主呼吸,进行气体交换;二是肺朝百脉,参与血液循环,将营养传输到全身;三是肺主一身之气。脏腑、经络之气的盛衰,均于肺有密切关系。

2. 主肃降,通调水道

肺以清肃下降为顺。如果肺气上逆可发生气喘、咳嗽等症。人体水液的运行和排泄,不仅要有脾的传输还需肺的肃降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如果肺肃降不利,影响水液代谢,导致水湿停留,会出现小便不利或水肿。肺引起咳的症状是痰中有血丝。

3. 主皮毛

肺司宣发,外和皮毛。肺生卫气,滋养、保护皮肤。人肌肉表面固密,皮肤润泽,身体抵抗力强,不受外邪侵袭。反之,毛皮疏松、面生暗疮、粉刺和各类皮肤病,易感冒。肌表不固,津液外泄,后半夜易盗汗,平时易自汗。

4. 开窍于鼻

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户。

5. 肺与声音

肺通畅,声音洪亮;肺气壅塞,声音嘶哑。养好肺阴补足心气,人可多年不感冒,喉咙不会发炎或沙哑。

6. 肺与大肠

肺气虚大肠蠕动不利,可以引起便秘。大肠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排泄粪便,并吸收部分水液,大肠有病就会引起便秘、腹痛、腹泻或脓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则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也反过来影响肺气肃降。

三、肾与膀胱

1.主藏精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精能化气,气能生精。一是藏生殖之精华,一些不能生育的男女,病因在于肾藏精华不足;二是藏五脏六腑之精华,这些精华主管人的生长、发育和其它重要生命活动,一些人个子矮也与发育期间肾虚有关。给一些长得慢但正在发育期的孩子调肾,身高增长非常明显。

肾虚分阳虚和阴虚。阳虚生外寒,怕冷、手脚秋冬凉,严重者夏天也如此;阴虚生内热,手脚心发热、出汗、牙根松动、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尿血等。

肾为先天之根。肾虚者大部分与先天有关,肾阳虚者其外部特征是耳朵较薄、耳垂小而薄、甚至没有耳垂,这种人比一般人怕冷、手脚凉,女性成熟后月经少而不准、经血色暗甚至有血块,进入30岁后心易发慌、易疲劳,子宫、卵巢、乳房易长肌瘤或肿瘤,脸上长斑,四十岁以后提早绝经;男子40岁以后性欲减退,重者阳痿。

肾阳虚还可引起咳,其症候是咳时口流黏液,牵动后腰疼痛。

肾阴虚者则怕热,无论秋冬春季天凉,总想把脚伸出被子外边,通过滋阴降热,肾阴虚内热引起的多发性口腔溃疡,一周后逐渐改善;糖尿病人也可以逐渐好转。

2. 主水

肾主水,肾是调节体内水代谢的重要器官,故肾有水脏之称;肾主生殖、生长、发育。

3. 主骨,生骨髓,通于脑

肾藏精、精生髓、髓通脑、脑为髓之海。所以,肾精充足,骨头、骨髓、大脑三者充实健壮,四肢轻松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反之动作缓慢、骨弱无力、贫血或眩晕、健忘以及小儿智力发育迟缓。另外,牙为骨之余,肾气衰则牙齿极易松落。

1)肾主骨。肾不主骨,易生骨刺或骨质增生或类风湿。

2)生骨髓。骨髓是人的高级神经,所以有坚硬的骨头予以保护。肾精不足,骨髓不充盈,人浑身酸懒,精神不振。男女房事之后,肾精皆有损耗,第二天精神疲惫。在房事之后调养肝肾,可调拨体内其它营养迅速弥补肾精不足。

3)通于脑。肾气虚的人,男40岁、女35岁记忆力下降过快,及时补肾气或滋肾阴,可使记忆力迅速恢复。

4 . 肾固齿

“肾主骨,牙是骨之余”。凡是牙齿松动者,怕冷时升阳,怕热时滋阴,一个月内牙齿牢固。

5. 主纳气

肾主纳气,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呼吸虽由肺主,但需要肾的协调。肺主肃降、肾予接纳。如肾不纳气,人会出现虚喘、气短,其特点是出气多、吸气少,故有“肾为喘之源”之说。

6. 肾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

耳聋、耳鸣者除外伤所致外,主要是肾虚造成。二阴指肛门和尿道,属于肾的下窍,如肾阳虚时怕冷或手脚偏凉,肾阴虚时怕热、腰酸软,二者皆可致小便失禁,或排尿淋漓不尽,后腰疼痛、起身不灵活是命门火衰,可致黎明腹泻,也叫五更泻。

7. 其华在发

毛发的生长脱落,反映肾之盛衰。肾气旺时毛发茂密,乌黑有光泽;肾气虚衰时则毛发稀疏脱落或变白无光泽。养发必须养肝补肾,肾主毛发、肝藏血、发是血之余。

8. 肾与膀胱

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尿液。肾与膀胱相表里,如果肾正常,那么膀胱的上述两项功能相应就会正常,否则,就会出现尿急、尿频、尿多、甚至尿失禁等症。膀胱的病变归根结底多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四、肝与胆

1.主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人体各部分所需要的血量,随其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人活动时,肝将血供给各个器官,人在休息和睡眠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减少,多余血液即归藏于肝。当肝藏血功能障碍时,可出现肝的藏血量不足而引起头晕、视物模糊、肢麻、筋挛、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等症;或因肝不藏血而导致出血倾向,如呕血、流鼻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月经过多等症。此症应养肝阴和肾阴不足。

2. 主疏泄

肝有疏泄和升发两个作用,以主管全身的舒畅条达。如果肝疏泄不好就可引起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痛、胸肋胀痛、女性月经不调、便秘(这种便秘在7种便秘类型中称为气秘)等,有的女性月经期间头痛,重则呕吐。

若肝气升发太过,便是肝阳上亢,可见头痛头晕;若久治未愈,肝阳亢盛化火,则头痛剧烈或眼红、眼痛、耳鸣、耳聋;再发展肝阳亢极化火生风,则可发生中风症状。肝郁不舒还可引起咳,咳时右肋疼痛。

肝气升发不足时,人会眩晕、失眠、惊悸、精神恍惚。

3. 主筋

由于筋和肌肉的收缩和弛张,使关节运动自如。肝主筋,是说全身的筋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筋得其养,则运动有力而灵活。如果肝的阴血不足,筋失濡养,就会出现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关节运动不利等症。若发生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肢体强直等症,则称为肝风。此外,爪为筋之余。所以从爪甲的色泽,形态变化可反映肝血的盛衰。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肝血不足则指甲枯槁、变薄变软,故称其华在爪

4. 开窍于目

眼睛疾病的根源在于肝。肝火上行则目赤,肝虚则视力模糊、老花、夜盲、畏光、迎风流泪,初期花眼的人经调理可摘掉眼镜;一些患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均可控制病情,有的还彻底恢复了健康。

5. 肝与胆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与肝的功能分不开。肝胆相表里、肝胆相连;肝不正常胆则不利,因此治疗胆的疾病主要是调肝。

五、 心与小肠

心主血脉,向全身供给所需之血液,以维持正常机能,同时又主神明,为精神思维活动之中枢,所以心在内脏中居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能协调整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故而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之称。若心的功能失常,其它脏腑机能活动也会发生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1.主血脉

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所以血液循环的原动力在心脏,这是心气作用的体现。而心行使这部分功能又要依靠心血的供养,两者密切相关,互相依存。人如果心气不足,推动血液循环的力量就不够,人极易乏力,也难以推动肠蠕动,就会形成气虚性便秘。

2. 主神志

人心气虚弱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严重时还会产生厌世心理。许多自杀的人无论起因是什么,最后都是因为心气虚极,由心气虚而出现慢感状态,达到了精神难以承受外界压力的程度产生的结果。

3.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人的脸和舌血脉分布的比较丰富,故心的功能正常与否能直接反映出来。若面色白或青紫无光泽、舌色紫暗无华或白是心气循环不畅或气虚;舌尖红是心火过旺;舌头僵硬难以转弯是心脑血管急病的前兆。

心与汗:“汗为心之液,在内为血,在外为汗。”病人用药发汗过度或因其它原因导致大汗,可损害心阳,重则会出现大汗亡阳的危险现象。所以,平时发现心虚出汗,就应及时补气。

心包是指包裹在心脏外面的一层包膜,属心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所以,外来病邪侵袭于心,心包首当其冲,以防止直接侵犯到心脏,发生生命危险。

4. 心与小肠

小肠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体现为“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小肠接受在胃中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水液,运输于脾,残渣送入大肠和膀胱。心和小肠为表里,心火过旺,可转移到小肠,有的人会小便短赤,重则尿血;有人会咳,咳时肛门排气。

六、三焦

三焦是上、中、下焦的总称。一般认为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内脏器官,而是概括了主要脏腑的部分功能。从三焦的部位和有关脏腑及其功能来说,上焦指横膈以上胸腔部位,包括心、肺两个脏器,概括了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指横膈以下至脐的上腹部位,包括脾、胃等脏器,概括了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是指脐以下的下腹部位,包括肾、膀胱等脏器,概括了分清泌浊、排泄小便的功能。

阴阳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道教、佛教把人体比做一个小宇宙,人的心、肝、脾、肺、肾、和宇宙中的五行是相同的,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胰)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当人体五脏相对平衡时,身体就会很健康,体内肾滋养肝,肝滋养心,心滋养脾,脾滋养肺,肺滋养肾,各脏器之间会产生相生的作用,良性循环。但平衡是相对而言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当其中一个脏器有病的时候,如不及早治愈,慢慢的各脏器之间就会恶性循环,产生相克。假如一个人脾胃不好就会克肾,肾会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也就是“顺之生,逆则克”。

1. 相生关系

木生火,木材可做火的燃料。肝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形象地用太阳对地面的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心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金属从土中而生。脾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肺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有石就有水。石头结构的山可以长树,因为岩缝可以使水升达到山顶。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一片。石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肺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树木生长要靠水。肾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总之相生就是相互滋生、促进、助长。具体说就是肝好,心好;心好,脾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好。

2. 相克关系

水克火,水能灭火。肾循环系统不好,心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肾性心脏病等。但是,水不克火火会失控。

火克金,火可溶化金。心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心肺衰竭等等。但是,火不克金,则金属无所用途。

金克木,金属可伤木。如果肺循环系统不好,则肝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肺阴虚引起的肝阳亢进等。但是金若不克木。木则疯长无序。

木克土,树的种子破土而出。如果肝循环系统不好,则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肝胃不和等。但是土如果没有草木的制约,又会沙漠化。

土克水,土能阻挡水运行。如果脾循环系统不好,则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脾虚引起的肾病等。但是土如果克不住水,水又会泛滥。

总之相克就是相互制约、抑制、克服。具体说就是肾功能不好,心脑血管就不好。心脑血管功能下降,克回肺,又克回肝,肝不好又克回脾胃,肝功能不好的人,见油腻的东西,他就吃不下,最后又克回肾。

3. 相乘关系

相乘指相克太过,超出了正常的制约关系。事物相生相克均匀才能保持平衡,否则会出现连锁失衡。例如肺(金)克肝(木)太过时肝(木)就会受损失常,或克脾(土),或化为火伤肺(金)。

4. 拒纳关系

五脏之间生纳相交为正常。如肺(金)生肾(水),肾接纳肺气。五脏之间依次类推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反之脏与脏之间互不接纳,即逐渐演化为病态。拒纳表现为:木不纳水、水不纳金、金不纳土、土不纳火、火不纳木。中医理论称“子病及母”。

木不纳水,可用水土流失现象作比喻。如有些地方砍树,破坏了植被不能吸纳水,便会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同样,如果肝不纳肾,肾的循环系统就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例如:肝郁气滞引起的肾病等。

水不纳金,流水不腐,水滞则臭,久之可以伤金器。肺为肾上之水,肾不纳肺,则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哮喘、肺气肿、肺积水等。

金不纳土,土孕育了金属元素包括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供养植物。如果金属拒绝接纳土的供养,它本身就不存在了,土也成了无用之土。如果肺不纳脾,脾的运化功能则失常,例如营养不良等。

土不纳火,北方生火炉有一种现象:火炉里抹一层湿泥土,土未干时煤炭在炉中点燃后容易熄灭,因为此时“土不纳火”。待湿泥干了后,煤炭可燃起很旺的火苗,因为此时已是“土克纳火”了。脾胃不好的人会引起心脏病,甚至老年人吃的过饱都可引起心闷、心跳过速,重则心脏供血不足。

火不纳木,木经过燃烧才能转化为能量,如果火熄灭,木转化能量的运动则受阻。心脏不正常,久之会引起肝胆发病。

5. 反侮关系

前面讲了五行相克,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反克现象。反克也叫“反侮”,“侮”即侮辱。例如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

木反克金,金能伤木。一般情况下木不能伤金,但是木燃烧时也可以伤害金。肝火过旺时可伤肺金,这叫“木火刑金”。

金反克火,火能伤金。一般情况下金不能克火,但有时又是可以的,如北方的火炉,只要把进气口的铁门关上,把铁烟筒堵死,金即可把火憋死。肺长期不好,可导致心脏衰竭。

火反克水,水能灭火。一般情况下火不能克水,但是火大于水也可把水烧干。心脏长期不好也可伤肾,致肾水枯竭。

水反克土,土能制水。一般情况下水不克土,但是水大了也可冲破土堤。肾长期不好,也可伤脾,使人的脾胃功能下降。

土反克木,木能克土,一般土不克木,但是土层过厚也可把树种压住,使其不能破土而死;脾胃长期不好可伤肝胆。

纵观上述相生、相克、相乘、拒纳、反侮关系,可以看出,人体五脏各种关系的变化既有规律又是变化的,一定要辩证施治、以简制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六腑的相互的关系 和五行的关系 它们的联
中医理论之精髓
【值得收藏】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一通百通)
重点丨气机升降图
五行五脏六腑相生相克顺口溜,五行 五脏 是如何相生相克
影响你一生运气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