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幻梦中的红色巨兽——苏联24型战列舰计划始末
userphoto

2023.11.06 北京

关注

如果你觉得23型“苏联”级战列舰是苏联人在“大舰巨炮”的道路上抵达的终点,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苏联人直到斯大林去世前,仍然在尝试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比“苏联”级更远,而“24工程”便是他们为这条延伸的道路所起的名字。不过,尽管起好了名字,苏联人却未能在这条路上坚持很久,因为随着1953年,斯大林——这条道路最坚定的支持者——的逝世,24工程的项目便立刻被中止并取消了……

1.全新设计的方案

在23型“苏联”级战列舰定型时,其方案其实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由于进度要求,对于“苏联”级的改进只得放到日后进行,也因此催生出了23bis和23NU项目(详情可以参见下面那篇文章~)。不过,苏军总参谋部在接到第四中央设计局(TsKB-4)的23NU方案后,便立刻意识到,在23型战列舰的基础上做改进已经不具备太大意义——无法获得太多战力提升的同时,工作量又不亚于设计一型新战舰。于是,在1940年9月,总参谋部拒绝了TsKB-4的23NU方案的同时,又给他们下发了新的技术指标,要求设计局按照新指标设计战舰。此时,新战舰方案并未获得正式的项目代号,因此设计局内部自行起了个代号——24工程。

文章加载失败

总参谋部在1940年9月下发给TsKB-4的技术指标包含如下要求:①吨位不得超过23型;②航速维持与23型相同;③核心防护区长度不应长于23型;④水下防护系统的深度应为6.5~7米;⑤副炮组应包括12门152mm炮和16门100mm高平两用炮;⑥装甲防护水平应与23型相当;⑦副炮组可设置于主炮炮口爆风的影响区域内;⑧弹药库可以设置在紧邻锅炉室及轮机室的舱室内;⑨采用6座大型或12座小型锅炉;⑩应尽量缩短传动轴长度;⑪锅炉的位置应设置得尽量低;⑫涡轮驱动的辅机应该为电力驱动;⑬添加柴油发电机(原本23型上只有涡轮发电机);⑭轮机系统维持与23型相同。

这份指标表明,尽管23型设计上存在诸多不足,但苏联海军方面为了能够尽快获得新舰,并不打算修改23型的舰型设计,也因此放弃了以23型的舰型和动力系统无法达到的30节航速指标。不过,其他方面的改动不可谓不大,例如柴油发电机的使用可以使得24工程的燃油经济性好于23型,在维持续航力的同时可以缩小燃油舱的容积,以便容纳更多的100mm炮。在甲板布置方面,23型要求所有的副炮(包括152mm和100mm)均要位于主炮极限射角的炮口爆风范围外,但是在与德国人进行技术交流后,苏联人认为这项要求并无必要,因此24工程的甲板空间也得到了极大解放,副炮配置空间更为充裕。至于多出来的火炮导致需要更多的弹药存储空间,则需要将弹药库配置在动力舱室旁边——尽管由于动力舱室的高温导致一般设计中并不会做如此配置(发射药的性能受温度影响很大),但是苏联人认为在弹药库和动力舱室之间设置额外的隔热层(双层隔壁+空气)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早期24工程的舰体中部舱室示意图,注意图中编号1、4、8的分别为37mm炮、152mm炮和100mm炮的弹药库,由于这些弹药库紧邻高温的锅炉舱和动力舱,因此苏联人设计了双层隔壁,以求弹药库免受高温影响

24工程相比于23型最大的改动还是在防护方面。由于测试表明“普列赛”系统防护效果不理想,同时这套系统结构也过于复杂,因此苏联人在23bis和23NU上就想将其换成多层纵壁系统。不过,23型毕竟在设计时就只考虑过使用现有系统,但这些都不是最优解,因此TsKB-4根据水下防护系统测试的经验,为24工程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水下防护系统。这套系统采用了类似美国战舰的箱型突出部设计,内部设置有两层隔板,同时与主舰体之间还有一层50mm厚的装甲隔板。在核心区防护方面,24工程相比于23型并未对主装甲带做任何改动,而只是在主装甲带内侧设置了一层额外的50mm装甲隔板——这是因为苏联人在测试中发现,自己在设计23型时应用的德玛尔公式已经过时,无法准确计算当前的甲弹对抗相关数据,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有理由怀疑,23型的装甲防护水平低于设计预期。为了能够使24工程的防护水平达到预期,同时不修改23型的舰体设计,苏联设计师们便在主装甲带内又额外设置了一层装甲隔板。

早期24工程的防护方案,核心区相比于23型基本没有变化,不过主装内部添加了一层50mm的额外隔板,水下防护则采用了全新设计的箱式突出部结构

1940年10月,TsKB-4提交了4个初期草案,这些草案基本相同,只是在水下防护系统深度(6.5米和7米)及锅炉数量(6个和12个)上做了组合而已。不过,这些为了能够尽快建造而设计的方案遇到了更为现实的问题——23型的建造进度大幅延宕。按照原本的计划,苏联海军在1941年便需要拿出新方案给造船厂,也因此催生了23bis和23NU方案,24工程也是为此准备的。但是,在1940年10月,苏联人便放弃了所有的计划——“苏联”和“苏维埃乌克兰”的预计下水时间不会早于1943年6月,“苏维埃白俄罗斯”还因为铆钉质量问题直接停工。至此,设计24工程的急迫性也不存在了,而这些早期草案连同其应急性明显的技术指标,也一同被扔进了垃圾桶。苏联海军开始寻求更为优秀的未来方案。

早期24工程D-6-7方案线图,6指的是锅炉数为6,7指的是水下防护系统深度为7米,其他的三个方案分别为D-6-6.5、D-12-7和D-12-6.5,四份方案大同小异。早期的24工程方案因为23型进度的延宕而被放弃。注意24工程上应用了23bis的一项改进:拥有4座副炮射控塔

2.喀山转移

由于根据“苏联”级建造计划的延宕,苏联的各大造船厂在1943年之前都不会有多余的能够建造战列舰的船台空间,因此24工程拥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设计。按照造舰委员会的估算,设计局只需要在1942年3月提交草案即可。1941年初,苏军总参谋部便开始研究全新的技术指标,新战列舰的设计目的便是全面改善23型战列舰上存在的各种问题。1941年5月,总参谋部发布了经由海军人民委员(海军部长)库兹涅佐夫认可,并且吸收了西欧战争经验的技术指标:

  • 主副炮配置(副炮指152mm火炮)应于23型相同

  • 防空火力包含16门100mm炮和44门37mm炮

  • 如有可能,应以正在开发的双联130mm高平两用炮(即B-2-U)取代152mm和100mm副炮,数量为24门(12座双联)

  • 携带6架水上飞机,并可在航速18节时进行回收

  • 装甲应对406mm穿甲弹有80~200链(约15~37km)的免疫区,可防御5000米高度投下的1000kg炸弹,如有可能应考虑防御2000kg炸弹

  • 水下防护系统应可抵御500kg当量的鱼雷/水雷攻击,同时船底应有防御无接触武器(例如磁引信鱼雷)的措施

  • 最高航速不低于30节,巡航速度24节,经济航速18节

  • 续航里程应达到10000海里/18节

设计任务依旧下发给了此前一直担当此项工作的TsKB-4,内部代号“24工程”也获得了“转正”,成为了正式的项目代号。然而,项目转正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苏联人便遇到了更大的问题——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

出于保护目的,在德国入侵后不久,TsKB-4的全体人员和资料便开始向后方转移。1941年8月,TsKB-4便转移到了莫斯科以东的喀山市,以便可以在不受战争干扰的情况下继续24工程的设计工作。不过,喀山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不比列宁格勒,因此TsKB-4在这里并没有进行太多整舰设计,而是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诸如水下防护系统这样的子系统设计上。因此,尽管在转移至喀山后,TsKB-4便很快拿出了第一份24工程转正后的设计草案,但是这份草案基本沿用了他们在1940年时设计的初案,只是根据防护要求加强了装甲,并额外添加了一层舰底满足对无接触武器的防护需求。虽然在喀山的工作条件下,TsKB-4能拿出方案来已属不易,但是苏联此时对战列舰也已经没有什么迫切需求,因此这份草案在1944年被总参谋部驳回。

早期24工程的D-6-6.5方案,TsKB-4在24工程“转正”后拿出的第一份草案与这些早期方案并无什么不同

3.战后的超级战舰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TsKB-4在1941年就提出了第一份草案,而驳回却要等到1944年?这是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处于后方的各舰船设计局进行了长时间的重组,各设计局的任务也进行了重新分配,也因此导致各项舰艇设计工作均中断了很久——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战争中的苏联并没有余力去建造海军舰艇。在重组中,TsKB-4不再担任战列舰设计的任务,该任务被分配给了第17中央设计局(TsKB-17)。不过,由于TsKB-17同样担负巡洋舰的设计任务,因此在二战结束后,这家设计局突然变得繁忙起来——包括68型、68bis型、65型和82型巡洋舰的设计任务全都落到了他们头上,当然也包括24型战列舰。由于TsKB-17不堪重负,因此1948年,苏联海军成立了一个新的设计局,称为TsKB-L,专注于24型战列舰和82型重巡洋舰(“斯大林格勒”级)的设计。一年后,TsKB-L改名TsKB-16。

24工程相比于23型最大的改动是水下防护方面,这是下文提到的13号方案的防护示意图,注意其防雷纵壁和双层船底结构

由于设计局方面的变动较大,因此在1945年之前,24工程的方案设计工作基本由科学技术委员会(NTK)进行——尽管这个科研机构进行的工作与其称为“设计”,还是称为“设想”更为合适。NTK为24工程选定了一个假想敌——美国“蒙大拿”级战列舰,尽管这型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在美国参战不久后就被取消,但是但是苏联人判断美国人在战后会重启这项计划。NTK因此大幅提升了24工程的吨位,以使其能够有超越“蒙大拿”的性能。NTK设想的几个方案里,24工程的吨位在75000~130000吨之间,火力选择为9~12门406mm火炮或9门457mm火炮。不过,在二战结束后,由于情报显示美、英、法的战列舰建造计划均只是二战时期的延续,并无类似“蒙大拿”级的新建计划,因此苏联海军认定,24工程的性能只用超越“衣阿华”即可,吨位也被限制在75000吨——即便如此,这个数字也比23型“苏联”级的吨位高了将近1/4。

1945年8月,苏联海军内部会议确定了未来10年的造舰计划,这份计划里包含至少10艘24型战列舰。不过,在海军人民委员(即苏联的海军部长)库兹涅佐夫于1945年9月27日向斯大林提交计划时,这位受航空母舰战术影响颇深的将领向斯大林提议,苏联海军不需要那么多的战列舰,最多建造4艘即可。然而,出乎库兹涅佐夫意料的是,向来喜欢“大舰巨炮”的斯大林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建议他进一步削减战列舰数量至3艘,而其中只有2艘是新建的24型,第三艘则是续建位于莫洛托夫斯克的23型“苏维埃俄罗斯”号。

位于莫洛托夫斯克的402号船台,“苏维埃俄罗斯”号在此建造

依据斯大林的指示,库兹涅佐夫通过海军人民委员部于1945年12月19日发布了最新的24型战列舰指标。库兹涅佐夫为24型设定的任务目标为:“摧毁所有类型的敌方战舰,增强己方舰队的进攻能力,摧毁敌方重要战略目标或海军基地,为己方船队提供护航,为两栖登陆提供火力支援”。具体的数据指标要求如下:排水量70000~75000吨,9门406mm主炮,24门130mm副炮,48门45mm高炮,60门25mm高炮,6架水上飞机,航速30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防护上对406mm穿甲弹有80~180链的免疫区(约15km~33km),对3000米高度投下的1000kg穿甲炸弹免疫,水下可以防护900kg TNT当量的爆炸。这项指标要求相比于战前设定的24工程指标并无太大变化,只是大幅加强了对空火力和水下防护要求,而这些要求的变化都是基于战场经验设定的。在苏联海军的计划表上,24型战列舰应于1951年之前确定草案,1952年开始详细技术设计。

24型战列舰的总设计师——列夫·阿尔卡德耶维奇·戈登,起初供职于第四中央设计局,不过随着24工程的设计单位一再变化,他也一再更换着工作单位

不过,如前文所述,负责24型战列舰设计的TsKB-16同时也承担着82型重巡洋舰的设计任务,而82型这项更受斯大林青睐的项目具有更高的优先度,因此在1950年之前,24型的设计工作鲜有进展。由于缺乏人手,TsKB-16在设计24型战列舰时与战后新成立的研究所TsNIIVK(中央舰船建造科研所,由船舶设计科学技术部NIVK重组)进行合作,并事实上基本由后者完成所有工作。不过,TsNIIVK继承了此前NTK的思路,认为苏联的战列舰应全面优于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由于苏联方面获得的情报显示,衣阿华级拥有9门406mm主炮的同时,还拥有19英寸厚的主装甲带和35节的航速,而为了能够全面超越这些数据,尽管海军方面下发的指标已经规定好了吨位和主炮火力,苏联的科研人员们还是提出了吨位在80000~100000吨之间的多项草案,并计划使用457mm主炮。

24工程13号方案的装甲防护示意图,尽管早期指标要求简化装甲布局,但是在该方案上主装甲带依旧由4种不同厚度的装甲组成(舰艏至舰艉450-435-410-425)

1950年初,24工程的设计工作被全面转交给TsNIIVK下属的第45科研所(TsNII-45),以便于TsKB-16能够全身心地投入82型重巡洋舰的设计工作中。不过,有鉴于科研所此前迷恋于全面超越美国战列舰并不断放飞自我的设计行为,斯大林亲自对此表达了不满,并要求科研人员不得继续设计主炮口径超过406mm、吨位超过75000的战列舰。TsNIIVK根据指示,将吨位上限设定为73000吨——这个吨位,在他们此前放飞自我的设计中,是仅仅被称作“中型战列舰”的吨位。根据此前设计的草案,TsNIIVK选定了一份编号13的方案作为设计基础,并在其上做出了一系列减重措施以使其能够满足不高于73000吨的要求。这些措施包括缩小船体尺寸、缩减弹药库尺寸、减少130mm副炮数量等。

24工程的13号方案,是被选做进行下一步设计的基础方案,注意其位于舰体中轴线上的4座双联装130mm炮炮塔,这项设计是为了能够在减少130mm炮的数量的前提下(由24门减少至16门)维持同等的舷侧副炮齐射火力(12门炮),而减少副炮数量的目的是将吨位控制在73000吨

4.小型战列舰的思路与末路

不过,尽管担负着24型战列舰的设计任务,TsNII-45的专家们其实对这型“超级战舰”并不感冒——他们认为这型战舰适用于二战时期,但是已经不适应未来发展。为此,TsNII-45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开发一型小型战列舰,可以同时满足24型战列舰及82型重巡洋舰的任务要求。在这些专家的设想中,2~3艘小型战列舰可以集中火力对付一个敌人,以达到一艘24型战列舰的作战效果,而如若敌人想要反击,也无法在如此火力下瘫痪所有的小型战列舰。

1951年4月,TsNII-45将这项思路提交至船舶建造委员会进行讨论。会议上,苏联专家们提出了更多细节思路,包括可以选择使用457mm主炮,辅以180mm或220mm炮用以在远距离摧毁敌方雷达和火控,可以通过减少主炮数量和降低水下防护水平的手段实现在82型的吨位上防护406mm穿甲弹的要求。船舶建造委员会认可了这项思路,并允许TsNII-45进行草案设计。1951年底,科研所拿出了9个小型战列舰的草案——尽管数量很多,但是这些方案有很多共同点,例如全前置的主炮。这样的布置方案是为了能够节省出加强防护的重量,而且这种布置也可以令战舰的主要作战姿态是舰艏对敌,由此可以只用加强舰艏部分的防护,而舷侧防护可以相应削弱。

“小型战列舰”思路的II+III-3号方案,注意其全部位于舰艏的主炮和舰艉的180mm副炮
“小型战列舰”IIu-2p号方案,舰艉副炮使用220mm炮。“小型战列舰”相比于73000吨的24型战列舰,防空火力有大幅削减,这不仅仅是因为重量限制,还因为科研人员相信防空火力可以由护航舰只提供

船舶建造委员部对这项方案十分中意,并建议海军用“小型战列舰”取代73000吨的方案,作为24型战列舰的方案。委员部将这项方案提交至了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副总理)布尔加宁手中。布尔加宁本身并非决策者,因此他下令船舶建造委员部和海军合力研究,这项“小型战列舰”方案和原本73000吨的24型方案哪个才是优解。不过,这项研究从未正式开始过——因为随着1953年斯大林的逝世,海军所有的超大型水面舰艇的设计项目都被叫停了,而这其中最大的24型战列舰自然也不能幸免。而直到斯大林逝世,24工程也没能确定自己最终的形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53. “苏联”级往事
“钢铁猛兽”的纸面对决,美国“蒙大拿”VS苏联“苏联”级
英国战巡简史(八)——消逝的终章:G3型战列巡洋舰
“新大陆”无畏舰时代的黎明:美国战列舰发展史
从长门到超大和-谈日本战列舰的发展史
扩张时期的疯狂,日本海军后条约时代的战列舰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