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元宇宙?

尽管目前专家学者对元宇宙的形态和演进路径仍有很多不同意见,但一个普遍共识是,经济系统是元宇宙的核心要素之一。那么,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元宇宙?《元宇宙经济学》一书将从四个层次讨论这一问题:一是稀缺性与可交易的价值;二是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三是可编程价值;四是分布式架构与自发秩序。

一、稀缺性与可交易的价值

在元宇宙中,价值是如何实现的?价值既来自现实世界,更来自数字世界。价值无处不在,但我们首先关注可交易的价值,也就是能参与经济活动的价值。可交易的价值的前提是稀缺性。稀缺性的含义是,不是所有想要的人都能获得,因此需要一套资源配置机制。举个例子,阳光普照大地,价值巨大,但不可交易,只能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其转为电能后成为可交易的价值。

在我们熟悉的现实世界,稀缺性是怎么产生的?第一,自然要素禀赋有限、能量和物质守恒定律约束等造成的稀缺性。比如,在工业生产中,给定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以及生产可能性边界等。产出总是有限的,很难无成本地复制现实世界的产品。第二,政治制度和法律规制造成的稀缺性。一个典型例子是货币。货币供给一方面要匹配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不能过快增长,以免推高通货膨胀。历史上,货币曾通过直接使用贵金属,或挂钩贵金属来保障稀缺性;在信用货币时代,则是通过中央银行制度来保障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碳排放权。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权利凭证,是人类社会为实现减排目标,根据经济学理论创设出的一种新资产类型,在金融发展上有划时代意义。

在多数情况下,现实世界的产品有清晰产权,交易体现为所有权变更。卖家在出售产品后,一般不再保留追索权。

与现实世界相比,数字世界的经济规律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数字世界不等于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数字世界也凝聚着人类的思考和劳动,也满足着真实的人类需求。从娱乐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求,到学习的需求、工作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真实存在的,与人类在现实世界的需求并无二致。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爱德华·卡斯特罗诺瓦(Edward Castronova)是对游戏中经济活动进行严肃分析的专家。他的核心结论是,游戏中的经济活动与现实经济活动遵循相同规律。我们只要看一下Roblox以及腾讯围绕Q币(腾讯推出的虚拟货币)的经济活动,就会明白他所言不虚。

卡斯特罗诺瓦教授在他2001年的成名作中提出,如果将MMO游戏《无尽的任务》(Ever Quest)中的Norrath视为一个国家,其人均GDP将介于俄罗斯和保加利亚之间。对这方面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我们推荐卡斯特罗诺瓦教授与威利·莱顿维塔于2014年出版的《虚拟经济学》(Virtual Economies: Design and Analysis)。

人类为什么需要数字世界,而且需要的程度越来越高?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人作为生命体,需要不断摄入负熵才能维持生命秩序,而负熵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以食物为代表的能量,二是数字世界的信息。第二,人类突破现实世界的需要。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人都是有限的存在。数字世界给予人类超越现实世界规则的体验,摆脱了物理意义的时空观,让现实生活中的时间与地点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大大削弱。

人生中有很多选择是不可逆的。我们经常思考,如果在过去某个时点做了另一种选择,那么今天的局面是否会不一样。罗伯特·弗罗斯特在一首著名的诗中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首诗的标题是《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显然,这个标题在内涵上与《第二人生》(Second Life)、元宇宙有相通之处。但人生没法做受控实验。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只能从数字世界中寻找答案。

与现实世界不同,数字世界的产品不太受到自然要素禀赋或生产函数的限制,不属于能量和物质守恒定律所讨论的对象。理论上,数字世界的边界由人类的想象力决定,有无限可能,会永远拓展。现实世界的产品一般都有磨损和折旧,但数字世界的产品几乎不会灭失。现实世界的产品很难被复制,但数字世界的产品很容易被复制。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具有稀缺性?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信息防扩散技术,以信息隐藏技术(数字水印)和DRM(数字版权管理)等为代表。第二,以MPC(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等为代表的隐私计算技术,让数据可用不可见。第三,区块链技术,体现为同质化和非同质化Token(代币,以下分别简称为FTNFT)。区块链的不可篡改、不能双花和交易可审计等特征,让FTNFT等数字符号具备了稀缺性。

经济学对产品分类主要看两个维度。第一,非竞争性:当一个人消费某种产品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字世界的很多产品可以被重复使用,不会因此降低数量或质量,并且可以被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使用,因此具有非竞争性。第二,非排他性:当某人在付费消费某种产品时,不能排除其他没有付费的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让信息产品具有稀缺性的技术和制度,本质上就是让之前的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和俱乐部产品变为在现实世界中常见的私人产品。

二、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

20217月,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肖风博士在关于元宇宙的一个演讲中将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迁徙分为三个层次:数字孪生、数字原生和虚实相生。

沿着他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正在从6个层次趋向高度融合。

第一,信息基础设施。数字世界在现实世界提供的一系列信息基础设施上运行,比如计算、存储、网络带宽等。这些信息基础设施都有一定的物理形态。

第二,数字世界作为现实世界的镜像,记录现实世界的人、事物和发生的事情等。这方面最受关注的进展就是数字孪生。

第三,用FTNFT代表现实世界的价值,也就是在数字世界具有稀缺性的FTNFT与现实世界具有稀缺性的产品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区块链应用于证券市场,以及最近很受关注的NFT应用于文娱产业,都属于这个层次。

第四,从数字世界操作现实世界的价值。比如,对一辆车通过NFT技术进行分时租赁。

第五,集成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价值的产品。各种人机交互技术,比如AR/VR眼镜,都属于这个层次。它们提供了从现实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接口。

第六,相同参与者,共同经济体。人类社会的数字化大迁徙,本质上就是大量的人类活动、时间和注意力等从现实世界迁移到数字世界,两个世界的互联互通程度不断加深,在价值流通上逐渐融为一体,成为共同经济体。我们可以设想人类投入数字世界的时间和注意力超过现实世界的那一天。

正因为这6个层次的高度融合,我们不能再将数字世界视为虚拟的。在这些融合中,身份层面的融合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身份背后是元宇宙的各类参与者,比如内容创作者、用户和技术开发者等,而身份网络中蕴含的社会关系,在元宇宙中具有重要地位。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向元宇宙转型,正是基于这一点。

数字世界的身份与现实世界的身份之间存在丰富多样的映射关系。映射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也是理解元宇宙中很多问题的关键。具体到两个世界之间的身份映射上,主要存在3种情形。

第一,一一映射。这体现为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等合规金融应用中的严格KYC(了解你的用户)要求,目的是让数字世界的身份严格挂钩现实世界的身份。但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支持可控匿名性(这将是通行做法),就不属于一一映射。

第二,相互独立。比如,在区块链的去信任环境中,地址与用户在现实世界中的身份是完全脱钩的。但随着数字世界活动的发展,为降低交易成本,数字世界会形成自己的身份和声誉机制,比如地址画像。

第三,多重映射。多重映射造就的集成身份,这将是元宇宙的常态。每个人除了在现实世界中有一系列身份标识(比如身份证件、生物特征和社会关系等),在数字世界还将有自己的数字分身,并且这两类身份之间将相互影响。比如,很多人在微信上使用NFT头像,这就是将数字世界的属性带到现实世界。

三、可编程价值

可编程价值将是元宇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编程价值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产物,其驱动力是人类随时、随地、随心——特别是以智能化方式——处置自己拥有的产权的需求。

在不同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可编程价值的实现方式有很大差异,但价值载体主要分成以下5类。第一,货币。第二,资产。第三,身份。为什么身份是一种价值?比如,一些名人通过刷脸就能获得很高的广告收入或大额融资,这就体现了身份的价值。再比如,在区块链中身份对应着私钥,而私钥对应着资产,与价值的联系更直接。第四,权限。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能获得别人没有的信息,见别人见不到的人,做别人没法做的事情,就是价值。第五,社会关系。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积累下的口碑、风评、声誉等社会资本,就蕴含在社会关系中,有巨大的价值。一些人因为违背公序良俗而社会性死亡后,能从事的经济活动、能获得的经济价值,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以上对5类价值载体的讨论,既针对现实世界,也针对数字世界。对数字世界的货币和资产已有很多讨论,未来数字世界的身份、权限和社会关系将越来越受关注。

在以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为代表的传统价值结算系统中,价值载体并不是天然具有可编程性的,需要通过API(应用程序接口)来引入编程逻辑。这个过程离不开中心化机构的审核、认证和执行。

在元宇宙价值结算系统中,价值载体和编程逻辑将可以融为一体。

本书第六章将以数字货币和NFT的可编程性详细说明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代码即价值,可以用代码来刻画丰富多样的价值特征和交易机制。在元宇宙价值结算系统中,可编程性将可以通过去中心化、非许可化和智能化的方式进行,以更好地支持人类随时、随地、随心地处置自己拥有的产权,赋予个人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不受他人限制的自主权,并且能进行复杂的价值操作。

不仅如此,可编程性也将带来互操作性、可交互性、可组合性。如果将可编程性价值抽象为一个函数,互操作性、可交互性、可组合性则相当于对函数进行传参、迭代、联立计算等操作,这有助于从一些小而简单的功能模块出发构建一套大而复杂的元宇宙价值结算系统。

可编程性对个人的赋能,需要低代码化的配合。将来,代码的使用门槛将降低到人人都可用的程度,就像现在人人都可以操作智能手机一样。通过代码来处置自己拥有的产权,将成为个人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价值结算系统中,产权往往是清晰的,交易往往对应着所有权的转移。在元宇宙价值结算系统的支撑下,将出现哪些新的产权交易机制?我们认为,将出现很多深刻变化,一些变化现在已可见端倪。

第一,数字世界产权交易本身就有多样性、多维度。比如,从PGC(专业生产内容)到UGCAIGC。再比如,一些游戏采取边玩边赚方式,把用户的使用和反馈作为系统升级、完善的基础进行奖励。数字世界产权交易的多样性、多维度在数据要素市场体现得最为充分。个人数据的这些特殊性会影响数据要素市场的形式。比如,北京、深圳和上海都在发展数据交易场所,欧盟和英国很重视数据信托,而开放银行是全球银行业的大趋势,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推出了相关试点。

第二,现实世界产权在融入数字世界后具有新特征。交易不一定是买断卖断式的,可以只出让部分产权。比如,在艺术品市场,通过NFT,智能合约自动分配交易收益,让版权方拥有长期被动收入。这种交易方式没有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是无法实现的。

第三,可编程性带来细颗粒度权限控制,这对应着一系列相互补充且可以组合的协议。

第四,产权交易机制多样化,与之对应的金融活动形态也将是多样化的。

四、分布式架构与自发秩序

前文元宇宙概念解析中提出了元宇宙存在底层架构和内层核心之分。底层架构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互操作系统、内容生产系统和价值结算系统。内层核心包括身份、应用、激励和治理。那么,元宇宙中的经济活动将有哪些新特点?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人自主权利的崛起,可编程性赋能。创作者经济和影响力经济正在重组创作者/关键意见领袖、分发平台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方式和利益分配,总的趋势是分发平台地位下降。比如,用户在苹果应用商店里消费所产生的利润,30%归苹果公司。这构成苹果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相当于App开发者向苹果公司缴纳30%的税。谷歌近期准备把Play Store(应用程序商店)的分成比例降到15%,但这对App开发者来说也不低。如果创作者能降低对分发平台的依赖,更直接地联系用户,将能获得更多利益份额。

第二,市场和社区的自组织力量将超越中心化企业组织。内生的、社区式的投融资模式的生命力和效力将超过互联网平台的烧钱模式,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印证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

第三,元宇宙中即使存在一些中心化节点,经济活动在总体上也将遵循分布式商业原则。分布式商业的核心特点是,没有股东概念,所有参与者都是利益相关者(中国香港称之为持份者)。分布式商业将是共创共建、逐渐发展成形的。需要注意的是,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全球趋势。现在各国和地区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强调,本质上就是突出利益相关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根:元宇宙,数字经济的未来载体
元宇宙大爆发:面向 Metaverse 的区块链游戏生态系统 Ludena
M20231013元宇宙NFT
元宇宙的本质——五大融合
元宇宙
首届中国元宇宙文化产业大会暨第76届峰火文创论坛演讲嘉宾高泽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