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中国传统文化:知古代茶事典故 品悠香古韵茶史

茶叶中国8月8日讯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茶艺发展到现在,已在世界享有盛誉。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也留下了不少关于茶的典故,读来或耐人寻味,或让人引以为戒。

孙皓赐茶代酒

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载:“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文中“皓”即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来客至少饮酒七升。但是他对博学多闻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他便“密赐茶荈以代酒”。这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陆纳杖侄

茶圣陆羽的《茶经》转引晋《中兴书》中有记载称,晋人陆纳,曾任吴兴太守,累迁尚书令,有“恪勤贞固,始终勿渝”的口碑,是一个以俭德著称的人。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满。陆纳便自作主张,暗暗备下丰盛的菜肴。待谢安来了,陆俶便献上了这桌丰筵。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并打了侄子四十大板,狠狠教训了一顿。

单道开饮茶苏

陆羽《茶经七之事》引《艺术传》曰:“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单道开,姓孟,晋代人。好隐栖,修行辟谷,七年后,他逐渐达到冬能自暖,夏能自凉,昼夜不卧,一日可行七百余里。后来移居河南临漳县昭德寺,设禅室坐禅,以饮茶驱睡,后入广东罗浮山百余岁而卒。而所谓的“茶苏”,是一种用茶和紫苏调剂的饮料。

王濛与“水厄”

《世说新语》中也曾出现关于茶的典故,原文记载:“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文中的王濛是晋代人,官至司徒长史,特别喜欢茶。他不仅自己一日喝茶数次,而且,每当有客人来,还一定要与客同饮。当时,士大夫中还多不习惯于饮茶。因此,去王濛家时,大家总有些害怕,每次临行前,就戏称“今日有水厄”。

王肃与“酪奴”

北魏杨炫之撰写的《洛阳伽蓝记》卷三记载了关于茶叶的这样一个典故:“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肃一饮一斗,号为漏,经数年以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是有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王肃曾在南朝齐任秘书丞。王肃在南朝时,喜欢饮茶,到了北魏后,虽然没有改变原来的嗜好,但同时也很会吃羊肉奶酪之类的北方食品。当人问“茗饮何如酪浆?”时,他认为茶是不能给酪浆做奴隶的,意思是茶的品位并不在奶酪之下。但是,后来人们却把茶茗称作“酪奴”,将王肃的本意完全弄反了。(伍策 作者:优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里乾坤】水厄酪奴
古代十大茶典故(组图)
转载 古代十大茶典故
十大经典茶故事
“以茶代酒”你知道怎么来的吗?
茶百科丨茶事典故—单道开饮茶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