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秀的茶艺师都不是劳动部门培训出来的

满头长了青春

故乡不认账

关不住的风才是风,停不下来的日子才是真正的日子。风景往往在深秋,春、夏、冬三季是守望,是飞奔,也是徘徊和失落。茶之艺术,也如春的迷惘,夏的焦躁,冬的冰凉。没有风景的茶,其艺术价值基本可以忘记。但有风景的茶,在那呢?在那呢?

养眼的东西不可少

——茶的技艺

1、严格意义上讲,本章使用“茶的技艺”之名不准确。茶本身不存在技艺,是一农作物。应该是泡茶的技艺或茶艺师技艺。由于排版体例要求,只能这样写章名。如有疑问,我已经作出本说明,算是一种交待。泡茶分为艺术性泡茶、程序性泡茶、技术性泡茶和随意性泡茶四个方向。前两者为展示类,后两者为开发类。

2、传言泡茶技艺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50年西周井田制最兴盛的时期,认为男人在农田里劳作,女人泡茶端茶送水,得按井田埂路线走,才能送到男人手中。长久便形成泡茶送茶走方格步子路线习惯,也使之成为中国最早期的程序性茶饮特征。以至于发展到唐宋时期的文人艺术圈和宫中应用,也成为日本茶道的根源。

3、但是,茶技艺较明确的,应该公元前约1100年。巴蜀成为周朝邦属国,茶正式成为贡品入周朝集权中心。茶之为饮,闻于鲁周公。这讲的是饮,非发现也非种植。是饮就有步骤,有步骤就有程序。虽史无佐证,但肯定不是手抓生吃。《周礼》: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应为程序茶事,用于婚丧嫁娶。

4、茶的技艺最早出现应是程序性和随意性泡茶,对于随意性泡茶,虽无考证,但可推理。都闻于周公,也就差不多闻于天下了。起始应是个人生活方式中体味茶,这就需要随意性泡茶方法,然后才是提升到程序性步骤。那时的人们,可能还没达到纯技术和艺术性泡茶的境地,更多的还是尽可能将茶列入态度元素中去。

5、时间一直往后到公元前50年前后,王褒的《僮约》为史前程序性泡茶找到了佐证。“烹茶尽具,已而盖藏”,讲的就是程序。具体地讲,茶的技术应该是从茶被发现到应用起,就一直相伴至今。只是其冲泡的技艺编年史得分个先后,确保这一史实更接近今天的茶生活。让更多的人挤进历史,去了解先辈对茶饮的方式。

6、唐代早期,泡茶技艺开始从程序性泡茶转入技术性泡茶。也就是说,人们开始注重茶水品质,对程序要求放入第二位。公元630年左右,相关茶叶记录慢慢多了起来。画家阎立本用绘画方式给我们后人记录下了那时的人们对泡茶技术的过程。《斗茶图》绘的是泡茶技术,《箫翼赚兰亭图》绘的也是泡茶技术。

7、泡茶技术发展到宋代是一个巅峰时期,门派林立。因斗茶风盛行,大家为泡出好茶水的行为,从上到下直至全民互动。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泡茶技术研究开发高峰期。有的为泡一壶好茶,选茶选器选水选技巧选方法等无所不用。烫茶、煲茶、煨茶、抹茶、煎茶、烩茶等数百种泡茶技术应运而生,且大多传承至今。

8、为出一泡好茶而研究技术方法的,称为泡茶技术。现代社会的茶坊茶楼茶艺馆里,这类人很多。用劳动就业部门的说法,他们是茶艺师。但其实不是,他们是茶技师,靠技术吃饭。他们的核心价值再于以茶叶为主体,通过自己拥有的高超技术,为他人也为自己体验一壶好茶,这个过程是针对性非常强的技术过程。

9、泡茶技术是物质文明的一大特征,人们所探索的,是将茶的品质发挥到极限。从而取得更符合个体人的味觉需求和生理需求。这是茶叶带给人最终的目的,也是人们之所以爱茶品茶的根本基石。一名好的泡茶技术师,其实就是茶的向导,或者说是伯乐。没有这样的人存在,你很难想象这个世界还会有多少人爱上茶。

10、泡茶技术不讲究手法和程序,这好比套路武术和散打的关系,前者为程序式,后者为技术式。但从目的上看,散打显然更接近武术的终极点。不论你用什么程序比划了半天,要击败对方才是根本目的。泡茶技术就相同于散打的一种操作形式,能用最简单的道具泡出一壶上好的茶,就决不用复杂的道具,这就是本事。

11、需要说明的是,当前中国最优秀的泡茶技师,并不是通过培训而成长起来的。他们大多是通过自己长期的职业修炼,自发地探究茶叶的真谛和真味。那些走进劳动部门参加培训而成为泡茶师的人,至今我还没现一个可以称得上技师的。他们丑态百出,非技非艺,不伦不类,不学无术。抱着一本证书自以为是地炫耀。

12、泡茶的艺术形式首先出现在北宋晚期,这之前没有这方面的记录。也就是说,泡茶技艺四大类中,艺术方向出现得最晚。人们在不满足于茶饮纯味的同时,给泡茶开辟了另一条精神消费路线——公开展示艺术。为表现好茶的视觉冲泡魅力,称之为泡茶艺术。也就是说,展示类泡茶艺术出现后,斗茶现象随之减弱。

13、泡茶艺术的诞生,在宋代很快形成一股风。在不到三十年时间里,琴棋书画文学戏剧全部渗透其中。特别在戏剧这一领域,很快取得大面积认可。蔡襄的《茶录》看起来说的是斗茶,但实质上他更多地描绘着斗茶的视觉感受。这是茶艺术最早的有效记录,也就是说,在蔡襄时代,人们开始在寻找视觉享受的茶艺。

14、茶艺术着力于茶的艺术传播形式,对于泡出的茶水是否一流,不是茶艺表现的重点。简单地说,就是展示者所表达的茶艺能否取得精神层面的需要。高深一点的说法,能否达到无茶胜有茶的境界。茶艺术是结合了程序性茶事和技术性茶技的长处,再补充其它艺术体系的元素,形成可观可品可传播的新一类艺术。

15、明代戏曲家朱权是茶艺术领域的先辈,他专为茶制作了无数的琴音,后失传。他认为茶艺术不失真是本,加音乐是灵。然现在,故弄玄虚、矫揉造作、嗲声嗲气、满桌茶具的茶艺表演,令人发中指。更滑大稽的,穿上清袍演大唐茶道,穿和尚服上台就以为是禅茶。拿根茶夹慢条斯理,就以为别人不知道她是外行。

16、茶艺,它就是一种舞台展示艺术,表演者不能舞台一上,埋头苦干。它需要的是通过合理的行为动作,将高雅、优雅、专业、难度、气节表现出来。还需要通过自述发声的方式将茶理、哲理、道理或禅理给表达出来。表演者要么会讲故事,要么会讲茶学。你弄些关公韩信,再弄些乌龙大海进去,当观众白痴是不?

17、现在的茶圈人里,很少人对茶技深入,反而对茶艺如入痴迷。管他是不是茶艺,只要比划几下子,就如苍蝇闻到大粪,深怕赶不上这吃屎的节奏。因此也就出现了奸商们八方搞茶艺比赛,不到十年,中国的茶艺冠军几乎遍及全国各个角落,这有意义吗?谁见过那里的茶艺冠军有不花钱购的?里千家?表千家?

18、茶艺术是无法集各大宗茶法于一家的,但现今一些三教九流之人拉起虎皮整什么茶艺连盟、集团,搞得中国茶艺形同黑社会组织。一身武夫装,满脸杀猪相,斗大字不识,却自封“茶艺泰斗”,这是茶艺败家子。搞茶“动作”比赛,茶“砖家”点评,请电视报纸网络一吹,持一本“高级茶艺师证”行骗江湖。

19、日本茶道400多家流派,从不大一统。而中国茶艺茶道,被劳动部门给大一统了。幸好京剧、豫剧、川剧等没被大一统。中国茶艺茶道一天不如一天,全因流派不保。靠比赛、考证、点评能存在吗。手抱一万本高级资格证书,家中放满金银铜铁锡奖杯,也必将是一个短命的东西。发证谋利,是中国茶艺术之大劫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茗觅茶韵
茶艺师基础知识
试析茶艺
茶艺和茶道相同吗?各有什么特点?
不要再把饮茶文化称为茶道,这两个字才是在中国的正确叫法
论当前茶艺表演的一些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