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瓷赏析---《家花没有野花香》

一个葵口青花盘

明代正德年间的“蝶恋花”盘。非常美的纹饰,也同样有一段经典的风流佳话

据说是正德帝“游龙戏凤”后,自己作了一曲小词,命人入画,而瓷器也受其影响,也留下了蝶与花的芳踪,正德官窑制品的瓷瓶,就有这样的纹饰--蝶恋花。民窑比较少见。很美!”

(一)《野花诗》是一道圣旨

朋友正德皇帝写过小令:

出得门来三五,偶逢村妇讴歌。红裙高露足,挑水上南坡。俺这里停骢驻,她那里俊眼偷睃。虽然不及俺宫娥,野花偏有艳,村酒醉人多。

据说,这小令还有些来历,正德皇帝游江南,途中见一村妇,花心怒放,令后乘载归,因此赋词。词中“野花偏有艳”一句,不可小视,正德的“野花”一词,非同凡响,真正的朱笔御批,天子圣旨,确立了“野花”的历史地位。将“野花”赋予桃色内涵,也是给野花正式定了名份。一代人王帝主之言,金口玉牙,玩笑不得。即使历史上还有人用了“野花”一词,只要不是皇帝,就不能算数。只有万岁爷写下的“野花”二字,才是官方语言,明代的红头文件,是要写入正史的。

(二)鉴赏“野花”的奇才

诗之品位,全在意境,

上乘之词,都是富有感人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弦外之音。特别是,能够第一次将别人熟视无睹,而又未能表达的现象与含义,用诗的语言刻画出来,才算好诗。凡是能够进入文学史的诗词,都应该如此。

“野花偏有艳,村酒醉人多”

看来如闲俗之笔,其实不然,正德将野花拟人化,刻画了一个有别“家花”,具有特殊身份的女人,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一切都在人们的领悟之中,让读者有一种“锣鼓听音”的美妙之感,也开创了一代野花之先河。五百年来,这野花的影响是深远的。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议论“家花”与“野花”。以至于进化出来,诸如“家花没有野花香”这样的俗语。也进化出二奶、小蜜、艳遇……之类的现代词汇。人们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喻鲜花的人是天才。我觉得,第一个把鲜花分为“家花”与“野花”的人,不仅是天才,而且是奇才。明朝正德风流皇帝朱厚照,就是这样一个奇才。

(三)正德皇帝,野花的祖师爷

民俗中三百六十行,

各色人等,都有供奉的祖师爷,木匠供奉鲁班,小偷供奉时迁…….,似乎野花之女流,尚无祖师之神位,倘若天下野花们推举始祖,非正德莫属,黎黎的青花盘子,虽然不是明宫官窑,却也是正德之物,一幅《蝶恋花》的瓷画上,花枝招展,彩蝶纷飞……为正德为野花始祖,作了物证。

《蝶恋花》的词牌,虽然源于南朝梁简文帝的“翻阶峡蝶恋花情”的一句诗词,但是,梁简文帝却没有“花”前加“野”,咏物指代不明,与野花祖师的尊号擦身而过,真是遗憾!

正德作为野花的祖师,是名正言顺的,他十多年的执政史,也是一段鉴赏野花的风流史,游江南、恋伶妓、迷村姑、建豹房…….区区三十一岁的华龄,却为野花们淘空身躯,英年早逝,终其一生,贡献给了野花事业,没有留下任何后代,社稷易手,要了野花,丢了江山…….五百年后,犹吊遗影,众野花如缅怀先师,也是一悲一泣一泫然。

历史,没有忘记这位野花鼻祖。

后人把正德皇帝的风流韵事,编成了戏剧、小说、电影、电视………

清代的蒲松龄、吴芗厈等人,曾经写过关于正德风流的诗文。民国的戏剧《游龙戏凤》,把正德寻花眠柳一段,搬上舞台,红及一时,至今还作为保留剧目,并且定名《梅龙镇》。近年,电影《江山美人》之后,《正德演义》已经拍成电视剧…….大概,也是对野花祖师的一种缅怀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言派”的“正德皇帝”这一段还不错吗?
嘉靖为啥没有避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讳,仍叫朱厚熜?
三国演义开篇词的作者杨慎状元,个性倔强,所以一生只有诗和远方
家花不如野花香,看到这些诗词,我信了!
(12005)群园学诗抒情怀(2488)(12005)
祖师宝训集:顺治皇帝归山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