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以冷泡茶为突破口创中国茶业升级版

以冷泡茶为突破口创中国茶业升级版

——访福建省著名发明人侯梦斌先生

    记者 黄世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如何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成为各行各业谈论的热门话题。

当我再次邀请我省著名发明人、侯梦斌先生到《6·18博览》做客时,这位多年来对茶业颇有研究并获多项专利的专家,向我和盘托出他对打造中国茶业升级版的真知灼见。

“茶叶是福建、也是我国一大产业,面对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我做了深入的思考,认为最好能以‘冷泡茶’作为切入点、突破口,实现我国茶业的转型升級。”侯先生坚定地说。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人不仅为世界贡献了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在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之深远,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所鲜有的。”侯先生一开头就说: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叶生产史已越千年,至今仍是世界最大茶叶种植地;改革开放以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又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朝前看,我们不能不正视:中国茶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不容乐观。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出口茶叶每公斤均价不足4美元,只是国际市场茶叶均价的60%;中国茶叶的亩产量也只是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60%,也就是说,中国茶业总体经济效益仅仅是国际水平的36%而己。而国外一家经营茶叶的著名公司“立顿”,一年的业绩是我国六万多家茶叶企业的三分之二;福建省2011年种茶317.4万亩,产茶29.6万吨,毛茶产值110亿元(37.41元/公斤);出口绿茶均价2.2美元/公斤,而立顿在中国的均价236元/公斤。

“成功是最好的良师益友。”侯先生指出,研究“立顿”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立顿”能成为全球茶业的龙头老大,与其始终将“创新”视为企业灵魂是分不开的。十九世纪初,西方世界王权没落,中产階级兴起,创立不久的“立顿”及时创新经营理念,提出“让茶回归民众”口号,使喝茶从贵族沙龙走向大众消费,极大地扩大了茶叶市场。为了使广大民众摆脱繁锁的泡茶饮茶环节,他们又推出茶的新商品模式,开发了“袋泡茶”;推出红茶工业化加工设备与工艺,扩大了茶叶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他们通过拼配实现茶品质标准化,使茶叶可进入现代商品流通网络,从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而反观中国茶产业,恰恰与之背道而驰。” 侯先生分析道:

近些年,不少中国茶商缺乏国际市场眼光,自我陶醉在“中国式茶文化”,致力于“皇家极品茶”的生产,致力于精美包装,津津乐道某某极品茶每斤拍卖几万元、几十万,从事着同一营销模式:装俢一个古香古色的店面或会所——主要请关系户品尝传说中的茶叶——以公费消费为主卖出茶叶——最终形成一个利益关系消费网络。这一切似乎在力图使民众相信:只有有闲有錢的人才配得上喝茶。加上前些年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一时间天价“礼品茶”满天飞,成为不少人办事谋利的“敲门砖”,“礼品茶”销量占总量的50%左右。结果是茶叶零售价格中有60%以上是交易成本,30%是包装等其他成本,茶叶物质成本不足10%,“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茶的消费动力越来越小。加上外国没有这一套,茶叶外销无法打开;内销“中央八条”下达贯彻,马上断了“礼品茶”的财路,茶的好景不長、销量大减,难以持续发展。

“当然,我们并不一概否定中国现有茶叶生产与销售模式,不用刻意步‘立顿’的后尘,”。侯先生继续分析:我们可以继续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可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炒茶文化是为开拓市场服务,别变成一小群人的自娱自乐,甚至成为皇帝新衣式闹剧。中国有中国的市场环境,我们可以在保住每斤几千、几万“礼品茶”市场的同时,为更多每斤才几十元的茶叶找到升值空间。“试想一想:如果福建产的29.6万吨茶,每吨也卖出立顿‘大众茶’236元/公斤的价,那就是698.56亿元的大价钱啦!”

“是时候了,是冷静下来,看一看世界上茶业经营者在做什么,认真思考什么才是茶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时候了!”侯先生严肃地说,要清醒看到:世界茶业的科技创新正风起云涌:“立顿”新推出的可冷水沖泡的茶叶又大获成功;茶生化工业(茶多酚,茶红素,咖啡因等等)已开拓出另一个茶市场;日本开发的五花八门瓶装茶饮料——γ-氨基丁酸茶、低咖啡因茶、包络抹茶、调味茶等,深得青少年喜爱……要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国茶企业那种古老的、自然状态农产品的“感性消费”模式,已不适应进步发展的社会,可量化的质量是商品交易的基础,“理性消费”已成为当今市场绖济主流。国外广大消费者,并不具有中国茶文化背景;即使国内年青一代,对于他们多数来说,如同咖啡、可可一样,是一种饮料、一种“商品”而己。他们喝茶的理性要求是:安全、健康、方便。“抓住国家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积极打造中国茶业升级版,在继承发扬中国‘茶文化’一翼的同时,加强茶种植生产营销科技创新的另一翼,让中国‘茶文化’与‘茶科技’两翼齐飞,实现中国茶业的华丽转身,使古老的中国茶业在世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侯先生加重语气说。

新趋势存在的缺陷

如何实现中国茶业华丽转身,侯先生拿出不久前(11月2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新批下来的自己的专利——《一种冷水冲泡型茶叶加工设备与工艺》,兴奋地说:我们完全能以“冷泡茶”生产作为转型升级的切入口、突破口,对我国茶业进行整体创新,变只产单一“热泡清茶”为冷泡茶叶、茶饮料、茶生化联产的茶业产业链;变只重“礼品茶”、“中国式茶文化”体验式营销为“茶文化”与“茶科技”并重、体验式营销与超市、网上电商销售并重的营销模式,打造我国茶业的升级版。

“生产冷泡茶,已成为国际茶叶新的发展趋势。”侯先生介绍道:

由于茶叶细胞有层较厚的细胞壁,为了让茶叶有效成份充分溶出,我们的先人采用“煎茶”饮用法;后来改用热水沖泡饮茶,沿习至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随着科学保健知识普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需要一种便捷的可用冷水泡饮的茶。相关调研分析表明:人们喝茶更主要是生理需要,礼仪为次。特别是社会消费主体的年轻一代,为求简易方便,更习惯喝冷饮料;他们喝茶主要是解决口渴,排除劳累、养身健美,礼仪性很薄。在海外,广大消费者也多喝冷饮,没有喝热水冲泡茶的概念。这就为茶商提供一个非常巨大的潜在市场。因此,一些国家纷纷推出冷泡茶,如:立顿率先推出新的冷水冲泡型茶(cold water solubletea),它在15℃水中5分钟内有效成份就能浸出,且茶汤中只含有很少的咖啡碱,有益于人体健康,一问世就大受欢迎。韩日等国釆用延长鲜叶蒸青时间(180~240s)等方法,使茶细胞破裂,生产出绿茶冷泡茶,市场反应也不错我国一些研究人员也就此新技术进行探索,至今已公开的冷泡茶发明专利有5项,其中浙江的中国茶叶研究所将茶叶冷冻到零下一百多度,然后膨胀破裂,制成冷泡茶,效果也很好。但三种做法各自存在一些缺陷:第一种方法因“立顿”是做红茶的出身的,只会做一种红茶冷泡茶,对绿茶、白茶、乌龙茶等其他茶都不适用,而且制作发酵过程中要加入有机酸,将茶质给破坏掉了,喝起来有点酸性,中国人喝茶对原茶味要求荷刻,就感到不顺。第二种做法茶叶青蒸后有股臭味,就像快坏掉的菜叶散发出来的味道一样,中国人喝不惯。第三种做法冷冻所需的能量是要花钱的,成本较高,难以产业化。所以,研发简便、经济、安全、普适的冷泡茶生产新技术,势必是实现我国茶叶转型升级一条很好的途径,也是理想的切入点、突破口。

冷泡茶可一举多得

侯先生认真地接着说,正是认真研究上述三种方法利弊的基础上,他研发出新的冷泡茶加工设备与工艺——微波膨胀法的。这项创新,保证在纯物理手段下,连续自动化地生产出“冷泡茶”,而且普适于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等各类茶叶。其主要创新点是:采用高功率密度微波加热,促进茶叶細胞內的水分气化爆裂細胞壁,扩大茶叶有效成分的溶出性。其工艺与设备由高功率密度微波加热总成,真空塔盘降温总成,中真空微波干燥总成三部分构成,先用高密度微波能加热,使茶叶细胞內的水分迅速升温气化,细胞壁爆裂,解决了茶叶的有效成分在冷水冲泡时容易溶出问题;接着将原料茶输入18-24kPa中真空环境,在低温低氧低压条件下快速干燥,有利于茶叶品质提高。这样,茶叶只要经过专设管道的某个接点,马上可成为原味的冷泡茶叶,生产过程简便、成本很低,可以进入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这项首创,把上述三种做法的弱点全都克服了,使生产冷泡茶叶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人们还可以围绕‘冷泡茶’延伸做许多事,为茶叶开辟无比广阔的市场。”带着成功的喜悦,侯先生滔滔不绝地谈着:

这个“突破口”打开后,我们可以直接大批量地生产冷泡茶,作为生产茶饮料原料,解决当今茶饮料徒有茶名而无茶味的缺陷。目前全球茶叶消费中已有1/3是用于生产茶饮料,遗憾的是众多茶饮料生产,实际上用的是普通茶叶、茶粉经热水冲泡、冷却而成的。这带来了以下问题:一是热水是要花钱耗能去烧的,增加产品成本;二是茶一经热水冲泡,氨基酸跟着出来了,形成“冷后浑”,为克服“冷后浑”要对茶水反复过滤,加入各种化学物质;为了延長保质期,往往要高温加热灭菌;为了解决适口性,还要加入糖等各种调味品,这样不仅要添加不少设备与工艺,还要加入不少调味剂,弄得了茶叶原有风味损失殆尽,使现有茶饮料实际上都是调味茶。至今,我国还没有真正的原味茶饮料生产线。生产原味冷泡茶叶的技术突破后,我们就可以用它作为生产茶饮料的专用原料,喝上到名符其实的原味茶饮料,为茶业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

这“突破口”打开后,人们可以借助这项基础创新,配上本人已发明的其他新技术,便捷地生产出各种特色茶饮料,实现商品模式创新。如低咖啡因茶、高咖啡因茶、r-氨基丁酸茶、鲜叶茶、包络抹茶、调味茶等;茶衍生品如:复方茶,中医概念下的“茶剂”(桑叶+茶、柿叶+茶、青钱柳+茶)等;以及己获美国FDA批准的白藜芦醇、SOD等等。以调味茶为例,在茶叶中加入牛奶、糖、水果、花卉、药材,统称为调味茶。目前,斯里兰卡推出的“苹果茶”,英国“立顿”推出的奶茶,台湾“台糖集团”推出的姜糖茶,云南的花茶、新疆的无花果茶等,均有很大的销量。现在,我们可采用冷泡茶等现代新技术,大幅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卫生水平,从水果(包括原要废弃的果皮)和花卉(如茉莉花等)中提取香精,再将香精包络成微胶囊混入冷泡茶叶之中,生产出各种调味茶,让人们不仅可以尝到原茶的韵味,同时闻到各具特色的水果、花卉的淡淡芬香。可以想象,由冷泡茶延伸生产的各种茶饮料市场是多么的巨大!

这个“突破口”打开后,茶多酚与咖啡因的生化联产等也不难

了。茶多酚、咖啡因等对人体有特殊功能,副加值很高,但以往要从茶叶中提取出来很麻烦、很复杂,要用热水来煮,成本也高。冷泡茶生产技术出来后,可以免去热水煮等环节,容易多了,这些人类急需的生化产品就能快捷保质、节能降耗地生产出来了!我们还可通过茶青保鲜物流,支持茶业现代化工厂建立,从而促进茶叶标准化生产,使茶商品能夠进入现代商品配送销售系统,实现茶产业现代化,开拓出规模巨大的国内外茶叶市场。

侯先生越说越激动,他最后充满激情总结道:总之,这个“突破口”打开后,中国茶叶便可摆脱传统的、只靠热水沖泡清茶的单一商品模式,为不同消费群提供“个性化”茶产品,为中国茶叶开拓一个全新的更大的市场空间。而且这种转型升级,不要大动干戈、推倒重来,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只需在原来的基础上拐个弯而已,原来前后的制茶工序怎么做照样做,只要当中加道专设的工序就行了;而且用冷泡茶生产的各种产品,非常适合正在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消费。更欣喜的是:这一转型升级,我们可以一步步来做,做成一步有营利了,再做第二步、第三步,这样风险不大,可将风险降到最低点,是一项完全可以操控做好的一件好事。我们要尽快行动起来,打造中国茶叶升级版,早日实现中国茶业第二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轻人不爱喝传统茶究竟是什么原因
创业大赛策划书之《“品味”茶叶市场营销策划》
这是篇屌丝青年思考中国茶业出路的稿子,标题还木想好……
喝立顿的人不配谈中国茶文化
苦立顿久矣:521国际茶日狂欢,进击的当代中国茶
除了立顿你可能再也想不到第二个茶叶品牌了,这会是个机会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