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威廉·伊斯特利,曾经在世界银行工作长达16年。世界银行虽然名字是银行,其实是国际扶贫机构,负责给世界上的贫困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帮助该地区的人民尽快脱贫。

伊斯特利在他的著作《白人的负担》中写道,在非洲,如果每个儿童能获得12美分的一针疫苗,那死于疟疾的人数将会减半;但过去半个世纪,西方对非洲的援助高达2.3兆美金,却居然没能做到这一点。这笔援助金如果每个母亲能拿到3美金来买蚊帐,死亡率也能减半——但仍然没能实现。

相比而言,2005年7月16日,英美两国却在一天时间里,把900万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送到了读者手中。伊斯特利的疑问是:为什么一项商业活动,这么有效率就做成了?为什么救助非洲儿童,效率却如此低下?

并不是出版商对读者的爱心,超过世纪银行官员对非洲儿童的爱心。造成两者差别的原因,在于慈善和商业两种模式存在相当的区别:

1 慈善缺乏商业那样良好的反馈机制。

在商业市场里,一碗面十元钱,食客吃完有两个选择:下次继续吃,下次再也不吃。经营者会根据食客的选择来调整自己的策略:要么提高口味、要么降低价格,否则生意就难以为继。

但慈善却不同。白送一碗面,肯定有人要。即便口味稀烂,下次白送还是有人要。施善的人,并不能真正掌握受助者的真实状况,因为永远是随时送随时有人要。

也就是说,跟具备良好反馈机制的商业市场相比,慈善的行善效率不易确定。

2 花谁的钱、谁来花钱的问题。

商业活动,每一分都是花的自己钱,要对成本和收益精打细算。不仅要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还要有防备意外的应急预案,否则本可以赚钱的事业,很有可能最后亏得血本无归。

但慈善不一样,捐助者和行善者往往是不同的群体。由于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赚了亏了对于自身都无损失,所以认真和投入程度,很难与关系切身利益的商业行为相比。

只要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就很难像花自己的钱一样上心。这是难以改变的人性。何况许多地区的贫困本来就是由腐败无能的政府造成的,而善款又落到这些政府官员的手里,所以最后效果可能背道而驰。

3 花钱养懒汉的效应。

商业会刺激人奋发向上的原动力。只有努力,才能生存下去。在这样的情境下,人往往会迸发出超越极限的能动性和斗志,尽最大努力去成就事业。

而慈善的持续扶贫,可能反而会造就人的依赖和惰性。在有外界援助时,人可能反而会减少斗志和尝试。这种情况下,人努力的方向不是力争上游而是力保下游——保住贫困,才有源源不断的援助。古语有“救急不救贫”的箴言,并非是一句空话。

商业行为依托市场调节机制,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能最大程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创造性。与坐等天上掉馅饼的慈善相比,每天每个人都依靠大量陌生人的劳动交换而维持生存。所以看似功利无情的商业,实际上反而是最大的慈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报:贫困不是一个纯技术性问题
一年投资援助非洲好几百亿,中国真是“人傻钱多”吗?
美元不是钱吗?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让《贫穷的本质》告诉你.....
托国际援助的福,这片大陆的经济停滞了40年| 趣商业
【关注】2000万人食不果腹,全球面临1945年以来最大人道危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