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论文:实事求是教语文

实事求是教语文

宋霞

对奋斗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而言,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直以来是大家在积极探究,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只有明确了“是什么”,才能确定“教什么”“怎么教”。那么,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其实,不管是有人惊呼语文课教给学生的大多是“伪知识”,还是有人感叹语文越教越不会教,越教越不知道该教些什么。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一教学方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毛泽东同志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做什么事情都应实事求是,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会例外。具体到实践,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教语文呢?

一、捉以实。“实”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捉住了实就等于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灵魂。什么叫语文教学的“实”,“实”就是朴朴实实,扎扎实实。一次成功的语文教学首先要做到一个“实”字,要捉住课风的朴实、内容的充实、训练的扎实以及评价的真实。

1、教态自然才能营造课风朴实。朴实是家常课的风格所在。一种朴素实用的态度,会屏弃语文课华丽的外衣,追求一种“洗尽铅华始见真”的质朴。课改后,大多数语文课堂不是追求精雕细琢的教案设计,就是崇尚空洞造作的教学技法。教案设计细致一些无可厚非,可以更多的预见实际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可是为了使课堂按照老师的思路发展而过于精雕细琢,反而会束缚学生自由奔放的思维并将之纳入老师预设的轨道之中。真正的语文教学,教态应是常态的、生活化的;语言应是自然朴实的,有话要好好说;课堂应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真实的、朴实的,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也才是真实的、朴实的。

2、课内外结合方可凸现内容充实。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给学生教科书中的知识,而是要引领着学生走出语文课本世界,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里去遨游,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只要抓住课内外教学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自然能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这也是语文学习“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原因所在。

3、多种练习就会突出训练扎实。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不能丢掉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更不能丢掉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因为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但是,有些语文课堂过于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过于追求语文教学的形式化而忽视了它的工具性,忽视了语言文字训练。实际上,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其内容具有广泛的文化性,而且表现在它必须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上。只有在语文课上做足字词句短篇训练的文章,才能真正上出语文课的味儿来。

4、客观点评一定显现评价真实。教学评价对学生健康成长、主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课上,老师们的评价或空洞无物,或言过其实,多了几分夸张少了几分实在,多了几分虚无少了几分真实。如果想使学生真正在教师的赏识中提高自我效能,必须客观地点评,既不能只是用“好”“不错”“棒极了”等简单的词语一言以蔽之,也不能夸大其辞,把学生夸得像一朵花,而是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既要肯定学生好,还要点评出他好在哪儿,同时指出需要改善之处,因为只有这样做,评价才是有效的,才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二、逐之事。“事”在教学中指的就是情感的载体——教材。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就语文教学实践来说,教材既是教师用来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

1、教师善事的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学的一把“利器”,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立足文本,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作用是新课改中每个教师必须首先做到的。更关键的是,教师要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而且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也并不容易。首先,挖掘教材的深度。教材的深度一方面是指教材中知识的深度;一方面是指教材的思想深度。一方面是指思维的深度;一方面是指科学的深度。挖掘教材的深度,就是要挖掘教材中对学生人生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挖掘能够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的东西,挖掘能够让学生感悟和体验人生价值的东西,这些有价值的东西越大,就证明挖掘的越有深度。其次,拓展思维的广度。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这一点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教师有效的使用教材,不是为使用教材而使用教材,而是以教材为载体,把教材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素材。通过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教材的真问题,让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出几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发现教材中的问题。这样一番下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再次,把握教材的难度。教材的难度不仅取决于教材的本身,而且取决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教材的可接受程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就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对教材的接受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促进每个学生发展,根据学生与学生的不同差异,把教材内容分成若干个层面,把教材的难易度划分成几个区分段,使各类学生都能对教材难度感到适宜。

2、学生知事的工具。读书,方能知事、明理。教材是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途径,不仅如此,它还是学生发挥想象、探究生活的沃土。简单地说,首先,它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教材不光有课本知识的传授功能,还有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引导作用。教师往往会以课文内容为契机,逐步向课外延伸发展,推荐与课文有联系的同一内容或同一作者的作品给学生。学生根据课堂上学的内容,有选择性地阅读一些与之相关的书籍,既激发求知欲望,又增强了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其次,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教材中常有一些课文描写留有一定的空白,学生试图填补些空白,就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在自由想象的空间里,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再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资源,要想寻求答案,自然会萌发探究的兴趣,主动地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这样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追则求。“求”,就是去研究。科研兴教,教学离不开研究。只有教学研究更深入,教学实践才会更扎实。多年来,语文教学始终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在研究,虽然还没找到一个理想的答案,但大家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只有清楚了“教什么”才能确定“怎么教”。

1、求教。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教什么”其实是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习俗的角度是从教学方法入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尤其是随着“一标多本”的普及,全国并没有了统一的语文教材,语文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就变得至关重要。他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和教法,还要注意研究我们的学校,研究我们的学生,研究我们的课堂,研究我们的课程。让语文教学真正立足于语文自己真实的教学问题,做到“以研促教”。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谈到语文教学“教什么”,需要考虑的最重要一个因素,就是“教给谁”。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服务的对象也是学生,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2、求学。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会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语文教学该怎么教?几年来,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突破:师生关系成了伙伴关系,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增加了老师的亲和力;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以“合作、自主、探究”的新方式取代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方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老师的赞赏和激励成为润滑剂,等等。但是时代在变,教育的思想在变,教育对象与手段等等都在变,再加以地区与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等等方面的差距,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不断地进行课堂反思,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其实,语文教学归根结底就是回归文本的教学,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以文为本,以学定教,至于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相信都会在实践中找到答案。

四、寻所是。“是”是规律、是真理。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要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这是评价一堂语文课的关键。发现它,认识它,就能遵循它施教,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怎样才能发现,当然要靠我们去寻找。

语文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只不过,它是靠科学的语文教学原则来真实反映的。由于我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从而也就决定了教学原则的多样发展。比如,根据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本质联系,我们制定了“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来处理语文教学中“文”与“道”的矛盾。这是因为语文教育除传授语文知识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任务。但它毕竟是一门语言学科,如果只是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而舍弃语文学科的本质意义、突出文章对人的教育意义而忽视语文对人的文学素养的熏陶渐染,那么,语文教育的性质就被改变。因此,我们提出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不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况且,新课程语文标准也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有了重新定位,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视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对语文教育的曲解。成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还要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获得品德修养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可见,语文教学要想做到准确无误、事半功倍,就得掌握其规律。 


 【作者: 霞   山东省东平县水河中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教学及其改革的思考
语文要给孩子一座田园和一座花园 - 教学资源 - 6789论坛 论坛、免费广告、明星、娱乐...
崔峦谈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高年级)
探析新教材使用策略
刘向军:高中作文教学低效的成因与对策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综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