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保险来理财靠谱吗?

      所有的寿险公司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竞赛活动、产说会”,恨不得打算将客户的存款和年终奖全部转换为自己的保费收入,产品工具当然是首推保费上不封顶的投资型分红险,并且在销售时大谈“保险理财”经,这时,

人们不禁要问:用保险来理财,究竟靠谱吗?

下文将就保险与理财、分红险与投资理财分别做番讨论,一家之言,难免谬误。

一、理财与保险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说清楚,什么是理财?一般地来讲,理财应该包括三个环节:攒钱、生钱和护钱,理财就是通过这三个环节管好自己现在的钱和将来的现金流,让自己的资产稳步、持续增值,使自己什么时候都有钱花。

显然,理财的第一步就是要攒钱,没钱谈不上理财,攒钱是理财的开始。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人们自然会想着要投资增值,也就是想要用钱“生钱”。第二步“生钱”是人类天生的追求,人们会不受自己控制地、冲动地要去投资,要去生钱,于是才会有各类投资渠道:股票、黄金、白银、房地产、艺术品、古董、邮票等等,才会有各类金融机构,才会有各类金融专家,也才会有各种形式的“庞氏骗局”。

护钱是理财的第三个环节,保险是典型的“护钱产品”。例如,你有房子,但可能被火灾焚毁,可以购买家庭财产保险;你有汽车,但可能撞毁,可以购买汽车保险,你还可能开车撞人,人家索赔80万,担心自己辛辛苦苦攒的钱一下子就归别人了,可以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你挺会赚钱,但可能不幸英年早逝,孩子和父母不能再享受你的收入,你心爱的人们的生活因此急转直下,你可以提前购买人寿保险以保护你的未来收入。

所以,我的观点是:用保障型保险来理财,显然很靠谱!

但是,“护钱”与“生钱”存在明显不同:“生钱”是人性的天然追求,而“护钱”一般不会被人主动追求。按照心理学研究成果,我们的大脑分为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将其称为“快系统(第一系统)”和“慢系统(第二系统)”,“快系统”是一种直觉的、自动的、快速的决策系统,“慢系统”是一种经验的、分析的、理性的慢速决策系统。我认为,生钱欲望或投资欲望来自人们的快系统,无需仔细考虑,大脑会迅速决策说“我应该去投资”,因为钱可以更多吗!当然,选择哪种投资产品、投资多少还是需要第二系统参与的。但“护钱”则纯属“第二系统”或“慢系统”,人们往往需要仔细思考才能做出护钱决策。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所有金融产品中,属于“护钱”领域的保险是最难销售的,因为大多数人们缺乏这样的冲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没有这个冲动,少数人在某种情况下还是挺有冲动的,比如,刚出车祸的人对意外险、医疗险有冲动,房子刚被焚毁的人对家财险有冲动,癌症病人对大病险有冲动,可惜都为时已晚。

虽然没有这个冲动,但人类与动物的重大区别就是:人类会使用第二系统进行理性思考,并把理性思考当作自己的巨大优势。可惜,大脑思考本身也要讲究理性,要进行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显然,运行第二系统比运行第一系统要消耗更多的脑能量,所以,大脑通常会关闭第二系统,让第一系统恣意妄为,用塔勒布(《黑天鹅》的作者)的话说就是:人生就像驾车,驾驶员是“直觉”,“理性”通常在副驾驶位睡觉。所以,尽管从理论上来说,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激发、唤起和引导人们进行理性思考,进而实施理财的第三个环节“护钱”,购买相关的保险产品,但是,这需要叫醒客户副驾驶位的“理性”,并消耗客户太多的脑能量,进而违背了客户大脑本身的理性运行原则。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人类的理性永远不会运行,当运行第二系统会给自己带来收益时,理性会运转起来。以我今天写这篇文章为例,第一系统一直在阻碍我写这篇稿子,直到今天早上,我的第二系统才怕跑出来把第一系统喝退,理由是这篇稿子极可能会增进作者在保险业内的声誉!但第二系统仍然不断出来捣乱说:去看会新闻吧!去查收邮件吧!主人您太累了!

所以,保障型保险作为“护钱”工具,当然是理财的一部分,但人们很难主动实施。保险公司尽管可以诉诸理性,但销售难度仍然挺大。

但是,多数人还是把理财仅仅视为“生钱”。保险公司们一直想扭转这样的错误看法,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人们天性如此。寿险公司也有自己的招数,如果人们只将“生钱”视为理财,就直接诉诸客户的第一系统,用投资型分红险吸引客户了。

二、分红险与理财

   分红险与上面举例的保障型保险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分红险产品。上面讲的保障型保险的理财功能是“护钱”,但我国市场上的分红险将理财功能瞄准了“生钱”。

对于分红险设计,寿险公司有两种选择:一是设计成保障与投资功能兼顾,即既具有较强的保障功能,还带有投资功能;二是设计成投资产品,投资功能很强,但保障成分极弱。

如果寿险公司选择第一种设计,比如将终身寿险设计成分红险产品,既有较强的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那么,由于寿险公司每年都要从保费中扣除保障成本(和管理费用),再用余钱去投资,‘用于投资的钱’与‘客户交的保费’相比就少了很多。这本来也很正常,但我国的消费者很难和接受这一点,消费者往往很难将保障成本和投资本金分开来,往往认为分红险投资的本金就是自己缴纳的保费,要求的投资收益自然要远高于寿险公司能够给出的投资回报,由此引发大量的不满。

为此,我国寿险公司卖的分红险,一般都是第二种,即把分红险设计成保障功能极弱的投资产品,通常都是两全型分红险或其变种。原因有二:第一,保障功能越弱,投资功能越强,客户缴纳的保费中用于投资的钱所占比例就越高,客户所感觉到的投资收益就越好。而且,寿险公司在叫卖时直接将分红险与各类投资产品相比,基本忽略保障功能,或者强调买投资、送保障,以增加卖点,每年年初的“开门红”产品更是如此。第二,保障型产品需要诉诸客户的“第二系统”或理性思维,销售难度很大,而投资产品触动客户的第一系统或感性思维,销售难度相对较小。

既然将分红险设计成了理财的第二环节“生钱”,那我们来看看分红险的“生钱”功能如何?本人曾经专门测算过国内主流分红险的内部收益率,按照寿险公司给客户提供的“利益演示表”,我们计算了消费者角度的两全型分红保险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即以保费为投入,以各类保险金为产出,计算的内部投资收益率。我们发现,对应于低档红利、中档红利和高档红利的预期年投资收益率(复利)分别在2.5%3.8%5.1%左右。如果以中档投资收益率3.8%左右来看,收益率还算不错,应该比存银行不差。

但是,上述收益率是所有同类客户的平均收益率,鉴于不同客户会在不同的年龄死亡或者退保(由此结束保单),从而会获得不同的收益率。所以,我们还分别计算了死亡收益率和退保收益率。所谓死亡收益率,是指不同保单年度死亡得到的不同的收益率,计算结果是,无论客户何时死亡,得到的收益率均为正的收益率,最低收益率也在4%左右(复利),并且,死亡越早,收益率越高。所谓退保收益率,是指不同年龄退保得到的不同的收益率,计算结果是,在购买保单后的前15年左右,投资收益率均为负数,并且,退保越早,收益率越低。一旦购买分红保险,只有等到30年甚至40年以后才会有一个不错的收益率,前期退保的不是负收益,就是低收益。

所以,通过购买分红险去追求“生钱”的目标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至少30年不退保,如果能做到,可以投资分红险,如果做不到,就不要投资分红险  

想赚取短期高收益的人请不要购买分红险!

 

 

理财的本质是资源配置,是把客户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整合起来,达到提高效率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理财的‘财’,不是财产,而是财富,包括我们拥有的和能够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理财就是管理这些资源,使之更好地为人类、为社会服务。并不像你所想象的,把理财局限于投资策划、税务策划、风险管理与保险策划、遗产策划、退休及员工福利策划那么几个理财渠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安保险内幕
买了分红险你就亏了,这三点告诉你真相,越买越亏
银行保险的套路,分红险的高收益要警惕!
9个理财原理,你必须要知道
大白话解读理财保险“能赚钱的保险”真的有那么好?
保险三兄弟产品沉浮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