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颜料色泽

古代对颜色的叫法有图中这么多吗?那要怎么确保各家裁缝铺和绸缎庄的布料颜色一致呢?

无不散席烹饪工艺专业,古典饮食文献爱好者ψ

我国对纺织物进行设色的原料中,矿物颜料使用最早,植物染料种类最多,应用范围也最广。这两种虽然都是设色的原料,但它们的设色原理却不相同。矿物颜料着色是通过黏和剂使之粘附于织物的表面,遇水及日晒容易脱落。植物染料则不然,在染制时,色素分子经化学吸附作用与织物纤维亲合,改变纤维的色彩,虽经日晒水洗,均不脱落或很少脱落。故谓之“染料”,而不谓之“颜料”。因此利用植物染料,成了我国古代印染工艺的主流。我们的祖先最初也许是在无意中发现,原野上的各色野花以及它们的绿叶,搓揉成浆后可以用来描绘,以后逐渐知道草木之根、茎、叶、皮经温水浸渍后,都可提取染液。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先人逐步掌握了植物染料的提取、运用技术。人们的纺织品也由此开始五彩缤纷起来。在《诗经》《小雅·采绿》中有“终朝采绿”“终朝采蓝”等诗句,描写的是对染色原料的采集。据《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记载,到明代可用于染色的植物已扩大到几十种,如槐米( 未开的花蕾) 可以染黄色。黄柏树,开着红色花苞的郁金草,以及山野里到处生长着的揪树、柞树、五倍子等,都是染色的好原料。将采集的植物染料变成各种艳丽的色彩。 

在技术较为落后的商周至战国时期,染色只能在夏、秋两季进行。如采蓝、染蓝必在6 月至7 月;挖茜草根、染红必在8 月至9 月;其他染草的采集和染色也大多在秋季,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染业的发展。后来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用酒糟发酵,可以随时将沉淀了的染泥再还原出来染色,于是染色作业就再也不必抢季节赶时间进行了。这一重大发现,促进了蓝草的广泛种植;染蓝的作坊开始遍及战国时代各国,而荀子正是总结了织物染色的经验,在《劝学篇》中写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 

在印染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将织物反复多次地浸泡在同一种染液中着色,每染—次色泽即加深些,此为浸染。《周礼·钟氏》染鸟羽云:“三入为纁,五入为緅, 七入为缁。”套染是将织物多次浸入两种以上不同的染液中,以获得各种层次的中间色。根据《诗经》对当时所染色彩的描述,说明早在3000 多年前,劳动人民即已获得染红、黄、蓝三色的植物染料,并能利用红、黄、蓝三原色套染出更多色彩来。媒染法是借助某种媒介物质使染料中的色素附着在织物上。它不仅适用于染各种纤维,而且在利用不同的媒染剂后,同—种染料还可染出不同颜色。《淮南子·俶真》中有:“今以涅染缁,则黑于涅”,涅是一种矿物,可用作黑色染料,这里当媒质。涅本身不怎么黑,故曰淄虽由涅染,而黑于涅。媒染染料较之其他染料的上色率、耐光性、耐酸碱性以及上色牢度都要好得多,但染色过程比较复杂,媒染剂必须正确使用,才能达到目的。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的丝织物有2 4 种颜色,其中仅红色就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黄色也有6 种之多,这就是在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媒染得到更加丰富的颜色。 

明清时期随着我国的染料应用和印染色技术水平的提高,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用于染色的植物种类也增加到几十种,从而不仅使配色、拼色所用色彩范围有了可供选择的余地,还促使织物色彩的色谱衍生得更为广泛。如红色调有大红、莲红、桃红、水红、木红、暗红、银红、西洋红、朱红、鲜红、浅红,黄色调有黄、金黄、鹅黄、柳黄、明黄、赭黄、牙黄、谷黄、米色、沉香、秋色等。张謇在《雪宦绣谱》中说:以天地、山水、动物、植物等自然色彩,与深浅浓淡结合后,可配得色调704 色。如此多的色彩,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要靠熟练地掌握染料的组合、配方及工艺条件的改变方能达到。而这一切又是从一定的科技成果中获得的。因此,可以说色彩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色彩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是不可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银杏落叶做染料染色,天然又有效
古代没有七彩霓裳? 这就给你点“颜色”瞧瞧
草木染 | 寻最初的自然本色
等待万物复苏的春天,与草木有染
能够用作植物染色的都有哪些植物?
草木染的基本方法(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